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术评论] 小提琴音准的概念及原则

[复制链接]
61
r198628 发表于 2008-10-28 15:0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电子小提琴在2006-10-16 21:34:00的发言: 楼主你好,你有整本的《小提琴音准的概念及原则》吗?我要买。

恩 我也想买本看看 我对音不怎么太明白

当你演奏的时候,别管你的听众是谁。当你演奏的时候,要永远觉得有一位大师在谤听。——舒曼
62
sy8310 发表于 2008-10-28 17:07:00 | 只看该作者

当年的论文我还参考了这个资料!

不错!

十分细腻!

63
melo 发表于 2008-10-28 21:00:00 | 只看该作者

64
小年儿 发表于 2010-6-12 21:41:00 | 只看该作者
慢慢消化。
65
Ann_1994 发表于 2010-6-19 00:18:00 | 只看该作者
很有道理
66
zynbb 发表于 2010-10-30 09:57: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您好!还能买到吗?
67
 楼主|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10-10-30 19:3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ynbb在2010-10-30 9:57:00的发言:
楼主您好!还能买到吗?

你好!对不起,书已经卖完了。

68
一刺 发表于 2010-10-30 20:0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小提琴爱好者在2006-10-17 16:22:00的发言:
学习弦乐器需要敏锐的听力,如果听不出这三种律的差别,最好不要学弦乐器而改学键盘乐器,这确实很残酷的现实。

危言耸听,太荒唐!我不相信,当听众陶醉在优美的旋律中时,还会计较这些匠人发明的东西。

在现实生活中,小提琴发出的旋律成百上千,有哪个听众还会计较哪一个半音用了什么律?我们不妨随便在优酷视频网上搜出成百上千个带有小提琴声音的视频,能指出哪段、哪句用了什么律?也可以随便走进哪个音乐厅,能指出台上的演奏者在哪段、哪句用了什么律?倒想问问楼主这类人,当琴弓在一秒钟内像闪电般地拉出十几个、几十个音符时,用了什么律?在半音音阶的快速流动中时,又能用什么律?

也许在舒缓、抒情的旋律中,手指在琴弦上的滑动会机动多变一点,以取得婉转的效果,而不是像钢琴的琴键那样只用机械不变的一个静止音。但就算如此,也不能时刻都计较这究竟用的是什么律啊。十二平均律才是人类在音乐的感知中用以检验音准的永恒之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17 9:32:24编辑过]
69
zh_e_mail 发表于 2010-10-30 20:29:00 | 只看该作者
LS你又发挥主观, 胡言乱语了。我也是刚看到LZ多年前的这个帖子,刘徳镛早年师从白俄教师来自东北,后去了四川,是位德高望重的提琴前辈,韩里更是我国音乐界的前辈,就连林耀基当年对胡坤等教学中出现问题都要去问韩里,著有许多音乐著作。
其实音准的问题最高的要求就是调性音准,也是小提琴家,尤其是那些像海菲兹大师独具特色手段,也就是对一些音的高低处理,在旋律中,有一些音高些,有的则低些,使得大师的演奏更具有特色,不同于他人。当然除了音准,还有节奏上的处理。这些音高的处理,按照所谓什么标准音来看都是不准的,但在特定的旋律中又是最好,也可以理解为最准的。在这个意义上看,在旋律重点的音并非完全按照所谓标准音来定。比如有的人唱歌就是有味道,好听,就是某些音的处理,与常人不同。因此耐人寻味的,更动听的旋律恰恰是因为音准的问题,这正是令听众痴迷的关键。
当然LS你最好不要因此就把这个当做可以把琴音拉不准的理由,因为大师的“不准”,是奥秘,是动人的诀窍,我们的不准是真的不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70
一刺 发表于 2010-10-30 20:37:00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自从我进入这个论坛以来,客观实在地争论问题的时候就把很多德高望重、重琴艺的“专业”标准的长者给得罪了,居然追究其我私人的问题来了。中国长者的思维,可笑可叹。但请原谅我不会为尊者讳,该争的客观问题我永远会争。

71
 楼主|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10-10-30 20:4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刺在2010-10-30 20:37:00的发言:

我想,自从我进入这个论坛以来,客观实在地争论问题的时候就把很多德高望重、重琴艺的“专业”标准的长者给得罪了,居然追究其我私人的问题来了。中国长者的思维,可笑可叹。但请原谅我不会为尊者讳,该争的客观问题我永远会争。

