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得体会] [原创]“指根发力”对吗?

[复制链接]
81
提琴胆 发表于 2005-9-14 17:2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fi在2005-9-14 16:18:00的发言:

abob先生n次的过来,mifi接着n次的过去,倒是让mifi不得不反复地思考问题的症结所在,隐隐地感觉到,abob先生的坚持己见应该包含着更为深刻的东西,只是我们暂时都无法用好的语言和较为科学的原理把它表述出来。

暂时的表述,好像只好用感觉、感官、经验、专业认同、名家说法等理由来论理。

是的,黑格尔有一句哲学名言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也是一个理,不能简单地否定存在的东西,不能全盘地否定现实。哲学上的否定应该是扬弃,不能把澡盆中的小孩连洗澡水一并倒之。

大家都是这么搞的,都是“指根发力”,跟风吧。英文的说法:

“Let it happen. Let it go. Let it run. Run with the wind. ”

大概意思是:

“ 随它去。 随大溜。 随其自然。 随风飘荡。 ”

这种哲学也是个理,想否定,等着瞧。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门德尔松
82
提琴胆 发表于 2005-9-14 17:3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fi在2005-9-14 16:18:00的发言:

abob先生n次的过来,mifi接着n次的过去,倒是让mifi不得不反复地思考问题的症结所在,隐隐地感觉到,abob先生的坚持己见应该包含着更为深刻的东西,只是我们暂时都无法用好的语言和较为科学的原理把它表述出来。

暂时的表述,好像只好用感觉、感官、经验、专业认同、名家说法等理由来论理。

是的,黑格尔有一句哲学名言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也是一个理,不能简单地否定存在的东西,不能全盘地否定现实。哲学上的否定应该是扬弃,不能把澡盆中的小孩连洗澡水一并倒之。

大家都是这么搞的,都是“指根发力”,跟风吧。英文的说法:

“Let it happen. Let it go. Let it run. Run with the wind. ”

大概意思是:

“ 随它去。 随大溜。 随其自然。 随风飘荡。 ”

这种哲学也是个理,想否定,等着瞧。

“指根发力”只是一种感觉错误!

83
想起你的脸 发表于 2005-9-14 20:29:00 | 只看该作者

我就是接受的指根发力的教育,好像没什么不好啊!呵呵,发力不代表僵硬,这需要区别。

这就是拉琴的特殊性了,网络不能解决一切,如果面对面,我马上做个示范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用文字,很难。

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我现在越来越体会了

84
hommp 发表于 2005-9-14 20:36:00 | 只看该作者

说古代有两个家伙争论,一个说四七等于27,一个说等于28。争执不下直到见官。县官问明缘由,把说四乘七等于27那个傻瓜给放了,倒是把说对的秀才打了20大板。秀才不服,县官说:“他都糊涂成这样了,你明知他糊涂还和他争,岂不也糊涂?!该打!

哈哈哈哈!!

85
hommp 发表于 2005-9-14 21:5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fi在2005-9-12 22:53:00的发言:

何为关节?关节是说骨与骨相连的部分,肌腱并不是在关节内部连过去,而是在指根关节的外侧饶过去,不管这个肌腱的力量是来自手掌还是小臂上的肌肉,都是要饶过指根关节,所以,力量并非是指根关节发出的。

指根关节只是一个支点而已,是一个转动的轴心,好像门的轴一样,这个地方不可能发力,即使你硬是要在此处发力,也根本转动不了门,根本不能使手指起落。

mifi请看一下你的观点:

1、指跟关节不可能发力;

2、指跟发力会带来声音紧,甚至导致严重的教学误导。

如你所说,既然指跟只是一个关节,不可能发力,怎么可能造成“指跟发力”带来的声音紧?

