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原创]滔弟的学琴笔记

  [复制链接]
1201
珠珠爸爸 发表于 2016-8-6 15:30:38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在网上看一篇文章,说是中国的孩子都是赢在了起跑线,输在了终点,最近几年中国不缺少优秀的琴童,可是成年以后在世界上能获得荣誉的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呢?值得我们反思
我在艺术上下过一番功夫,谁如果像我这样下一番功夫,他也会达到这样的境地。——巴赫
1202
珠珠爸爸 发表于 2016-8-6 15:33:05 | 只看该作者
像朗朗那种教育方式,我也不是很赞同,孤注一掷,不给自己留退路,学不出来就只有死路一条
1203
mobydoll 发表于 2016-8-6 23:20:42 | 只看该作者
密码丢了好久,最近才找回,恭喜滔爸,多年的坚持终有回报
1204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6-8-8 08:59:14 | 只看该作者
mobydoll 发表于 2016-8-6 23:20
密码丢了好久,最近才找回,恭喜滔爸,多年的坚持终有回报


   谢谢!
1205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6-8-8 09:38:18 | 只看该作者
珠珠爸爸 发表于 2016-8-6 15:30
最近在网上看一篇文章,说是中国的孩子都是赢在了起跑线,输在了终点,最近几年中国不缺少优秀的琴童,可是 ...


      奥运会首金出来后,我写了这样一条微信:夺得里约奥运首金的美国女孩Virginia Thrasher,今年19岁,目前在西弗吉尼亚大学上大二,她是一名业余运动员。她自己业余时间坚持训练,自己攒钱请教练请体能训练师,自己出钱参加比赛积累经验,拿了金牌也没奖金,更没有官当,她说自己喜爱射击运动,享受比赛。可看我们的运动员压力山大,输了对不起国家的培养,领导的帽子、教练团队的奖金、父母的医药费、弟妹的学费、自己的前途全飞了,赢了鲜花、荣誉、票子、官位,扑面而来,于是患得患失,孤注一掷,感觉不是来享受比赛的,而是来拼命的,体育特种兵真不是人干的事。

      同理,我们中国琴童身上承载了太多功利性的东西,父母的期望,自己的前途和命运都在一把琴上,真正从内心喜爱音乐并终身追求的并不多,还有就是我们没有先天的文化背景。何老师曾经说过,所有技术性东西都可以通过训练来解决,但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的感悟和发自内心的表达,一是需要天赋,二是需要环境培养。中国琴童背负的这些功利性,是环境造就而成的。至于,环境如何造就了这些东西,简单几句话说不清楚,我曾经写过一篇《浅议商君书中的驭民之术》的文章,贴出来,大家批评指正。
1206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6-8-8 10:09:10 | 只看该作者
                        浅议《商君书》中的驭民之术


                                             (一)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6篇。关于《商君书》的作者,学术界频有争论,第一种意见认为《商君书》基本是伪书,第二种意见是基本肯定《商君书》的作者是商鞅,第三种意见认为《商君书》是商鞅遗著与其他法家遗着的合编,此书非作于一人,也非写于一时。

  《商君书》是一本奇书,是一本专讲如何实行专制集权统治的帝王教科书,是中国古代专制帝王秘不示人的统治秘诀,而作者商鞅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先秦诸子百家来看,法家学派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管仲,但成熟较晚,直到战国末期的韩非子集大成。法家学派在国外的学术界被称为行政技术学派,是指以行政技术手段帮助专制帝王治理国家的学派。先秦诸子百家的代表学派儒、墨、道、法等在功用上各有侧重,如儒家在为君王谋的同时也兼谋天下,墨家为天下苍生谋,道家在为君王谋的同时也为隐士谋,而法家只为君王谋。在集权方能夺天下的道路上,最后胜出的是与时俱进的法家思想。所以,探讨法家思想相当有趣,而《商君书》就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作。

  对一种学术思想的探讨必须秉持一种理论观点来开展,而不是简单的原文呈现。我看《商君书》所秉持的理论观点当然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马克思在1869年《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第二版序言中写道:“法国阶级斗争怎样造成了一种局势和条件,使得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运用这两个观点来看《商君书》,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当时中国的历史进程造成了一种局势和条件,这个主因使得君主专制集权成为必然,而君主集权造成的局势和条件则成为了法家思想最后胜出的关键;二是以《商君书》为代表的法家思想是中国传统专制政治最黑暗的核心,与马克思倡导的自由人,以及个人自由是集体自由之前提,不仅格格不入,而且南辕北辙互为冰碳。所以,秉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检视《商君书》,特别是其中的驭民之术,必然持批判的态度。
  
    《商君书》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驭民之术,其措施方法几乎在每篇中都有提及。但专门用一篇来集中说明驭民之术的则是第二十篇《弱民》。要想了解驭民之术,我们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驭民?二是怎样驭民?

