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小提琴爱好者在2012-9-8 15:21:00的发言:
在C大调里面,EF是自然半音,因为F音不是主音,所以E音没有倾向性,这时的半音实际上是大半音。但在F大调里,由于E音变成了导向主音F音的导音,有了倾向性,这时E音慢拉时应稍稍高一点去靠拢F音。 在《小提琴教与学交流》栏目里,我介绍了川音刘德庸教授的著作《小提琴音准的概念及原则》,刘老师是我和儿子的老师,已于去年过世,你可去看看我对这本著作的简介。
我看过你整理的《概念及原则》,这本书确实很专业。也似乎理解你的意思了。就是对于每个大调来说,下中音和下属音半音要稍大些,而导音和主音就要靠的很近。为什么F不是紧靠E的?是不是会对调性有影响?如果不能紧靠的话,D弦上的F不能从A弦的C平移过来,但是这样的话F到底在哪里?从E弦上的G位置平移过来吗?
我自己尝试过,以前都是D弦上的F、A弦上的C、E弦上的G在一条线上(可以平移过去),并且C是紧靠B的。这样对拉琴很方便,因为自然半音都是一样了。可是我拉一下G弦高两个八度的泛音,发现这个音在E弦上并不是在平时习惯的位置,而是要高一些,也就是A弦上的C移到E弦上之后还要再高一点。这样的话F和G音程确实要大了些。我问过老师,他说确实G不能简单的将C的位置移过来就可以,要高一些的,可以听音色判断准不准(也就是和G弦共振)。但这丝毫不能解释为什么F和E需要大一些。保留这种自然半音靠紧的原则对拉琴方便很多!
如果按照《概念及原则》的讲法,那么拉4、5个升降号的曲子,就得先分清楚哪几个要大降,哪几个要小降,这相当麻烦难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