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从沃尔法特到克莱采尔

[复制链接]
21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7 18:28:00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的学琴笔记

一、自学阶段

1984年,师范成立学生乐队。我随万家才老师学习大提琴,用的德国教材,当时异常勤奋,每天都练3小时以上,连续学了11个月,大概达到4级水平。后来买了许多小提琴的书籍,其中就有《铃木》《霍曼》(自学完3册)《开塞》《马扎斯》《克来采尔》等教材,自学小提琴,达到业余的三——四级。

2002年11月恢复练习。开始,拉的是《霍曼》,拉的比较快,渐渐觉得音不准,节奏有问题,尤其是弓子开始出现抖动,快速运弓紧张,发音不清楚。后来就上不去了。

学习记录:尽量每天练习《霍曼》《塞茨第五学生协奏曲》《开塞》前几首。第一类,简单的古典曲要准确拉。霍曼1—3册,要求右手运弓与左手按弦的配合高度统一,声音厚实而无任何杂音,按弦有弹性,强化手型和音位,节奏和音准的水准与教师完全一样。第二类,乐曲反复拉。除了学习理解、表现音乐的意义,还要牢固掌握简单的三把位和快速演奏。第三是《开塞》5条,体会将大臂的力放在弓上,拉出饱满、厚实的声音;手腕放松、灵活,使弓自始至终抓紧弦,做到弓法匀净。多听碟片,并且视唱。边视唱(数拍子)边演奏。适当辅助。

目标:霍曼第一册,注意换弓、换弦的不留痕迹。用相对平均的弓优雅而厚实的声音,准确、固定的音位演奏。其他练习接触换把和快速练习,注意音乐的意义。

2002年11月7日

节奏感是原有的毛病,合作的状态则久未感受。一部分练习曲应通过钢琴伴奏过关,以此来提高节奏感、音准和表现水准。

有时出现怪音是因为手指乱动,移动了音位,因此,固定手型和保留指很重要。半音不准,尤其在快速时的音不准大多数属于无保留指;也有可能是没有预备指——或无弹性。

运弓的用力不均衡,特别是在换弦或换弓时。

运用小指时容易出现音准问题,当运用小指而且同时换弦、换弓就更加如此。因此首先要做好预备,排除心理的紧张;要把弓拉的更加肯定而不犹豫或带有试探性;手指的放松也特别重要;音准与预备指也有密切关系,包括心理预备。

下弓容易出现抖动,用自然重量拉,并尽量放松,有心理的预备,做好转换。试着用弓的重量拉弱音,稍有臂的重量则是中强,全有便是强。力度贵在对比。

11月11日

林耀基先生说,基础要扎实,否则以后要化加倍的时间来偿还。这话很正确,除非跟着音乐大师学琴。随着难度加大(塞茨学生协奏曲第五),小提琴技术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换弓时力度和节奏的不匀,快速时更明显,末尾的音会拖沓;是该连还是该断显得不清楚;断音、连音要用手腕交代清楚。换弦会有时过分抬起臂膀,出现碰其他弦发杂音。

11月28日

从简单的练起,慢一点拉。一定要拉好再换曲子。

这两天取消了原来的练习计划,改成和碟片齐奏,虽然简单,但问题不少——首先是辨别音准的认识力加强了。 ( 只要有一点问题,马上可以发现——二指、三指也经常性地偏低,一般用小指时同时又换弦,心里还是没底。小指容易乱动出杂音。后来到南京学习之后才注意到这是与手指的不放松、重心没有及时转移到落指的点上有密切关系。 )其次是拉的比较粗糙,表现在音色和力度等方面,还是要从加强音乐的修养入手。逐渐注意到古典曲子的意义。

经过这一次的反复,我的功底会加厚许多,对教学也很有用。小学生从小就应该注意预备指的正确应用,音阶练习时注意逐个音辨别、纠正,打好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三月的练习

霍曼第一册25(1指的半音,优美如歌,弹性触弦)、43(半音、弓的洒脱,节奏正确,欢乐的情绪)、47(弓段和节奏的稳定)、50(游戏的感觉,节奏的变化,连音与断音的清楚分界)、51(四指的

2003年1月

本月主要任务是松,无论是手腕、各个关节。揉弦时最难做到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松弛。自我放松练习是音阶练习、放松练习和小指的体会练习。

