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你火眼金睛,教你一眼看穿骗子老师

[复制链接]
121
lxy159319 发表于 2013-1-13 10:58:00 | 只看该作者
说的挺有道理的
当你在家里练习时,你应当是你最大的敌人;而当你出现在舞台上时,你应当是你最大的崇拜者。——布舍里
122
ff5527 发表于 2013-1-14 07:44:00 | 只看该作者
大提琴家马友友是如何学琴的 以前看过大提琴家马友友的父亲怎么教他学拉琴,他父亲每天教他一个曲子中的两小节,他每天就学会这两小节就好,他说他最高兴的是有些天的那两小节正好是重复的,他就不需要特别练习,这样学了一段时间后,他就会完整的拉一个曲子了,他因此也很有成就感。 我小的时候我爸爸教我学过拉小提琴,按照非常正规的教科书,从一根弦,两根弦这样一步一步枯燥地学,一两年之后我还不会一首曲子,在我大概6岁的时候我终于放弃了,那天我爸爸罚我站了半个小时,我再也没有拉过小提琴。后来我爸爸说我其实已经学得差不多了,放弃很可惜的。 很多年以后我问我爸爸他小的时候是不是这么学的,可能也因为看到马友友学习的方式,结果猜猜我爸爸的答案,他说他哪有正规学习的机会,他只是一首歌一首歌这样学会的,那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教我呢?他觉得这是科学的方法。有时候我想当教育披上了科学的外衣,是不是也会起到阻碍的作用?如果我小的时候学点熟悉的歌曲是不是就会让我有些成就感,至少现在也会拉些东西。而枯燥而又所谓“正规”的方式留下的可能是创伤。 说到乐器,后来上大学以后因为别的同学会弹吉他,我也跟着学了一点点,还曾经会弹过几个小曲子,特有成就感。我想学乐器也不一定非要有个所谓正规,再说小提琴在西方只是个民族乐器,你又知道人家是怎样拉的,就像我国的“阿炳”,他就是个民间艺人吗?。 还有学乐器的时候我觉得家长都很注意孩子的指法,对于这些形式上的过分的追求可能会让孩子失去了领略音乐的快乐。我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女生也是上了大学之后才学弹吉他的,她特别有天分,我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认识她,那个时候她弹吉他的手法还不那么正确,右手弹奏的手法是拇指要在其它四指的前面,这样拇指才不会和其它的四指打架,平时弹曲子的时候怎样摆都没问题,只有在弹轮指的时候才会出现打架的现象。后来她要学《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那是一个非常难的曲目,几乎都是轮指,她就是看谱子听磁带自学,因为必须要正确的指法才能弹奏,她几天之内就把错误的指法纠正了。这也是我对学习音乐的一个启示,也许还可以泛化到其它的领域。 马友友的学琴方式我想可以让家长了解学习是有很多不同的方式的,我同学的经历也许可以让你知道不必太过分执着于一些细节。
123
ff5527 发表于 2013-1-14 07:48:00 | 只看该作者
大提琴家马友友的父亲怎么教他拉琴的 以前看过大提琴家马友友的父亲怎么教他学拉琴,他父亲每天教他一个曲子中的两小节,他每天就学会这两小节就好,他说他最高兴的是有些天的那两小节正好是重复的,他就不需要特别练习,这样学了一段时间后,他就会完整的拉一个曲子了,他因此也很有成就感。 我小的时候我爸爸教我学过拉小提琴,按照非常正规的教科书,从一根弦,两根弦这样一步一步枯燥地学,一两年之后我还不会一首曲子,在我大概6岁的时候我终于放弃了,那天我爸爸罚我站了半个小时,我再也没有拉过小提琴。后来我爸爸说我其实已经学得差不多了,放弃很可惜的。 很多年以后我问我爸爸他小的时候是不是这么学的,可能也因为看到马友友学习的方式,结果猜猜我爸爸的答案,他说他哪有正规学习的机会,他只是一首歌一首歌这样学会的,那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教我呢?他觉得这是科学的方法。有时候我想当教育披上了科学的外衣,是不是也会起到阻碍的作用?如果我小的时候学点熟悉的歌曲是不是就会让我有些成就感,至少现在也会拉些东西。而枯燥而又所谓“正规”的方式留下的可能是创伤。 说到乐器,后来上大学以后因为别的同学会弹吉他,我也跟着学了一点点,还曾经会弹过几个小曲子,特有成就感。