是你先提的什么世界观呀、能力呀,你在此论坛说了不少无知的话,但明眼人一看知道了,别再装什么高明了。。。

72
一刺 发表于 2010-10-30 21:01:00 | 只看该作者

人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我提到先生的性格、世界观,就是要说明:如果你适当地改变一下性格、思维方法、世界观,你在小提琴的专业境界上或许就会有不同于现在的能力。你反复提到成年人没有能力成为专业演奏者,我就反复关心这个能力。

先生大概是看到我说“能力”,便感觉到我是在攻击你的为人处世和整个人的一般能力吧。我说的能力,是指你拉琴的能力。另外,先生在本帖提到的什么学弦乐的必须具备听什么律的能力,也十在觉得是危言耸听的。面对这样严肃的问题,我是不会放弃发表意见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30 21:04:06编辑过]
73
 楼主|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10-10-30 21:59:00 | 只看该作者
我到这个年龄了是无法改变世界观的了,也许在一些人看来不可救要了,不能顺应当今的社会潮流。我们国家的小提琴教学能达到今天的水平,是几代人的努力的结晶,我们要感谢这些前辈,如果要抱着砸烂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所谓雄心,非要推销你的那些奇谈怪论,你会碰的头破血流。自己没搞明白的东西不要轻率下结论,你说“我们中国的音乐人为什么在小时候技术超群,长大后却难以走出国门”,恰恰反映出你不了解情况,欧美国家已经有了大量的中国小提琴家在从事演奏事业。关于掌握那三个律,不是我发明的,我没那本事,你就别跟我较劲了。你知道隋克强教授吗?他曾任中央音乐学院管弦乐系的主任,是林耀基的老师,我们国家小提琴教育界德高望重的专家,他就非常强调掌握那三个律。至于乐理方面,请注意,这是小提琴论坛,不是乐理论坛,你的高见不是我们所感兴趣的,你最好多谈有关学琴方面的事,这样我们可以共同交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2 11:22:42编辑过]
74
一刺 发表于 2010-11-16 23:05:00 | 只看该作者
任何行业,都有守旧、迂腐的风俗存在。在小提琴界,主张用所谓五度相生律纯律来定音高的经院主义歪风一直不止。他们提出所谓半音有“大半音”与“小半音”之别、升D不等于降E等谬论

本帖显示,更有皓首穷经的刘德镛之辈煞有介事地扬言:演奏小提琴,必须以五度相生律和纯律的音高来定调,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比如快速
进行音阶、减七和弦不协和音程)才能酌情使用十二平均律。若不具备这种音律的能力,便几乎没有资格学小提琴。——真是咄咄怪事!

本论坛有一个帖子很好地驳斥了本帖的所谓音准问题,那就是谭抒真
老师音准的见解。请进入:https://www.chinaviolin.net/bbs/dispbbs.asp?boardid=53&id=48771&page=1&star=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17 9:24:31编辑过]
75
一刺 发表于 2010-11-17 09:4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_e_mail在2010-10-30 20:29:00的发言:
LS你又发挥主观, 胡言乱语了。我也是刚看到LZ多年前的这个帖子,刘徳镛早年师从白俄教师来自东北,后去了四川,是位德高望重的提琴前辈,韩里更是我国音乐界的前辈,就连林耀基当年对胡坤等教学中出现问题都要去问韩里,著有许多音乐著作。
其实音准的问题最高的要求就是调性音准,也是小提琴家,尤其是那些像海菲兹大师独具特色手段,也就是对一些音的高低处理,旋律中,有一些音高些,有的则低些,使得大师的演奏更具有特色,不同于他人。当然除了音准,还有节奏上的处理。这些音高的处理,按照所谓什么标准音来看都是不准的,但在特定的旋律中又是最好,也可以理解为最准的。在这个意义上看,在旋律重点的音并非完全按照所谓标准音来定。比如有的人唱歌就是有味道,好听,就是某些音的处理,与常人不同。因此耐人寻味的,更动听的旋律恰恰是因为音准的问题,这正是令听众痴迷的关键。
当然LS你最好不要因此就把这个当做可以把琴音拉不准的理由,因为大师的“不准”,是奥秘,是动人的诀窍,我们的不准是真的不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已故的谭抒真老师早就驳斥了你设计和虚构的上述谬论。哦,你能指出海菲兹在各首作品的各段用了什么律吗?哦,我看大师是你的精神图腾吧,离开他们你的命根子都不能勃起。

