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中国琴童在莫斯科

[复制链接]
21
 楼主| hanherongjia 发表于 2008-1-15 15:48:00 | 只看该作者

那还不知要到何年月呢!

嘉嘉至少要等四年才够年龄参加老柴比赛

老柴比赛四年一次。也许要到2014年才有机会,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5 16:00:46编辑过]
我在艺术上下过一番功夫,谁如果像我这样下一番功夫,他也会达到这样的境地。——巴赫
22
xingqiyan 发表于 2008-1-16 12:03:00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中
23
xingqiyan 发表于 2008-1-16 12:04:00 | 只看该作者
对了,嘉嘉多大了?
24
 楼主| hanherongjia 发表于 2008-1-16 14:52:00 | 只看该作者

嘉嘉12岁,是个家长陪读的小小留学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6 15:07:49编辑过]
25
nong 发表于 2008-1-17 13:13:00 | 只看该作者
外国人一般不会吝啬赞美的,所以楼主的孩子要成功,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行.
26
 楼主| hanherongjia 发表于 2008-1-18 05:00: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网友说得似乎也在理。不过,我以前在西方生活过。虽然西方人重视褒奖教育,但通常不会无原则地谦虚讨好,更少溜须拍马。这些反倒是东方文化所特有的。

关于中国人所推崇的用功,我下一篇日志会提到。

中国人对嘉嘉的表扬我听得多,反倒是外国人的赞美以前很少。这在我的上一篇日志最后有所提到。

下面是嘉嘉去年在央视表演时拍的照片:

27
钟爱一生 发表于 2008-1-18 08:31:00 | 只看该作者

不容易啊!祝你们心想事成,学有所成!

28
tytytyty 发表于 2008-1-18 09:37:00 | 只看该作者

女儿的天赋加父母的勤奋等于成功的一半!

29
 楼主| hanherongjia 发表于 2008-1-18 15:25: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网友,不好意思,可能是由于我的笔误,使你误解了。

嘉嘉是男孩。他是我儿子,不是女儿,呵呵。如果是女儿,可能我就不会要求那么严了。

我倒是好想要个女儿,捧在手心呵护。可在这个国度,这个美好的天赋人权被无情地剥夺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10 16:40:59编辑过]
30
 楼主| hanherongjia 发表于 2008-1-18 18:21: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琴童在莫斯科

——一个男孩在爸爸陪伴下成长的日志

(成长直播)

20071124 星期六 上课

今天在中国是周末,嘉嘉有两门课:俄语和视唱练耳。不太搞得清楚俄国这里究竟是五天工作制,还是六天。

莫斯科纬度很高,比中国的北极——漠河的纬度还要高。所以这里的冬天不好过。早上要到差不多9点天才蒙蒙亮,下午4点多天就黑了。白天显得蛮珍贵。

俄语课在11点。所以一早就要出发。教室是403,很大,能坐三四十人。不过,今天教室就只有三个人。一个老师,一个学生,外加旁听的我。

这种一对一的教学当然好,尤其对学外语而言。学生偷不得懒。

俄语老师妲莎(Dasha)是个年轻姑娘,个子不高,身材苗条。蛮典型的俄国女孩。教儿子俄语,用的自然是英语。也许教语言的关系,或者年轻的原因,她的英语说得不错。

儿子小学没多少时间应试教育,又少读一年,所以,他06年跳级考进音乐学院附中的时候,英语连I,me,my之类的都搞不清。初一那一年,在我高压恶补下,他的应试水平长足进步。这一年,他因为英文所受到的委屈,要比练琴多得多。但毕竟应试,应用起来还是差,更别说和外国人交流了。好在他小学期间,太太“偷偷摸摸”带他参加过一个小小英语补习班,所以听力练得还很不错。

这下真有用。老师说的英语他能听懂不少。不过有些单词,还要问旁听的我(后来,他的英语见长,中文下降,问我多的,反倒是一些不会写的汉字了)。我这个父亲客串临时翻译。不过这几天忙碌加兴奋,清晨又老是时差性地“失眠”,所以,中间有一小段时间我趴在桌子上竟然睡去(时间虽然很短)。据儿子说还打了几声鼾。丢脸丢到了外国,呵呵。

