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原创]滔弟的学琴笔记

  [复制链接]
181
西风古道瘦马 发表于 2011-6-8 17:51:00 | 只看该作者
周六还课,H老师开始了对每一乐句的细抠,由于是细抠,整个进度自然就慢了下来。H老师总体评价说,音准有了进步,说明滔弟是能够凭自己的努力把音拉准的,但弓法又有些乱,H老师对滔弟说:你能不能在还课时有出色的表现,不要每周都出不同的状况,各方面都要兼顾。滔弟总是这样,H老师强调什么,他就只管什么,其他的总是不能一起兼顾。H老师在滔弟的谱上又标出了一些需要慢练的乐句,要求滔弟练习时反复慢练解决如音准、节奏等等问题。
个人感觉老师对孩子做出严格的要求自然是无可厚非,但如果各方面都要兼顾恐怕不是太容易,不要说是一个小孩子了,就算是成年人面对这么多的要求恐怕也会有些顾此失彼,建议练习时一次重点解决一个问题,每次进步一点点,积小胜为大胜,这样比较容易操作,也不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一点愚见,供您参考!
我在艺术上下过一番功夫,谁如果像我这样下一番功夫,他也会达到这样的境地。——巴赫
182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1-6-8 20:5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西风古道瘦马在2011-6-8 17:42:00的发言:
 在论坛注册两年多了,才注意到有这么一个琴童家长交流的版块,实在汗颜!
滔爸的帖子,真是生动有趣,小滔弟实在可爱,小小年纪这么具有法律意识,真是非常难得!400个耳光的故事我前两天也看过了,感觉那个父亲实在够变态,孩子的心灵是被扭曲的,这样的成功不要也罢!

        瘦马兄说得极是!

         孩子的成长首先是心灵的成长,对孩子的培养也应该是以德为先。如果只是以技术为全部,那将是悲剧,帕格尼尼如此,药家鑫也如此。

         超超的学琴笔记一直在看,由于实在外行,提不出什么建议,也就没有留言。我对瘦马兄是很佩服的,敢于追求理想,让自己无悔是需要勇气的,不过看瘦马兄的帖子,知瘦马兄当不是鲁莽之人,甚幸!在此祝超超和瘦马兄在北京生活顺利,小超超学琴进步。

         另外,瘦马兄说的积小胜为大胜之法也正在施行中。

183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1-6-9 00:19:00 | 只看该作者
       今日陪滔弟练完琴后,突发奇想,今年四川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总有一种期待。好久没认真写东西了,就练一次手,结果花了近两小时才写完,久不练手真的生了,这篇帖子与滔弟练琴无关,我也写得很主流,主要目的还是想正面教育滔弟,但滔弟以后能不能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完全是个未知数。

        我曾经写过,我是一个时而理想至上,时而金钱万岁的怪物,这次写的高考作文无妨看作是理想至上思想发作时的产物。
184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1-6-9 00:20:00 | 只看该作者

                    总有一种期待


   期待,如清晨第一缕破云而出的阳光,用希望催促着早起行人肩上的担子;期待,如风雪夜远方帐篷透出的依稀光亮,用希望温暖着晚归牧人手中的马鞍;期待,如斜风细雨漓江上的点点渔火,用希望轻抚着年迈渔夫背上的蓑衣;期待,如大马士革路上神奇的保罗之光,用希望供奉着迷途知返者心中的圣经,但最让人动心的期待,还是白发母亲倚门望儿归的眼神,那才是远方游子心中挥不去的离愁和牵挂。


    无论是开始、结束,还是成功、失败,也还是传奇、平淡,期待总是每个世间之人心中必有的火种,如心跳,如体温,如呼吸,如思想,小心地保护着我们生存的基本法则,维系着我们心中的希望和那一个梦想。期待如同世界的颜色,可以多姿多彩,如万花筒一般,也可以如水般无色,其实无色只是另一种颜色。即便是赖活之人,期待也牵引着生理需求,让你不忍舍弃这自己看来精神已无可留恋的世界,投入到另一个圆满之中,即便是即将告别这世界之人,也期待着六道轮回的解脱,期待着大欢喜的到来。或曰:我本无欲,如何期待?无欲既有欲,极端即对立,期待如不二法门之于佛教徒,如何无期待?