等于说指跟不能发力,又在发力,矛盾了。

发力是肌键运动带来无疑,合理的发力和不合理的发力当然都在肌键,包括造成mifi说的“紧”的力。

86
提琴胆 发表于 2005-9-14 23:3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想起你的脸在2005-9-14 20:29:00的发言:

我就是接受的指根发力的教育,好像没什么不好啊!呵呵,发力不代表僵硬,这需要区别。

这就是拉琴的特殊性了,网络不能解决一切,如果面对面,我马上做个示范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用文字,很难。

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我现在越来越体会了

学科学,讲科学,去看书!

87
想起你的脸 发表于 2005-9-14 23:43: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都说了很多东西文字说不清楚。楼上的不要用医学上的身体部位来和我说,我学音乐不学医!

“指根”的定义,你我不一样,没什么好说的。网络的缺陷立马体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越来越领教了!

还是面对面交流有成效,这种东西,在网上说死了,不如面对面来个示范!

88
想起你的脸 发表于 2005-9-14 23:4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提琴胆在2005-9-13 23:21:00的发言:

一是很多人对动作的相关肌肉的部位与收缩、放松状态不太敏感,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讲就是本体感觉阈(音yu)值不高,再加上没有机会看相关书籍,所以就会发生感觉出现偏差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当然也就是首先看看书,思考一下,然后多闭眼练,仔细体会与动作相关的肌肉其所在部位和收缩、放松的感觉.

比如,人们在用小臂拉宽广的中快速分弓时往往是想的小臂用力,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是小臂越来越紧,其实与小臂动作相关的肌肉主要是在大臂上的屈肘关节的肱二头肌(小臂上的肱桡肌也有一定作用)和伸肘关节的肱三头肌,那么咱们在用小臂拉宽广的中快速分弓时想到大臂肌肉充满活力地发力,而小臂则作为伸、屈肘肌组(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等)动力源的客体轻松的按节奏响应就行了. 左手指动作道理亦同.

看来每个学小提琴的,不对,学音乐的孩子都应该先学医学。呵呵!

说得不错,不过太理论,不能解决普通老百姓的问题,只适合学术人士。

学乐器,很多时候,尤其是对年纪比较小的孩子,不要对他说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因为他根本不会理解。只需要告诉他:“你就这么做好了!”

等到年纪大了,开窍了,自然就懂了。

把时间浪费在说教上,估计没有几个人可以6年级之前考完10级,可以搞专业了。

去问问10岁的萨拉张,她知道屈肘肌组是什么吗?可是人家的卡门照样拉的漂亮!

一点愚见,呵呵!

89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5 09:58:00 | 只看该作者

不要怪网络,没有网络就不可能一起谈这些。

很多事并非见面就能谈清的,哪怕是一个你认为最简单的事。

比如有没有鬼?一直在争。连大师都相互不让。别看的那么简单。

再比如人活着到底为了啥?如果你能说的好,那么你就不是你。

很多事好像有一个“越来越定律”,或说“上瘾定律”,“More and more law ”,“much and much”。或者说,几乎是所有的事都是如此。不信吗?只不过你没看出来。

没有鬼吗?你越是不信邪,就自己就是邪的了。凡事都有个度,真理和谬误、是与非、正与邪、美与丑仅一线之隔,不争是不行的,但太争过头了好像也不行。

90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5 10:11:00 | 只看该作者
当然,没有长大,可以原谅,但并不能所有的人都不长大,希望你能越来越长大,当然,实际上你肯定是越来越长大的。
91
abob 发表于 2005-9-15 10:4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fi在2005-9-15 9:58:00的发言:

不要怪网络,没有网络就不可能一起谈这些。

很多事并非见面就能谈清的,哪怕是一个你认为最简单的事。

比如有没有鬼?一直在争。连大师都相互不让。别看的那么简单。

再比如人活着到底为了啥?如果你能说的好,那么你就不是你。

很多事好像有一个“越来越定律”,或说“上瘾定律”,“More and more law ”,“much and much”。或者说,几乎是所有的事都是如此。不信吗?只不过你没看出来。

没有鬼吗?你越是不信邪,就自己就是邪的了。凡事都有个度,真理和谬误、是与非、正与邪、美与丑仅一线之隔,不争是不行的,但太争过头了好像也不行。

"比如有没有鬼?一直在争。连大师都相互不让。别看的那么简单。 "

哈哈,表示异议,当然,“大师”的认定目前还不清楚。

建议移师灌水坛继续讨论,我对鬼的问题很有兴趣!!!

