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得体会] [原创]“指根发力”对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0 14: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指根发力”对吗?

小提琴演奏左手指起落应该是哪里发力?流行的观点认为是“指根发力”。

所谓“指根”,一般是指手指的第三关节,也就是认为应该是“第三关节发力”。

在很多书籍里都能看到“指根发力”的观点或说法,在网上输入关键字“指根发力”,也能搜索到很多“指根发力”的观点。

但“指根发力”的观点应该是错误的。“指根”是一个关节,关键是要灵活的转动,而不是发力部位。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我每天苦练14个小时,现在却有人叫我天才?!——萨拉萨蒂
2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0 22:14:00 | 只看该作者

“指根运动”的提法应该比“指根发力”要好一些。

如果对学生说是“指根发力”,那就很容易引起指根关节发僵。也许这是很多学生左手发紧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指根关节应该是很放松的,好像手指起落越是快,指根关节就越是要放松。

3
cui_sophie 发表于 2005-9-10 22:34:00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要声音结实 不能指根发力 应该可以干脆地落指 不含糊

不知道对不
4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0 22:39:00 | 只看该作者
但别人到处都在说,是“指根发力”。
5
abob 发表于 2005-9-10 23:0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fi在2005-9-10 14:37:00的发言:

“指根发力”对吗?

小提琴演奏左手指起落应该是哪里发力?流行的观点认为是“指根发力”。

所谓“指根”,一般是指手指的第三关节,也就是认为应该是“第三关节发力”。

在很多书籍里都能看到“指根发力”的观点或说法,在网上输入关键字“指根发力”,也能搜索到很多“指根发力”的观点。

但“指根发力”的观点应该是错误的。“指根”是一个关节,关键是要灵活的转动,而不是发力部位。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不知楼主的方法有无可操作性?

或以你的方法教出好学生,或放一段录音上来听听。

你还不如说所有人在谈论的“放松”都是错误的,真的放松了,琴、弓子都该掉地上了吧?

正所谓大而无当。

6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1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何谓“大而无当”?正确的就是正确的,错误的就是错误的,因为这是具体的演奏操作问题,不要和大的哲学问题相联系起来,不要搞得那么悬乎。

手指起落发力,到底是不是指根?这里讨论的是这样一个具体的问题,不要引开注意力!

7
abob 发表于 2005-9-11 13:4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fi在2005-9-11 13:33:00的发言:

何谓“大而无当”?正确的就是正确的,错误的就是错误的,因为这是具体的演奏操作问题,不要和大的哲学问题相联系起来,不要搞得那么悬乎。

手指起落发力,到底是不是指根?这里讨论的是这样一个具体的问题,不要引开注意力!

呵呵,我不是问你的方法有没有可操作性吗? 你说的实际上是所谓的“空话”;

因为就象“放松”一样,它都是有具体针对的问题的,指根发力也同样是这样,

因为指根发力(的感觉)容易带来整个手、手臂的放松,这这么简单。

就象斯特恩在教授运弓时说的:要感觉力是通过中指传递的,但拉琴的谁不知道食指是真正的“加力”部件呢。所谓方法之妙,正在于此。

讨论问题可别“想当然”,你得首先对问题有所了解,有所体会才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1 14:03:04编辑过]
8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1 13:54:00 | 只看该作者

“指根发力(的感觉)容易带来整个手、手臂的放松”?

不是这样吧!你抬腿时,能说是臀部关节发力吗?臀部发力走路多费劲!不信请您试一试。

9
abob 发表于 2005-9-11 13:5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fi在2005-9-11 13:54:00的发言:

“指根发力(的感觉)容易带来整个手、手臂的放松”?

不是这样吧!你抬腿时,能说是臀部关节发力吗?臀部发力走路多费劲!不信请您试一试。

你拉过琴没?很简单,请回复;

是否符合一般(业余)良好的标准?请回复。

10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1 14:05:00 | 只看该作者

为何要知道我会不会拉琴?

11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1 14:16:00 | 只看该作者

“斯特恩在教授运弓时说的:要感觉力是通过中指传递的”?