俄语课每次两节半连堂,有1小时40分钟。而且一对一,走神不得。课上下来,确实挺累。最后,妲莎要求我们自己去买俄语教材。她写下了书名,指了指书店的大致方位。这对俄语不通的我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上完课,2点不到。学校一楼有个小餐厅。嘉嘉说饿,我们就在餐厅吃了顿典型的俄国午餐。这是第二次在此用餐。其实,食堂里卖的就那几样:沙拉,通心粉,米饭(加了调料),肉(或鱼)块,罗宋汤,面包。天天如此。嘉嘉生来就喜欢西餐,所以吃得挺高兴。不可思议的是,他后来竟然天天吃也不腻。每人大概四十左右卢布,看你选什么。贵过中国的普通快餐。不过,毕竟是学校食堂,比起外面,还是便宜许多。

视唱练耳课在晚上6点。中间我们有差不多4个小时没事情干,又没有宿舍可回(学校宿舍离学校仅一两百米)。所以,我决定,带儿子去逛街。这是来莫斯科后的第一次。当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看看能不能找到书店,把俄语书买到。

学校位于莫斯科这座世界级大都市的最中心,离著名的克里姆林宫、红场走路也就十几二十分钟(后来我们每天上学都要从克里姆林宫旁边经过)。

出来学校,我们往阿尔巴特步行街走。这是莫斯科最著名的旅游纪念品一条街。远远就看到对嘉嘉富有吸引力的M符号——麦当劳。我们进去找到位子坐下。外面下起了雪籽,里面温暖如春。我允许儿子吃点什么,可他踌躇了半天就是不去买。原因很简单,他不知道怎么对服务生开口。最终,我们只是在那里歇歇而已。在国内的时候,麦当劳是儿子所爱。对嘉嘉而言,能吃到它,往往是有不错表现的奖赏。有时,一个月才能吃到一次。这次空着肚子出来,在他,不说绝后,至少空前。

拐弯处,看到一个超市,就钻进去。玲琅满目,但价格很贵,尤其中国面条,一斤大概要100卢布。

沿新阿尔巴特大街返回。这条街上赌场很多。一路小心留意有没有书店,结果一无所获。也难怪,不懂俄文,看不懂店名,又不能问人,只能在橱窗外朝店里面瞅有没有摆书。俄国书店似乎还特别少。若能找到那才奇怪。

6点钟在508上视唱练耳课。女孩说话快,手脚麻利,上课效率高,钢琴弹得好,嗓子高音还特别靓。坐在后面的我仿佛欣赏了一场歌剧。琴房仍然很大,也是只有我们三人。上课老师英文俄文一块来。

约好上完课在地铁口等安东,说我们一块去看房子。见到安东,说了书的事。他二话不说,领着我们往新阿尔巴特大街就走。下隧道去街的另一头。出口处看到一母亲抱着个可爱小童乞讨,很可怜的样子。给了点硬币她。出来安东说,不要给。这是有组织的。也许和国内类似?

怪不得通街找不到书店,原来在大街的另一边。很大的书店。安东通过对职员的详细询问,终于找到教材。308卢布。还买了一本薄薄的俄语速成小册子。一共差不多400卢布。书,还是中国便宜。

回到街对面,安东在一个自动电脑屏上给手机卡充值。我怕将来自己搞不定,一下也把自己的卡充了一千卢布。

原本说看房子,结果还是直接回了家。

看来,找房子真困难。看到这种情况,我对安东说,我有中国同胞在莫斯科,他们也许可以帮我忙找房子。安东叽里咕噜讲了一通,好像有什么先来后到,没听得太明白。但看表情也能猜出,他不是很高兴。习俗和语言的差异,使我很难办。

克拉夫琴科让安东晚上11点给他打电话,确认明天上课的时间。这么晚打电话,有些想不通。后来才知道,以后基本上每次都如此。晚上过了11点,安东仍然以谦卑的表情和语气跟克拉夫琴科通电话。答明天下午5点钟在14号琴房克拉夫琴科给嘉嘉上第一堂课。