99楼说得很对,方法好不好,主要看效果,

在这里,“。根。。”方法的反对者要拿出证据才有说服力,

那就是要不自已来一段精采的,要不搬出自已的学生来精采精采,

   

92
替补版主 发表于 2005-9-15 11:5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fi在2005-9-15 9:58:00的发言:

不要怪网络,没有网络就不可能一起谈这些。

很多事并非见面就能谈清的,哪怕是一个你认为最简单的事。

比如有没有鬼?一直在争。连大师都相互不让。别看的那么简单。

再比如人活着到底为了啥?如果你能说的好,那么你就不是你。

很多事好像有一个“越来越定律”,或说“上瘾定律”,“More and more law ”,“much and much”。或者说,几乎是所有的事都是如此。不信吗?只不过你没看出来。

没有鬼吗?你越是不信邪,就自己就是邪的了。凡事都有个度,真理和谬误、是与非、正与邪、美与丑仅一线之隔,不争是不行的,但太争过头了好像也不行。

鬼是没有的,鬼话倒是见了!

请提琴胆有时间在这个帖子里讲一下“落后松、抬后松”,多谢!

93
想起你的脸 发表于 2005-9-15 14:2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fi在2005-9-15 9:58:00的发言:

不要怪网络,没有网络就不可能一起谈这些。

很多事并非见面就能谈清的,哪怕是一个你认为最简单的事。

比如有没有鬼?一直在争。连大师都相互不让。别看的那么简单。

再比如人活着到底为了啥?如果你能说的好,那么你就不是你。

很多事好像有一个“越来越定律”,或说“上瘾定律”,“More and more law ”,“much and much”。或者说,几乎是所有的事都是如此。不信吗?只不过你没看出来。

没有鬼吗?你越是不信邪,就自己就是邪的了。凡事都有个度,真理和谬误、是与非、正与邪、美与丑仅一线之隔,不争是不行的,但太争过头了好像也不行。

天那,真会跑题。

网络的发展是科技进步的充分体现,不过原始的东西也有它存在理由。

如果网络真的万能,那么以后我们还是都在网上上课吧,所有的家长都不需要把孩子送去学校,送去少年宫,送去老师家里了。直接上网就OK了!

尤其对于孩子,要学会接触自然,接触朋友,网络上瘾的毛病,现在人越来越多。很多人离开了网络都没有朋友,没有办法很好的和别人沟通。

所以任何事情都是两面!

94
想起你的脸 发表于 2005-9-15 14:3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菜琴在2005-9-15 12:51:00的发言: 请问各位老师拉琴的为什么要学心理学,难道小孩子练琴也要先学学心理学吗?练小提琴就要符合人体的运动原理这是小提琴教育家应该懂得常识。要懂得小提琴的各种技法,也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状态,更要了解声音在人心里的各种感觉。这才是你作为小提琴教育家所应具备的素质

呵呵,这里大多数的人都是热爱音乐,喜欢小提琴的,但并不属于学术界人士的老百姓。

我在学校学的是音表专业,也就是演奏专业,和音教专业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所学更加偏重于演奏技能,对于教育上面的内容,涉及不多。这是遗憾,有机会我也去补补课。

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大众的论坛中,高深的,专业,学术的问题可以谈,但不要人人都张口闭口的研究,理论。毕竟大多数的孩子家长,大多数的爱好者,没有这样的精力去研究这些。

他们需要的最通俗,最简便的方法去解决他们的问题。

如果这个网站越来越深,那么我相信,相对人数也会越来越少。毕竟,那些太深奥了。

个人愚见,呵呵!

