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楼上朋友探讨: 业余学习因为没有教师面对面指导,演奏姿势主要靠书本知识感悟和现场影像资料的观摩.如果大师的身材手形跟自己的有相似地方,模仿其实未尝不可. 但我的手形与大师相差甚远,根本模仿不成. 其实主要是欣偿大师的精彩演奏.收获可能偏重于音乐方面,比如米尔斯坦的恰空,那种复调声音的共鸣,听起来 像是催眠.他的勃拉姆斯也相当好,很从容,流畅.我们虽然无法演奏那种程度的乐曲,但我们应该体会并追求大师演奏上的那种自信,对音乐本意的那种纯粹和尊重. 关于自学(当然包括换把),我主张不要太机械理解有关的方法原则等.比如说换把,书上有五花把门的分类方法解说,带过渡不带过渡.,等等. 其实我觉得最重要 是培养音准(听觉),不同把位大拇指的细微调整和手的整体移动感.第几把位并不重要,要淡化把位的位置概念(对1~7把一视同仁),强化音色及演奏舒适方便. 说到第4把,除了音高外,跟第3把没有本质区别,大拇指细微调一下即可.只是看你是否有用(4把)那种音色的"愿望",如果没有,你用别的把位也成(速度要求除外). 只是个人理解,谬论难免,但愿不被误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