希望在老师的帮助下拉霍曼与开塞。换把。快弓练习。

2月自学,基本上没有长进。

执弓的问题是:手指僵直不自然弯曲。具体纠正办法是食指放在中关节略上,小指尖放在弓杆的内侧;自然弯曲与手握鸡蛋。

运弓从中间开始逐步向两头扩展,上半弓用大臂,下半弓用小臂,中间的过渡段弓子还是问题(抖动)。老师说与手指的紧张有关系(后来才进一步知道与上臂的重量支撑有更大关系)。

二、南京艺术学院上课记录

2003年3月中旬,南京琴房

1、持琴姿势

持琴的方法早就学过,应该说只要经常注意调整,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我一直忽略了左手的姿势,首先是拇指应该放在指肚,而且拇指的方向不能向前,而是与中指相对,左右看便是与食指在同一条线上。过去苏联有一本演奏法里的图片上不是这样的,拇指分明朝前靠着弦枕,看来不行,这样左手指在演奏时就难以放松,以后的揉弦和伸展收缩都因此受到了影响。

接着必须体会一下人在自然状态下的手型——弯曲,如同握着一个鸡蛋,大拇指向着中指。

2、持弓姿势

持弓的方法也是正确的,只是现在一般不再使用俄罗斯学派的方法,也就是食指的部位放在中关节以下,这是目前普遍认可的,为了中关节能够灵活活动。小指放在弓杆内侧的平面上,食指与小指都是为了调节弓的重量达到平衡。这一点必须经常注意在应用中得到强化,变成习惯。

3、运弓时的初步运动

首先是体会用弓子自然重量拉。右手放松的握弓,左手拎起弓子左右移动,就会感觉出弓子的自然重量。弓子的重量应该放到琴弦上。

接着运弓练习从A弦开始,先练习中弓,这时,右手、手腕、小臂在同一条线上并和地面平行,所以上臂张开的角度要合适。要经常检查肘部的位置,许多人容易向下垮,有的则过分向上。同学之间要互相纠正。

中弓的弓子长度是多少?由短逐渐长发展,开始只要一厘米,最长也只要拉中弓的弓段。

这时,整个手臂、肩关节都在活动。至于手指的伸开和收缩运动只有一点儿,还在自然状态,不很明显,今后运上弓、下弓时则要重点练习。

然后,在其他弦上继续练习,注意肘部随着弓子上下运动。当弓子在G弦上时,肘与肩部同高。

以上动作的要求虽然还只是业余水平,但没有一个星期的努力,动作还不能协调。小学生要练一个月。

辅助练习:弓子在火柴盒中练习,目的是强化关节的活动路线和肘部的位置。

还可以通过这一方法练习下半弓时右臂如同打乒乓一般的挥动;上半弓小臂和肘关节的运动(上臂不运动,事实上在外旋)。

2003年3月

左手

左手拇指的放松练习。

拇指的位置。

拇指能来回移动——夹上硬币能灵活按弦——夹一块饼干也能按弦

手指的独立练习:一个手指上抬,其余保留。手指进一步独立向上在许多点上敲击,向下也同。

右手

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弓子在活动中手指以及关节的活动是重点。上弓手指伸展,向下弯曲,大拇指也一样。

右手先徒手做伸缩练习。大拇指也随着伸缩。

再做辅助练习。右手持弓时,推弓:手腕上--手指伸(包括拇指)--小指按(平衡)

拉弓相反。仍然练习中弓。

以后,每节课都有记录,都在本子上。2005年上半年起中断了记录。

2006年

2006年:

1、音阶:一弓16音,连弓换弦换把(1-3-5-7、1-4),双音音阶初步。

2、练习曲:开塞NO23——31首,《克来采尔42首》第2首(按6级要求)、第4首。学习快速短弓(120-140之间),跳弓初步;马扎斯1—6条,霍曼第四册,熟悉各类1-7把之间的换把,发音清楚,弓子走直。练习慢速长弓与揉音的均匀流畅。

3、自学丹克拉变奏曲2首,8月之后练习维瓦而地《a小调协奏曲》第三乐章基本完成,巴赫A小调第一乐章(江苏6级),这一条很见功力的。小品多一点,《学琴之路》第六册,如《圣母颂》等;中国乐曲《新春乐》《新疆之春》。

