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原创] 成成学琴日记

[复制链接]
41
 楼主| wghlf 发表于 2013-3-22 20:46:00 | 只看该作者
工作要持之以恒,真诚的艺术家不能借口情绪不佳而束手坐待。——柴可夫斯基
42
 楼主| wghlf 发表于 2013-3-22 20:52:00 | 只看该作者
43
 楼主| wghlf 发表于 2013-4-10 11:34:0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继续跟L老师学琴, L老师风格与D老师相差的确较大,D要求严格、抠得细,L主要抠音乐表现,一般的过得快,不强调技术等。因此有时觉得D更像个专业出身的、L更象个业余的。但对艺术性而不是技术来讲,L又给人无限的希望。唉,自己做为菜鸟,不好判断!总之,最近成成学得速度较快,都快有以前的两倍了,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44
 楼主| wghlf 发表于 2013-4-15 14:44:00 | 只看该作者
也有好友提出建议,说L老师的这种教法可能不合适,说实话,我也在嘀咕,但我除D老师外,也没机会了解很多高明的老师,不能作出清晰的判断。现在想起来,我得把日记写得更详细一些,并且录两段老师上课的录音,发在上面请论坛里各位高明的前辈判断一下。
45
 楼主| wghlf 发表于 2013-4-17 21:54:00 | 只看该作者
昨天下午学琴,L老师教的是第V把位大调音阶(一条弦),双音八度音阶,只说下来练习就行了。练习曲是沃尔法特第20首。曲子是塞茨的第五协奏曲第三乐章。成成拉了,老师没提太多问题,都还顺利。只是在复习第五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时候学到一招,就是起奏时要弓切入起拉重音而不是把弓放在弦上用力起。老师强调,重音是弓速度起来而不是用力的结果。
46
 楼主| wghlf 发表于 2013-4-22 18:09:00 | 只看该作者
录了两个近期学的曲子,请大家多提意见
47
 楼主| wghlf 发表于 2013-4-22 18:11:00 | 只看该作者
48
 楼主| wghlf 发表于 2013-4-22 18:13:00 | 只看该作者
49
 楼主| wghlf 发表于 2013-4-22 18:22:00 | 只看该作者
50
 楼主| wghlf 发表于 2013-4-22 18:23:00 | 只看该作者
51
 楼主| wghlf 发表于 2013-4-25 20:02:00 | 只看该作者
前天因要给一位老先生过生日,是他爸爸带成成去学琴的,内容是音阶:第V把位(bB大调)和bB大调一条弦;双音是练双弦六度(九)的1、2条;练习曲是沃尔法特第21课;曲子继续第五十四协奏曲第三乐章,预习维瓦尔第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 翻翻去年的录像,感觉今年一年进步不大,去年存在的右手大拇指会凹、食指过开、左手抬琴过底、不转舵等问题依然存在。再看他练琴懒散的样子,忍不住批评了他一顿,心中不免有些郁闷。
52
 楼主| wghlf 发表于 2013-4-26 09:16:00 | 只看该作者

我只想当球童

成成是个老实又可爱的家伙,他有着同龄小朋友所不能具备的专注精神,只要是新鲜事,他都很喜欢,常常能非常认真负责地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前些天小学班级间要组织足球比赛,他也想参加,还缠着他爸一起到院子里操练了两次以提高球技。无奈成成个子偏小、运动素质又一般,还是没被老师选中,所以前几天班队队员训练时他都是在教室里做作业,问他想不想一起去踢他也说不想。今天问起他们班啥时比赛,他说他也要参加,我问“你又被选中了?”他说:“我是专门负责捡球的”。想起捡球是个苦差事,又想鼓励一下他,我就说:“哦,你的这个岗位叫|‘球童’。”“球童?”他认真地问。我说是,为了安慰他,我又说:“球童也挺好,站在旁边可以学点技术,没准下次老师就可以让你当替补了”。“当替补?不!”他坚决地说:“我只想当球童!”