    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商鞅在《商君书》第二十篇《弱民》的第一句话就道出了实质,“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这句话有三层意思:首先,商鞅将民与国对立起来;其次,二者的关系是互为强弱,转换的后果极为可怕;第三,真正能建立强大国家的方法在弱民。因为在当时,国家的建立或更替是通过武装革命来实现的,换句话说就是政权是老子及兄弟伙打下来的,当政的统治者是打下江山的人以及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而民,也就是老百姓,在有国者,也就是统治者眼中只不过是利用的工具和驱使的奴隶。二者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所以,商鞅将民与国对立起来的观点,只不过是当时的局势和条件造成的。资中筠教授曾经提出个一个观点,就是世界上的国家建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打出来的,一种是谈出来的,打出来的国家一般很难跳出治乱循环的历史周期率,因为江山是打出来的,你想要权力,除非也用武力来打。

    对第二个问题怎样驭民的回答,《商君书》完全是一本经典教科书。商鞅提出的指导思想是:利出一孔。方法是五种,即:壹民、辱民、贫民、弱民、疲民。

    我们先来看指导思想“利出一孔”。其实,“利出一孔”的思想是管仲提出来的。《管子·国蓄》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羡,隘其利途,故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故民之戴上如日月,亲君若父母。商鞅完全继承了祖师爷的思想,他说:“利出一孔则国多物,出十孔则国少物。守一者治,守十者乱。治则强,乱则弱。强则物来,弱则物去。故国致物者强,去物者弱。”

    首先,“利出一孔”的思想敏锐地抓住了所有问题的关键——利益。我们知道,所有的政治问题、旗帜问题、思想问题背后都是利益问题,抓住利益就抓住了所有问题的根。因为,周革殷命后,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个思想包含三个内容,就是“把神当人、把人当人,把人当神”。(详见我写的论《以人为本》那篇文章)当把殷的神拉下神坛,把周的人送上神坛后,圣人崇拜代替了神灵崇拜,中国就失去了产生宗教的土壤。没有了宗教,绝大多数的人都成了理性人,而非精神人。所谓理性人,我解释为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人。对理性人采取“利出一孔”是直击其要害。其次,实现“利出一孔”的前提是君王垄断所有社会财富以及分配权,而要实现对所有社会财富及分配权的垄断,只有打下江山者才有这个资格。第三,“利出一孔”的方法是让老百姓在一个君王权力垄断一切的社会,只有一个获利的渠道和途径。国家,实质上是专制集权的君王,必须采用政治、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控制一切谋生渠道,老百姓要想生存,必须向权力低头并依附于权力。第四,“利出一孔”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老百姓必视君王如日月如父母,国则必强。第五,管仲和商鞅同时又阐述了如果不实行“利出一孔”的后果是其国必亡,这一统治者完全不可接受的结果。

    管仲这一思想被商鞅继承,特别是其在秦国变法成功,使秦变成“虎狼之国”后,被历代专制君主奉为统治民众的金科玉律,成为实施人身控制的黄金法则。

   
1207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6-8-8 10:11:37 | 只看该作者
                                浅议《商君书》中的驭民之术
                                             (二)
   


