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原创]滔弟的学琴笔记

  [复制链接]
1001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4-7-7 20:1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乐陆在2014-7-1 19:00:00的发言:
快一个月没更新了,滔弟最近练得怎么样?


        谢谢关注!

       前段时间滔弟的生物、地理结业考试,考分计入中考成绩,所以没练琴,接着是初二的期末考试也向老师请假复习。由于滔弟基本没练琴,也就没什么好记的。当然更主要的是我偷懒,因为世界杯开始了,看得来昏天黒地,神魂颠倒。本来滔弟好不容易放假了,应该有时间练琴了,可此次滔弟的文化成绩没考好又下降了,已经退步到班上的第8名了,开家长会被班主任和各科老师重点批评,在班上被树为名次下降的反面典型。这下好了,老师要求假期必须补课,我已经联系了补习学校让滔弟去补课。

       由于这段时间没怎么练琴,滔弟又要去补课,与H老师商量后给滔弟减了负。现在的音阶还是在拉降D大调音阶,练习曲罗德第四课过了,现在练帕格尼尼13课,乐曲是安德鲁西亚浪漫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第一乐章,还有就是巴赫的无伴奏奏鸣曲其中一首的柔板。

        H老师说给滔弟布置一首乐曲会很快拉下来,但问题是太粗糙了,一点都不仔细,音准、节奏错误一大堆。要求滔弟把上课标注的问题和困难片段挑出来仔细练,不要反复从头至尾地练,既解决不了问题又在重复错误。
当你演奏的时候,别管你的听众是谁。当你演奏的时候,要永远觉得有一位大师在谤听。——舒曼
1002
清清泉水 发表于 2014-7-9 09:44: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楼可真高哇,一层层爬过来,看得眼花缭乱,但越高风景越好!滔爸很棒、滔更棒,不断挑战、超越自己!被滔爸的帖子吸引到论坛里,发现这里真是遍地是宝贝,每每逢高手! 新人向前辈们致敬
1003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4-7-12 20:0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清清泉水在2014-7-9 9:44:00的发言:
这个楼可真高哇,一层层爬过来,看得眼花缭乱,但越高风景越好!滔爸很棒、滔更棒,不断挑战、超越自己!被滔爸的帖子吸引到论坛里,发现这里真是遍地是宝贝,每每逢高手! 新人向前辈们致敬



          谢谢鼓励!
1004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4-7-12 20:32:00 | 只看该作者
                            总是这样粗心


      今天上课,滔弟突出的问题就是粗心,这是老毛病,改起来真不知猴年马月。

      音阶还是拉的降D大调,单音音阶H老师说总的还可以,就是个别地方的三指偏高,H老师要求滔弟落三指时把二指向一指靠拢,这样三指就准了。双音音阶也还可以,主要问题出在十度双音,滔弟先找一指,H老师纠正说先应找四指,否则音不准。并要求滔弟练音阶时加上换指八度。

      练习曲回课拉的是帕格尼尼第二十课,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第一段的音色不好,好几处都拉破了。H老师说第一段是宁静牧歌的感觉,心先要静下来,呼吸要轻柔,运弓稍微靠码子,心里打分拍;二是第三段的节奏不稳定时快时慢。H老师要求滔弟严格用节拍器来练节奏和颗粒性;三是第三段有一个错音,H老师纠正后在谱上作了标记,要滔弟单独挑出来练。H老师还要求滔弟对左手大跳的地方要单独挑出来慢练音准,作到有把握而不是靠运气。其实这一课的这些问题前段时间都解决得差不多了,一段时间不练又全部还给老师,滔弟就是这样,恼火得很。