春节休息,基本坚持练习,看了许多碟片。其中,莫扎特的协奏曲第三、第五反复欣赏了,开始追求发音的纯度。《学琴之路》1-5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都涉及了。

1月到2月上了3次课。回课内容:第一次重点是《新春乐》(5-6级),音准有改善,还不够。

空弦。保持原来样子。

音阶:每弓子四个音,《赫利美利》第19页,连弓换弦问题较大,音准改善了。肘部还不放松。老师说弓子的问题比左手大。

练习曲。开塞28、29、30。28首还不熟练(音阶练习不到火候)。第一次纠正左右手不同步,第二次提出要注意和弦的整体感觉,才发现这一首也是音阶与分解和弦组合成的,以前没有重视句子之间的关系。还要多练,达到快速。

第29首,一直用上半弓,不好。要用中弓,提高速度。中间1-3-5换把有停顿,应该挑出来专门练习。弓子还不够平均,畅通。要逐渐达到ALLGRO的速度,就可以学习跳弓了。(老师认为分弓是一切弓法的基础,现在还没有过关)。

另外给老师拉了《花灯》、维瓦而第的A小调第三乐章,《克来采而42首》第2首。老师认为,揉弦已经有变化。她认为,火候还不到,不用着急。

练习感悟。学习开塞NO29,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问题。其中,发音点不集中,换弓时手腕、手指僵硬,余音不足,弓子转动,发出吱吱声音;甚至滑动,噪音更难听。其次弓子还粘不牢(换弦时候尤其如此),肘关节要保持畅通,在受到干扰时,容易绷,换弓常常脱弦,发出喀拉的杂音。上弓同时向低音弦换弦的时候,上臂没有及时调整高度,把重量转移好,小臂无法按正常速度前进。以上技术问题小孩子出现的比较少,而且一般反映在手的僵硬上。因为他们的协调感比较好。

4月13日(2006nian 第四次课)(no.1)

回 课

《开塞NO28》。主要问题:左右手要对齐,打拍不平均 。自我感觉是换弓不好,老师认为用脚划拍,常常出错,上下拍没有平均。和弦部分要重新练习,用预按的办法可以使拨弦改进。

《克来采尔NO2》。用多种方法换把,但速度不够。回来后重新学习了《跳皮筋》,明白了换弦的四种方法。应该对提高速度、发音干净有好处。

《新春乐》。第一、二段音准比较好,第1把跳4把音准不好,这是五把位,手掌刚好接触到琴身了。经老师指点后改进了。

揉音有进步,主要是左肩部揉音时候上臂下垂,琴身不稳,肩部便来维持稳定,上耸夹琴,紧张。不能持续揉音。要寻找手指到肩部的通畅感觉。

开头部分弓子打滑,控制上臂的活动范围,打开肘关节,有了改进。

速度还不够。主要是换把影响了速度。

作业

《开塞》27条,继续练习换把。

自习。《开塞》第8、13、14、16、18。

赫里美利C、F大调以及相关小调两个八度带换把的音阶、琶音,一弓4、8、16音。

沃尔法特练习曲NO39。连弓换弦加移指1-3换把。

4月27日 (no.2)

回课2006nian 第五次

问题解决:左手放松不够。换弦时左肘移动过了头,跟不上拍点。

音阶。两个八度以及琶音。音准以及双手配合不够好。慢练不够。

《开塞》第8。发音不清楚,是左手迟到。原来以为这一条是练习连弓换弦,所以关心的是右手,觉得连弓换弦不够熟练,这是错觉。解决方法是打拍的点关注在左手上,使左手指跟上节拍;第13条的三拍子感觉还没有很清楚;第14条顿弓再清楚一些,发音后放松不够;第16条音准好多了,慢练以后再上速度。沃的情况也是,(72472 )小指换弦时音不准,主要是肘部移动过了。

作业

移指换把、顺指换把、跳指换把单项训练;沃尔法特39等练习曲练习。《开塞》第8、16(一弓6音)、27、28、29。

《圣母颂》。

准备回课的是:《开塞》第27;丹克拉《第一变奏曲》自我感觉换把音准有进步。揉音也找到一些感觉:首先解除紧张。手指跟关节的紧张在解除,主要是依靠摇动手掌练习颤音(苏联),肩部紧张主要是上臂劳累,不能持续稳定的支撑,因此有向下动作,引起耸肩和头部下压过大,影响了左手手腕的前后动作。

