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融融的学琴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融融妈妈 发表于 2008-7-21 12: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引子

我是个六岁半女孩的妈妈,最近偶然因为在网上找一个小提琴乐谱,找到了这个论坛。惊讶地发现这么多小提琴爱好者在这里交流。于是,潜水、学习帖子,终于觉得也应该给我的融融写一段学琴日记。

我在艺术上下过一番功夫,谁如果像我这样下一番功夫,他也会达到这样的境地。——巴赫
2
zynbb 发表于 2008-7-21 12:59: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是的!这是一个小提琴的大家庭!加油!!!

3
 楼主| 融融妈妈 发表于 2008-7-21 13:39:00 | 只看该作者

一、结缘

我从来没有期望过女儿走上艺术道路。真的。我一直认为,艺术是需要天赋的,同时也是需要家学渊源的。而我,我爱人,我们两家上溯三代,似乎并没有这些条件。

所以,一开始我并没有主动去为孩子选择学什么乐器、找什么老师、规划什么考级进程。孩子学了小提琴,纯粹是因为幼儿园。

两年前,融融所在的幼儿园开始教乐器。幼儿园选的是小提琴。很多家长议论纷纷,说幼儿园为了节约开支,不开一对一的钢琴课,而选择一对多的小提琴。我对此是无所谓的。听了小提琴老师的介绍,说了种种开发智力的好处后,老师有一句话打动了我。她说,小提琴,多么方便啊,孩子们可以拿上就一起玩了。好!就它吧。

4
 楼主| 融融妈妈 发表于 2008-7-21 13:4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ynbb在2008-7-21 12:59:00的发言:

呵呵!是的!这是一个小提琴的大家庭!加油!!!

谢谢啊
5
jinghan_01 发表于 2008-7-21 16:33:00 | 只看该作者

家有小女刚好六岁半,也在学小提琴,呵呵,共同加油!

6
 楼主| 融融妈妈 发表于 2008-7-22 14:51:00 | 只看该作者

好啊,共同学习

7
 楼主| 融融妈妈 发表于 2008-7-22 15:42:00 | 只看该作者

二、初学

幼儿园的学习开始了。我看着孩子拿回了小小的琴,啊,那就像是个精致的玩具!幼儿园统一给孩子买的一套东西,包括教学琴、松香、肩垫、谱架,一共280元。

很快,女儿开始每天背着琴上幼儿园、回家。幼儿园里每周上两次课,每次20分钟,每天都练一会琴,多长时间就不得而知。回来后,小模小样地就给我们表演。也许是先学的持弓,也许是先学的夹琴?我记不清了。但我记得,也许是集体课的缘故,女儿很有兴趣。幼儿园的小提琴老师好像教给孩子一些歌谣,要求孩子们右手握弓手型要圆,不能变成“小狐狸”,等等。

终于在这样糊里糊涂的状态下,女儿学了两个月。似乎能拉个“小猫咪咪”——这实在是个简单的曲子,但天下父母也许都是像我这样的吧,看到孩子居然能拉出个调来就快乐极了。所以,就是在最初的那段时间里,我居然一点都没觉得女儿拉得像拉锯。这也许就是不懂得音乐的我该庆幸的地方吧,我对噪音的忍受力比较强啊。

一天,我去幼儿园开家长会,突然想起来,好像教小提琴的W老师说建议有兴趣的孩子要上小班课,效果才能更好。于是,我就向幼儿园的老师询问了W老师的联系方式,表达了我愿意和老师每周上一次小班课的愿望。

W老师是我当时认识的唯一懂得拉小提琴的老师。选择她,其实是因为我没有什么其他选择。我们两口子实在和音乐界、教育界的人士没有任何联系。而且,我出于特别朴素的想法,信任幼儿园应该选择适合幼儿的老师。联系之后,我才发现,原来W老师很忙。她有很多孩子要教。在我们方便的周末时间,她的日程几乎排满。W老师给我们一个建议,建议我们和另两个孩子一起上一对三的小班课,每次40分钟?具体多长,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原因是,我们这三个孩子上课时间在周六中午,最后一拨,老师常常能多讲几分钟。