      乐曲回课先拉的巴赫的柔板,结果上节课H老师讲的问题,从节奏到弓法的错误滔弟全部重犯。H老师批评滔弟太粗心,不是上课就是练琴时心不在焉,根本没有认真看谱。无奈之下,H老师只好一句一句的重讲了一遍。滔弟接着回课拉的是安达鲁西亚浪漫曲,这首曲子要熟悉一些,但问题也不少。H老师要求要拉出律动感,要按照节拍的律动强弱弱,次强弱弱来拉,结果滔弟第一个音的弱起就拉成强起,H老师纠正后有了进步,律动感要好些了。
1005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4-7-26 18:19:00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tudou.com/v/Vfr-esX-gPU/&rpid=72352116&resourceId=72352116_04_05_99/v.swf 
1006
乐陆 发表于 2014-7-27 15:3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天龍八部在2011-12-7 1:03:00的发言:
天龍也有滔滔這種“隨心所欲”的情況,這些日子學音階,譜子上標明要在哪裡換把,他卻偏偏喜歡在另一處換,雖然音沒錯,可是還是錯了,於是我們只好練呀練,改呀改,直到拉得跟譜子上標的一模一樣。現在拉的曲子是巴洛克時代的,老師說天龍的風格不對頭,於是我們只好反复聽錄音,反复練,直到拉得老師喜歡了才能過。這幾百年前歐洲的古典音樂跟孩子現在生活的時代又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所有的曲子都只有一個正確的奏法?為什麼孩子不能異想天開拉他喜歡拉的風格?為什麼我們無法鼓勵孩子進行嘗試,進行獨立的思考呢?喜歡探索是孩子的天性,可惜我們不斷地打壓這天性,把孩子都塑造成沒有思想的人,只能跟著大人說的去做,這樣好嗎?我真的很疑惑?

因为同在成都,我特别关注滔弟爸爸的这个记录。大概骨子里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所以滔弟爸爸的很多观点都引起了我的共鸣。我不但自己看,还把这个帖子推荐给孩子妈妈。 最近有闲,恰好在孩子学琴的路上也碰到了一些家长式困惑,于是再度从头翻这个帖子,再度看到天龙的这个回复的时候,终于忍不住要吐槽下,因为我也有同样的困惑! 我不知道古典音乐包括小提琴到底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从蛋白质互联网到航天飞机。。。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不但是自然科学,人文艺术也同样如此,文学绘画电影等都在创新,很难想象现代美术就是一味临摹复制梵高塞尚毕加索的画,可小提琴拉来拉去的最高目标就是把门德尔松勃拉姆斯西贝柳斯柴可夫斯基等拉得跟前人一样! 没有创新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京剧如此,古典音乐又何尝不是如此,门前冷落自有其内在必然。抛开学成之后又
1007
乐陆 发表于 2014-7-27 15:56:0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样这种“功利世俗”先不谈,这种学习的过程,这种固步自封僵化的方式,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更进一步是否符合让孩子幸福快乐的宗旨呢?遑论是否明智的职业规划了! 真是让人踌躇。
1008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4-7-28 21:10:0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乐陆朋友的关注和鼓励!

       由于我对音乐的极端外行,您提的这个问题也就完全无法正面回答。不过,我想从一个外行的角度,从一个极端功利的父亲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观点。

       古典音乐包括小提琴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的说开发智力,有的说提高情商,有的说锻炼毅力,有的说丰富人生,对于我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父亲来说,让滔弟学小提琴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拥有一技之长将来好谋生。说穿了,我无权无钱无人脉,为了滔弟以后不必和我一样在屈辱和无奈中混口饭吃,让他拥有一技之长靠自己的本事谋生就是我唯一的选择。由于我们没有音乐世家的背景,滔弟也没有什么天赋,也不肯下苦功(不监督就不想练,光想打游戏),所以,以后当一名音乐老师就是我们的理想。至于小提琴给滔弟带来了什么,到目前为止我还真没看出来,他性格中的种种缺点如马虎、粗心、怕苦怕累倒是在练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个问题就是专业和业余的界线问题,业余喜爱某件事能带来快乐,一旦成了专业应该说都是痛苦的,要想在专业中出点成绩那必须变成以苦为乐的偏执狂疯子。成都人爱打麻将是举世公认的,可每天打6小时,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不出3个月大多数人绝对疯了,看见麻将绝对想吐。但,有闲暇时间,三五亲朋好友相聚一堂搓上几圈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您提到小提琴教学中的创新问题,这个我完全外行了。不过,此时我想起了《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写诗的故事。黛玉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我在想,学写诗是不是与学小提琴有共同之处,就是先要按照规范来打底子,有了底子后才有融会贯通进而发展创新的可能,否则就可能走上野路子。我浅薄地认为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之路是一切学习的唯一法则。我观察到象H老师这种学院派老师的教学中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忠实原谱,绝不走样”,绝不搞什么让学生高兴和随便的拉法。由于滔弟的水平还很低,主要还在解决音准、节奏、律动等最基本的问题,对作品的理解可以说还谈不上,还原作曲家当时的心境根本没这可能,当然更不可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发挥和创新了。

