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从沃尔法特到克莱采尔

[复制链接]
61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7-6 11:24:00 | 只看该作者
--> 初学者与开塞第十条

梁沂有好多关于练习曲教材的注释,不知道你是否看过,对学习者和教师都很有价值,其中就有开塞,第十课在老的教材中特地注明保持肘的安静,这话很精辟了。开塞不是让你练习分解和弦吗?所以首先要明确是什么和弦,向哪个方向进行,抽出其中的柱式慢练,这个时候对训练音准(手型)也很有帮助的,其次再考虑弓法的问题,以三、二弦为轴心的循环换弦要求肘部高度(上臂)的相对稳定,为了发音的清楚,小臂和少许手腕的积极参与就很重要了。

开塞写练习曲,他的技术体系还主要是根据当时的乐曲难度需要而加以编写的,重点是放在发展左手技术上的,后人逐渐对弓子提出更高的要求,还逐步理出一条弓法训练的体系,相对于这个要求来说,开塞20条显得不够严密,因为那个时代对弓子的要求没有现在高,比如当时主要考虑弓子的平、直、稳,而对弓子速度如何变化、弓与弦之间的接触点如何不断变化等等,以弓子的丰富变化来表达乐曲情绪的变化就是马扎斯考虑的问题了。

这类换弦训练,在起步的协奏曲用的不多,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左手上,所以,分解和弦以及其走向是第一位的,速度可以慢些,熟练之后可以学习弓法,为后来的华彩表现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在艺术上下过一番功夫,谁如果像我这样下一番功夫,他也会达到这样的境地。——巴赫
62
bellafong 发表于 2008-7-6 22:27:0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看到过丁老师的教材.只不过觉得现在手头上已经有很多了,还不如好好地练习手上现有的教材,买得太多了,就会有点乱.

上面这一篇是老师对于我的关于开塞10的疑惑的详细回答,真是感谢老师!

这本书我有看过,我现有的林耀基老师和郑石先老师的视频也是主要讲了关于右臂稳定和手腕活动的问题.但是查到的所有资料,极少或者说几乎没有一个是正面回答我的疑惑的,我所遇到的问题就是在开始的几个小节中,有do-so-mi-so,si-so-re-so这样的和弦的时候,do-so和so-re就是分别是两根弦上同一个指位的,理论上来讲要是我的手指够粗可以一指按两音,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可是现实是我的手指很细啊,按不了两根弦,有的同学建议我把手倒下来,但是具体怎么倒下来,可不可以倒下来,我也不清楚啊!

老师!!!

63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7-7 15:05:00 | 只看该作者

跟你的手指粗细关系不大,还是不知道你持琴时候手掌和指跟关节是否放松下来,进一步再检查手型自然。当我们初练时刻,手是放松的,持琴也是两点式的(锁骨与手),是手腕的使你轻松落指,但劳累、协调能力不够使你的手指很快忙于应付找音位,甚至出现手指关节用劲,用劲后不能及时放掉,手就立即变形了(这就是你遇到的问题了)。

还有一个就是手指过弦问题,这个问题容易解决,找丁芷诺的新编小提琴基础教程中有专门练习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7 15:08:09编辑过]
64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7-8 08:08:00 | 只看该作者
跳弓

学生的弓子跳不起来,仔细看,是弓子长短不大均匀,弓子还有些前后摇动。弓子不均匀,是分弓的问题没有解决,要从这里着手的。要求1:就是持弓,有些孩子的弓子抓得不紧(这是很好的),当弓子没有运动之前重量也能挂在琴上, 但在运弓过程中不会运用臂力,主要依靠的是腕力或者指力,具体的症状就是肩关节不能放下,右手指跟的弹簧系统向上拱起来,变得僵硬,或者手指和手腕有主动动作(弓子前后翻转或偏向内侧,是手腕主动发力造成的),这不利于跳弓学习。弓子应保持稳定,不能乱动,手腕和手指基本没有主动动作,或者说只有肘关节在主动活动。

要求2、拉空弦。肩关节静止,上臂基本不动,肘关节打开,小臂甩动,这个感觉用丁芷诺设计的学习器还是还是容易找到的;在平面稳定、琴身稳定、弓段靠下半弓的时候,小臂惯性而且左右快速运动。这时候,学生弓子还没跳起来,指点:弓子再长一些,也就是,肘关节再放松。或者,根据学生偶尔出现颗粒型的发音告诉他,听到声音变化了吗,刚才那会小臂像秋千一样晃动了嘛,记住惯性运动的感觉(这就是小臂出现了钟摆式的运动,也就是弓子的长短均匀了这是太关键的因素)。