    我们再来看驭民的五种具体措施。

    第一是壹民。商鞅在《商君书》第五篇《说民》中第一句话就说:辩慧,乱之赞也;礼乐,婬佚之徵也;慈仁,过之母也;任誉,奸之鼠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巧言善变,聪明有智谋,是老百姓违法乱纪的助手;儒家搞的那一套礼乐文化,是导致老百姓放荡婬佚的原因;仁慈是犯罪的根源;担保、举荐,是罪恶的庇护所。那该怎么办?商鞅认为应该采取“壹民”的措施,而“壹民”就是把老百姓全部变成农战之民。所谓农战之民,就是平时种地战时打仗之民,老百姓存在的价值就在这两点。如果一个老百姓不能作为这两种工具存在,就是无用之民,也称乱民,乱民是必须杀掉的。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进一步发展了壹民思想,他指出社会上除了农战之民外的乱民有五种人,称为“五蠹”,“蠹”者,蛀虫也。包括:学者(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墨家),患御者(门客),工商之民(做工经商的人)。韩非说:“此五者,邦之蠹也”,韩非认为这五种人无益于农战,就像蛀虫那样有害于社会,必须杀掉。那么,要把老百姓变成农战之民该怎么办?商鞅在《商君书》第十七篇《赏刑》中说: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统治者首先应从思想上入手,应该对老百姓采取“壹教”的办法,也就是统一教化的意思,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搞愚民政策。其实,搞愚民政策并不是不让老百姓掌握知识和文化变得瓜兮兮的,因为没有知识和文化变得瓜兮兮的老百姓对统治者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处,所谓的愚民政策准确地讲是“壹教”,就是让老百姓只接受一种教育,只学习一种文化,只接受一种观点,只有一种思想,这才是统一教化的真谛。我们知道,在多种思想多种文化多种观点交锋并存的社会,谬误、荒唐、谎言、邪说会湮灭,而真理、智慧、正义、科学会生长,这样一来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制集权统治就维持不下去了。所以,一心为君王谋的商鞅才会说“辩慧,乱之赞也”。

    为达到统一教化的目的,商鞅一是要求老百姓除了国家法令外,禁止阅读儒、道、墨等一切书籍;二是把老百姓禁锢在当地,农民在村子,战士在军营,严禁自由迁徙,而且职业世袭;三是禁止老百姓与外地人来往,更别说与外国人交往,用闭关锁国来避免思想交流进而产生“异端邪说”。通过“壹教”而“壹民”,是商鞅为君王驭民献上的第一条措施。

    第二是辱民。商鞅明确提出:民,辱则贵爵。意思是说,老百姓受到侮辱地位卑微则自然崇尚爵位。而要达到贵爵尊官的目的,就必须把人的地位档次拉开,形成尊卑有序的梯次差。作用统治者奴隶和工具的老百姓必须处于社会最底层,必须没有体面的工作和生活的尊严,必须生活在恐惧和屈辱中。


    办法有三:一是通过服饰来显示地位,也就是必须按照等级尊卑穿不同的衣服,乱穿衣服是犯罪。这是从外观上拉开等级差,直观地侮辱处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二是商鞅在《商君书》第四篇《去强》中说: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这句话好理解,就是强调重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商鞅主张严刑峻法,对老百姓绝不宽容,而且轻罪重刑,出现了诸如“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的刑罚,也就是在公共场所乱倒垃圾斩手的恐怖刑罚。据史书记载,商鞅一次在渭水之滨处决700余人,原文记载“谓水尽赤”。 商鞅在秦国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并增加“连坐”之法。“连坐”就是对乡里邻居犯法不检举揭发要受刑罚,称为“重刑而连其罪”,对专制集权的君王而言,就是要在社会上形成人人自危,人人互相监视,人人相互检举揭发的恐怖氛围,始终让老百姓没有安全感。三是商鞅公然教唆专制君王搞流氓政治,小人政治。商鞅在《商君书》第四篇《去强》中写道:“国有礼、有乐、有《诗》、有《书》、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必削至亡;国无十者,上有使战,必兴至王。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国,用《诗》、《书》、礼、乐、孝、弟、善、修治者,敌至,必削国;不至,必贫国。不用八者治,敌不敢至;虽至,必却;兴兵而伐,必取;取,必能有之;按兵而不攻,必富。”这句话的意思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专制君王搞儒家那套诗书礼乐教化,以礼义廉耻孝悌忠信治国,国必亡,用善良的人治奸民,国必亡,以奸人治善良的人,国必强。这就是赤裸裸地搞流氓政治。其目的,是要用厚颜无耻、心狠手辣的流氓和痞子来当头领,他们会把恐吓和欺骗等奸诈手段用好用足。其结果,当然是老百姓忍气吞声,颤颤惊惊的忍受侮辱。

    第三是贫民。《商君书》第二十篇《弱民》中说得很清楚:“民,贫则重赏”,“以赏战民,则轻死”,“富则轻赏”。意思是说,让老百姓贫穷,他们就会重视君王的赏赐,君王以赏赐来激励贫穷的老百姓当炮灰,他们就不会怕死,如果让老百姓富了,他们就会轻视君王的赏赐,君王以赏赐激励的办法也就不灵了。