          一个纯粹外行的浅见,有时间望多指教。

       
1009
乐陆 发表于 2014-7-29 00:32:00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滔弟爸爸回复。 可能我没有表述得太清楚,我并不是要完全彻底的否定这种一板一眼,从弓法到指法都不可越雷池半步的长期的训练过程,我是对古典音乐这种传统艺术的生命力产生了一些些怀疑。而这种学习的方式,确实是必须的,也是要达到自由王国的必经之路,但是这门“手艺”可能真不利于鼓励孩子们去创新,去大胆尝试,甚至不拘一格。我是五音不全的人,以前想法也很简单,什么有利于孩子的想象力啊,美的欣赏啊,现在开始接触了,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嘛。或许以后接触深入一些了,也会有改变吧。 我老母亲是个川剧爱好者,我小的时候,她老人家也带我去听戏,几十年过去了,我女儿都比我那时的年龄大了,她们唱来唱去还是那些折子戏,台上台下还是那些人,并且走一个就少一个。。。我想,恐怕这是一个注定要消失的剧种了。 我倒是对娃娃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划,看她自己了。现在上课是她自己去,练琴也是自己练,我和她妈妈各做各的事。 我再观察个一年半载,也再多思考下。
1010
zybb1019 发表于 2014-7-29 23:13:00 | 只看该作者
有清晰的目标定位挺好的,我还想不清楚练琴的最终目标到底定在哪里?!
1011
kdd 发表于 2014-7-30 13:32:0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滔爸把滔弟的未来定位我觉得有点早了,我们是无权无势,但是未必就无依无靠。孩子将来能做什么,能做到多大的成功(我们这里姑且不谈什么是成功),希望滔爸不要过早给孩子就下定论,希望孩子以后无论做什么,都能支持他,告诉他要有对自己要做的事情的热爱与自信。 滔弟练琴的不好的现象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情况,我女儿的老师,都会说自己小时候怎么偷懒。所以呢,您也不必过于把孩子说的如此不堪,像您说的,每天打6小时麻将都烦。(呵呵,其实我也经常和我女儿发脾气。)

 乐陆朋友提到的古典音乐的生命力和创新,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我觉得我想明白了一点儿:我愿意把古典音乐比作我们的唐诗宋词,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出现,达到鼎盛,然后就积淀下来精华。后人呀,就不要去创新了,就是去欣赏,去把它们反复吟诵,用心体会,就可以了,我不再要求有创新。想想看,如果今天有人非说要给唐诗创新,他写出了更伟大的唐诗,你会相信呢?还是一笑了之呢?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尽情品尝每个时代给我们的遗产吧。当你惆怅的时候,你就“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当你豪迈的时候,你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必非得自己再创新出一首唐诗来表达感受。
当然,也有人爱唐诗,有人无所谓,那么古典音乐也是,有人欣赏,也有人不欣赏,就让他们都存在吧。什么艺术,什么行业,必然都是一部分人的。

 zybb1019朋友,那么你知道学唐诗、学语文、学数学、学羽毛球、学唱歌、学手艺、学奥数、学麻将,等等,这些的终极目标在哪里呢?just let it be.
1012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4-7-30 21:0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乐陆在2014-7-29 0:32:00的发言:
多谢滔弟爸爸回复。 可能我没有表述得太清楚,我并不是要完全彻底的否定这种一板一眼,从弓法到指法都不可越雷池半步的长期的训练过程,我是对古典音乐这种传统艺术的生命力产生了一些些怀疑。而这种学习的方式,确实是必须的,也是要达到自由王国的必经之路,但是这门“手艺”可能真不利于鼓励孩子们去创新,去大胆尝试,甚至不拘一格。我是五音不全的人,以前想法也很简单,什么有利于孩子的想象力啊,美的欣赏啊,现在开始接触了,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嘛。或许以后接触深入一些了,也会有改变吧。 我老母亲是个川剧爱好者,我小的时候,她老人家也带我去听戏,几十年过去了,我女儿都比我那时的年龄大了,她们唱来唱去还是那些折子戏,台上台下还是那些人,并且走一个就少一个。。。我想,恐怕这是一个注定要消失的剧种了。 我倒是对娃娃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划,看她自己了。现在上课是她自己去,练琴也是自己练,我和她妈妈各做各的事。 我再观察个一年半载,也再多思考下。



        您说起川剧这个事还真对,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只怕会在我们都能看见的时间内消失。我觉得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如果不能创新,也就是所谓的与时俱进,消失是肯定的,其他的艺术形式必将其代替。可小提琴这个西洋玩意儿,我是真不懂了。它会不会因为创新的步伐跟不上时代而被淘汰?会越来越势微吗?因不懂所以搞不清楚。不过,在国内小提琴的发展势头应该还不错,学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如果您孩子小,您的方法完全是对的。先观察后结论,不搞专业就是拉着玩儿,这样大人孩子都高兴,不想学也就算了,无所谓。
1013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4-7-30 21:0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ybb1019在2014-7-29 23:13:00的发言:
有清晰的目标定位挺好的,我还想不清楚练琴的最终目标到底定在哪里?!