小班课,上了和不上,很不一样。首先,家长坐在孩子后面,听着老师的要求。即使像我这样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家长,我也发现了女儿面临的一堆的问题。其次,家长明白了孩子回家得练什么,回家来就督促。

这练和不练,差别很大。虽然,现在想来那都是很少的一点练习量。不过是每天拉20下空弦,拉1-2行谱子,拉一点点手指练习。但毕竟,孩子知道,每天要拉琴了!

8
天仪妈 发表于 2008-7-22 17:15: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也是六岁半不到学琴的,一起交流吧,我们上的是一对一的课

9
 楼主| 融融妈妈 发表于 2008-7-23 10:4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天仪妈在2008-7-22 17:15:00的发言:

我们也是六岁半不到学琴的,一起交流吧,我们上的是一对一的课

好啊

我们是4岁半就开始接触了,快学了2年了

从1对3改成1对1 已经半年了

10
 楼主| 融融妈妈 发表于 2008-7-23 11:40:00 | 只看该作者

三、一对三学习阶段的总结

和W老师的学习,坚持了1年半。回想起来,也真不容易。每周六中午,我爱人都开车送我们母女俩去老师家。正是该吃午饭的时候,大人孩子都坚持着。

这个阶段,女儿学习的教材是《学琴之路》和张世祥的《新编小提琴学习100天》。我也陆续地记一点上课笔记,但大部分时间就不甚了了。我对于小提琴的知识好像也没有什么长进。

2007年11月,为了接送方便,我女儿转幼儿园了。虽然孩子很是依依不舍,但我们还是把她转回了小区里的幼儿园。换园后,考虑到新幼儿园不再练琴了,我就准备给女儿换成1对1的课程。

回想起来,幼儿园集体课和这段一对三的经历,有这样一些感触:

第一,集体课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初学时的心理障碍。因为大家都学,大家都练,像我女儿这样还比较好强的孩子就有努力的愿望。我选择给幼儿园上课的老师教小班课,也考虑到进度的一致问题,以及孩子感情上的亲近。所以这个初学阶段,孩子基本算是愿意学的。尽管我也有朝女儿吼的纪录,女儿也有泪水涟涟的情况。

第二,结伴学习的利弊。一对三的学习经历,我觉得有利有弊。好处在于,有同学,有比较,有促进。家长一看,自己孩子认真不认真,有没有进步,有什么缺点,一目了然。有对照啊!弊端在于,同学的这个伴怎么样。我们这个一对三,其实是机缘巧合碰上的。三个孩子在幼儿园是同学,家长都有学习的愿望,老师安排在一起就一起上了。此前,我们不知道各个孩子的性格脾气。上了以后才发现,其中有个男孩太淘气!也许孩子不觉得,但我作为陪练家长,明显感觉这影响到了其他孩子的学习。

第三,老师很重要。我对小提琴不懂,但我也受教育多年,我知道什么是好老师。我觉得好的老师应该能说清楚学什么、怎么练,孩子有问题怎么改。孩子太小,基本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要求。如果老师不能让家长明白,那孩子能掌握的就很有限了。

第四,家长需要努力。陪练家长很重要,这是我从网上这些帖子上看到的最重要的经验。我是女儿的陪练,但我如果一点都不明白,孩子很容易糊弄我。但一般来说,乖孩子也不会随意糊弄父母。如果有什么问题,那一定是我们做父母的造成的问题。比如我女儿融融是个挺乖的孩子,性格要强。拉琴的时候,右手比较紧。想起来,这也是我们最初的时候没有认识到,一味鼓励她要拉出声音来,加剧了右手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我骂过孩子,动手纠正,都没有见效。W老师没有给我一个更好的办法,这个问题要到新老师给了新方法后才能好转。从这个事例中,我更感受到,孩子的问题都是我们大人造成的!