    在我看来,“贫民”这一措施是最恶毒的。民为食为天,生存问题是每个人的头等大事,统治者在这里卡住老百姓的脖子,让老百姓为了生存变成统治者的奴隶,何其毒也!孟子在《滕文公上》中讲道:“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老百姓来讲,有一定私有财产的人才会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准和行为规范,如果老百姓没有私有财产是不会有道德水准和行为规范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指出“私有财产中的人性财产的占有和实现形式体现了真正的人性,人性的意义和价值与财产的占有相关联,全社会的私有财产更是体现了人性的回归”。马克思的这句话意思也很清楚,老百姓有了私有财产才会具有人性,全体老百姓都有了私有财产,整个社会才会有人性的回归。而《商君书》中提出的“贫民”这一措施,就是要剥夺老百姓的私有财产,我们知道,剥夺私有财产就是剥夺个体自由的条件,从而造成一个无恒产、无恒心、无道德、无理性的社会,把老百姓变成统治者的奴隶。

    当然,《商君书》中提出的“贫民”措施,不是剥夺老百姓的全部私产,让老百姓饿死,而是剥夺除生存必须外的私产,让老百姓勉强温饱。如果让老百姓都饿死了,统治者也完了。让老百姓维持在勉强温饱线上,惶惶不可终日,生活在恐惧之中,没有安全感,只有依附于掌握全部财富的统治者,才能稍有安定。这才是“贫民”措施的精髓。

    具体的办法有这么几条:一是实行经济垄断,控制经济命脉。除了农业上的均田、役政、水利、漕运、殖民、屯垦、庄园外,自然资源、手工业、商业贸易,诸如山林、湖泊、盐、铁、矿产、织造、茶政、司舶、边贸等也全部由国家垄断控制,也就是说凡是有利可图的,都由国家掌控。二是重农抑商,限制老百姓的谋生手段和发展途径。从国家政策上强调以农为本,强迫农民实行均田制度,抑制土地兼并,强化户籍管理,把老百姓牢牢钉在土地上。同时打击商人,商人经商妻女要没收为奴。没有商业,老百姓不论怎样在土地上苦干,总也是富不起来的。三是征收重税。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老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的东方六国。那么秦国老百姓交了这么多税,有什么福利呢?想多了,答案是没福利,老百姓就是奴隶,奴隶的生命都属于统治者,想有什么福利?!当时的秦国就是一个高税收无福利的奴隶制国家。

   


1208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6-8-8 10:13:00 | 只看该作者
                       浅议《商君书》中的驭民之术
                                             
                                            (三)




    第四是弱民。《商君书》第二十篇《弱民》中强调: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弱民”这一措施,指的是让老百姓精神弱化、技术弱化、经济状况弱化、生存能力弱化,而不是身体弱化。身体弱化病怏怏的,对统治者来说根本不好用。

    如何弱民?商鞅在《商君书》中讲了两个办法:一是通过“壹教”来弱化老百姓的精神和思想,通过“匠籍制度”来弱化老百姓的科学技术水平,通过国家垄断来弱化老百姓的经济状况和生存能力。二是通过内外战争的办法。在商鞅看来,国与民是对立的,国强则民弱,民强则国弱。而老百姓分为两种,一种是强民,一种是弱民。所谓强民,是指有思想有主见有本事,还跟统治者作对的人;所谓弱民是指被洗脑后惟命是从,没有脑子、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愚民。为了强国则必须杀掉强民。《商君书》中的原话是: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意思是,用强民去消灭另一部分强民,那么剩下来的仍然是强民,那国家就处于弱势;用弱民把强民消灭了,剩下来的是弱民,国家就处于强势了。如果在国内用弱民杀强民的办法,仍没把强民杀完怎么办?商鞅又提出了发动对外战争来杀掉强民的办法。《商君书》第五篇中专门讲了“杀力”。所谓“杀力”,简单说就是对外发动战争。对外发动战争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干掉其他的诸侯国获取资源,不济也可以削弱对方不至威胁自己;其次,在战场上也能把自己国家的强民杀掉。商鞅在《商君书》第十三篇《勒令》中讲“国贫而务战”,就是说国弱而民强就必须发动战争,通过战争来消灭强民。

    第五是疲民。“疲民”好理解,简单的说就是无休止地折腾老百姓,让老百姓在各种不停的“运动”中疲于奔命,不得消停,换来统治者的安稳。包括:不停征战(当炮灰),更卒(轮番服兵役)、正卒(每户出一人编成正式兵员服兵役)、戍卒(为国守边的兵役);不停徭役(让老百姓为统治者无偿劳动),力役(干体力活)、杂役(各种繁重的生产劳动)、军役(为战事所服劳役)。总之,就是使老百姓“运动”起来,无暇顾及其他。

