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提琴胆在2005-9-19 16:42:00的发言:
>
想请问一下“想起你的脸”老师: 你们南京是用的那里的考级标准,如果是中国音协的考级标准,那就是说很多小孩在七岁左右就会拉“莫扎特D大调协奏曲”;“布鲁赫g小调协奏曲”;“拉罗西班牙交响乐”;“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这类作品,如是个别的完全容易让人理解。
我的一名市歌舞团的专业学生H老师和她的父亲共同教了一个小孩四年(家长和学生都立志要搞专业,H老师的父亲四年来每天带这小孩练琴两小时),后来这小孩又到中音院学琴接近一年,以“拉罗西班牙交响乐”一乐章考取中音院附小第一名。我自己以前最快的一个学生(二年级学琴)也就两年半以“柯马罗夫斯基e小调协奏曲”一乐章考了个六级优。
我在想,在4-5年内要有一个小孩学到10级都颇不容易,如是一批小孩都基本上能这样,那就的确非常惊人!所以我很想了解一下你和你父亲比较特殊的教学方法,不知能否如愿。明年5月我可能要到上海和南京来看女儿和亲戚,还想顺道来拜访一下你和你的父亲,了解学习一下你们的教学经验,不知欢迎否?
呵呵,因为考级每个地区选用的教材多少会不一样。南京7级,曲子是《莫五》!8级是《前奏与快板》!9级是《布鲁赫》!10级是《门德尔松》!
就像我说的,那个年级最小的孩子,现在在上音学习的小姑娘。当初带她,我们全家,还有她的全家也是竭尽全力的。她甚至暑假有的时候会住在我们家里。
因为要培养专业的人才,一个礼拜一堂课,是根本不行的。就是要天天带她着拉!后来她考完10级小提琴后,改学大提琴,几个月后就达到8级水平。大概在一年多后,就被上音破格录取(因为据她得大提琴老师说,那年上音已经内定两名大提琴,没有别的名额了,但是她的出现,让老师们不得不去多要了一个名额过来)!
至于一般的孩子,我们从来不追求所谓的优秀。因为通过合格,和取得优秀,是完全两种概念。需要的付出,完全不一样!
而我们大多数的家长,是经不起这样的等待的。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结果,是一个可以达到他们考试加分,择校优先,培养兴趣的结果。
他们无意在提琴上多耗费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他们更多的希望孩子可以好好念书,上个好大学!他们从来不曾想过要去搞专业,要在提琴上怎样出人头地!我父亲和我也交了不少的学生,考过10级得不多也不少,这么多年来,真正从事专业的,只有两名!还有两名,正在努力往专业的路上靠近!
能搞专业,愿意搞专业的人还是太少太少太少了......很多孩子明明很优秀,但是他们自己和家庭都不愿意把提琴作为他们的专业。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家庭原因,经济原因,传统习惯等等!
所以,我们并不往考级的优秀上去走。记得,当初我对我的老师说想要考级的时候——我老师说,你看,你要考级,既然在我手上,势必要考得好,那么势必需要花时间,至少要准备大半年。如果要优秀,可能要准备一年多。那么,有这个时间,你去博采众长,多多涉猎各方面的音乐,不是更好吗?(当然了,我当时也是一门心思去搞专业的)
所以,我赞成老师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考级优秀生这样的态度。但是,我不赞成,每个老师都要把自己的每个学生往优秀,往专业上去培养。因为这就脱离了实事求是。
作为一个老师,需要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特点,家庭情况,等等因素去培养他,以便能有一个最适合他的结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9 19:21:1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