连标准都没有,却可理解为“最好”“最准”的——也大概只有你设计的这种逻辑才能忽悠和吓唬众人吧。如果离开12平均律的标准音,你今天也不用坐在电脑前胡谈音乐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17 9:46:23编辑过]
76
zh_e_mail 发表于 2010-11-17 10:19:00 | 只看该作者
我只是谈一些常识的东西,并不是我的臆想,我也没有那么高的水平,看音乐书籍,音乐家所讲,想让大家能有所领悟。
谭抒真在他的论文集中,有针对练琴的种种问题,包括音准的论述,他老人家一生从事的研究,还是很有心服力。
你如果能认真读一读谭抒真写的书,你就应该不会如此发疯,但也说不定,。。你彻底让我没法说,咳,你是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一点,胡乱说,可能连想都不想,你自己都不知自己在说啥。
你惯用的伎俩,首先对大家比较熟悉的名人,进行疯狂毫无道理偏低,之后再夸赞一些你认为大家或许不熟悉的人,就好像你具有至高无上的审判权。其实你只是个初学者,就自诩专家,颠倒是非(如果这样也抬举你了,就是瞎说),否定一切的样子。有时对于一些学童家长又表现出一幅另一幅不同的嘴脸,好像讨论什么,好似发现了什么真理,说真的,我从一开始对你的厌恶、反感,现在比较习惯了,如果那天你不出现我倒是有些想你了,哈哈。
说到底你是集成了我们所有人自高自大,掩盖自己内心无知、空虚的极端代表。
退一百步,你即便真的把所有人驳得体无完肤,可你自己究竟是什么?在论坛里自己心里的满足也可以理解,可是荒唐之极就。。
凡事要有度,适可而止吧!
77
一刺 发表于 2010-11-17 10:46:00 | 只看该作者

作为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与其说我是在显示至高无上的审判权,倒不如说是至高无上的揭露权、探索权。所以,很讨厌一些人用所谓专业的标准对音乐爱好者进行打击。论坛上,众多扮老资格的人除了吹嘘自己见过专业的世面,显示自己的亲友如何在高尚的学理和修养上努力成就,对不迎合权威和规矩的意见进行嘲笑或吓唬,还留给什么?我们都知道luntan也是主张不争论的,并用cash或其他虚拟的奖惩来维护这些。

78
 楼主|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10-11-18 10:5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刺在2010-11-17 10:46:00的发言:

作为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与其说我是在显示至高无上的审判权,倒不如说是至高无上的揭露权、探索权。所以,很讨厌一些人用所谓专业的标准对音乐爱好者进行打击。论坛上,众多扮老资格的人除了吹嘘自己见过专业的世面,显示自己的亲友如何在高尚的学理和修养上努力成就,对不迎合权威和规矩的意见进行嘲笑或吓唬,还留给什么?我们都知道luntan也是主张不争论的,并用cash或其他虚拟的奖惩来维护这些。

 

我并不认为你是“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你在论坛上的种种表现更像是无知的买弄,只能糊弄一些跟你一样的初学者及完全不懂拉琴的部分琴童的家长。好在论坛上有不少专业人士,及一些高水平的业余爱好者,才使你的卖弄没有市场。

关于谭抒真教授的回忆录,他老人家的出言是很谨慎的,他也在探索关于小提琴音准问题,并没有推翻什么结论。他提到在旁听加拉明上课的时候,加拉明使用钢琴一事,你不要以为就捞到了什么稻草,来证明你的所谓“十二平均律才是人类在音乐的感知中用以检验音准的永恒之律”。很多著名小提琴家同时也能弹一手好钢琴,加拉明使用钢琴那是给学生弹伴奏部分,至于小提琴的演奏他还是要用小提琴来示范的。加拉明的学生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小提琴家,解决音准问题不是他们来求学的目的。加拉明对音准的论述也是很谨慎的,建议你把他的《小提琴的演奏与教学原则》一书中关于音准部分的论述仔细看看。

