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些极端情况之外(比如,哑巴无法习得外语口语,肢体瘫痪者很难习得游泳……),有三个因素影响一个人是否可以习得某一种技能。
首先是来自内部的因素,认同。学习者必须认同学习目标。百分之百确信那目标是可达成的,是值得为之努力的。现在
有很多高中生可以轻松获得托福考试110分以上的成绩(满分120分),本质上来看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他们不觉得这事儿有多难(佐证是很多同学、师哥师姐
就早已经做到)。而那些在三流大学读书的人,尽管智商不一定相对差,但是,由于身边从未有人如此,所以,内心并不认同这种目标,也不觉得这种目标有什么价
值——于是,他们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达成目标。
其次是来自外部的因素,逼迫。我们经常看到那些有所成就的人说这样的话:“唉,其实是被逼的……”这不是他们在
“低调”或者“谦虚”,他们其实更可能在说实话而已。很多小孩本来怕水,可是被教练(或其他成年人)一脚踢了下去。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跳进去了,也就无所
谓怕不怕了。我的一个学生,最终以116分的托福成绩被耶鲁录取——这是结果。原因呢?她说得很清楚,我家里拿不出那么多钱供我出国读书,所以我必须拿到
奖学金才能出去,所以我只能玩命。而且我还没有退路——我是外地户口,当时人在北京,无法参加高考。很多人都是如此,能够走到尽头,是被逼的。
有的人运气足够好,尽管自己并不一定认同,但是被逼做了功课。象棋王后谢军如此,功夫明星七小福(成龙、洪金宝等人)亦如是。然而,不管运气好不好,都需要最后一个因素:时间积累。只要是稍微复杂一点的技能,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够达到专家级别的水准。而且,这些时间无法跨越。这就是老司机和新手之间的巨大不同。老司机有十几年的驾龄,也就是说,他们遇到过各种各样的路况,所以才“经验丰富”;而有一些路况,就是得开车若干年之后才可能遇到的。
“目标认同”和“时间积累”在我这儿没有问题。这个“逼迫”就比较难办,自己喜欢没人逼迫是不是就不能练好小提琴呢?也许可以拿每季一次的汇报演出作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