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wangdagang在2011-12-22 8:28:00的发言: 我们的研究就是从发现这些古名琴的一致性开始的,这种一致性就是他们所制提琴声音的音频响度大体相近和相似,合于规律。正是从这一现象出发,我们探求的是那些大师们所思所想,即怎样构思,构思了什么,苦苦寻觅了数十载。而国外的许多研究者的着眼点,注意力则主要集中在琴上,从研究琴板板音,震动物理特性,尺寸分部,空气风,等等,到木材怎样预先处理,油漆的构成,是用什么方法合成的,怎样模仿的惟妙惟肖,依靠科学达到精确,等等,这就是我们与他们的区别。虽然出发点一样,都是为了探寻古名琴声音的秘密,但选择的方向不同,路线不同。相信科学是对的,但以“科学”代替人的思维和创造是错误的,当然,这里所指的科学,往往是科学仪器和设备,通过科学方法得出的数据,等等,而不是揭示事物本质的规律和原理。西方的某些研究者固执的认为只要严格按照古名琴的尺寸和合理的尺寸分配原则,达到非常非常精确的程度,就不会制作不出同古名琴一样的琴来,这种想法并不错误,但不全面。而制作不出来,那一定是我们在所用材料(木材的处理,漆的配置)上还没掌握古名琴的秘密。正是这种“固执“让他们陷入了二百余年没有跳出来的谜圈。待续
【大师们所思所想,即怎样构思,构思了什么】非常感谢wangdagang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