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得体会] [原创]“指根发力”对吗?

[复制链接]
61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3 13:48:00 | 只看该作者

专业老师往往是“继续教育者”,教的不是一张白纸,谁都想挑好的教,尤其是名师、名家更是如此,教不好还可以给别人。任何名家都会有其缺陷,否则,历史就不会向前发展。反观科学泰斗牛顿,其创立的牛顿力学只能适合于宏观低速,宏观高速要让位于相对论,微观要让位于量子力学。

当然,说这话并不是小视名师、名家,谁也小视不了!牛顿永远是伟大的,林耀基永远是名师!他们不是普通人,没有几个人能和他们比。

尽管如此,普通人也不是一个个的无知,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点。

何况“指根发力”也不见得就是林耀基老师的首创,相信其本意也应该是“指根轴心运动论”,尽管他对“指根”的解释就是指“第三关节”。可能是由于口诀字数的限制所致,但“指根发力”被广泛引用,好像已经变成了一个基本术语、基本概念就是不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3 21:07:58编辑过]
我在艺术上下过一番功夫,谁如果像我这样下一番功夫,他也会达到这样的境地。——巴赫
62
abob 发表于 2005-9-13 14:1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fi在2005-9-13 13:48:00的发言:

专业老师往往是“继续教育者”,教的不是一张白纸,谁都想挑好的教,尤其是名师、名家更是如此,教不好还可以给别人。任何名家都会有其缺陷,否则,历史就不会向前发展。反观科学泰斗牛顿,其创立的牛顿力学只能适合于宏观低速,宏观高速要让位于相对论,微观要让位于量子力学。

当然,说这话并不是小视名师、名家,谁也小视不了!牛顿永远是伟大的,林耀基永远是名师!他们不是普通人,没有几个人能和他们比。

尽管如此,普通人也不是一个个的无知,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点。

何况“指根发力”也不见得就是林耀基老师的首创,相信其本意也应该是“指根轴心运动论”,尽管他对“指根”的解释就是指“第三关节”。可能是由于口诀字数的限制所制,但“指根发力”被广泛引用,好像已经变成了一个基本术语、基本概念就是不妥的。

呵呵,那你得在掌握牛顿力学的基础上去创新、发展,如果你还没到那个高度,娱乐而已,:)

 张国柱先生的文章不是说了吗?是窦先生提出来的(是否首创也没明确),人家都是专业搞这个的,对此有均有认同,可见是合理的。

 至于有人“滥用”(我不清楚,因为与提琴绝缘20多年了),那是另一回事,所谓断章取义,必然导致乱用,也是因为用的人自已也没搞清楚是咋回事吧。

 你提出的问题才是有毛病的,因为你完全没有考虑感官的作用,这是致命的。

不过,我瞎琢磨了一下,如果要就用这4个字,也许用“指根发动”更合理一点,既有“力”的成份,又不过份强调。

63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3 14:14:00 | 只看该作者

“指根发力并不是科学术语,不能生硬地去理解,而且它有它的细则”?

既然连细则都有了,怎么不是科学术语?

64
abob 发表于 2005-9-13 14:1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fi在2005-9-13 14:14:00的发言:

“指根发力并不是科学术语,不能生硬地去理解,而且它有它的细则”?

既然连细则都有了,怎么不是科学术语?

 你这不是抬杠吗? 你以为科学就这么简单啊?只不过它里面包含科学的元素;对信奉科学的人来说,这个遍地都是,但绝不是遍地都是科学。

 装神弄鬼还有“细则”呢,那它就是科学了?这哪跟哪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3 14:29:02编辑过]
65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3 14:30:00 | 只看该作者

不是抬杠,是说理。

您说的“指根发动”确实合理一点,但不是“更合理”。因为“指根发力”本来就不合理,它违背了人体力学的基本常识,也违背了生活的基本常识。

尽管很多人觉得“指根发力”在感觉上很舒服,但那只能是一种“心瘾”,好像深深地刻在脑中一样,怎么抹也抹不掉。

66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3 14:44:00 | 只看该作者

不过,abob先生,我们的核心思想还是相同的:

1、指根是活动轴心,即所谓的“指根活动轴心”论;

2、指根关节要灵活,即“指根关节放松”论。(用“论”的词大了一点,借用一下)

我还是衷心敬佩你的坚持己见,这是很宝贵的,是善意的。

我同样也是坚持己见,可能与经历有关,控制不了。

67
abob 发表于 2005-9-13 15:5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fi在2005-9-13 14:30:00的发言:

不是抬杠,是说理。

您说的“指根发动”确实合理一点,但不是“更合理”。因为“指根发力”本来就不合理,它违背了人体力学的基本常识,也违背了生活的基本常识。

尽管很多人觉得“指根发力”在感觉上很舒服,但那只能是一种“心瘾”,好像深深地刻在脑中一样,怎么抹也抹不掉。

"既然连细则都有了,怎么不是科学术语?"