5月18日(2006.NO.3)

回课内容:《开塞》27;丹克拉《第一变奏曲》,重点是换把与揉音。

比以前有一定进步。揉弦有起色。邢刚老师讲:我看你手腕还是下臂主动不清楚,开始我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老师说,幅度可以再大一些。我说,是手指关节慢慢绷紧的缘故。就是不知道怎样保持放松。

确实,一个部位主动,其他部位只要安静一些了。不要同时活动但是放松的。拉提琴,左手按弦是向下运动,揉音是前后运动,所以,本身容易不协调。揉音后手指容易紧张向下压第一关节不再活动,手腕摇动减小揉音效果消失;左手手腕有些向前凸,不利于摇动幅度的均衡。

琶音,老师讲了一个常识问题 ,应该引起我的重视:和钢琴一样,一组琶音,我的脑子里永远只能有三个音符,然后记住把位与每个把位包含哪些音,而不是一个一个音地去记。

作业:与上次相同。准备还课:音阶、练习曲《开塞27》,《圣母颂》(古诺)

7月1日(no4?) 克服种种困难又去了南京。去之前没有底,不知有没有进步,老师说,进步了好多。音阶比上次好,希逐渐加快速度。不过练习曲一条也没有通过,多少有些毛病。首先是拉《开塞》27,音准改善了,不够流利,旋律感不够。建议用分弓后再练习顿弓。后拉了28条,对的还不整齐,音准还要加强,上下弓不够均匀,节奏感不够好。还拉了23条,还好,但不能通过,速度与流畅不够。老师要求集中精力练习其中一条,每次能够通过一条。

回课作业:27,目标换把音准准确。揉音也要基本通过,现在主要是肩部(上臂)或手指关节有时突然紧张。

自主练习30,乐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8 18:39:37编辑过]
当你演奏的时候,别管你的听众是谁。当你演奏的时候,要永远觉得有一位大师在谤听。——舒曼
22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8 13:10:00 | 只看该作者

神秘园的琴声

前几日下载了神秘园的乐曲,很棒了,技术全面,程度也很深了,成人学琴中的高人

23
wcmengya 发表于 2008-6-18 18:47:00 | 只看该作者
24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8 18:56:00 | 只看该作者
前线歌舞团乐队小提琴首席王寅看了我的演奏说,学完十级没问题,还说,要逐步向专业水准靠,给人一听就觉得有专业的意思!真鼓舞人,但我知道,那只是我的目标,还要过很长时间。
25
bellafong 发表于 2008-6-18 23:21:00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本来就是音乐专业的嘛不是吗?

真是羡慕啊,老师才是真的很勤奋呢.

看了老师以前的笔记觉得,学琴真的是不容易啊.

唉啊,我词汇贫乏,不知道怎么表达,是不是可以说,学无止境啊?

还是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是有很多东西要学的要练的啊.

呵呵,以前的语文老师见了要打我啦

26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9 07:55:00 | 只看该作者
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演奏家,甚至于她的严肃神态,都感到美。在土豆网上下载了她演奏的莫扎特作品视频,放在MP4里,我天天在看。
27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9 07:56:00 | 只看该作者
28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9 08:51:00 | 只看该作者

有感于拉琴会得抑郁症,并回答bell

某个一流的小提琴家却有抑郁症,没啥不正常的,就好像健壮的运动员也会得病死去一样。运动本来会使人健康,但运动不能保证运动员不生病。不要以为小提琴能治好抑郁症,至于小提琴的演奏的会使人得抑郁症的说法是荒诞的。

但有一点还是值得注意的:由于我们都是社会中的人,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学琴会引起部分人的心理向着不好的态势发展。小提琴本身是世界上最难学的乐器之一,学习中遇到困难再正常不过,但是有的时候会让人受不了。比如,一个焦虑状态比较高的人遇到了长期攻克不下的技术难题,别人把学琴当作一种消遣,遇到困难随遇而安,他却急得不得了);上台演奏,众目睽睽之下音准出错被人耻笑;成人学琴多年演奏还不如小孩子……太多太多。这些情况都是太常见的事情。用不着因此愤世嫉俗,或者悬梁刺股,或者……