晚上又和安东聊到凌晨一两点钟。我说中国的经济这二三十年发展很快,但政治却停滞不动。仍然还是一个政党。他说俄国有选举,没错。但我们有选择吗?普金(及其政党)永远赢得绝大多数选票。他的不满总是带着反嘲的语气。谈天说地,话题也离不开儿子。我说嘉嘉还要努力用功才是。他却摇头说,问题不在于此。到了很高水平,更多的练习已经无用了,因为技术问题已经解决。那时,心中有音乐,音乐有情感这才最重要。他的想法我在国内就没听过,很有意思。确实,我在他家住了十天有多,没看他弹过琴。他家的三角钢琴,基本上都是嘉嘉在弹。我说,儿子每次学琴,我都要录音或者录像,这样儿子回家可以反复领会。他竖起拇指:beautiful ! 我说嘉嘉每次正式表演都要比平常练习好很多(这就是为何我在前面的日志中反复用到“照例拉得挺棒”的原因),自小就不懂紧张。他说这就是天赋,许多人平时拉得好,一上台就不行了。我说嘉嘉有绝对音高。一般人只有相对音高。他说对呀,他就没有绝对音高,唱多瑞米可以,唱发索拉也行。我说一般人认为绝对音高是天生的,我不这么认为。至少嘉嘉是我从学音乐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训练的。每次练琴打开琴盒,第一件事必须是嘉嘉先唱一个“拉”,然后用电子调音器对442的标准音看准不准。如此数学家般严谨地训练了七年。现在,嘉嘉张口“拉”,电子调音器会很准确地显示442Hz。只要在钢琴上任意按一个键,嘉嘉就能随口唱出音名。记得嘉嘉小的时候,他堂姐表妹来玩,在家里拨起吉他多发索地一阵乱唱,被我狠狠的凶了一句,她俩吓得不知犯了何错。我就是怕影响嘉嘉的绝对听力。嘉嘉自小就被专家认为耳朵好,都是我的一片苦心。我说嘉嘉为什么乐感好?也是我的苦心所致。因为他听的古典音乐比谁都多。为什么?嘉嘉从小有个毛病,就是睡觉慢热。像辆破车,启动慢,刹车停下也慢。就是说,他入睡要很长时间,醒来也要很长时间。睡觉没办法逼。那好,我就拿录音机在一旁放。你不睡,也不浪费时间,那是在欣赏音乐或至少是催眠曲。你赖床,也不浪费时间,还是在欣赏音乐。如此这般,七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要被迫“欣赏”通常令人昏昏欲睡的古典音乐一两个钟头。坐汽车更是如此。不论长短途,一律音乐伺候。如果一天跋涉,那也十个小时背景音乐(这样的音乐熏陶,牛恐怕也听得懂琴了吧?)。记得有次作家安文江老婆搭我的车回家。下车时她说,今天坐车听到的才是最好听的音乐。


更多请看下面的链接: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73208424_0_1.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 6:39:07编辑过]
31
nong 发表于 2008-1-18 18:3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anherongjia在2008-1-18 5:00:00的发言:

楼上的网友说得似乎也在理。不过,我以前在西方生活过。虽然西方人重视褒奖教育,但通常不会无原则地谦虚讨好,更少溜须拍马。这些反倒是东方文化所特有的。

关于中国人所推崇的用功,我下一篇日志会提到。

中国人对嘉嘉的表扬我听得多,反倒是外国人的赞美以前很少。这在我的上一篇日志最后有所提到。

下面是嘉嘉去年在央视表演时拍的照片:

对不起,可能因为我在大陆,所以我周围的西方人都受东方文化影响了.
32
 楼主| hanherongjia 发表于 2008-1-18 19:12:00 | 只看该作者

有不同看法很正常。这就是网络的魅力所在。

也许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性格比较直,不喜欢酸溜溜,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9 5:14:12编辑过]
33
kosakov 发表于 2008-1-18 22:41: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被你的精神感动。

顺便提醒一下,你在莫斯科入关时有没有给提琴写报关单?如果不写的话,你的琴是带不出俄境的。

另外,每年四月和九月要小心,莫斯科的光头党闹的很凶。

阿尔巴特大街上有一家书店,不过里面不是很全,也得常常去淘。

格年辛音乐学院并不强,入学条件很简单,有钱就可以去,别的专业我不清楚,单说小提琴,中国去的留学生连考试都可以免,直接分老师上学,很不正规。莫斯科柴院世界排名第2,仅次于其后的是世界排名第6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这所学院的辉煌在沙俄时代,祖师爷奥尔培养了一大批明星学生,苏联时期因为首都在莫斯科,所以比莫斯科声色小的多,但也培养了波里亚金,瓦伊曼,古特尼科夫等世界大师,这两所院校也许可以相当于中国的中央与上海两所音乐学院吧,另外格年辛的宿舍也不太好,都挤在巴列热耶夫斯嘎亚地铁站那边的高层第12层楼上,没电梯,洗个澡都要去一楼,之后再爬回12楼,简直洗了白洗。

