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ghlf 关于是否用肩托,我在其他的帖子里曾经说过一些,现在作为参考吧:
“是否使用肩垫,许多人论述过。现在世界上许多优秀的小提琴家不用肩垫,似乎不用肩垫更具有优势。小提琴演奏持琴姿势,实际上是有悖于身体动作的自然状态,不像大提琴演奏那么潇洒,是否使用肩托,使用什么样的肩托,甚至什么样的持琴姿势更合理,实际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我来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用,或者不用肩托,各具有优缺点。使用肩托,肩部不直接与琴背板接触,肩托成了人琴之间的媒介。人的颈椎弯曲小,正确的姿势更自然些,拉琴不宜疲劳;琴声音比较明亮,通透,琴相对比较容易发音。不用肩托,肩膀直接接触琴背板,此时颈椎弯曲稍大,容易对颈椎产生疲劳,长期下来,容易患颈椎病;此时由于人更直接与琴接触,演奏时对琴施加的压力直接作用在琴箱上,恰似钢琴演奏时的踏板,演奏者比较容易控制琴的音色,更能表达感情,也就是琴音更容易有感染力,音色变化色彩更多。我们争论那种方更好,其实很难驳倒对方,比如当我们说不用肩托的好处时,列举许多小提琴家不用,其实像克莱默,沙哈姆等大师就使用肩托,音色也是非常棒。所有这个跟人的习惯,姿势,关键是持琴的感觉有关。凡事不能太绝对,其实许多小提琴家也很纠结,这两种方式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谁让小提琴演奏采用这样的持琴姿势呢?如果是大提琴,就不存在这样的纠结。我想理想的方法应该是比较折衷的,比如长期性的,练琴拉琴,就使用肩托,当表演时去掉肩托。 ”
wghlf我感觉像你小孩那么小,首先是要保证,持琴稳,尽量舒服些,不要对小孩的肩、颈造成太大负担,所以我感觉还是用肩托,或者肩垫之类的,也就是只要小孩自己感觉舒服,多想想办法,尽量达到。上面的叙述,主要是对于水平高些,为了适应更好的演奏,拉琴的而言的。对小孩还暂时不用考虑那么多。我记得,我的小孩小时,对于肩托使用,也是比较麻烦的事,我当时买了许多个,开始是不舍得买“狼”牌的,就不断更换,尝试买各种的。邓老师向我们介绍肩垫,自己做,近乎方形,或长型的,棉垫,我感觉试着做几个,看那种更舒服,用橡皮筋肋倒琴上。反正小孩也时不时地说不舒服,当然有时就适应了(如果姿势僵硬,会造成肩颈伤害),后来又使用过肩托,也买了狼牌的,还有仿制的。随着年龄大了,后来发现有的小提琴家不用肩托,也学着试一试。后来,上学了,老师说道关键是持琴的感觉,当时我们担心,儿子脖子较长,是不是一定要用肩托,老师说,跟脖子长短没有关系,就是持琴感觉,好像有点儿想用拖把,反正发挥想象力吧。所以儿子基本就不用肩托了。上面我写了些关于用,还是不用的优缺点,不一定对,还是跟具体情况吧,这里没有绝对的吧。后来,刘老先生跟儿子建议说:用肩托,还是能使肩颈放松些,不使用肩托,则容易造成疲劳,甚至引起肩颈疾病。建议儿子如果长时间练琴,就用肩托,而表演的时候,可以拿掉。
我认为,也没有太多的禁忌,有那么多小提琴好的一些建议,我们也不一定就完全照搬,因为,在对于我们学习的儿童来说,不一定合适。比如,我当年看斯特恩来中国的视频,给音乐学院学生示范(他是用泡沫垫,垫在内衣里,肩部),说琴身能做一些小角度调整,在拉琴时非常重要,我当时要求儿子也做,他坚决倔强。现在,有时我看他拉琴,偶尔随着需要,也能用点这个动作,所以我想,很多时候也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
总之,啰嗦了这么多,我想,小孩子,学琴,还是用肩垫,活肩托,尽量舒服,一定要引起足够的注意,就是练琴,不要引起身体的伤害,比如,练琴的孩子,包括当年我的小孩,肩膀都是有伤,这样如果从事这方面拉琴,那就肯定会有影响了。练琴不要造成疲劳,当然持琴,小提琴本身对身体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尽量避免首先是别受伤,经常活动,做操。缓解疲劳。梅纽因写的一本如何练琴,那本书,我们是没有兴趣看,当年邓老师也说太罗嗦,细致了。不过那本书里,提到做瑜伽,梅纽因是深受伤害的肩部,是因为小时他的老师帕辛格,就是让他拉,快快快,从来没有要求姿势,后来肩膀有伤,差点不能拉琴。这是值得借鉴的。此外,我再哆啰嗦一些,还要注意牙齿,鼻子,不要受到疾病伤害,当然有人可能会提出异议,不过您听我的没错,当然保持健康最重要。至于其他姿势,琴头低等,问题,手型里等等,我在我的帖子里有过叙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