这顶多是感觉,但不能当真。我们不能总是凭感觉,要凭科学。尤其对于初学者,不能都把感觉当原则。

12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1 16:22: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开关门的时候,是在门轴上用推拉力吗?显然不是!在门轴上用力,根本推不动门。

右手短分弓,是肘关节发力吗?不是。肘关节也像一个灵活转动的轴,需要灵活转动,根本不是发力部位。

同样的道理,对于手指起落,指根关节也不是发力部位。

至于把这说成是一种“感觉”,或做一种“比喻”,那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所谓力量的源泉无所不在;但小提琴演奏毕竟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不能违背科学的道理。

13
李一王 发表于 2005-9-11 16:45:00 | 只看该作者

拉琴的语言有时还是“笼统”一点的好,汉语的优点在这个时候倒变成了缺点。因为它表达的意思可能很多种。 

“指根发力”原意是相对于另外两个关节而言,发力点应当是第三关节,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二关节(从指头方向数)。指按弦时用指根活动,其它两个关节相对较固定。

我认为这个归纳对初学者来说是有用的。但我们应同时认为没有任何一条原理是万能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1 16:46:06编辑过]
14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1 16:49:00 | 只看该作者
问题是我们老是用一些不恰当的比喻,大家是应该多看看物理力学,多看看生理解剖学。
15
abob 发表于 2005-9-11 18:4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fi在2005-9-11 14:16:00的发言:

“斯特恩在教授运弓时说的:要感觉力是通过中指传递的”?

这顶多是感觉,但不能当真。我们不能总是凭感觉,要凭科学。尤其对于初学者,不能都把感觉当原则。

呵呵,我估计你对科学的了解太少了。

可以说,合理的身体(手指)运动在感观上有它的某种反映,如果非要把“指根发力”说成是力学上,肌肉系统的术语那就闹笑话了。

当你自认为是指根发力时,你当然只是“感觉”指根发力,这和真实的加力机制并不相同。

但我们控制自已的行动,只能根据感观(及感观对行动的反馈)来实现;

从经验上看, 合理的驱动方式---------(感觉)指根发力

反过来, (感觉)指根发力-----------合理的驱动方式。

说到底这是神经“驱动”的问题,就这么简单。

16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1 19:17:00 | 只看该作者

李一王老师的说法很中肯,说明了“指根发力”的来历,其原意是起落时不要活动手指的第一和第二关节,而要“指根活动”,要保持手指的弧形。也说明“指根发力”不是原意,“指根发力”的提法是有副作用的。

但对于学生来说一般不太清楚它的原意和历史,也没有哪一本书把这个问题讲得很清楚。

问题是我们现在把“指根发力”的说法到处运用,好像变成了小提琴演奏学科的一个专有名词,这就应该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

当然,对于钢琴,指根关节有时需要很大的支撑力,但小提的这个特点不明显,所以,“指根发力”的说法在此是不妥的。

17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1 19:31:00 | 只看该作者

abob先生的说法好像是偏重于“心理感受”,属于心理方面的,不是生理方面的,有其道理。

但恐怕这不是“指根发力”说法的原意。

“神经驱动”是哪一条神经?是通过指根关节的神经?还是要看看生理解剖书籍,好像有什么臂丛神经之类的东西。

18
abob 发表于 2005-9-11 19:4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fi在2005-9-11 19:31:00的发言:

abob先生的说法好像是偏重于“心理感受”,属于心理方面的,不是生理方面的,有其道理。

但恐怕这不是“指根发力”说法的原意。

“神经驱动”是哪一条神经?是通过指根关节的神经?还是要看看生理解剖书籍,好像有什么臂丛神经之类的东西。

你没有明白我说的核心部份,也怪我说多了。

在实用上,当你去“指根发力”时,(实际上)你并不是真的指根发力,而是整个肌肉系统及转动机构;

只是你觉得你在“指根发力”,而当你这样感觉时,你容易达到一种按弦时的合理动作。

而从可操作性上说,你能做的只是“感觉上”的指根发力。

19
abob 发表于 2005-9-11 19:4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fi在2005-9-11 19:31:00的发言:

“神经驱动”是哪一条神经?是通过指根关节的神经?还是要看看生理解剖书籍,好像有什么臂丛神经之类的东西。

这只是一种不严格的说法,在操作上,总是落实在感观上,而不是原理上。

20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1 19:54:00 | 只看该作者
abob先生的说法有点不好懂,也许越讨论大家越容易引起共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4 16:09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