格年辛音乐学院以前后面有个小破房,里面有很多罕见的旧乐谱和唱片,我曾在那里淘了近千张唱片和无数乐谱宝贝,很遗憾,前一阵去莫斯科时已经不在了。不过格年辛音院里有个小CD店,里面有很多正版CD,价格也不错,MELODY公司出品的CD都是翻录以前出品的唱片,价格不贵,2美金到8美金之间,其余欧洲过来的唱片也都在12美金到19美金之间,有空可以去看看。

还有,从机场去市区花了100多美金,你明显被宰了。也不太清楚你那本地朋友怎么想的,也许是行李太多吧

下次从机场出来,坐48路小巴,到总站,那里有地铁,直接可到市区。非常便宜,每人合人民币30块就够

34
齐天大圣 发表于 2008-1-18 23:36:00 | 只看该作者

顶!谢谢hanherongjia !辛苦了!!

kosakov朋友是不是在俄罗斯工作?你对当地的环境很熟!

我想你的提醒对hanherongjia他们会有很大帮助的!

35
 楼主| hanherongjia 发表于 2008-1-19 01:49: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kosakov 的帖子。以后还希望你多提建议。

小提琴我现在已经在莫斯科了,当时出关没有让填单。有没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格涅辛我查过,在莫斯科排第二,在俄国排在第三。著名钢琴王子基辛就出自于此。具体的我不太清楚。我所了解的一些,都是安东亲口跟我说的,也许他带有主观偏见。

你猜得很对,我们俩人的行李,确实比较多。但也还是觉得被宰了。不过是接我们的人砍价,我们只能听她的。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心疼自己的钱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9 1:59:02编辑过]
36
kosakov 发表于 2008-1-19 11:14: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的琴是1945年以后的琴,而且里面贴的中国琴标签,应该问题不大。我第一次去莫斯科也不知道这破规矩,没填报关单,我的琴是把德国古琴,最终带不走,后来通过朋友从火车上带回国的.火车在满洲里出关时,偶尔会查,运气不好就要被没收~没办法,苏俄的共产主义地方保护制度.很多人不明真相的带着古琴进了俄国,最后大量古琴被强制性留在了俄罗斯.

格年辛在俄国的地位并不象国内宣传的那么高,因为国家派了很多公费老师去俄留学.莫斯科柴院和彼得堡两大巨头音乐学院不是非常愿意接收,只留下少数,大多数公派老师都发配到了格年辛,没去过的人不知道的,里面生活的很苦,不论在国内多么有名气,多了优越,去了格年辛宿舍,生活质量非常差.很多公派老师不愿意吃苦,搬到外面去住,反正国家给补贴嘛~相反,在那里自费留学的中国学生们能吃苦的多.呵呵,而格年辛这名字是以上世纪一苏联小提琴家的名字命名的,历史比较短,远不象柴院或者圣彼得堡那样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论排名,应该在西伯利亚音院,叶卡捷林堡音院之后,如果苏联不解体,还要排在基辅柴院或者奥德萨音院之后,应该跟白俄的明斯克或者立陶宛的里加音乐学院齐名.

总体来说,在俄留学很苦,生活太差,后来我去了西欧,简直一个天一个地,毫不夸张.西欧人也比俄国人友好的多.俄国人有个特点:不把外国人当外国人.上来就劈头盖脸的说俄语.如果换在中国,见到外国人,大部分人还是会去用英文交流的.而俄国人比较独特,如果外国人不会说俄语,他们就会觉得很不自然,经常会告诉你:站在俄国的土地上,必须说俄语.呵呵~ 扯远了,在俄国生活虽苦,环境也比较危险.但俄国的小提琴学派绝对是无敌的,法比派和德匈派远不如俄派强大,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点,包括目前强势的美国派,说白了也是沙俄学派的分支.作为孩子的父亲,你要好好让孩子把握这个机会.我觉得以他现在12岁的年纪,不需要呆到上完大学,不妨把中学读完,之后去英国或者美国读学位,这样会比较从容.

37
xingqiyan 发表于 2008-1-19 14:15:00 | 只看该作者
请问搂主,嘉嘉出国前是上的中音附中吗?另:你们是广州人吧!
38
 楼主| hanherongjia 发表于 2008-1-19 14:19:00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好感谢kosakov。我的许多想法和观点与你不谋而合。为了儿子学音乐,我也快成了音乐方面的半个专家了。

再次谢谢您!

回答楼上的网友:嘉嘉上的是星海。我们家在广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8 1:45:21编辑过]
39
kosakov 发表于 2008-1-19 14:31: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没事,加油~!

40
静思 发表于 2008-1-19 14:59: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主要还是要注意人身安全,多练琴少遛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9 04:17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