本人学琴很晚,15岁才开始,而且学的是大提琴,小提琴是自学的。后来工作需要,学了很长时间的二胡,但是,2002年,我的儿子车祸遇难,遇到人生的最大不幸,二胡声声,尤感凄凉,便改拉小提琴。2003年春,单位派遣我去江苏教育学院做一个省级重大课题,住所就在南京艺术学院对面。那半年里,到南艺去拜见沈老师倒占去我更多的时间。成人按专业的要求练习小提琴,是十分艰苦的,但我当初的心态就是把时间泡进去,把注意力全放在那上面,于是,就这么一步步过来了。不过与其说我感谢小提琴,还不如说,我感谢两位老师。

先生沈琤老师、小提琴家
29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9 09:09:00 | 只看该作者

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记得一个不很有名的做高档琴的提琴制作师告诉我,买他琴的多半是成人学琴者,而另外一个小提琴老教师则说,真正把小提琴当成伙伴、密友的倒不是小孩子。也就是说,学琴小孩的数量比成人多得多,但成人酷爱提琴的比例却大大高于小孩。至于成人学琴的最终水平不能简单地与孩子加以比较。因为孩子的发展是未知的,而成人的发展是能想的出来的。但有一点却令人深思:成人学琴普遍是生活中的一个美好组成部分,而好多孩子却因为学琴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讨厌提琴。这就告诉我们,学琴是否快乐与学习的年龄、技术的难度等学习本身的问题有关,还与其周围的人的看法、老师的评价、自我心态与价值观直接有关。

30
zyw8000 发表于 2008-6-19 10:51:00 | 只看该作者

读了楼主这一篇的全部帖子,由衷地赞美:好文章!

感觉楼主聪明好学,待人真诚,富有刻苦钻研精神。能够把自己全部的学琴体会和有关知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他人,这种精神实在可嘉!

第一个跟帖的是我,读了那么好的文章不回帖不象话。

诚恳地回个帖,向楼主奉上一句: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em01][em01][em01][em05][em05][em05]
31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9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没啥,我故意没把话讲完,等着幽默的人接话呢,结果很有缘,是你!你很善调侃哟!要是你不说话,我就没有接着谈下去的理由啦!谢谢喔!
32
vivaliberty 发表于 2008-6-19 15:10:00 | 只看该作者

从你的字里行间,看到了人的尊严、成就感和不求于任何人赋予的愉悦,金钱和权力能得到的一切与之相比,也黯然失色。I can't admire you more!

33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9 16:00: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的鼓励。

从今天开始,我再次把学琴的笔记移到电脑上吧。

上午10点30分,开始练琴。对于早晨6点半起身的人来说,这个时间段是比较差的,但谁叫咱喜欢拉呢,有点时间就不错了。今天的内容和目标是快速分弓,速度140,同时力求音准高要求和发音清晰。

1、《学琴之路》第一册之43条《小溪流水》等三条,一弓4音、8音、16音,重点练习了保留指。重复地练习下行音阶,让手指跟沉下去,这样手指始终很舒服地平放在指板上,轻巧地上抬,不是一个个地抬,而是有一组手指随着手掌重心逐渐地向前方转动的感觉,这样发音显得很干净,也很准,可见丁芷诺的哪种说法很正确。 2、接着是分弓空弦练习,速度140,对照节拍器,节奏完全对齐了,尔后拉了一段《学琴之路》第五册的《花灯》是固定二把位,用140的速度,三指长有些偏低,还算清楚,进步了。最后拉克莱采尔42首之2,用120的速度,在一把时四指经常性的偏低一点,后注意换弦时候的放松,就基本正确了;换把时微微有点停顿,D、E音偶有不准,就放慢一倍速度反复练习,最后在130上试了两次,不够好。3、某些乐曲的快速分弓段落。比原来清晰一点了。要继续提高换把时候琴的稳定性——琴的重量在手里,严格讲是在拇指上。

下午重点练习揉弦,背奏塞茨的两首学生协奏曲,速度120,主要的抒情段落依旧没有歌唱的韵味,感觉肩关节比较松弛的,可能是因为是腕有些突出,按弦有点过重,或者肩关节发力过,现象是大中关节还打不开,改奏小歌曲,也是这种感觉,揉弦效果的改善也许还有待时日。