要求3、加上左手配合练习一个把位的音阶,每个音拉4次——2次——1次,一般练习三次教学,大都能练出来。针对具体的问题,点拨到位,就更快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8 14:21:00编辑过]
65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7-8 14:32:00 | 只看该作者
一、我越来越喜欢比较轻的琴。否则,手臂累,肩和肘都不舒服,还容易引起手的紧张。 二、我适应了琴垫的说法,还是原来的肩垫,高度调的稍低一些,再窄一些,不让它挂到肩的前半部,使肩关节没有接触琴垫的机会,要摆脱肩部完全持琴(持琴若是由下颌和锁骨,加上肩的参与,就不用手了,这是很忌讳的事情,后患无穷)。这样做,换把过程中就更难维持琴的稳定,但必须这样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8 14:33:58编辑过]
66
~风云变幻~ 发表于 2008-7-9 00:02:00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话,你的肩垫放不放是无所为的.反而增加了一些麻烦.琴的稳定是由下巴和腮托解决的.如果你现在这样持琴,重点解决的应该是大拇指的提前动作.建议在一把到三把内加强虎口托琴的训练,这是获得放松的最好的办法.因为虎口托琴才能让你放下心来,让琴安然无恙地呆在你的身体(怀抱)里.让琴和你溶为一体.

67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7-9 12:2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风云变幻~在2008-7-9 0:02:00的发言:

这样的话,你的肩垫放不放是无所为的.反而增加了一些麻烦.琴的稳定是由下巴和腮托解决的.如果你现在这样持琴,重点解决的应该是大拇指的提前动作.建议在一把到三把内加强虎口托琴的训练,这是获得放松的最好的办法.因为虎口托琴才能让你放下心来,让琴安然无恙地呆在你的身体(怀抱)里.让琴和你溶为一体.

有理!但琴垫也有用,因为我的脖子长。

68
~风云变幻~ 发表于 2008-7-9 19:23:00 | 只看该作者

认为用否肩垫取决于脖子长短是个比较顽固的认识.这句话不是针对你的,是个共性的认识.你的很多想法和实践都是很好的.很感性趣.

69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7-12 11:24:00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好。不过琴垫和肩垫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70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7-12 11:4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现象请风云变幻和大家多指导:

在演奏之前,右手持弓、左手持琴的姿势完全正确,但稍一拉,两手都变形了,而且错误一样,左手指跟关节向前拱,右手向上拱,手就很紧了。有哪些解决的办法?尽量多给些方法。

71
~风云变幻~ 发表于 2008-7-12 17:02:0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个共性的问题.林朝阳老师曾经说过,指根这一排关节的放松很重要,不管是左手还是右手.我想出现这个现象,主要原因是紧张,那么紧张的根源又是什么呢?是力量的不畅通.如果说这一排关节的紧张导致了力量的不畅通,还有原因,就是着力点不对的缘故.而且往往是由于一个方面的紧张造成另一方面的紧张,不是右手影响了左手,就是左手影响了右手.

  先看右手,右手紧张的原因,也许是左手导致的,但归根结底是右手自身没有正确解决自身的问题.有位网友说,食指是油门器,小指是离合器,两个手指除了启动弓子的时候,一般是不见面的.紧张的原因,有可能是两者过多地见面了,食指因此不明确了自己的作用.建议:只用中指和拇指衔住弓子,完全靠弓子自己的重量在弦上拉来拉去(只在上半弓进行),等中指和拇指有了良好的方向感和引力感的时候,放上食指,并软软地传递右臂的重量,下半弓训练小指的离合器能力,半离合状态,运行弓子,此时小指象弹簧般地起到离合的作用.

  左手的紧张,很显然是手指和大拇指对抗了,如果你是用了左手托琴的话.作用力的点发生在了指尖和指板作用的点上.解决这个问题,理论上讲的再多,似乎不如多作些练习好,开赛第四课,克来采尔地九课都是很好的练习.说到底,是左手指根缺乏锻炼的原因.这两个练习有个最大的好处是,让你的手指和拇指即产生了接触,同时,又减少了见面的时间,这个瞬间性的练习久了,将来的按指其实就是这个瞬间的落指和呆在弦上而已的事情.

  如果你是左手托琴,建议你看一下这篇文章:http://bbs.linzart.cn/<虎口托琴对于托放关系的重要性>

  仅供参考,也请广大朋友对以上左右手紧张的分析提出宝贵的意见.

72
bellafong 发表于 2008-7-12 19:28: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每次来看老现的贴子都可以学到东西.

73
wzg2643 发表于 2008-7-18 10:52: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仍需努力.................