   总有一种期待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每一个人。这种属于个人的期待或高雅或世俗,都无妨,且看作是复杂多变世界的一个因子。


   我的心中总有一种期待在萦绕,总有一种期待在徘徊:芝兰生于空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身立德,不因穷困而失节。在价值观缺失,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里,我期待着坚守心中的一片净土;我期待着“理想、信念、奋斗、牺牲”会成为人生轨迹中的关键词;我期待着任重而道远的弘毅之路是生命的注脚;我期待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盖棺之语;我期待着到达“止于至善”的境界。或许有人会笑我如唐吉柯德般的梦想,那就让他笑好了,既然是期待,那就高远一点,这个世界多一些“疯子”或许会更纯净。


    我心中的期待如小路上的月光,引领着前行的步伐,不幸的是路上有太多如绊脚石般的诱惑,总想让我跌倒,当我停下脚步向前看时,只见前方尚有行者,清晰的背影召示着方向,“微斯人,吾与谁归?”,乘着月色尚好,大步向前。

185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1-6-9 18:49:00 | 只看该作者
下午无事,花了40分钟写了一个滔弟版,博大家一笑。
186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1-6-9 18:52:00 | 只看该作者

总有一种期待(滔弟版)


      静夜
夜色如水。

室内孤灯独明,光华如雪,父子对于案前。

父亲浓眉紧锁,望着有些局促不安的儿子: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你练琴六载,虽不敢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寒暑不,但也是坚持不懈一路走了过来。不过,正如孟子所说,要成大事,要取得过人的成就,就一定要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你懂吗?

儿子斜视了一眼案头上的提琴盒,坚毅地点了点头,继续用崇拜的眼神看着父亲。

此时,父亲额头上的皱纹在儿子的眼神中渐渐舒展开来,如春风吹过冰冻的河面,眼角也似乎有泪水渗出。

父亲有些激动地接着说道:你能理解这个道理就太好了。《论语》开篇首章首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人把它理解为“学过的知识,按时去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不是复习、温习的意思,而是“实践”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正解为:把学到的知识加以实践和应用,岂不令人愉快吗?这是在中国古代最高的哲学命题“知行合一”的道理。我给你讲这个知识,是希望你也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你懂得了要下苦功的道理,接下来就要去实践它。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希望你能按你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方式来渡过。

父亲说罢,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儿子,心中暗暗想着:总有一种期待会让我泪流满面。

儿子涨红了脸,有点结巴地说道:有意义,当然应该过有意义的生日。我想、我想、我想今天不练琴,狠狠玩一晚“Angry Birds”,可以吗?

父亲站起来走到儿子面前,一边伸手轻抚着儿子的头,一边沉默地望着窗外那无边的夜色。
      良久,一口鲜血喷了出来,踉跄几步,一头栽倒在地。

187
圣许爸爸 发表于 2011-6-9 22:34:00 | 只看该作者

作文满分!

188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1-6-9 22:5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圣许爸爸在2011-6-9 22:34:00的发言:

作文满分!

       呵呵,谢谢了哈!

       人到中年,有时发点疯娱乐一下,权当我“老夫聊发少年狂”。

        写这个作文,主要还是我当年的高考情结。想当年,读书的时候不懂事,尽逃学,成绩极差,以至于高考的时候和现在媒体上报道的那个睡觉哥一样,开考不到一小时就再没有会做的题了。

       没有上过大学,自己的终生遗憾啊!

189
西风古道瘦马 发表于 2011-6-11 17:43:00 | 只看该作者
 滔爸文笔真好,让人钦佩!总有一种期待让人感动,理想主义者在这个越来越现实的社会中是越发的少了!真是难以置信,滔爸居然没有上过大学,跟滔爸握握手,自己也是一直遗憾没有迈进过大学的门槛!
190
suxing1995 发表于 2011-6-12 13:44: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中国的小孩学东西大多都是被逼着学的,而美国都是靠兴趣去学 往往靠兴趣去学的才恩能够真正坚持下来
191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1-6-12 19:4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西风古道瘦马在2011-6-11 17:43:00的发言:
 滔爸文笔真好,让人钦佩!总有一种期待让人感动,理想主义者在这个越来越现实的社会中是越发的少了!真是难以置信,滔爸居然没有上过大学,跟滔爸握握手,自己也是一直遗憾没有迈进过大学的门槛!

        握手,瘦马兄!

       看来瘦马兄和我一样,都有一个没有迈进大学门槛的遗憾。记得我高考时的录取率不到10%,哪家孩子考上大学,那是无尚光荣的事,基本上就如同放了卫星一般,考不上的孩子也没有丢脸的感觉,毕竟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上不了大学的。

        那时分数决定一切,过不了录取线,钱和关系都不好使,多单纯的年代。

192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1-6-12 20:0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uxing1995在2011-6-12 13:44:00的发言:
其实中国的小孩学东西大多都是被逼着学的,而美国都是靠兴趣去学 往往靠兴趣去学的才恩能够真正坚持下来


      您的观点我同意前半部分,至于哪一种才能真正坚持下来,我的观点是兴趣能够坚持长久,这没错,因为从需要层次理论来讲,解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后,精神追求就成了一个永恒。

      但我要说的是,如果家长只是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逼孩子学东西,一旦这些东西对孩子无用了,肯定就不会坚持了,如果家长逼孩子学的东西是以后的一技之长,是为了孩子以后的就业、生存、人格独立,思想自由(我以为有一技之长会减少人身依附)而学的,肯定更能坚持长久,因为这类家长和孩子是来拼命的。玩命的和玩票的相比,您说谁能坚持长久。哈!哈!哈!