对,上面这个实际上抬杠都不是,而是缺乏基本的逻辑。

 我已经说了n遍,这个“发力”只是发力的感觉,不是机制。

 机制和感觉相差可以是很远的。就好象你头晕,其实是血供不上来一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3 15:51:59编辑过]
68
和声 发表于 2005-9-13 16:00:00 | 只看该作者

“指根活动轴心”论是不是意味着,其它手指关节就不能动了吗?仅从字面上理解,这种提法同样有问题。

其实这个帖子的每一个人,从来都不认为指根能真正发力,那只是一种感觉而已。至于提法,仅从几个字是不可能表述全基本内容的。

我认为,只要大家表述清楚控制手指动作的基本内容后,就没必要对字面上的东西争论,这是无意义的。

如果因老师说指根发力,而造成学生手指紧张,那只能说这个学生悟性太低,容易见文生义,没有动脑认真思考过。同样,如果因为说指根轴心运动,而让其它关节僵化,学生也在犯同样的错误。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研究,这是教师的责任!

69
pk 发表于 2005-9-13 20:05:00 | 只看该作者
要知道名师的出错比毒药还毒,对名师的言论也要用批判的眼光去读!!!
70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3 20:44:00 | 只看该作者

“我已经说了n遍,这个‘发力’只是发力的感觉,不是机制”

------不同意。

无论是“机制”还是“感觉”,都不应该是“指根发力”。因为正如前面所说,“抬指”其实和“抬大腿”在感觉上类似,正如“抬大腿”不能感觉是“臀部发力”一样,“抬指”也不能感觉是“指根发力”。

71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3 21:0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和声在2005-9-13 16:00:00的发言:

“指根活动轴心”论是不是意味着,其它手指关节就不能动了吗?仅从字面上理解,这种提法同样有问题。

其实这个帖子的每一个人,从来都不认为指根能真正发力,那只是一种感觉而已。至于提法,仅从几个字是不可能表述全基本内容的。

我认为,只要大家表述清楚控制手指动作的基本内容后,就没必要对字面上的东西争论,这是无意义的。

如果因老师说指根发力,而造成学生手指紧张,那只能说这个学生悟性太低,容易见文生义,没有动脑认真思考过。同样,如果因为说指根轴心运动,而让其它关节僵化,学生也在犯同样的错误。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研究,这是教师的责任!

同一手指其它手指关节在起落时确实要稳定,“不能动”,保持手指的弧形,当然也并不等于僵化。如果连这一点都认识不到,那我们的认识差距就太大。看来您对最“基本内容”都没搞清楚,参加我们的讨论一定有好处,这里的争论并非您所认为是字面上的。

72
提琴胆 发表于 2005-9-13 23:21:00 | 只看该作者

一是很多人对动作的相关肌肉的部位与收缩、放松状态不太敏感,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讲就是本体感觉阈(音yu)值不高,再加上没有机会看相关书籍,所以就会发生感觉出现偏差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当然也就是首先看看书,思考一下,然后多闭眼练,仔细体会与动作相关的肌肉其所在部位和收缩、放松的感觉.

比如,人们在用小臂拉宽广的中快速分弓时往往是想的小臂用力,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是小臂越来越紧,其实与小臂动作相关的肌肉主要是在大臂上的屈肘关节的肱二头肌(小臂上的肱桡肌也有一定作用)和伸肘关节的肱三头肌,那么咱们在用小臂拉宽广的中快速分弓时想到大臂肌肉充满活力地发力,而小臂则作为伸、屈肘肌组(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等)动力源的客体轻松的按节奏响应就行了. 左手指动作道理亦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4 8:11:23编辑过]
73
和声 发表于 2005-9-14 00:5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fi在2005-9-13 21:00:00的发言: >

同一手指其它手指关节在起落时确实要稳定,“不能动”,保持手指的弧形,当然也并不等于僵化。如果连这一点都认识不到,那我们的认识差距就太大。看来您对最“基本内容”都没搞清楚,参加我们的讨论一定有好处,这里的争论并非您所认为是字面上的。

其它手指关节“不能动”?你认真地研究过你按弦的动作了没有?你何以为其它指关节不动呢?如果“不能动”,你的音准如何微调?保持手指应有的弧形这没有错,但这不等同于其它指关节“不能动”。事实上,必须要作细微调整的!

