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乐陆朋友的关注和鼓励!
由于我对音乐的极端外行,您提的这个问题也就完全无法正面回答。不过,我想从一个外行的角度,从一个极端功利的父亲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观点。
古典音乐包括小提琴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的说开发智力,有的说提高情商,有的说锻炼毅力,有的说丰富人生,对于我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父亲来说,让滔弟学小提琴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拥有一技之长将来好谋生。说穿了,我无权无钱无人脉,为了滔弟以后不必和我一样在屈辱和无奈中混口饭吃,让他拥有一技之长靠自己的本事谋生就是我唯一的选择。由于我们没有音乐世家的背景,滔弟也没有什么天赋,也不肯下苦功(不监督就不想练,光想打游戏),所以,以后当一名音乐老师就是我们的理想。至于小提琴给滔弟带来了什么,到目前为止我还真没看出来,他性格中的种种缺点如马虎、粗心、怕苦怕累倒是在练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个问题就是专业和业余的界线问题,业余喜爱某件事能带来快乐,一旦成了专业应该说都是痛苦的,要想在专业中出点成绩那必须变成以苦为乐的偏执狂疯子。成都人爱打麻将是举世公认的,可每天打6小时,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不出3个月大多数人绝对疯了,看见麻将绝对想吐。但,有闲暇时间,三五亲朋好友相聚一堂搓上几圈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您提到小提琴教学中的创新问题,这个我完全外行了。不过,此时我想起了《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写诗的故事。黛玉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我在想,学写诗是不是与学小提琴有共同之处,就是先要按照规范来打底子,有了底子后才有融会贯通进而发展创新的可能,否则就可能走上野路子。我浅薄地认为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之路是一切学习的唯一法则。我观察到象H老师这种学院派老师的教学中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忠实原谱,绝不走样”,绝不搞什么让学生高兴和随便的拉法。由于滔弟的水平还很低,主要还在解决音准、节奏、律动等最基本的问题,对作品的理解可以说还谈不上,还原作曲家当时的心境根本没这可能,当然更不可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发挥和创新了。
一个纯粹外行的浅见,有时间望多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