   
总结《商君书》中的驭民之术,可以疏理提炼出如下的理论框架:

        目的:通过把老百姓变成奴隶来维持专制集权统治
   

    指导思想:以利益为着力点的利出一孔
   

    三大基本原则:垄断信息、原子化民众,无极限使用暴力
   

    两大措施:政治上的人身控制,经济上的彻底剥夺
   

    具体方法:壹民、辱民、贫民、弱民、疲民

    关于如何评介《商君书》中的驭民之术,我认为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一分为二”的观点。“一分为二”在这里是指从两个视角两种价值来判断的,这两个视角和两种价值是根本对立的,一是从统治者的视角和价值;二是从老百姓的视角和价值。

    首先从统治者的立场来看。就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群雄逐鹿的历史条件,不实现强国的目标,最后只能是灭亡的结局。基于此,把老百姓变成奴隶,视为生产工具和炮灰,集中国内所有力量和资源,将整个社会打造成“农战”体制,一方面可以让统治者的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也为一扫六合一统天下,实现大一统奠定基础。吴稼祥先生将统治者大一统的目标归结为两个方面的冲动,一是统治者内心对财富和资源的无限制追求是内因;二是国家对治水、救灾和抵抗外敌的需求是外因。在内外因的综合作用下,对大一统目标的追求成了当时各国统治者共同的行为,这从当时各国都实行变法强国可以看出来。在这种“局势和条件下”,能够提供解决大一统方案的法家思想理所当然的为统治者所接受,并在当进各种思想流派中脱颖而出。归根到底是法家思想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而不是什么儒家、墨家和道家看到当时天下大乱,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回到过去。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要求回到周,墨家要求回到大禹时代,道家要求回到“民如野鹿,上如标枝”的远古时代。所以,马克思指出的历史造成的“局势和条件”比“个人作用”更具决定性的这一唯物史观,再次为法家思想成为最终胜出的意识形态作了最好的注脚。我们知道,秦国以法家思想为意识形态,通过驭民之术,最终实现天下一统,开创了历史先河,以帝国制代表了封建制,以官僚制代替了贵族制,以郡县制代替了邦国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

    其次,从老百姓的立场来看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讲了一个故事,在商鞅死前的五个月,赵国有个叫赵良的读书人见到了商鞅,他对商鞅的政绩做了全面否定的评价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赵良仅从秦国否定老百姓人身自由进而否定言论自由这一点,就得出秦必速亡的结论。不幸的是,赵良言中了,秦朝自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至公元前207年灭亡,意欲自始皇传万世的,却二世而亡,仅存14年。

    由于专制集权统治通过对老百姓实行政治上的人身控制,经济上的彻底剥夺,对个体的天赋和发展空间的挤压,直接把人变成了奴隶,最终让全社会失去了活力,为了争夺生存资源和空间,以理性人的态度,也就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生存机会,中国人的国民性,直接病态地表现为:聪明势利、逆来顺受、忍字当头、敬畏官吏、因循守旧、缺乏公心、麻木不仁、互相猜疑、诚信缺失、奴性十足等等。史学大家陈寅恪在给吴宓的信里写道“中国之人,下愚而上诈”,我想,这就是对中国两千多年通过驭民而维持专制集权统治最好的评价。

    秦二世而亡,中国从统一又走向分裂,后世的统治者充分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对驭民之术进行了精细化的发展,这就是“兼取儒法,杂用王霸”。在综合运用儒法手段驭民时,儒为表法为里,只不过不同时期程度不同而已。其实,儒家思想只不过是统治者盖在血腥手段上的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其目的不过是在人身和利益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儒家思想背后的等级与服从的观点来加强精神控制罢了。





本文主要参考书目: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                         马克思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
《公天下》                                       吴稼祥
《评商君书》                                     鲍鹏山
《专制统治的秘密》                               李西堂
《史记》                                         司马迁
《管子》
《孟子》
《论语》
《道德经》
《韩非子》


1209
zhaoza 发表于 2016-8-8 22:10:40 | 只看该作者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6-8-8 09:38
奥运会首金出来后,我写了这样一条微信:夺得里约奥运首金的美国女孩Virginia Thrasher,今年19岁 ...