对于揉弦动作中其它指关节夸张地动作,你就不会说其它手指关节“不能动”了!

在不揉弦时,其它指关节应该在按弦的同时快速微调以调整音准达到准确。如果其它指关节“不能动”,而又要作这种细微调整,不僵是不可能的。如果要做到不僵,事实上其它指关节就会动,只不过幅度比较小而已。放松,就是允许这种微调时每一个指关节都保持一定的自由状态。这过程中只是哪个关节动作为主的问题。

你所说的“稳定”,应该是“相对稳定”,而不是“不能动”。

确实这样争论下去是不会有结果的。

74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4 09:31:00 | 只看该作者

请注意:我们这里讨论的是“手指起落动作”,上下垂直的,主要是初级阶段理论。

手指复杂动作很多,前后伸缩、左右换弦、换把、揉弦、手指微调,等等,应该往后面放,先要把最基本的问题搞搞清楚,不过“和声”先生如果想搞复杂的,也无妨。

75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4 09:54:00 | 只看该作者

说到老师的局限性,这里笑谈几句。

好像专业老师有个通病,就是自己的子女专不了业,凤凰台上养的都是野鸡,替别人打工,养不活自己的儿子,真是家丑不好外扬,最好的理论也变成空谈。此处观之,专业老师岂不是最大的输家!

不过任何事情也没个绝对,也有例外,盛雪自家养出了一窝琴痴,肥水没有外流,真叫大家好不嫉妒,只可惜盛老头(尊称)没有亲自著书立说,以解众人之心病。

业余琴痴不乐白不乐,专业琴痴乐了也白乐。

笑谈几句,不要当真。

76
和声 发表于 2005-9-14 09:58:00 | 只看该作者

“手指起落动作”过程中其它指关节必须保持弹性而不是僵硬,弹性就意味着施压时会变形。

仔细观察手指从抬指状到按稳弦的上下起落过程,就会有结论。特别是从触弦到按住弦的发力过程,试下放松状态按弦时除指根关节外,看看其它关节是否会动。然后再试图不让它们动,看看有什么感觉。

mifi先生所提“不能动”,那只是感觉上的要求而已,而实际上,是会动的,这要通过实际观察才能确定。事实上从触弦到按住弦,这个发力过程就会让手指弹簧系统发生变形,只不过要保证这变形的程度在合理的范围内。

77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4 10:07:00 | 只看该作者
和声先生关于“手指起落动作过程中其它指关节必须保持弹性而不是僵硬”的观点,赞成!
78
pk 发表于 2005-9-14 12:42:00 | 只看该作者
某手指起落时其它手指并非保持弹性,而是被动的动或称为被起落手指所牵制的动!
79
pk 发表于 2005-9-14 13:0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fi在2005-9-13 13:48:00的发言:

任何名家都会有其缺陷,否则,历史就不会向前发展。反观科学泰斗牛顿,其创立的牛顿力学只能适合于宏观低速,宏观高速要让位于相对论,微观要让位于量子力学。

说的很对!纵观古今中外的名师,从无一人独揽提琴艺术全部之精要,提琴艺术的内涵博大精深,仅此专业就能分出数百个研究科系来,名师也必有疏漏与欠缺!
80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4 16:18:00 | 只看该作者

abob先生n次的过来,mifi接着n次的过去,倒是让mifi不得不反复地思考问题的症结所在,隐隐地感觉到,abob先生的坚持己见应该包含着更为深刻的东西,只是我们暂时都无法用好的语言和较为科学的原理把它表述出来。

暂时的表述,好像只好用感觉、感官、经验、专业认同、名家说法等理由来论理。

是的,黑格尔有一句哲学名言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也是一个理,不能简单地否定存在的东西,不能全盘地否定现实。哲学上的否定应该是扬弃,不能把澡盆中的小孩连洗澡水一并倒之。

大家都是这么搞的,都是“指根发力”,跟风吧。英文的说法:

“Let it happen. Let it go. Let it run. Run with the wind. ”

大概意思是:

“ 随它去。 随大溜。 随其自然。 随风飘荡。 ”

这种哲学也是个理,想否定,等着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4 17:20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