傍晚会议结束后,一个琴友说,在我楼下听我拉《新春乐》,有些味道了,说我和去年比进步很快。他是个老上海,认识很多的小提琴前辈专家,跟他咨询前天看过的cctv红色经典独奏音乐会奏者潘寅林的背景,他说潘是自学出身的,但海菲兹也客观地评价过他,一个红色年代过来的人,六、七十岁了,靠自学能拉那么多50、60、70年代的中国作品,尽管破绽明显,也真是不简单!佩服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9 17:44:34编辑过]
34
一夫 发表于 2008-6-19 21:49:00 | 只看该作者

你的老师真美,拉琴可以使人变美,心灵更美。

35
听声 发表于 2008-6-19 23:15:00 | 只看该作者

嗯,楼主很厉害,大提琴-二胡-小提琴

其实并不是二胡的音色凄凉,而是楼主当时的心境凄凉,拉的又是凄凉的曲子而已.

音乐是一种表达心情的方式,在可以自由地运用一种乐器的时候,就可以用不同的曲子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但若是心情悲伤的话,所演奏的曲子则通常是郁郁的曲子,而心情飞扬时,则反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9 23:19:10编辑过]
36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20 10:40:00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确实美丽!更美的是她的独奏音乐会,对于我来说,她的上课和对待我的态度常常使我感动:除了遇到困难,她都能很精到地点拨、示范,差不多每次都是“药到病除”,还有,是她的人文精神。06年沈老师去了澳大利亚,我们失去了联系。现在回来了!老师拍摄的教学碟片和录制的示范磁带,对我帮助很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0 10:40:50编辑过]
37
祁氏提琴 发表于 2008-6-22 13:27:00 | 只看该作者

38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23 09:00:00 | 只看该作者

【冥思】双休日周六监考。周日下午完全空下了,拉几下觉得琴声不对时,指板已经掉下来了。花了半天时间去修琴,因此没有很多时间练习,但还是思考了几个问题。

1、看了张世祥的碟子,他说按弦的时候,手指要独立,还举例,2、3、4指落下去的时候,其他手指不要一起放下(1、23、123),像钢琴的指法了。这个答案我是不认可的,因为在快速的时候,特别是拉上下行音阶、琶音要“一把抓"、一组组地准备和演奏。专门练习了手指练习与快速练习曲(一把抓就是说手指放到指板上时,手型就始终保持正确,哪怕有时某一根弦就一个音,其他手指的位置也是正确的,这便于手指过弦),感觉是,中指有时找不到放松的感觉而不能同步下落到指板,还要继续练习。

2、阅读了两本书,重点是查阅持琴、移指和揉弦时候的放松。前苏联的俾托维维果慈济认为持琴的稳定靠肩部支撑,这样,琴身是偏下的,移指也比较方便了。恐怕现在多数人还是这样做的,但现代理论不同意这样的办法,因为琴一旦挂到肩上而肩部不上耸起夹琴的人不多。揉弦起步是手掌托琴,先把手腕动起来。试试后没有实效。

杨宝智的《林耀基小提琴教学》讲的很好,动静关系没有处理好是我揉弦遇到的问题,我的肩部本来是松弛的,但因为手掌的前后活动过于用劲而将肩肘绷紧。当我发现揉弦的幅度不够宽时,终究是采取肩关节持续用力并增大摇动的力量和幅度,同时也就加快了摇动的速度,这是不行的。要一紧九松”。“一紧”容易做到,但不能让上臂活动,否则,琴会上下动。“九松”,就是要保持上下的畅通,肘或腕发力后,小臂或者手继续做惯性运动(不再发力),这时候肩关节还是总支点,腕、掌是否能感觉到自身的重量很重要。第二,手指容易压弦过紧,是哪个关节使劲了,要找出来。这样会引起肘和肩的进一步紧张,所以必须解除这种紧张力。

开始练习莫扎特A大调,重点暂时转到协奏曲的局部上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5 8:05:35编辑过]
39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24 08:55:00 | 只看该作者

读韩里的教学论文有感

小提琴学习者和老师是要学习一点教学理论的,韩里的文章就是讲述现代教学中基本问题的,很有价值。

40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25 15:27:00 | 只看该作者

张世祥的教学艺术

张老师是老一辈小提琴教育家,近年来不仅以其初级教材出名,而且以骄人的教学业绩闻名世界。张老师的教学不以优秀的示范见长。他以示范带为教学示范,以钢琴抓学生的音准、很早起步而且一直重视抓揉弦和发音。对于学琴者来说,也值得借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3 21:06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