我想学乐器也不一定非要有个所谓正规,再说小提琴在西方只是个民族乐器,你又知道人家是怎样拉的,就像我国的“阿炳”,他就是个民间艺人吗?。 还有学乐器的时候我觉得家长都很注意孩子的指法,对于这些形式上的过分的追求可能会让孩子失去了领略音乐的快乐。我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女生也是上了大学之后才学弹吉他的,她特别有天分,我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认识她,那个时候她弹吉他的手法还不那么正确,右手弹奏的手法是拇指要在其它四指的前面,这样拇指才不会和其它的四指打架,平时弹曲子的时候怎样摆都没问题,只有在弹轮指的时候才会出现打架的现象。后来她要学《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那是一个非常难的曲目,几乎都是轮指,她就是看谱子听磁带自学,因为必须要正确的指法才能弹奏,她几天之内就把错误的指法纠正了。这也是我对学习音乐的一个启示,也许还可以泛化到其它的领域。 马友友的学琴方式我想可以让家长了解学习是有很多不同的方式的,我同学的经历也许可以让你知道不必太过分执着于一些细节。
124
航母 发表于 2013-2-7 13:20:00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太好了。

125
no5no6 发表于 2013-3-16 12:13:00 | 只看该作者
相当有道理,但是都说成骗子也是错的,水平是业务问题,骗子是道德问题。
126
zheng128128 发表于 2013-3-17 11:41:00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全部楼都看完了…… 真的很不容易。 喜欢小提琴的人很多,放弃的也很多。 想学习的人很多,能学到的人却很少。 小孩子的确是一个未知数,没有成人一般的判断力。 只能用喜好来维持小提琴的生命。 我父亲年轻的时候学习过小提琴。不过他已经十几年没有拉了。 我小时候听他拉过。很想学……他不肯教。应该说,他觉得自己教不来。 那个时代造就了他们,很多跟他同龄的人都不认识五线谱。这是教育缺失造成的。 问他的老师会五线谱吗? 他告诉我,他的老师会,但是当时没有教材。都在普及简谱教育。上山下乡那些年间,被摧毁了…… 那这个能说是时代的错误造就了现在这么多老师的悲剧吗? 学习小提琴,经济和时间是必需的条件。之后才是兴趣所致。 能向一个自己认为是好的老师学习,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非常*n困难的事。 因为个人天赋和家庭条件都有限制。 真的演奏家没空搞普及教育。他太忙了……练琴都来不及…… 可是老师却又不一定是专业的演奏家那种水平的人居多。这个就叫普通! 即使找的到演奏家,也未必人人都交得起学费。 我觉得我们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 “但是自己都无法判定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这才是我们所应该去探讨的话题。 不断地倾听老师的授课,观摩老师的姿势细节动作,借鉴各种影碟音像,然后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寻找…… 最后能到什么时候理解,这才是关键…… 问题是家长有这种闲情去陪孩子做这种事吗? 在经济和老师相等的情况下: 成年人比孩子多一点的就是自觉。 而孩子比成年人多一点的就是时间。 我的老师的确是专业院校毕业的。但是他是这么对我讲的。 “我们只是把院校里的老师是怎么教育学生的过程,传达给你们……我们唯一比外面业余的老师多一点的就是,在专业学校里学习过,感受过,见识过人家是怎么变成演奏家的。他们的学习过程环境,以及老师的授课是怎么样的。一点一点地让你们体会到,我们所接受的正规教育。” 就像传递员一样,把自己老师教给自己的东西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可是文化断层的悲剧……依然在上演! 老师就像一个引见人一样。为你开起一扇门。 我也在忧伤整个中国这么大…… 为什么让我们觉得好的老师却那么少呢?甚至说,让我们觉得用一生去感激的老师那么少呢? 呵呵…… 我学习小提琴只是娱乐爱好。