兄弟这是吓扯淡了。任何项目,无论琴棋书画,想达到世界或国家顶尖水平,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的。多少国外选手的父母是不惜倾家荡产,就像朗朗的父母那样,才能成功。相对来说,在国内,如果孩子真的有才,有可能得到最好的教练和资金支持。在国外有孩子进入竞技圈的中国父母感受最深。所以我们每次看到国内声称要单飞的, 如李娜等,只能呲之以鼻,因为在国外她父母可能最初没有实力送她去play 网球。
1210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6-8-10 09:43:53 | 只看该作者
zhaoza 发表于 2016-8-8 22:10
兄弟这是吓扯淡了。任何项目,无论琴棋书画,想达到世界或国家顶尖水平,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的。 ...

            凡事皆有利弊两面,我批评的是举国体制之弊,而你赞同的是举国体制之利。我们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一个事物的两面,这完全是无法调和的。因为你对举国体制之利的赞同,我是同意的。举国体制对体育,特别是对竞技体育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动用国家资源强化对少数精英运动员的培养,达到快速集中出成绩的目的,这对自费运动员甚至业余运动员来说,其培养模式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也是完全不可比拟的。以前的社会主义阵营之所以采用举国体制,无非是想通过金牌战略来证明制度的优越性,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而已,与奥林匹克倡导的超越自我、超越极限,更快、更高、更强没什么关系。


    但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忽视个人权利的国内的我,更看重的是举国体制之弊。一般来说,举国体制之弊有三:一是国家资源使用严重颠倒。国家花费巨额国民财富培养精英运动员,但轻视普通百姓全民健身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二是为保塔尖牺牲塔基。举国体制选拔有运动天分的青少年进行封闭式集训,其目的只是让少数体育尖子去争夺奖牌,结果牺牲了没出成绩运动员的青春,甚至给许多运动员造成终身伤害, 毁了他们的一生。《中国体育报》报道说,80%的运动员退休后因为没有文化,没有一技之长,谋生艰难,其中很多人还因运动过量而落得一身疾病,甚至成为残废。三是形成了一个腐败集团。举国体制形成了一个明星运动员、教练团队和体育官僚三位一体的庞大利益集团,金牌给运动员和教练团队带来了巨大名利,给体育官僚带来官运亨通的政绩,由此使举国体制成为体坛腐败的催化剂。


    诚然,从运动员个人的角度来看,希望通过举国体制,以无可比拟的巨大资源优势支撑,收获成绩进而收获名利,这一点无可厚非。但从全局来看,举国体制成了精英运动员和教练团队名利的平台,官员政绩的通道,国民自豪的春药,其弊大于利。有人说,没有了举国体制这个平台,那些社会底层有天赋的孩子怎么办?我想,以法治和公平消除贫困消除社会等级,把金牌战略的巨大资源投入到全民健身全民运动中去,才是根本之道,靠举国体制无异于饮鸩止渴,不可能长期坚持。这也是我们只是金牌大国而不是体育强国的原因。好在这届奥运会以来,老百姓已不太关心奖牌,而更欣赏运动员努力拼搏的英姿,享受奥运会带来的乐趣。


    我前天又写了一条微信来批评举国体制:在奥运会上最被人看不起的就是中国运动员。举国体制培养出来的职业运动员,去和别人自费运动员以及业余运动员比赛,赢了胜之不武别人不服,输了无地自容更被鄙视,更不要说举国体制里有多少肮脏与龌龊。以前,社会主义阵营都这样干,好像还无所谓。现在社会主义兄弟集体垮了,全都抛弃了举国体制,只有我们还在孤独地坚持着。各级体育官员和运动员都是心知肚明,拿奖时的兴高采烈也是为自己以后有了好的未来而高兴,但凡要点脸面的,真自豪不起来。
1211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6-8-10 09:55:19 | 只看该作者


        补遗:我在回看《浅议商君书中的驭民之术》的时候发现文章有一个重大理论缺陷,我忘写了人性基础。任何一个理论或思想,如果不是建立在对人性的认识基础上,无异于空中楼阁。而对人性的认识无非四种观点:本善论、本恶论、有善有恶论、无善无恶论。孔子虽不谈人性,但综合其言论来看,是持有善有恶论,后世儒家秉承此观点,分歧在于强调哪一面更多,如孟子和荀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儒家从不持人性本善论。法家是持性本恶论的,正因为法家认为人性本恶,所以必须强制与规范,也才能利诱和使用暴力。我以后成书时,进行修正。

1212
珠珠爸爸 发表于 2016-8-11 09:11:00 | 只看该作者
赞同,现在就是国进民退,举全家之力培养一个孩子,活在中国真是不容易啊
1213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6-8-11 12:47:54 | 只看该作者
珠珠爸爸 发表于 2016-8-11 09:11
赞同,现在就是国进民退,举全家之力培养一个孩子,活在中国真是不容易啊 ...