74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7-19 11:40:00 | 只看该作者

风云变幻还真是专业。谢谢,颇受启发。

最近的感受:紧张,人人都有。每个人紧张的原因又迥然不同。一、二指后退(中关节伸缩)看上去是个简单的事情,问题有时也就出在这里:二指后退比较简单,而一指就不一样,它极容易牵动手掌,使之向前运动。在手指练习时,首先要解决手掌稳定这个问题。其次是换弦的时候,手若捏琴,肩若顶琴,两者沾上一个,舵式动作就勉强了,手掌发硬了,位置就难以到位,重心也不能跟着手指走了,这样,手指就苦了。手臂的位置也很重要,这是上下畅通的基础。

维护第三手指稳定,主要靠手指跟关节松弛,维护手指关节松弛,又得靠手掌稳定,维护手掌稳定,还得靠肘、腕的松弛与稳定。手掌柔软与不乱动,太重要了。

这次在南京上课,还有个作业,就是练习三度双音来解决这个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5 12:29:22编辑过]
75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7-19 13:19:00 | 只看该作者

感悟学习方法:技术问题往往是火候还差一点点,所以,我觉得:一、小提琴的所有高难度技术比如大把位换把、揉音、跳弓、连顿弓、弓法组合不要在某一阶段死盯着他们单练,而是经常去练习,做到每日一练,说不定,哪天就会找到某个技术的手感,这就真正懂了。二、协奏曲(包括某些经典的外国小品)的积累越多越好怎么说都不为过。我想20首协奏曲,50首小品是最起码的,倒不一定拉很难的,但水平必须基本接近示范录音。至于练习曲,不能花大量的气力去盯,要结合协奏曲的难点去练,举一反三。

76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7-22 11:04: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揉弦

左手在第三、四弦的高把位,保持长时间放松有多难!我在进行双音和手指练习,赛伏契克的换把与手指训练等等,轮流着练习每天半小时,我要寻找上下畅通的感觉,这对矫正手型和揉弦都很有好处,但愿能早点找到感觉。

77
~风云变幻~ 发表于 2008-7-22 12:02:00 | 只看该作者
  上下通的感觉,要向左手的托去要,托和右边的放建立起来,手指实际上是独立于发音系统之外的,这时,四个手指必然是上下同一的,自然就是畅通的.基于托放理论的个人体会.
78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7-22 13:58: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有些懂,但不全懂。对具体的学习过程与体会的方法,肯请您说更具体些。

我持琴时拇指对着食指与中指之间的。开始时手上能感觉出琴的重量,当琴真正演奏起来的时候,一、三指转换成二、四指时很不舒服,有抓住琴的感觉,大拇指跟也会不由自主地往琴头方向跑,然后所有手指觉得很不舒服(必须再往回移动),手型基本会变(手掌与中指跟往琴头方向去了,手会收缩,关节打不开,三四指音都会偏低,也不灵活了),也就顾不上上下通畅了。这是否是丁芷诺的《新编小提琴基础教程》教材上说的支点转换问题没有解决。最近我在练那一课,(一册支点的转换,也就是开塞第9条),不知道能否有变化。

揉弦时候手更紧,手指中关节打不开,好像很重的按在弦上。有的时候,肩部也会参与顶住琴,于是只能停下来重新来了。

79
~风云变幻~ 发表于 2008-7-22 21:32:00 | 只看该作者

有几点个人意见:

1、无论是演奏还是练琴,在与琴建立关系时,都有一个人的本能的参与。这个本能的参与有两种本能的表现.一是,有利的,一是不利的.比如自我防范的本能往往带来的是紧张,这是不利的.就象特工人员,他的训练就是克服这个不利的紧张本能,利用一个遇惊无恐的本能.放松本来就是人的本能,但往往在最需要它的时候,它却没了.个人认识,练琴就是本能的取舍,取一个有利的,舍弃一个不利的.比如左肩还有右肩,都有一个本能的取舍,练琴就是练习要取的,克服要舍弃的.

2、关于大拇指的问题。我在业余拉琴时,没有关注过拇指的问题,音准靠的是耳朵。后来接触了专业,知道了大拇指的重要性,一个说法是大拇指决定音准。再到后来知道了大拇指的位置无须考虑音准问题,应该考虑的是有利于四个手指的方便性,音准仍然要靠耳朵。其实大拇指就是个拐棍,你怎么用方便,怎么是。尤其对于无肩垫托琴的持琴,大拇指就更是个拐棍了。个人觉得,有些理论,应该说叫做结论,把什么东西都给凝结了,焊住了。运动当中,大拇指肯定是变得,要在变中获得方便和自由。耳朵确定音准都难,更何况一个象机械一样的大拇指呢。

3、不知道您说的手掌往琴头方向是这样的?是腕子处往琴头方向,如果是这样,中关节也必然往琴头方向。此时关节也必然会紧张起来。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林耀基老师在马扎思练习曲里的示范,他的托琴是很科学的,即虎口托琴,不妨看一下,试一下。再交流。

个人意见,可能有不当和不对之处。仅供参考。

80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7-25 09:27: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点我认为很对,第一点尤其精辟,有哲学思想了。关于第三点,我也认为对。不过,我看过林耀基的示范,托琴固然不错,上下也一定畅通,但他的手型有很大问题,在快速按弦时太有问题了:肯定紧张的不得了,所以发音不很清楚,至于他教的刘扬,很好的。还有,我看到薛伟的演奏,很精彩,但小指一直伸得笔直,手型也不好。其实好多演奏家也有姿势上的毛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4 18:42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