如果不搞专业,娱乐自己,让自己高兴就是目标。
1014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4-7-30 21:2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kdd在2014-7-30 13:32:00的发言:
首先滔爸把滔弟的未来定位我觉得有点早了,我们是无权无势,但是未必就无依无靠。孩子将来能做什么,能做到多大的成功(我们这里姑且不谈什么是成功),希望滔爸不要过早给孩子就下定论,希望孩子以后无论做什么,都能支持他,告诉他要有对自己要做的事情的热爱与自信。 滔弟练琴的不好的现象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情况,我女儿的老师,都会说自己小时候怎么偷懒。所以呢,您也不必过于把孩子说的如此不堪,像您说的,每天打6小时麻将都烦。(呵呵,其实我也经常和我女儿发脾气。)

 乐陆朋友提到的古典音乐的生命力和创新,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我觉得我想明白了一点儿:我愿意把古典音乐比作我们的唐诗宋词,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出现,达到鼎盛,然后就积淀下来精华。后人呀,就不要去创新了,就是去欣赏,去把它们反复吟诵,用心体会,就可以了,我不再要求有创新。想想看,如果今天有人非说要给唐诗创新,他写出了更伟大的唐诗,你会相信呢?还是一笑了之呢?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尽情品尝每个时代给我们的遗产吧。当你惆怅的时候,你就“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当你豪迈的时候,你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必非得自己再创新出一首唐诗来表达感受。
当然,也有人爱唐诗,有人无所谓,那么古典音乐也是,有人欣赏,也有人不欣赏,就让他们都存在吧。什么艺术,什么行业,必然都是一部分人的。

 zybb1019朋友,那么你知道学唐诗、学语文、学数学、学羽毛球、学唱歌、学手艺、学奥数、学麻将,等等,这些的终极目标在哪里呢?just let it be.


   

         滔弟不定位不行啊。马上初三就面临中考了,根据成都市这两年的情况,只有大约40%的学生能考上普通高中,其余的学生都是进职业高中学一技之长了。原来是在高中毕业后在考大学时对学生进行分化,可现在是提前到了初中毕业就进行分化了,能考上普通高中的考大学基本没问题,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只能去学一技之长。这个政策是个害人的政策,我觉得起码应该让学生完成高中学业后才分化,初中毕业就分化太早了。

        川音附中的入学考试是在明年的三月份,我打听了一下,竟争很激烈。毕竟西南片区就这么个音乐学院,几个省的人凑一起人数就多了,可名额只有固定的那么几个,不提前准备就很难了。
1015
乐陆 发表于 2014-7-31 15:2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kdd在2014-7-30 13:32:00的发言:


 zybb1019朋友,那么你知道学唐诗、学语文、学数学、学羽毛球、学唱歌、学手艺、学奥数、学麻将,等等,这些的终极目标在哪里呢?just let it be.

我来回答kdd朋友的这个问题。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 。我举一个例子,我侄儿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念书,去年填报志愿的时候,我认为孩子物理化学成绩都很好(参加过奥赛,获过奖),可以选择计算机,电气工程,应用物理,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等方向,但是孩子父母认为既然考了这么多分,不填报收分最高的建筑对不起这个分数。我对他们的小农意识很无语,但还是告诉他建筑是一门艺术,你们最好掂量下孩子是否是有这方面的兴趣和特长。。。结果高中的最后一个暑假,其他孩子拿到录取通知书都在昏天黑地的玩,我侄儿又找了个老师开始学习素描,将来能有多大的成就,也只能拭目以待了。没错,咱们拿绘画与小提琴学习做一个对比:很显然,绘画的学习过程比小提琴轻松多了,不必每天非要雷打不动照猫画虎的练习几个小时,可能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也有趣多了,可以天马行空,信手涂鸦,插上翅膀的想象力可以尽情飞翔。虽然将来不一定成为一个靠画画为生的人,但是很多行业,孩子有了绘画的基础,都会做得更好:外科医生要画解剖图,工程师机械制图是必修课,建筑大师的手绘图宛如艺术品,还有工业设计,广告插画,舞台美术,电影艺术,服装设计,环境园林,城市规划。。。我还看到过一位植物学家画的标本图,真是精品。总而言之,建立在兴趣爱好之上的学以致用,就是目标。
1016
乐陆 发表于 2014-7-31 17:2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g09902005在2014-7-30 21:27:00的发言:


