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还有这样的调琴大师!!!

[复制链接]
301
jl670 发表于 2011-12-16 22:4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ssa2k8在2011-12-16 21:52:00的发言:

王大师你们已经有机遇接触过阿斯瓜真琴? 还是从它们的CD录音取样? 要不然如何去得到它们的发音体系来研究?

实在是问的妙,可能不好回答了。因为好像还没有看到王大师说调过阿斯瓜真琴,如果从CD中取样可能有偏差吧。
我每天苦练14个小时,现在却有人叫我天才?!——萨拉萨蒂
302
俺来打酱油了 发表于 2011-12-17 06:1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wangdagang在2011-12-15 13:26:00的发言:

哈哈,名琴的发音体系博大精深,哪有您说的那么容易呀,我们家族三代人历经百年,不分昼夜才探知其中奥秘,多年来家父王长春先生一直毫无保留的给我讲课,我都需慢慢消化理解,向您所说,道理极其简单,一点大家都知道的想法,在我看来只能说明先生在此领域涉足不深。

王大仙,求求你不要再吹了。你父亲今年高寿?你爷爷又有多大年纪?“我们家族三代人历经百年,不分昼夜才探知其中奥秘”这种话你也能说的出,也算得上厚颜无耻了,你还是为你家人有点尊严吧。
303
wangdagang 发表于 2011-12-17 09:16:00 | 只看该作者
酱油仁兄,淡定!淡定!我家的提琴声音研究史是由我的外公开始的,外公已过世,享年93岁,30左右岁外公便开始研究小提琴声音,解放后外公进入长春乐器厂,有据可查(如哪位感兴趣可到长春来,他老人家当年在乐器厂的多位徒弟还在长春制琴)在他老人家辞世的前三天还在传授我调琴的体会,外公的研究就长达60余载。家父王长春先生今年近70岁,对声音研究已40余年。本人今年41岁,14岁制作完成自己的第一把小提琴,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刘云志先生当年拉过此琴,对声音评价极高,(此事已记载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名为惊世琴声一书中)从那时起至今我每天都痴迷于提琴的声音世界里,至今也近30余载。酱油仁兄你掐指算算,这加起来有多少年。
304
俺来打酱油了 发表于 2011-12-17 12:13:00 | 只看该作者
全中国制作研究小提琴人少说也有数千人。平均每人制作研究一年,按你的计算方法中国人讲制作究小提琴大概也超过数千年了吧。
305
wangdagang 发表于 2011-12-17 14:1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凌宇在2011-12-13 16:29:00的发言:
每一把琴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在调琴时首先要了解其特性,找准症结,然后在对症下药,最后才会药到病除。会调琴与乱调琴的区别在于:会调琴者大都精通琴理,了解提琴材质的特性,提琴的发声原理,琴件组合是否合理,然后根据每一把琴的特点,找准发声不完美的主要症结,再对症下药,最后才会药到病除。这个下药的过程,有时仅需一次,有时需要多次才会奏效,主要是因琴而异。乱调琴者是不懂琴理,仅凭感觉乱调一气,碰巧也会调到比原来好,但如果不慎也会越调越差,让一把有生命的琴最后丧失其生命的光彩。

