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得体会] [原创]“指根发力”对吗?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5 16:38:00 | 只看该作者

本来只想讨论个“手指起落动作到底是不是指根发力?”的具体问题,但跑不跑题是你一个人能控制得了的吗?

所以,又是“越来越之”,是不是?

当你演奏的时候,别管你的听众是谁。当你演奏的时候,要永远觉得有一位大师在谤听。——舒曼
102
想起你的脸 发表于 2005-9-15 16:39: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能不能控制不知道,尽一份微薄之力而已。

我们还是继续讨论指根发力好了

103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5 16:54:00 | 只看该作者

指根发力,是“发力一点论”,即把“指根”看成是一个发力点,正如前面的分析,指根是一关节,要想发力,就与人体力学和日常生活的基本常识相背离。

只不过“发力一点论”好像比较好“操作”,好记,简单,符合中国人的民族心理,正所谓符合简单方便的实用哲学,当然不能否定其优点,完全符合中国特色,但为什么不看看它的弱点?

104
想起你的脸 发表于 2005-9-15 16:56: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取其精华,去其糙粕。

105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5 17:01:00 | 只看该作者

指根发力的“发力一点论”其实要改为“发力一心论”。

即要以指根关节为转动的轴心,这样一改,发力点的概念就不在指根关节上,就不会与人体力学和日常生活的基本常识相背离。

106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5 17:04: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要想使木门它自己能关上,不想办法是不行的,想什么法子呢?
107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5 17:09:00 | 只看该作者

要想使木门它自己能关上,简易的方法是在墙上打棵钉子,在门上也打棵钉子,中间牵上一根橡皮,那么木门就能自己关上了。

对不起,有事要走了。下次再会。

108
想起你的脸 发表于 2005-9-15 17:12: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得回去想想,怎么把这些文字转化成效孩子能听得懂得语言!

109
提琴胆 发表于 2005-9-15 23:1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替补版主在2005-9-15 11:50:00的发言: >

鬼是没有的,鬼话倒是见了!

请提琴胆有时间在这个帖子里讲一下“落后松、抬后松”,多谢!

举起左手,先体会手背与小臂背面放松(放松伸掌指短、长肌,同时呼气)的同时手指落下,练会后再到琴上体会在以上基础上手掌与小臂内面的屈掌指短、长肌收缩发力带动手指敲弦后立即放松(练习时可逐渐加大力度,应用时根据音乐选择力度)。抬指肌肉部位不同,方法亦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6 0:20:29编辑过]
110
提琴胆 发表于 2005-9-16 13:2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abob在2005-9-15 10:43:00的发言: >

"比如有没有鬼?一直在争。连大师都相互不让。别看的那么简单。 "

哈哈,表示异议,当然,“大师”的认定目前还不清楚。

建议移师灌水坛继续讨论,我对鬼的问题很有兴趣!!!

99楼说得很对,方法好不好,主要看效果,

在这里,“。根。。”方法的反对者要拿出证据才有说服力,

那就是要不自已来一段精采的,要不搬出自已的学生来精采精采,

   

贴5段业余高中学生的不算精彩的录音(家用摄象机录制),1-4、选自《维俄当第五协奏曲》(较难段落);5、《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第13首。这两首曲子以前我自己拉时很困难,但现在的学生就不觉得有多难了。

2005-9/2005916131535850.mp3 (1.14 MB, 下载次数: 12) 2005-9/200591613197159.mp3 (1.96 MB, 下载次数: 7) 2005-9/2005916131958954.mp3 (1.42 MB, 下载次数: 6) 2005-9/2005916132246185.mp3 (1.55 MB, 下载次数: 4) 2005-9/2005916132319200.mp3 (1.57 MB, 下载次数: 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6 13:27:03编辑过]
111
abob 发表于 2005-9-16 13:4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提琴胆在2005-9-16 13:26:00的发言: >