   

         滔弟不定位不行啊。马上初三就面临中考了,根据成都市这两年的情况,只有大约40%的学生能考上普通高中,其余的学生都是进职业高中学一技之长了。原来是在高中毕业后在考大学时对学生进行分化,可现在是提前到了初中毕业就进行分化了,能考上普通高中的考大学基本没问题,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只能去学一技之长。这个政策是个害人的政策,我觉得起码应该让学生完成高中学业后才分化,初中毕业就分化太早了。

        川音附中的入学考试是在明年的三月份,我打听了一下,竟争很激烈。毕竟西南片区就这么个音乐学院,几个省的人凑一起人数就多了,可名额只有固定的那么几个,不提前准备就很难了。

滔弟已经是卒子过河,只能往前了。我们刚下水,尚可以选择是否一定要游到对岸。特别感谢论坛的爸爸妈妈们把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孩子成长的一点一滴都记录下来,给后来者以方方面面的启示。滔弟爸爸开始决定让孩子学习小提琴,也是有一定的随意性的,比如“周围的孩子都在开始学乐器”“小提琴比钢琴便宜,一个四分之一的小提琴才200块”。。。事实上,学习小提琴是费用不菲的,如果要走专业的话,除了并不便宜的学费和器材费用(滔弟最后还学了钢琴),或许还会为一些潜规则买单,比如艺考前可能要交昂贵的课时费去找关键的老师突击,甚至还有更肮脏的如某些老师指定学生必须去某琴行买所谓的古琴。。。至于最终的考试,公平度连高考都不如,这个滔弟爸爸是心知肚明的。 滔弟爸爸也说过,让滔弟学习小提琴,最主要的目的是让滔弟出国。假如时间倒退10来年,在滔弟学琴之初看到这个帖子,我想说的是,如果只是为了这个目的,其实根本没必要走这条难度系数极高的路,除非家学渊源或是这方面的天才。为了出国(这个目标我完全理解),在完成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学好英语或其他一门语言即可。即便最后滔弟没有出国,掌握一门外语也是艺多不压身,无论是翻译教学外交国贸导游,还是医生律师工程师私营企业主等等,终有排上用场的时候。外语学习简单,只需时间堆积,现在资源这么丰富,可以选择自学,或者请个家教,费用大大低于学习钢琴小提琴的费用。如果滔弟把学习小提琴的时间的三分之一花在英语学习上,坚持这么多年,已经是学有小成了,还不至于耽搁太多玩耍的时间,甚至或多或少的影响到文化课学习。 小提琴专业狭窄,绝大多数孩子没机会成为独奏家(可以对比下国内外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学成之后留校极度困难,能进乐团已属不易,而国内外乐团的现状又怎么样呐。。。就算去到国外留学也是居不易,甚至顶级院校如茱莉亚柯蒂斯辛辛那提的毕业生都还在回国找机会。 假如可以重来,滔弟爸爸你还会选择让滔弟学习小提琴吗?
1017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4-7-31 22:3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乐陆在2014-7-31 17:20:00的发言:

滔弟已经是卒子过河,只能往前了。我们刚下水,尚可以选择是否一定要游到对岸。特别感谢论坛的爸爸妈妈们把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孩子成长的一点一滴都记录下来,给后来者以方方面面的启示。滔弟爸爸开始决定让孩子学习小提琴,也是有一定的随意性的,比如“周围的孩子都在开始学乐器”“小提琴比钢琴便宜,一个四分之一的小提琴才200块”。。。事实上,学习小提琴是费用不菲的,如果要走专业的话,除了并不便宜的学费和器材费用(滔弟最后还学了钢琴),或许还会为一些潜规则买单,比如艺考前可能要交昂贵的课时费去找关键的老师突击,甚至还有更肮脏的如某些老师指定学生必须去某琴行买所谓的古琴。。。至于最终的考试,公平度连高考都不如,这个滔弟爸爸是心知肚明的。 滔弟爸爸也说过,让滔弟学习小提琴,最主要的目的是让滔弟出国。假如时间倒退10来年,在滔弟学琴之初看到这个帖子,我想说的是,如果只是为了这个目的,其实根本没必要走这条难度系数极高的路,除非家学渊源或是这方面的天才。为了出国(这个目标我完全理解),在完成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学好英语或其他一门语言即可。即便最后滔弟没有出国,掌握一门外语也是艺多不压身,无论是翻译教学外交国贸导游,还是医生律师工程师私营企业主等等,终有排上用场的时候。外语学习简单,只需时间堆积,现在资源这么丰富,可以选择自学,或者请个家教,费用大大低于学习钢琴小提琴的费用。如果滔弟把学习小提琴的时间的三分之一花在英语学习上,坚持这么多年,已经是学有小成了,还不至于耽搁太多玩耍的时间,甚至或多或少的影响到文化课学习。 小提琴专业狭窄,绝大多数孩子没机会成为独奏家(可以对比下国内外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学成之后留校极度困难,能进乐团已属不易,而国内外乐团的现状又怎么样呐。。。就算去到国外留学也是居不易,甚至顶级院校如茱莉亚柯蒂斯辛辛那提的毕业生都还在回国找机会。 假如可以重来,滔弟爸爸你还会选择让滔弟学习小提琴吗?