这话说的有道理。
306
wangdagang 发表于 2011-12-20 22:59:00 | 只看该作者
所谓最顶级技术,就是在调试方面进入了特殊的领域,个人认为这是打开古名琴声音秘密的通道,展开谈谈吧,二百余年,世上很多科学家,专家,制作家,一直把目光集中到古名琴上,探索研究古名琴的秘密,从拆开古名琴的原始研究方法开始,到运用声电技术,光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对琴板物理性能,震动特征,整体琴的声音声音响度和能量,声音在琴板中的流向,波动的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测试,计算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后继者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科学依据,但是,至今人们对古名琴的声音秘密仍然没有统一说法,各持己见,众说纷纭,所谓揭秘的说法也出现了许多,到后来有人甚至得出了根本不存在秘密的说法,认为现在存世的古名琴,也是在当时众多数量的提琴中优选出来的,等等,这些现象及说法的出现也是正常的,因为对古名琴声音的研究实在是太难了。待续
307
wangdagang 发表于 2011-12-20 23:01:00 | 只看该作者
究竟什么是古名琴声音的秘密呢?从源头谈起吧,17,18世纪由于时代与科学发展古名琴的创造者还不能从理论上,从数学,振动学,物理学等角度,对他们的发明创造进行型而上的概括和总结,但并不妨碍这些天才大脑在经验上的占用和把握。就像我国的鲁班,古埃及金字塔的建筑大师,他们天才的发明创造是先于现代各种理论和学说而出现的,但又非常符合科学和规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意大利的提琴制作大师阿玛蒂是最伟大的 ,他是提琴声音完美构思的首创者。从他和他的家族所制提琴的声音特点分析,他的构思算不上顶尖和完美,但为意大利乃至全世界提琴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斯特拉底瓦里,瓜奈利等伟大的制琴大师和家族。他们把阿玛蒂的构思发展的更完美更灵活,甚至发展到似乎是反科学震动理论,即半限制到全限制琴板震动理论的地步,令人难以理解,但是,他们所制提琴的声音告诉我们,他们基于阿玛蒂构思而发展的更完美的构思,是科学的,这种构思的一致性和不同性,又使阿玛蒂,斯特拉底瓦里,瓜奈利琴,等等,又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特点和风格。待续
308
zhangmp 发表于 2011-12-21 00:04:00 | 只看该作者
洗耳菾听王老师讲课。
309
天马健行 发表于 2011-12-21 09:55:00 | 只看该作者
洗耳菾听
310
宝音坊 发表于 2011-12-21 11:06:00 | 只看该作者
wangdagang先生又有好东西出来了。 意大利的提琴制作大师阿玛蒂是最伟大的 ,他是提琴声音完美构思的首创者。从他和他的家族所制提琴的声音特点分析,他的构思算不上顶尖和完美,但为意大利乃至全世界提琴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斯特拉底瓦里,瓜奈利等伟大的制琴大师和家族。他们把阿玛蒂的构思发展的更完美更灵活,甚至发展到似乎是反科学震动理论,即半限制到全限制琴板震动理论的地步,【甚至发展到似乎是反科学震动理论,即半限制到全限制琴板震动理论的地步】非常感谢wangdagang先生!
311
zhangmp 发表于 2011-12-21 13:11:00 | 只看该作者
‘’甚至发展到似乎是反科学震动理论,即半限制到全限制琴板震动理论的地步,令人难以理解,但是,他们所制提琴的声音告诉我们,他们基于阿玛蒂构思而发展的更完美的构思,是科学的,这种构思的一致性和不同性,又使阿玛蒂,斯特拉底瓦里,瓜奈利琴,等等,又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特点和风格。待续‘’王老师真知灼见!壮胆弱弱地问一句:王老师肯收徒弟么?耐心等王老师继续讲课。
312
wangdagang 发表于 2011-12-22 08:28: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研究就是从发现这些古名琴的一致性开始的,这种一致性就是他们所制提琴声音的音频响度大体相近和相似,合于规律。正是从这一现象出发,我们探求的是那些大师们所思所想,即怎样构思,构思了什么,苦苦寻觅了数十载。而国外的许多研究者的着眼点,注意力则主要集中在琴上,从研究琴板板音,震动物理特性,尺寸分部,空气风,等等,到木材怎样预先处理,油漆的构成,是用什么方法合成的,怎样模仿的惟妙惟肖,依靠科学达到精确,等等,这就是我们与他们的区别。虽然出发点一样,都是为了探寻古名琴声音的秘密,但选择的方向不同,路线不同。相信科学是对的,但以“科学”代替人的思维和创造是错误的,当然,这里所指的科学,往往是科学仪器和设备,通过科学方法得出的数据,等等,而不是揭示事物本质的规律和原理。西方的某些研究者固执的认为只要严格按照古名琴的尺寸和合理的尺寸分配原则,达到非常非常精确的程度,就不会制作不出同古名琴一样的琴来,这种想法并不错误,但不全面。而制作不出来,那一定是我们在所用材料(木材的处理,漆的配置)上还没掌握古名琴的秘密。正是这种“固执“让他们陷入了二百余年没有跳出来的谜圈。待续
313
宝音坊 发表于 2011-12-22 09:4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wangdagang在2011-12-22 8:28:00的发言:
我们的研究就是从发现这些古名琴的一致性开始的,这种一致性就是他们所制提琴声音的音频响度大体相近和相似,合于规律。正是从这一现象出发,我们探求的是那些大师们所思所想,即怎样构思,构思了什么,苦苦寻觅了数十载。而国外的许多研究者的着眼点,注意力则主要集中在琴上,从研究琴板板音,震动物理特性,尺寸分部,空气风,等等,到木材怎样预先处理,油漆的构成,是用什么方法合成的,怎样模仿的惟妙惟肖,依靠科学达到精确,等等,这就是我们与他们的区别。虽然出发点一样,都是为了探寻古名琴声音的秘密,但选择的方向不同,路线不同。相信科学是对的,但以“科学”代替人的思维和创造是错误的,当然,这里所指的科学,往往是科学仪器和设备,通过科学方法得出的数据,等等,而不是揭示事物本质的规律和原理。西方的某些研究者固执的认为只要严格按照古名琴的尺寸和合理的尺寸分配原则,达到非常非常精确的程度,就不会制作不出同古名琴一样的琴来,这种想法并不错误,但不全面。而制作不出来,那一定是我们在所用材料(木材的处理,漆的配置)上还没掌握古名琴的秘密。正是这种“固执“让他们陷入了二百余年没有跳出来的谜圈。待续

【大师们所思所想,即怎样构思,构思了什么】非常感谢wangdagang先生!
314
天空的风筝 发表于 2011-12-23 23:00:00 | 只看该作者
神奇~
315
wangdagang 发表于 2011-12-24 20:01:00 | 只看该作者
怎样实现完美的震动构思,琴箱震动的完美构思,属于思维范畴,是在古名琴制作过程中始终起指导作用的根本理论和原则。可以说,掌握了这个天才的完美构思,就等于在主要的关键的内容方面揭开了古名琴声音的秘密。但是,理论不等于方法,思维不等于实践。只有理论,没有相应的方法,没有实际操作的本领,没有经验和经验的积累,由构思变为作品也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古名琴的另一个秘密,即属于实践范畴和操作层面上的秘密。如果把构思比为宏观秘密,那么这种操作上的秘密,则可称之为微观秘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待续
316
天马健行 发表于 2011-12-25 10:36:00 | 只看该作者
圣诞快乐 !
317
wangdagang 发表于 2011-12-29 00:42:00 | 只看该作者
善良造就艺术。
318
wangdagang 发表于 2012-1-1 08:28:00 | 只看该作者
HAPPY NEW YEAR!
319
楚山晓 发表于 2012-1-7 02:17:00 | 只看该作者
好久好久都没熬夜了,今天一口气看完了帖子,今晚很值。 谢谢wangdagang先生!谢谢左先生!谢谢2010先生!谢谢宝先生!谢谢还有没记住名字的高人!
320
宝音坊 发表于 2012-1-7 12:12:0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应该很努力去学习探索的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4 09:28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