193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1-6-12 21:04:00 | 只看该作者
                                                                  典型问题

          昨天还课,H老师重点纠正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滔弟右手,特别是右肩紧的老问题,另一个是音准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滔弟的典型老问题。

          H老师在纠正右手问题的时候,先是示范,然后是启发、说明、纠正,但滔弟还是恼火,我当时甚至怀疑他智力是不是有问题,一直达不到要求,后来H老师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要滔弟假期多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协调性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H老师真是很累,对H老师的耐心也很佩服。下课后我想,老师也不好当啊,如果是我来教滔弟,早把他打残废了。

         上周,因为要期末考试了,学校的各课老师都开始了复习。滔弟每天作业很多,练琴的时间压缩到一个小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滔弟的学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切都与成绩挂勾(应该所有学校都是这样)。成绩好,分数考得高,老师表扬,同学羡慕,家长高兴,假期作业也就少,如果考得不好,作业会多得吓人,学校把分数的导向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滔弟正在为假期少做作业而奋斗。
194
小池清清 发表于 2011-6-14 10:35:00 | 只看该作者
跟滔爸的帖子有半年的时间了,因为家里也有一个学琴的孩子,所以对滔爸的帖子很感兴趣。看到滔弟一点一滴的进步很为滔爸感到欣慰,付出总有成绩的。我家孩子学琴才1年,但她把我和她爸从小提琴盲带入到小提琴爱好者行列,让我们全家都喜欢听小提琴曲,能学着享受音乐的乐趣,这是学琴的额外回报。希望滔弟能美梦成真。继续跟滔爸学做琴童家长。
195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1-6-14 18:1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小池清清在2011-6-14 10:35:00的发言:
跟滔爸的帖子有半年的时间了,因为家里也有一个学琴的孩子,所以对滔爸的帖子很感兴趣。看到滔弟一点一滴的进步很为滔爸感到欣慰,付出总有成绩的。我家孩子学琴才1年,但她把我和她爸从小提琴盲带入到小提琴爱好者行列,让我们全家都喜欢听小提琴曲,能学着享受音乐的乐趣,这是学琴的额外回报。希望滔弟能美梦成真。继续跟滔爸学做琴童家长。

都是琴童家长,一起努力啊!

196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1-6-19 20:10:00 | 只看该作者

                                                        期末考试是重点

      昨天还课,应该说问题还是比较多,整整一节课,H老师都用来规范第九协奏曲第一乐章,结果时间还不够,H老师还多上了10多分钟。

     我发现一个问题,滔弟在家练的时候较为放松,但一到H老师面前就很紧张,有时候简直手足无措。我估计滔弟是想在老师面前表现好,但越想表现好,反而越紧张。H老师说,还课的孩子多少都有点这种情况,这很正常。H老师告诉滔弟在课堂上应该象运动员在比赛场上一样,紧张的是思想,放松的是身体,不要搞反了,变成身体紧张,思想松懈就麻烦了。

    下课后,我只是要滔弟把老师要求改正的地方记下来,也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下周二就要考试了,这段时间重点都放在了复习考试上,小提琴每天只有一个小时练习,钢琴根本没时间弹了,这周钢琴课也就没去上。

197
zynbb 发表于 2011-6-19 21:2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g09902005在2011-6-12 21:04:00的发言:
      我当时甚至怀疑他智力是不是有问题,一直达不到要求,

     看到这忍不住笑起来~~~兄台!咱俩惊人的一样啊!一个看起来不是很大的毛病,纠正起来挺费劲,我就摸着孩子的头说:“你智力是不是有问题?脑子进水啦?怎么老犯呀?”~~~孩子到不生气,只是嘻嘻很弱智的傻笑!呵呵~没办法,慢慢来吧。也请教过老师,老师说;如果孩子都会了,还要我们老师干嘛?H老师也说得对,这的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起加油!!!

198
zynbb 发表于 2011-6-19 21:26:00 | 只看该作者
忘了评价一下兄台的作文!满分!!!哈哈~~~
199
真水无香75 发表于 2011-6-20 08:42:00 | 只看该作者
滔爸写的真好,哈哈!!
200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1-6-20 15:36:00 | 只看该作者

          zynbb兄,看来我们家长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思维,喜欢用成人的标准来看待孩子,有时还用“爱之深、责之切”来为自己的不科学教育观开脱。

          我发觉孩子其实是想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他们已经很努力了,而我们大人认为他们还不够好,这应该是大人的问题。

          正如您所说,如果孩子都会了,要老师干嘛,让孩子自学得了;如果打骂教育有效,要家长干嘛,成立棒子队得了。

           我们俩应该淡定再淡定,多多鼓励孩子,这对于我尤其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3 07:40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