53
kdd 发表于 2013-4-27 12:4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wghlf在2013-4-10 11:34:00的发言:
现在继续跟L老师学琴, L老师风格与D老师相差的确较大,D要求严格、抠得细,L主要抠音乐表现,一般的过得快,不强调技术等。因此有时觉得D更像个专业出身的、L更象个业余的。但对艺术性而不是技术来讲,L又给人无限的希望。唉,自己做为菜鸟,不好判断!总之,最近成成学得速度较快,都快有以前的两倍了,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哪位高人给说说,应该怎么样的老师好呢?
54
 楼主| wghlf 发表于 2013-4-27 20:35: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KDD网友的关注,的确,什么样的老师才好,真是个考人的问题
55
 楼主| wghlf 发表于 2013-5-2 09:57:00 | 只看该作者
“五一”放假三天,多数时间都在为成成学琴的事忙碌。首先是继续花时间读完了zh-e-mail老师的贴,从中得到许多的感悟。另外看成成的琴头越抬越低,看来没有肩托的确不好夹琴,就自作主张在帮他缝了一个肩堑,用起来果然好多了,但4月30日去学琴时,L老师反应很强烈,重申了他“建议不用肩垫”的主张,甚至命令当时就去掉,说从小用惯了大了难改,琴头低一点无所谓,许多演奏家琴头都低的观点。弄得我差点有点下不来台,看来L老师虽然老说不重视形式,只重视拉出什么样的音乐,但对这些细节,他又如此重视。回来看着剪掉肩堑后琴头又有些低的情况,不禁有点懊恼。 本次还琴,老师仍然是比较满意的,只是指出了练习曲拉得太快,没有拉出曲子每个音应有的鲜活,感觉不对,要求慢练慢拉。新学的内容还是五把位音阶、6度双音、练习曲22课,曲子是维瓦尔第的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老师照例讲得细些,讲完第一页,并叫回来先练下次继续。 第三天也就是1号,去看了下D老师,D老师看了成成情况后也说基本还正常,并帮助分析了现在的一些情况和提出了一些建议。
56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13-5-2 10:34:00 | 只看该作者
谈点个人看法:首先我认为应该给孩子找个会教好基本功的老师,让孩子不走弯路得尽快在10岁以前打好童子功,学技术应该放在第一位,没有好的技术什么艺术表现都是浮云。第二,认准一位老师后最好不要再找第二个老师,因为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是有差异的,两个老师两边上课会给孩子的练习造成混乱,究竟以那个老师为准?学琴不是上文化课,可以见多识广,博采众长。第三,老师的资历很重要,最好是科班出身,如果是专业教琴的老师就更好。
57
zh_e_mail 发表于 2013-5-2 16:20:00 | 只看该作者

 

wghlf 关于是否用肩托,我在其他的帖子里曾经说过一些,现在作为参考吧:

“是否使用肩垫,许多人论述过。现在世界上许多优秀的小提琴家不用肩垫,似乎不用肩垫更具有优势。小提琴演奏持琴姿势,实际上是有悖于身体动作的自然状态,不像大提琴演奏那么潇洒,是否使用肩托,使用什么样的肩托,甚至什么样的持琴姿势更合理,实际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我来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用,或者不用肩托,各具有优缺点。使用肩托,肩部不直接与琴背板接触,肩托成了人琴之间的媒介。人的颈椎弯曲小,正确的姿势更自然些,拉琴不宜疲劳;琴声音比较明亮,通透,琴相对比较容易发音。不用肩托,肩膀直接接触琴背板,此时颈椎弯曲稍大,容易对颈椎产生疲劳,长期下来,容易患颈椎病;此时由于人更直接与琴接触,演奏时对琴施加的压力直接作用在琴箱上,恰似钢琴演奏时的踏板,演奏者比较容易控制琴的音色,更能表达感情,也就是琴音更容易有感染力,音色变化色彩更多。我们争论那种方更好,其实很难驳倒对方,比如当我们说不用肩托的好处时,列举许多小提琴家不用,其实像克莱默,沙哈姆等大师就使用肩托,音色也是非常棒。所有这个跟人的习惯,姿势,关键是持琴的感觉有关。凡事不能太绝对,其实许多小提琴家也很纠结,这两种方式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谁让小提琴演奏采用这样的持琴姿势呢?如果是大提琴,就不存在这样的纠结。我想理想的方法应该是比较折衷的,比如长期性的,练琴拉琴,就使用肩托,当表演时去掉肩托。 ”