127
panda22 发表于 2013-3-23 00:09: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要是早点看到就好了,我在琴行学了一年多了(撇开小时候学的皮毛),现在教的就是考级曲目,很难的乐曲(梁祝,西西里...)之类的,完全没有练基础,音阶只上过一次. 虽然学小提琴是我的兴趣,我不在乎练琴的枯燥,每天都有认真练习,可是完全没看到自己的进步之处.我相信学琴方法很重要,平时练习有错误自己也不知道,又没被老师纠正. 我现在准备换老师,网上搜学习琴的地方是有很多,但是找个好的又适合自己的老师很难,不知道可以从何处找
128
提琴韵 发表于 2013-4-11 15:27: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的偏激,铃木主张先不识谱,先拉简单的歌曲,培养孩子的兴趣,入门启蒙,老师只要能拉出好听的曲子,教小孩就不算骗子,用嘛方法是老师的本事,科学家小学老师的文化水平多数是初高中水平,几岁小孩刚学琴就找薛伟吕思清当然是最好,,第一名的少年黄达,她的启蒙老师是个盲人,拉琴很一般,但有冠军学生,津京列车上常看到学生背琴去北京音院找名教授学一节课1000元,这孩子们能不能学成还是个未知数,足球名将郝海东说过,你想踢好球,还要看你是不是那块材料,小提琴更要天赋,不但要有音乐天才,还要有超人的大脑,您的文化课倒数几名,还想成宁峰,难啊,
129
maoshang 发表于 2013-5-17 02:14:00 | 只看该作者
太偏激了,一看就是学院派的 我其实是最不喜欢像楼主这样的老师的,从小学到大学看到这样的老师,我就很郁闷,自己很清高认为自己的方法很专业 很牛, 硬是让学生按照他的方法死板硬套 往死路上逼,自己不思考寻求更好的方法去教学生,只要学生和他拉琴的方法不一样 就急于去否定学生,认为学生拉琴的方法错了,音乐是大众的,如果大众都理解不了,只有你自己在那里陶醉,结果可想而知,,,我认为你根本就不懂音乐,我们学习音乐最根本目的不是成为音乐家,而是为了获得音乐的听觉享受,(因为音乐家也是为了让大家获得听觉享受,所以最终就是一个听觉享受的问题,),他只要让人们能享受了 他就尽到了自己的义务,他就合格, 目的就达到了, 老师也是一样,只要他让学生进步了 他就是合格的,而不是说非得按照你的那1-2-3-4-5-6条去要求其他老师,人家跟你的方法不一样就去否定别的人,换句话说,老师教琴的最终目的是让这个孩子拉琴拉得有多好听 而不是让这个孩子拉琴的手型有多好看,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老师都是教条的强调手型,说这个手型是错的那个夹琴也是错的 这个持弓也是错的,等等 我个人的观点是 学琴的方法根本没有对与错之分,(因为再正确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只有科学与不科学之分,更科学的方法能为我们更方便的演奏,我认为如果一个老师说别人的方法错了,他其实自己是不懂音乐的,也是最可悲的,要是不相信我说的话,你可以去了解一下,几百年来 很多演奏家的姿势都是不一样的,持琴 持弓 手型,都不是得按照你的那些所谓专业书籍要求的,人家是大师,已经把小提琴玩得很好了,你难道要说人家错了吗,我还见过一个玩书法的,人家用脚来写字,字写的非常的好,你看见了会不会说人家写字的方法错了,因为从我们上幼儿园起老师或者是书本上都让我们用右手写字而不是用脚,你就因为这样把人否定了, 方法是要注意,但是最重要的是结果,你拉琴的手型 再怎么你所谓的正确,拉得不好听 等于0,人家要是能用脚趾头去按弦,把琴玩到极致那才叫本事。学了那么多年音乐了 连这个都没弄懂 都不知道丢脸。还把文章发出来,当然咯 你的里面有些观点还是可取的, 我这个人是爱憎分明啊 是见不得人发那么偏激的文章的
130
蓉蓉 发表于 2014-1-9 10:39: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主的说法。
131
daofeidao 发表于 2014-1-16 19:51:00 | 只看该作者

初学者能找到适合的老师是幸运的。楼主的观点虽有点偏激,但对于初学者选择老师确实有用.