同时,你对与你一样是初学者的求知却体现出一种至高在上的霸道权威,例如,一位初学者询问“关于一定需要练习练习曲”的帖子里,你怒斥人家是“楼主的问题简直很愚蠢。学琴要不要拉练习曲?这个问题就像人活着要不要吃饭一样简单”。当受指责时,你竟狡辩“真正的求知者没有资格犯低级错误;相反,不认真的人犯低级错误却可以原谅。当然,楼主很可能知道问题的实质,只是故意用反问大家,以进一步确信”。难道着就是你的所谓至高无上的揭露权

你这人心理不正常,很反感“权威人士”的什么规则,那你又能提出什么真正有水平的规则吗?让我们大家都受益,对中国小提琴的教学水平做出点贡献?不要哗众取宠!那些你反感的“权威人士”所提出的观点,是集体探讨及他们个人长年刻苦钻研教学和演奏所得出的,对我们国家的小提琴教育事业是做出了贡献的,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演奏人才,得到了国家和众多学琴者认可的,这不是花钱能买来的,更不是用你的无情贬斥所能诋毁的。如果你的老师是位出自专业学琴的,你应该好好耐下心来与他学琴,以圆你成为成人演奏家的梦;如果你完全是靠自学来学琴,以你现在这种学琴的态度,你的演奏家梦想会越来越远的。

至于学琴是需要天赋的,这是事实,你的忿忿不平是没用的,就向你进不了中科大的少年班一样。

79
zh_e_mail 发表于 2010-11-18 11:08:00 | 只看该作者

LS所说引起我的当年小孩跟邓老师一次上课,他老人家讲音准,我们也不太理解,大概是说,一次邓老师在一次会议上,有许多来自全国的音乐专家,经过讨论,有人提:钢琴的音律(12平均率)跟小提琴相差如此大,发明钢琴简直就是噩梦。有人问邓老师,如果看待这个问题,邓老师说:还是要以钢琴音律做为比对的标准,否则没有标准也是不行的。 邓老师讲这是比较深的问题。
虽然我也不太懂,当时感觉就是各种乐器的音都是各不相同,一个乐队如何能协调一致,音达到和谐,也是指挥、和演奏者追求。 钢琴三重奏,就是将钢琴和弦乐不协调的乐器弄到一起,做为演奏者当然要知道音律的问题,掌握音律,并不是被其束缚,高水平的人演奏起来才能随心所遇地演奏,达到很高的艺上效果。
而根本不懂的人,就知道那么个12平均率名词,就挂在嘴边不断攻击,连他自己都不知到自己站在什么角度,什么地位。
一句话,我感觉,高水平的人之所以能够达到随心所欲地的境地,就是他们十分懂得音乐、音律。懂得规矩才能不被条条框框所束缚。

80
一刺 发表于 2010-11-18 14:01: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谭抒真教授的回忆录,他老人家的出言是很谨慎的,他也在探索关于小提琴音准问题,并没有推翻什么结论。他提到在旁听加拉明上课的时候,加拉明使用钢琴一事,你不要以为就捞到了什么稻草,来证明你的所谓“十二平均律才是人类在音乐的感知中用以检验音准的永恒之律”。很多著名小提琴家同时也能弹一手好钢琴,加拉明使用钢琴那是给学生弹伴奏部分,至于小提琴的演奏他还是要用小提琴来示范的。加拉明的学生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小提琴家,解决音准问题不是他们来求学的目的。加拉明对音准的论述也是很谨慎的,建议你把他的《小提琴的演奏与教学原则》一书中关于音准部分的论述仔细看看。


————————————
谭抒真的观点并没有推翻什么结论?你的眼睛没问题吧,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他的结论十分坚决:五度相生律和纯律都是被历史淘汰的音律,十二平均律才是西方古典音乐无可撼动的基准音律。

不必顾左右而言他地说什么“用小提琴示范”。加拉米安教小提琴当然是用小提琴来示范,不知道你是怎么证明他示范的小提琴是发出你恩师刘德镛所号召的五度相生律或纯律的声音的?

倒想问问你们,在古希腊人毕达哥拉斯发明五度相生律之后,人类留下了什么这方面有价值的音乐作品?纯律呢,有什么以纯律来定音的作品?哪怕是一部?在学界,今天的人们膛臂挡车地要钻进故纸堆,去寻求什么五度相生律和纯律的遗韵,这种追求无异于留恋女性的裹脚布——变态而可笑。幸好谭抒真的意见证明:这种追求早就遭到学界内部的激烈争议,更不用说在自由的广大社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18 14:18:49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2 16:12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