11
zynbb 发表于 2008-7-23 13:36:00 | 只看该作者
是啊!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作为陪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12
 楼主| 融融妈妈 发表于 2008-7-24 10:5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ynbb在2008-7-23 13:36:00的发言: 是啊!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作为陪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哪里是考验孩子啊,就是考验家长

13
lzylzylzy 发表于 2008-7-24 17:10: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孩不累,家长累

14
 楼主| 融融妈妈 发表于 2008-7-25 10:45:00 | 只看该作者

四、寻找新老师

融融换了幼儿园,我们顺便就停了1对3的小提琴课。融融进入了学琴的休息阶段,不用练了!想了想,琴学成啥样没关系,但要让孩子学会坚持。

但是,上哪里去找老师呢?

我爱人提供了一个线索——某次修琴的琴行里有教小提琴的老师。

琴行靠得住吗?不知道。去看看吧。问了一下,周末都有哪些老师能上课啊?什么时候能试听一下啊?能和老师沟通一下吗?

回答是,能!周末带孩子来吧。

见到年轻的L老师。老师问了问融融学了什么,让拉了拉,说可以来学,不过很多东西要调整等等。没有觉得老师好,也没有觉得不好。因为我不懂啊。就在我准备离开的时候,我问了一个问题。我说,L老师,如果时间安排不开,我可以和其他老师联系吗?L老师特别特别自然地说,可以啊,我们这里其他的老师也很专业啊,您可以选择啊,云云。

就是L老师的这个自然的回答打动了我。我想,这个小姑娘还不错啊,知道尊重同行。我对爱人说,嗨,就是个业余爱好,先在这里学吧,日后再说。

看起来L老师也就20岁左右(也许实际年龄更大一些),4岁开始练琴,教琴若干年了。

说起来,我们确实是懵懂的家长。前后选了两个老师,都没有听过她们拉琴(说实话,听也听不出什么),也没看过她们的资格证书(不好意思说出口)。正如有家长在帖子里说的,孩子如果要走专业道路,家长必须专业。我想确实是这样。像我们这样的非专业人士,能让孩子热爱小提琴就很不错了!

是的,我的期望就是将来融融能拿着琴玩一玩……

好像这也是个代价昂贵的期望啊!

15
宝珠 发表于 2008-7-25 13:48:00 | 只看该作者

融融和我们宝珠的学琴之路多相似呵!宝珠也是先在幼儿园上的集体课,然后是单课呵,珠也是4岁多开始学的琴.

继续说下去啊?融融现在学得什么样了呢?

16
 楼主| 融融妈妈 发表于 2008-7-25 16:3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宝珠在2008-7-25 13:48:00的发言:

融融和我们宝珠的学琴之路多相似呵!宝珠也是先在幼儿园上的集体课,然后是单课呵,珠也是4岁多开始学的琴.

继续说下去啊?融融现在学得什么样了呢?

谢谢宝珠妈妈

准备每天都写一点,争取追上孩子学习的进度

换老师以后,融融上了24次课了,现在在二级课程的学习中吧

17
 楼主| 融融妈妈 发表于 2008-7-26 09:39:00 | 只看该作者

五、陪练妈妈的入门

我一直自以为是个负责任的妈妈,融融各方面的学习都考虑一二。我常常看着女儿睡梦的笑容,对我爱人感慨--我一职业女性,每天晚上回家就和女儿战斗,我容易吗?!

但现在回想起来,在女儿1对3的小提琴学习中,我似乎就是个无知的监工。态度严厉、方法不当,还做了不少无用功,可能还让孩子重复了很多错误。唯一可以自我安慰的是,我的出发点是好的。也许这些错误其他非专业妈妈也会犯吧--再次安慰一下自己。

换了老师,我决定洗心革面、好好学习,努力做个好陪练了。我都做了什么准备呢?