132
渔翁 发表于 2014-3-7 11:43:00 | 只看该作者
琴童如果只找一位老师是一件悲哀的事。我认为最少需要三位,在不同阶段要更换老师的。另外还要一位乐理老师,系统学习乐理也很重要。骗人的老师应该没有,有的是能力大小,会不会教学
133
绿城梧桐 发表于 2014-3-14 06:25:00 | 只看该作者
讲得好,看来我们找到好老师了,边教拉空弦边教识谱。
134
弄风 发表于 2014-3-14 15:39: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楼主
135
晶晶爸爸 发表于 2014-3-15 02:04: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的很对,其中一条就是有些骗子老师常常夸奖,小孩学得很好,很有天赋,以前我小孩上绘画班就是这样,快学完一期,准备学下一期要交学费时,老师就向我扇风说小孩绘画还是蛮有天赋的,其实有些上课带回来的画都是老师指导,甚至是动手帮助下完成的,看起来画得很好,但平常要她画就很差,一点也看不到她有绘画的天赋。反而一些负责的老师,一开始可能还会批评小孩练琴、学琴没练好。
136
yuhuoyiran 发表于 2014-7-1 11:04:00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
137
梁莹 发表于 2014-7-20 00:18:00 | 只看该作者
前面几点我都同意 特别是第一节课直接拉琴的 很多学生考了二级来到我这上课,给他铃木 第一课E弦 不认识谱子 不会拉 看不懂节奏 不会拉 我就很好奇原来的老师怎么把二级曲子教给他的,后来才知道 指法,害人啊! 拉了一年多琴 看不懂谱子的学生 拉琴的姿势肯定绝对会有问题的,而且是致命的问题 比如 不夹琴 要改过来太痛苦了! 但至于流行跟古典 真的一个属于高雅 一个属于低俗么?我不这么认为!有个学生 男孩5岁 学了6个月上课对我说下周爷爷生日 想送一首生日快乐给爷爷,我教的是集体课C调的版本,小朋友很认真的练习了一周 虽然C调掌握不是太好,但全家人都很感动, 音乐不分高雅低俗 只要你教对了 用好了 就都是有用的 快乐的!
138
zong23rain 发表于 2014-8-19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对!但是也有个别家长或学生觉得这样学的太慢!要求老师教的快点,只要会拉一两手曲子就可以的.各人学琴目的不同,所以教法也不同.不过从专业和真正学东西的角度来说,楼主说的太对了.还有集体课和单独授课是完全不同的
139
施祚廷 发表于 2014-11-25 09:56:00 | 只看该作者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140
zhangd04 发表于 2014-11-30 23:17:00 | 只看该作者
小提琴的教与学,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学琴目的/出发点不同、心态不同、择师的机遇不同,自然会走上迥异的学琴之路。 我也曾经对非学院派的教学方法嗤之以鼻,但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想开了。 大多数孩子通过短暂的学习培养了对音乐的一点兴趣,少数孩子通过几年的学习掌握了一点特长,极少数孩子经过持之以恒的刻苦学习走上了演奏家的道路;我们这些作为老师和家长的,要懂得如何去选择,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快乐回忆的学琴经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4 01:25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