    真的是不容易。

    就目前的环境和趋势看不到什么希望,全力培养孩子早送走也是无奈之举。


    我们相互鼓励,尽力创造条件,让孩子练好琴。

1214
珠珠爸爸 发表于 2016-8-11 14:20:34 | 只看该作者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6-8-11 12:47
真的是不容易。

    就目前的环境和趋势看不到什么希望,全力培养孩子早送走也是无奈之举。

经济上我家条件还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指望孩子靠音乐养活自己,但是我还是希望她走专业,有一技之长,想想我们做家长的,能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就这几年,等我们都老了,小提琴能一直陪伴着她
1215
zhaoza 发表于 2016-8-11 17:16:32 | 只看该作者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6-8-10 09:43
凡事皆有利弊两面,我批评的是举国体制之弊,而你赞同的是举国体制之利。我们只是站在不同的 ...

兄弟也相信“运动员退休后因为没有文化,没有一技之长,谋生艰难”之说?看一下周围搞体育的,稍微有一点成绩的生活质量肯定是高的。原因与音乐学得好的一样。这些人在长期的训练中养成了不怕吃苦和坚毅的性格,生活中的文化和技术那是在学校中能学的到的?
谈及“与奥林匹克倡导的超越自我、超越极限,更快、更高、更强没什么关系”。如今到了奥运会恐怕变成了嗑药的技术大赛了吧?要不如何超越自我、超越极限?
另外兄弟认为“在奥运会上最被人看不起的就是中国运动员。” 其实我想应该是在奥运会上最让人羡慕的就是中国运动员。因为他们找到了最好的经纪人。
楼主是个热心人,我以前曾请教过并得到帮助。个人觉得有一点灯下黑。实际上这个世界上的乌鸦一般黑。
1216
珠珠爸爸 发表于 2016-8-16 00:04:2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我看了好几天终于看完了,孩子的老师也是这么跟我说的,练琴贵在坚持,很多琴童学了几年,遇到小升初,初升高,接着就是高考就放弃了,这三个阶段是最容易放弃的时间点,之前的努力就算是白费了,我一个好朋友的孩子学的大提琴,开始的几年每天只练半个小时,朋友对他孩子的要求就是把练琴融入到生活里面,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跟吃饭睡觉一样每天都要做,这不今年高考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专业,专业考试考了个全国第一,小的时候他不是很优秀的,跟那些考上中央附小附中的没法比,为什么最后那些小时候比他练琴刻苦,比他更早进入专业院校的孩子最后还不如一个高中才上艺校的普通孩子呢?这里可能有些人会说附小附中优秀的孩子早都被国外的名校要走了,我想说的是那些天才儿童我们比不了,也不想比,我跟我的朋友想法一样,没想过孩子能成为大师,只要能上中央音乐学院,能走专业,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了,希望所有琴童的家长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就算不走专业,你的孩子一生能坚持做一件事,那也是值得骄傲的
1217
 楼主|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6-8-17 09:39:16 | 只看该作者
珠珠爸爸 发表于 2016-8-16 00:04
这个帖子我看了好几天终于看完了,孩子的老师也是这么跟我说的,练琴贵在坚持,很多琴童学了几年,遇到小升 ...

      说得太好了。您这句“把练琴融入生活里”启发了我。
      
      说句实话,滔弟很多时候是为了练琴而练琴。练琴是为了家长的要求,老师的要求,为了在考试的时候有个好成绩,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诚然,练琴要解决技术问题是很枯燥,但技术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感悟。我很多时候急功近利,对滔弟的要求也是尽力提高技术水平,但对滔弟音乐素养的培养相当欠缺,有些本末倒置。


      把练琴融入生活,成为一生的习惯。这是目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曾看过一篇介绍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的帖子,作者说该校手风琴专业的世界级大师Elsbeth Moser教授(她是该校仅有的两个获得联邦德国总统勋章荣誉的教授之一)每日坚持练琴不少于4个小时,每晚都是练到深夜方休,即使是一支演奏过几百遍的曲子,每次复习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这是把音乐当成了生活的主旋律,我们不一定达到大师的水准,但在家长的引导下,让琴童把音乐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把练琴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是能办到的。



      我想,不去奢望孩子成名成家,让他们在家长、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正确的方法学习音乐,培养坚韧不拔的性格,练就一技之长,在苟且的大气候下,经营好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这就是家长最大的希望。
1218
珠珠爸爸 发表于 2016-8-17 17:21:18 | 只看该作者
lg09902005 发表于 2016-8-17 09:39
说得太好了。您这句“把练琴融入生活里”启发了我。
            说句实话,滔弟很多时候是为了练 ...

