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sfpl: 上面谈到的拇指问题并不完整,.我在第75楼也有谈及.可以参考. 另外,第75楼中"关于双音手形,刘民衡在其书中写道:"可以和单音相同,或者不完全相同甚至完全不同"..." .我后来查了一下.在其书中并没有此论述. 我忘记究竟在哪里看到这种提示的. QOUTE:"左边的托和右边的放共同构成发音体系。这个体系越是感到力量上的互通,越是获得好的发音。同时左手四个手指越是获得解放和自由。" 在早期演奏家家身上体现的正是这种情形.把他们演奏的大小曲子中的高难技巧(十度,双泛音,快速双音经过句,特殊弓法等)部分踢出来,剩下的那些地方我们一般人多少也能演奏. 试想,那些看起来简单的抒情的片段,为什么一般人的演奏跟他们有如此大的艺术效果差异.艺术修养和发音是根本原因. 我没有听过胡贝尔曼的唱片.据郑延益书中介绍,其发音以现代的眼光看不正确,压力敲击多,在近处噪音大(乐队琴手能感觉),但奇怪声音传导性很好,当时在欧洲独树一帜(可与海菲兹齐名). 可见发音具有强烈个性化色彩.(现在的演奏教学"生产线"化,导致个性丧失,演奏趋同.而为了引人注目,又不得不标新立异,在肢体表情上作文章(可能偏颇了点,演奏家其实难有真正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