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幸福丹尼尔在2015-12-7 14:07:00的发言:
非常感谢韬爸的耐心分析和分享,您说的很对,其实我现在是希望他能走专业,但确实困扰很多,我家也只是工薪阶层,无权无势,而且家人都不是从事音乐相关职业的,这是其一;让孩子不停地刷题他很烦,让他一次练单独几个小时琴他也很烦(不愿意重复抠细节),这是其二;孩子除了小提琴没有学过其他的,比如钢琴、视唱练耳这些都没有学过,现在想到学专业能来得及吗 ? 当然“出路”应该是最大的困扰了,总觉得普通专业好转行,而小提琴专业能转的行业太窄了。 我们学琴的初衷是希望他有音乐相伴能过的快乐,也没有走专业的打算,小学时感觉孩子成绩还不错,小升初自己考入了一类私立学校,可进去了才发现牛娃太多了,而且学习压力很大,他在班上都排到中下了,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在作业上,小提琴根本没有时间练习,这就只能在小提琴和文化课上面做选择,又觉得放弃小提琴觉得很可惜,才让我们萌发了是不是要走专业这条路。 我是孩子妈妈,啰啰嗦嗦写了一堆没个调理请见谅,还有个问题是:韬弟初中也上的是普通中学,是怎么来协调学习和小提琴的呢 ? 其他那些音乐素养比如视唱练耳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的 ?
从现在的教学模式来看,初中阶段是学生最累的时候,因为现在学生分流的压力在中考。今年滔弟参加了中考,成都市普高线的上线率只有38%,也就是说有62%才14、5岁的孩子被推向了职业中学。为了追求中考升学率,学校、老师、家长都把压力施加到了孩子身上。各学校的老师对中考题进行了极其精确的分析,然后列出各类知识点和题型,让学生无休止的刷题,达到把学生变成做题熟练工的目的,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其他的当然都顾不上了。
这种模式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滔弟初中虽然读的普通中学,但我们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就是去考附中。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滔弟的初中是摇号去的一所非常一般的初中,相对那些好学校,压力要小很多。滔弟在初中学习时毎天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余时间都是用来练琴。而且,我们家长对他的学习成绩也不太在意,只要跟得走就行了。至于完成作业和练琴如何协调,我们是这样做的,毎天无论时间长短一定要练琴,何老师要求只有半小时就练音阶,有一个小时就加上练习曲,还有时间再加上乐曲,周末、节假日有时间就多练。
您说到了孩子单独练琴几个小时很烦的情况,其实这个情况每个琴童都是这样的。我也曾经为滔弟不认真练琴而发火,后来一想这真不是孩子的问题。喜爱小提琴是一回事,每天苦练几小时是另一回事。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我们成都人喜爱打麻将,但要一个人每天打几个小时,几年不间断,只怕不出三个月就疯了。要是哪家的小孩子能毎天自觉练琴几个小时,那真是要恭喜了,孔夫子都说“十而有五致于学”,这个孩子不到十五岁就能致于琴,这不是天才,这是圣人啊。我们普通人的孩子走专业,只有家长强力监督,这是没办法的事。
您的孩子跟川音的老师学了六年半,现在还在少年宫乐团拉琴,走专业的基础肯定没问题。如果要走专业,主要是协调好作业与练琴的关系。另外,考附中不考钢琴,但必考视唱练耳。滔弟学视唱练耳是何老师要求的,在考附中前大约学了一年多。我觉得学视唱练耳与小提琴相辅相成,而且拉小提琴的学生耳朵好,学起来也比较快,不是什么难事。如果只是为了应付附中考试的话,提前一年学应该没问题。
拉拉杂杂写了这些,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