贴5段业余高中学生的不算精彩的录音(家用摄象机录制),1-4、选自《维俄当第五协奏曲》(较难段落);5、《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第13首。这两首曲子以前我自己拉时很困难,但现在的学生就不觉得有多难了。

2005-9/2005916131535850.mp3 (1.14 MB, 下载次数: 10) 2005-9/200591613197159.mp3 (1.96 MB, 下载次数: 7) 2005-9/2005916131958954.mp3 (1.42 MB, 下载次数: 6) 2005-9/2005916132246185.mp3 (1.55 MB, 下载次数: 4) 2005-9/2005916132319200.mp3 (1.57 MB, 下载次数: 7)

听了,作为业余的是拉得很不错了,

但是容易听出来是业余的。

不知学了多久了。

  
112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6 14:17: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得回去想想,怎么把这些文字转化成效孩子能听得懂得语言!”???

好像你现在变成了一个“叛徒”,变的也太快了,看来“越来越之定律”好像要作某种修改,还是不会是所有的日本鬼子都愿意剖腹效忠天皇。

你还是有点单纯,为什么要改变?“发力一心论”有道理吗?即使有,你也要拿出证据来。这样也可让mifi和提琴胆能够借鸡生蛋。

再者,你的感觉一会儿那样,一会儿这样,这是不是没有感觉了?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一句名言,“没有感觉是致命的”,说的太好了,你得好好想想。

戏言戏言,莫要生气。

113
想起你的脸 发表于 2005-9-16 14:3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fi在2005-9-16 14:17:00的发言:

“呵呵,我得回去想想,怎么把这些文字转化成效孩子能听得懂得语言!”???

好像你现在变成了一个“叛徒”,变的也太快了,看来“越来越之定律”好像要作某种修改,还是不会是所有的日本鬼子都愿意剖腹效忠天皇。

你还是有点单纯,为什么要改变?“发力一心论”有道理吗?即使有,你也要拿出证据来。这样也可让mifi和提琴胆能够借鸡生蛋。

再者,你的感觉一会儿那样,一会儿这样,这是不是没有感觉了?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一句名言,“没有感觉是致命的”,说的太好了,你得好好想想。

戏言戏言,莫要生气。

呵呵,自然不生气了,因为你并没有理解我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只会觉得,你的分析很好笑,句句都没到点子上。

有些话,说得太清楚了,要遭殃的。大家自己心里都有数,慢慢思考吧!

我得走了,晚上还有演出,希望这里多一份包容,少一些居高临下的训导,谁也不谁更能干!

生存不易,开心就好......

114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6 14:41:00 | 只看该作者

好!“生存不易,开心就好”

就是因为生存的问题,有些过头的话不得不说,谁愿意树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6 19:42:09编辑过]
115
想起你的脸 发表于 2005-9-16 15:1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fi在2005-9-16 14:41:00的发言:

好!“生存不易,开心就好”

就是因为生成的问题,有些过头的话不得不说,谁愿意树敌?

呵呵,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我想这里比我年纪大的太多了,我也没有资格教育别人!

这里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为主,专业人士为辅的爱乐者,爱提琴者的论坛。如果觉得自己够专业,那么就更因为这些学生家长,为这些小朋友们服务。用最简单通俗的言语,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帮他们达到自己的目的。

以前听说过有炫技,飚车,现在看来——理论上也在比谁比谁更深奥,谁比谁说话更让人听不懂!

我不觉得这是好现象!

你们认为这里的家长,和孩子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你们所说的各种深奥理论吗?

呵呵,那句话我说的是反话,讽刺一下,没想到还能被别人理解成叛徒,看来我的中文学得还不够好!又或者不是我的问题?那就不得而知了!

嘿嘿,祝大家下午心情愉快!