95
提琴胆 发表于 2005-9-15 15:0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想起你的脸在2005-9-14 23:49:00的发言:

看来每个学小提琴的,不对,学音乐的孩子都应该先学医学。呵呵!

说得不错,不过太理论,不能解决普通老百姓的问题,只适合学术人士。

学乐器,很多时候,尤其是对年纪比较小的孩子,不要对他说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因为他根本不会理解。只需要告诉他:“你就这么做好了!”

等到年纪大了,开窍了,自然就懂了。

把时间浪费在说教上,估计没有几个人可以6年级之前考完10级,可以搞专业了。

去问问10岁的萨拉张,她知道屈肘肌组是什么吗?可是人家的卡门照样拉的漂亮!

一点愚见,呵呵!

学一点边缘学科常识,对于老师来说很有必要,也不难。学校没教,当老师的完全可以看书自学,跟有这些知识的老师学琴的学生定会大大受益,很多不该有的技术难题就可避免。不管你是业余的,还是专业的或准专业的老师,只要有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对自己的事业,对学生都是大有好处的。

96
想起你的脸 发表于 2005-9-15 15:1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提琴胆在2005-9-15 15:09:00的发言: >

学一点边缘学科常识,对于老师来说很有必要,也不难。学校没教,当老师的完全可以看书自学,跟有这些知识的老师学琴的学生定会大大受益,很多不该有的技术难题就可避免。不管你是业余的,还是专业的或准专业的老师,只要有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对自己的事业,对学生都是大有好处的。

呵呵,一点不错。作为才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不过我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这些边缘学科常识,交给我那些学生们。

难啊,好多孩子连走路还走不稳,不过三岁而已,说话奶声奶气,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们阐述医学知识,汗......

我老师也是鼎鼎有名的教授了,为啥他从来不和我讲解这些边缘学科常识呢?下兴趣我去找他探讨探讨这个问题。

谢谢楼上的指点

97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5 15:37:00 | 只看该作者

你自己是不是也在上网?而且越来越上瘾?

98
想起你的脸 发表于 2005-9-15 15:45:00 | 只看该作者

有这个趋势,所以需要控制,因为知道不好!

我是敢于承认自身缺点的好孩子,哈哈哈......

99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5 16:24:00 | 只看该作者

简单一点是中国的传统,当然这有好的一面,但也有坏的一面。正如老子所曰,万物负阴而抱阳,既有阳面,又有阴面,所谓剑是双仞的。我们总不能老是看好的一面,不看坏的一面。不过,感情上讲,谁喜欢看阴暗面?

中国人拿上一根细棍子,把它折成两节,这就是筷子的起源,一直用到现在,并且也会一直用下去,没什么不好,谁会喜欢上西式餐具?

拿粗一点的棍子割成饼状,上面写上字,在地上画几道线,这就是象棋的来源,一直下到现在,并且也会一直下下去,魅力无穷,谁会喜欢学洋人那样复杂,还要把个木团团雕刻一番玩之?

拿一根空心的棍子,在上面掏上几个孔,吹之,这就是笛子的来源,一直吹到现在,并且也会一直吹下去,又方便又好听,谁会喜欢学洋人那样搞,弄个金属的还要装上那么多按键,吹按起来多费劲!

拿一根棍子底下装一个筒子,牵上两根线,拉之,这就是二胡的来源,一直拉到现在,并且也会一直拉下去,没有什么不好听的,谁会喜欢学洋人那样弄,非要多牵两根线,还要站在那里夹之歪着个脖子拉,真难受!

100
想起你的脸 发表于 2005-9-15 16:28:0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不好不好,大家越来越跑题了!

赶紧拽回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4 17:20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