首先,准备了一个笔记本,记笔记。已经坚持24次了,计划继续坚持下去。

其次,想办法引导融融增加练琴时间。换老师前,融融每日练琴大约十五分钟。换老师后,我先乘着融融对L老师充满新鲜的机会,把练琴时间延长到三十分钟。事实上L老师的作业和练习量确实需要30分钟以上的时间。最近,又乘暑假之机让融融增加了一次下午练琴时间。哈哈!在我的宝贝女儿不知不觉中,她的练琴时间和任务增加了!

第三,按照融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每日练琴步骤。由于融融的右手比较紧,L老师就教她做摇弓练习;针对左手力量弱的问题,L老师要求做手指操;针对弓子走不直的问题,L老师要求拉空弦。我把这三项综合称为基本功练习,要求每天必须练。练的量是逐步增加的,一开始少,慢慢增加。但也有达不到老师要求的地方。L老师要求空弦拉15分钟,像融融这样对练琴没有充分吃苦准备的孩子来说,时间长了点。有了基本功练习之后,就是音阶、练习曲和乐曲。最近基本上是融融自己练基本功、一级的音阶、练习曲、协奏曲和乐曲;晚上,我陪练的时候,基本功、二级的音阶、练习曲、协奏曲和乐曲,当周的新作业一般是分部分练习,3-5遍重复。

但真正让我找到专业陪练的感觉的,是这个论坛!我发现这么多负责的爸爸和妈妈,特别是广东那位陪儿子去俄罗斯的优秀爸爸,真是值得钦佩啊。

小提琴真是个昂贵的爱好(我指的不是金钱),人们需要花十余年时间去学习,期间每日至少1个小时,然后要终身练习,这样维护的,对大部分学琴者而言,只是个爱好!

不过,人生不就是这样的吗。有一些事情值得人们永远地去追求、去努力,然后才觉得人生丰富多彩啊!如果融融有幸与小提琴结缘,音乐就可以陪伴她的生活;而我们做父母的,陪着她学习音乐,不也是能从中感受到充实和快乐的吗?

18
宝珠 发表于 2008-7-26 10:12:00 | 只看该作者

融融妈加油哦!融融现在用什么教材呵?

19
 楼主| 融融妈妈 发表于 2008-7-26 10:12:00 | 只看该作者

六、坚强的后盾——融爸

在北京,有很多方便之处。比如,理论上来说有很多不同层次的好老师,只要能想办法接触上,得遇明师的概率比较大;可以听到很多音乐会,特别是假期里,打开音乐之门的活动很精彩;各种教材、消息等很灵通。

但实际上,这些资源并不是垂手可得的,更不是免费的午餐!

我们都是工薪阶层(唯一可以安慰的是目前没有沦为房奴),别说要充分去接触这些资源,就说北京的交通情况下每周一次的课,往返交通就是个问题。好在,我们练琴的最坚强后盾是——融爸爸。

融爸爸每周驾车接送融和我这个陪练。在和L老师学习的最初几周,还负责全程拍摄教学情况,带回去给孩子看。做什么事情,最难的就是坚持。学琴最难是什么?我觉得不是技巧、不是理论,而是坚持!融爸爸坚持陪同,那也是很不容易的。

融爸爸有个特长——擅长收集信息。他总是第一时间了解北京音乐厅和中山音乐堂的安排,购买适合融融欣赏的场次。他总是会关注小提琴的教材和光碟。甚至,他自作主张购买了整套的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教材。

这就是爸爸吧,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女儿的好爸爸。对他来说,一切的辛苦,就在女儿听音乐会时的一句“啊,这支莫扎特曲子我在爸爸买的盘里听过!”中,都化作了满天的云彩……

20
 楼主| 融融妈妈 发表于 2008-7-26 10:1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宝珠在2008-7-26 10:12:00的发言:

融融妈加油哦!融融现在用什么教材呵?

换老师后,先用的《铃木》,音阶用的赵惟俭编的上下册,买了《开塞》,就练了第1课。

《铃木》二册基本通过后,开始用中央音乐学院的考级教程。

现在基本是在上二级的课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 14:47:43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6 12:21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