116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6 15:14:00 | 只看该作者

对不起,并非完全否定林老头他老人家的东西,人无完人。有些话是情绪所致,某种特殊的感觉吧,或者也可以是说是某种比喻而已,特定的地点、环境所产生的东西,“怪胎”。

很多东西都是被逼无奈。

我不吃螃蟹谁吃螃蟹,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不上十字架谁上十字架?不能自控的东西。

117
想起你的脸 发表于 2005-9-16 15:15:00 | 只看该作者
申明:此帖所有言论,只针对文章本身!不针对任何人,大家都是朋友,有缘才能相遇!
118
 楼主| mifi 发表于 2005-9-16 15:51:00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个东西很好:

0,1,2,3,...,n,...

林老头很喜欢用,mifi的理解有限,偶有所感。古代老子有一句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mifi理解就是上面这个东西,称为自然数列(0属不属于自然数好像有争议)。其中老子所说的这个“道”,其实就是指“0”。

林老头最喜欢“0”,从零开始,“慢练”,等,再1,2,3,......,喜欢用这个自然数列。

对于手指起落动作,也可以试着用这个自然数列。

0:学生如果挺好,就可以什么都不说,不就是零吗?

1:如果不是以指根为心来发力,就要纠正,告诉“发力一心论”。

2:有必要时说说,除了指根那一个转动中心之外,还要加上一个发力点,这个感觉上的发力点应该位于“近段指骨”上,就像是手指的“大腿”一样,一个中心加上一个发力点,“发力一心一点论”,不就是2吗?

3:第三个当然就是小臂上的那颗“钉子”,这就多了一个发力点,加在一起,就是“发力一心两点论”,一个转动中心,加上两个基本发力点,顺便介绍一下肌肉的概念。

4:第四个是手部的那个点,见提琴胆的介绍。

5:如果再复杂,那就是提琴胆提供的解剖图,如果学生喜欢看,何乐而不为?

对不起,电话来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6 15:58:25编辑过]
119
提琴胆 发表于 2005-9-16 17:2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abob在2005-9-16 13:40:00的发言:

听了,作为业余的是拉得很不错了,

但是容易听出来是业余的。

不知学了多久了。

  

积极学习是每一个有上进心的小提琴教师(不管专业的还是业余)应该具备的品质。那张解剖图应该是对有心之人有所帮助的,如果谁硬要与客观事实过不去,那别人也没办法。

abob要求很高,这里再贴一段《巴赫a小调协奏曲》片段(家用摄象机现场录制,无指挥),但愿不会让你的耳朵难过。

2005-9/2005916172631581.mp3 (1.54 MB, 下载次数: 1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6 17:33:15编辑过]
120
abob 发表于 2005-9-16 18:0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ifi在2005-9-16 15:51:00的发言:

有一个东西很好:

0,1,2,3,...,n,...

林老头很喜欢用,mifi的理解有限,偶有所感。古代老子有一句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mifi理解就是上面这个东西,称为自然数列(0属不属于自然数好像有争议)。其中老子所说的这个“道”,其实就是指“0”。

林老头最喜欢“0”,从零开始,“慢练”,等,再1,2,3,......,喜欢用这个自然数列。

对于手指起落动作,也可以试着用这个自然数列。

0:学生如果挺好,就可以什么都不说,不就是零吗?

1:如果不是以指根为心来发力,就要纠正,告诉“发力一心论”。

2:有必要时说说,除了指根那一个转动中心之外,还要加上一个发力点,这个感觉上的发力点应该位于“近段指骨”上,就像是手指的“大腿”一样,一个中心加上一个发力点,“发力一心一点论”,不就是2吗?

3:第三个当然就是小臂上的那颗“钉子”,这就多了一个发力点,加在一起,就是“发力一心两点论”,一个转动中心,加上两个基本发力点,顺便介绍一下肌肉的概念。

4:第四个是手部的那个点,见提琴胆的介绍。

5:如果再复杂,那就是提琴胆提供的解剖图,如果学生喜欢看,何乐而不为?

对不起,电话来了

我认为相当吧,独奏部分太少,听上去发音还是不象正规专业的味道,少口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4 17:32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