在这里我也祝贺滔爸,多年的坚持总算得到了回报,让滔弟走上了专业之路,在这里我只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家长,只能谈谈自己的想法,大家就随便看看,其实我一直不太相信天才论,天赋论,因为现在的人都只看结果,比如突然出现一个获奖的琴童,舆论就开始吹捧又一个神童,又一个天才出现了,却没有人看到别人的付出和努力,这是非常可悲的,包括我的家庭不是一个音乐家庭,亲戚知道我想让孩子学琴以后打算走专业,第一个反应就是,你们孩子有那个天赋吗?我真的不想去解释,对于不懂的人你说再多都是徒劳的,等以后我的孩子真的走专业那天,他就会说原来你孩子还是有音乐天赋啊!什么是天赋?这里我想说的是每个孩子都有天赋,就学琴而言,苦练的过程就是在等待孩子天赋来临的过程,练的多天赋就来临的早一些,练的少就慢一些,但是只要坚持总会有开窍的那一天,哪一个天才少年每天会少于六到八个小时的练习?这里引用杨天娲父亲的一句话,因为她年纪小琴拉的好你们说她是神童,而不是因为她是神童,所以从小就能拉的好,没有人看到她每天八个小时以上的练琴,没错技术是为音乐服务的,但是没有技术你的音乐怎么去表达?而不通过练习技术又如果打开通向音乐的大门呢?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从逼迫到孩子自觉的习惯的去练琴,在不磨灭孩子兴趣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压力,这是最理想的,希望我们的孩子生活之中不只有音乐,还有快乐。手机打字可能语言组织的不好,大家不要介意。
1219
珠珠爸爸 发表于 2016-8-17 18:39:55 | 只看该作者
这时,洋老师的弟弟上来插话,他说相当好了,他在滔弟这个年纪才拉“小星星”,中国小孩儿真厉害。我接着问,美国小孩拉琴的多吗?洋老师回答说,除了学校要求学生学点乐器外,美国小孩都不怎么学,而且也没有中国学生练得苦,中国学生是全世界最刻苦的,美国的学生都忙着玩游戏。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洋老师的谦虚之词,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边想着美国孩子在灿烂的阳光下,自由的奔跑、嘻戏,尽情地享受着美好的童年,一边想着滔弟自从学琴以后,除了上学,业余时间几乎都在练琴,根本没有什么时间玩,童年的乐趣基本没有,这是一个孩子的正常生活吗?这样算健康成长吗?想着想着,不由悲从中来。                                                                                                这里引用滔爸几年前的语段,练琴和做学问是一个道理,不可拔苗助长,你不可能要求一个小学生英语达到八级,这样也是不科学的,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打好这样能走的更远,中央音乐学院的考级教程也是这样安排的,一到两年达到一级水平,十级大概要学习十年,现在很多小孩八九岁就考到十级了,确实很努力也很辛苦,但是也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是要靠自己来走的,毕竟大部分孩子没有这种毅力和耐性,所以家长不需要紧张和着急,只需耐心的培养孩子的兴趣,只要孩子对小提琴还喜欢,愿意学习和练琴即可   
1220
悠悠爸爸 发表于 2016-8-18 02:13:5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关于《商君书》的介绍,才头一回这么详细地了解到法家本性的恶毒,其反人类的本质。以前只了解过道家和儒家的愚民思想和一点法家的恶行。很长见识。
    商鞅变法成功,是由于其目的是加强集权,与权力的本性相符,其次秦国是最野蛮落后的国家。吴起在魏国和楚国搞变法就无法成功,一是集权不够彻底,二是封建贵族的力量够强大,反对集权。


    这里有篇文章“民不畏死”到“以死惧之”,也讲到中国历史上一贯的残酷统治脉络。


    http://www.pkucn.com/thread-10364-1-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1 15:44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