wghlf我感觉像你小孩那么小,首先是要保证,持琴稳,尽量舒服些,不要对小孩的肩、颈造成太大负担,所以我感觉还是用肩托,或者肩垫之类的,也就是只要小孩自己感觉舒服,多想想办法,尽量达到。上面的叙述,主要是对于水平高些,为了适应更好的演奏,拉琴的而言的。对小孩还暂时不用考虑那么多。我记得,我的小孩小时,对于肩托使用,也是比较麻烦的事,我当时买了许多个,开始是不舍得买“狼”牌的,就不断更换,尝试买各种的。邓老师向我们介绍肩垫,自己做,近乎方形,或长型的,棉垫,我感觉试着做几个,看那种更舒服,用橡皮筋肋倒琴上。反正小孩也时不时地说不舒服,当然有时就适应了(如果姿势僵硬,会造成肩颈伤害),后来又使用过肩托,也买了狼牌的,还有仿制的。随着年龄大了,后来发现有的小提琴家不用肩托,也学着试一试。后来,上学了,老师说道关键是持琴的感觉,当时我们担心,儿子脖子较长,是不是一定要用肩托,老师说,跟脖子长短没有关系,就是持琴感觉,好像有点儿想用拖把,反正发挥想象力吧。所以儿子基本就不用肩托了。上面我写了些关于用,还是不用的优缺点,不一定对,还是跟具体情况吧,这里没有绝对的吧。后来,刘老先生跟儿子建议说:用肩托,还是能使肩颈放松些,不使用肩托,则容易造成疲劳,甚至引起肩颈疾病。建议儿子如果长时间练琴,就用肩托,而表演的时候,可以拿掉。

我认为,也没有太多的禁忌,有那么多小提琴好的一些建议,我们也不一定就完全照搬,因为,在对于我们学习的儿童来说,不一定合适。比如,我当年看斯特恩来中国的视频,给音乐学院学生示范(他是用泡沫垫,垫在内衣里,肩部),说琴身能做一些小角度调整,在拉琴时非常重要,我当时要求儿子也做,他坚决倔强。现在,有时我看他拉琴,偶尔随着需要,也能用点这个动作,所以我想,很多时候也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

总之,啰嗦了这么多,我想,小孩子,学琴,还是用肩垫,活肩托,尽量舒服,一定要引起足够的注意,就是练琴,不要引起身体的伤害,比如,练琴的孩子,包括当年我的小孩,肩膀都是有伤,这样如果从事这方面拉琴,那就肯定会有影响了。练琴不要造成疲劳,当然持琴,小提琴本身对身体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尽量避免首先是别受伤,经常活动,做操。缓解疲劳。梅纽因写的一本如何练琴,那本书,我们是没有兴趣看,当年邓老师也说太罗嗦,细致了。不过那本书里,提到做瑜伽,梅纽因是深受伤害的肩部,是因为小时他的老师帕辛格,就是让他拉,快快快,从来没有要求姿势,后来肩膀有伤,差点不能拉琴。这是值得借鉴的。此外,我再哆啰嗦一些,还要注意牙齿,鼻子,不要受到疾病伤害,当然有人可能会提出异议,不过您听我的没错,当然保持健康最重要。至于其他姿势,琴头低等,问题,手型里等等,我在我的帖子里有过叙述。· 

 

 

 

 

58
 楼主| wghlf 发表于 2013-5-3 13:48:0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上两位老师的耐心指导,垫不垫肩托的事,我很欣赏上面老师的观点。但对判断老师这事,的确让我很伤神。现在实际上也只有跟L老师学,去D老师家只是看望一下,交流沟通一下感情而已。实际上,因为已经换了老师,我也尽量想从L老师身上学习他的更多的东西。我在想,或许他的教学就如体育中前些年的观点那样“以跑代练”,在顺序练习音阶、练习曲和曲目的过程中来逐步提高技术吧。而现在的体育训练则有许多单项强化、分解训练,通过专门的练习来提高某些方面的能力,称为“科学训练”或“现代教学方法”。由于认为后者对成成目前帮助会更大些,因此才对老师的教学有疑问。 有时我也在想,L老师这种武侠小说中“无招胜有招”的观念,对于程度较高的学习者来说,或许还更为需要呢!因此,我们也没能做出否定L老师的结论,只想再用一些时间来彼此磨合和调整,来坚定我们心目中的判断,而不是在频繁的换老师中折腾掉太多精力。
59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13-5-3 23:22:00 | 只看该作者
成成这孩子有些学拉琴的天赋,音准和节奏还不错,赛茨第五协奏曲第三乐章拉的不错,“四季调”不适合他拉,所以他拉的不好,老师选曲不太合适。他的左手小手指有点紧张,不松,造成整个左手掌显得比较紧,要随时提醒他放松左手。右手持弓食指张的太开,有点夸张了,让他适当收一点,食指关节只要放松了就可以了。拉赛茨的快速分弓时要注意适当用手腕,成成整个快速分弓都是大臂连着小臂一起运动,显得笨重,如不学会用手腕,将来速度会拉不快的。
60
 楼主| wghlf 发表于 2013-5-5 12:56: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老师的提醒,的确是一语中的,有些问题我们也发现了,一直在提醒他改正。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经常能得到各位老师的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6 22:14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