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以下是引用琴意绵绵在2008-8-14 20:11:00的发言:
想请教zhoujiyuan老师一个问题,我老师也常对我说,左手按弦的时候是落指不是按指,应该是自然的重量落下去,这才是放松的状态,可是我如果按老师说的那样做,根本就把弦按不到指板上,也就根本发不出声音来啊,一直很苦恼这个问题。现在指头上都已经长出厚厚的茧了
关于手型与落指
按弦和落指不只是说法的不同。马思聪时代,就特别强调重量下放。这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如果持琴时重量不下放,则出现肩部上抬,或者左手捏琴,或者手指不独立,就找不到落指的重量感觉。反之,下颌与锁骨稳固琴身,肩部略内收,上臂自然托住琴颈,左右上臂之间形成合力,手就解放了,轻轻握住琴就行,这时拇指和食指跟的向上支撑力(是支点之一)与手掌、手指重量(右方,支点之二)是一对平衡力(揉弦时除外)。手指如同一把小锤子,各关节之间的伸张角度相对固定,而操作这个小锤子的是动力当然是手指的根部关节,落指的动力仍必须来自手指跟。之所以提出落指的概念,其实是试图界定按弦的几个特点:1、手掌与手指自然重量必须伴随跟关节的发力一起落到弦上,这样,按弦其实只需要很小的力;2、手指下落后,则必须减弱指跟用劲。继续维持手指摁住弦的力量,依赖手掌重心的转移。一般容易出现的毛病是手指不独立,情况大致是这几种:1、指跟发力过大或者指跟在落指后持续保持甚至加大用力,导致手指关节之间紧绷;2、手掌肌肉乃至手腕参与发力,常见的是手掌成抓拳状或者向琴头方向挤;3、持琴问题导致维护琴的稳定依赖虎口,捏琴就是由此产生的。
拇指的位置也是与此有关的常见话题——其实这不是核心问题,关键是拇指、食指跟承受的力来自谁、力的方向与大小是否对。去除多余的力是手型稳定(或者说不乱变形、不散架)的关键。就是说,拇指的紧张,是错误用力导致的被动局面,问题不在拇指本身。我们可以试试徒手的时候,手指跟关节打开时,拇指本身肯定往手掌中心走,所以,左手在1、2指转向3、4指时,只要不存在上述的多余力量,拇指跟关节会自动转向3、4指,成为落指的反作用力,但一旦出现了多余的力,这个可能性就没了,拇指的紧张感觉就马上出现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2 12:25:4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