      的确,当初让滔弟学小提琴完全是偶然的,后来决定走专业也是偶然的。滔弟除了小提琴外,在英语的学习上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他的英语成绩是所有科目中最好的。滔弟的英语学习我是这样安排的,除了学校正常的英语学习外,滔弟每周要去一名英语老师家学习两小时的《新概念英语》,目前第二册已学了一大半。滔弟每周还要去一名老外家上一节口语课。考虑到专业性,8月份滔弟的口语课将去专门的英语学校由专业的外国口语老师上课,并增加到每周两节。我计划滔弟上高中后就去新东方培训学校专门强化英语,我估计三年强化培训下来,届时应该有点基础了。在滔弟的学习中,我只抓小提琴和英语,其他的功课都是滔弟自己安排。
1018
乐陆 发表于 2014-8-3 21:53:00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滔弟爸爸已有周密安排,好。坚持就是是胜利!
1019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4-8-11 10:1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乐陆在2014-8-3 21:53:00的发言:
原来滔弟爸爸已有周密安排,好。坚持就是是胜利!



         谢谢鼓励!
1020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4-8-11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心不在焉


      上周上课,问题还是比较多,但主要的问题是滔弟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心不在焉。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按照H老师的要求加强了音阶方面的练习。H老师要求滔弟要拉所有的音阶,单音音阶包括单根弦的分弓和连弓、泛音音阶,双音音阶除了三度、六度、八度、换指八度、十度的连弓外,还有琵音、半音音阶、双泛音等等。现在练音阶都要花一个多小时。上周上课,H老师检查了单弦的音阶、泛音音阶、三度一弓八个音、一弓两个音的半音音阶。总的来说音准还凑合,但指法有问题。H老师讲了两个问题,一是要注意发音,从弓根到弓尖音色要一致;二是要严格按谱上的指法来,不要想当然自创。

      H老师要求滔弟利用假期的时间把巴赫的无伴奏奏鸣曲和门德尔松的e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赶紧拉下来,开学后滔弟就上初三了,功课会很重,练琴的时间会更少,到时候就是精练了。其实这两首乐曲滔弟已经拉下来了,就是问题多。滔弟先拉的巴赫的奏鸣曲第一乐章,这首曲子不长就是要求太高,拉好太难了。滔弟拉完后,H老师说音准、节奏基本解决了,但这首曲子的内涵没有表现出来,听起来不是那个味儿。H老师开始给滔弟讲这首曲子的背景,我也听不太懂。H老师从巴赫时代的音乐特点讲起,示范了这首奏鸣曲四个乐章的片断,H老师讲到当时的弓子没现在长,且是弧型的,发出的声音与现在的弓子是不一样的,要拉出当时的味道需要特殊的运弓方法,就是从现在弓子距弓根四分之一处起弓拉到距弓尖四分这一处止,发音是两头轻中间重。还有第一弓不是把弓拉直,第一弓的发音点要变化,形成音色的变化等等。滔弟试了半天也不得要领,只有回家慢慢体会。

      滔弟拉门德尔松的第一乐章,原来H老师标注的问题基本没改,继续犯错。甚至H老师一边纠正滔弟还一边在犯。H老师说滔弟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专注力差,有些心不在焉,上课都这样回家练琴可想而知。我也发觉滔弟最近一段时间做作业、练琴时心不在焉,好像在想什么心事。问半天他也不说,我想是不是长大了心事就多起来了,再也不像原来那样单纯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2 16:46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