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从沃尔法特到克莱采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2 11: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每当看到张也的目光,我就看到了成人学习小提琴的良好心态,让我们这样去对待和学习吧。相信自己,坚持走下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5 15:21:09编辑过]
工作要持之以恒,真诚的艺术家不能借口情绪不佳而束手坐待。——柴可夫斯基
2
zyw8000 发表于 2008-6-12 12:3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oujiyuan在2008-6-12 11:45:00的发言:

每当看到张也的目光,我就看到了成人学习小提琴的良好心态,让我们这样去对待和学习吧。相信自己,坚持走下去!

哈!楼主有意思,成人学琴与张也也能有关系的啊?难道张也也拉琴?难道张也的目光能够催人学琴?难道看到张也的目光能够坚定成人学琴的信心?还是这里面有楼主自己知道的啥玄机?能说个子丑寅卯,让大家一起“相信自己,坚持走下去”么?

3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2 14:04:0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我不了解张也其人。她的目光给人充满期待和平和的感觉,非常美,那种感觉实际上也是我学习小提琴时必须始终保持的:成人学琴,是“脑”大于“手”,所以容易着急,而年龄在那了,怎么办?有平和的心境,有充满期待的心情,就好多了。

小提琴是我生活中最好的伙伴,我把拉小提琴当成自己生活的重要部分——怎么比喻都不十分确切。学琴之路,决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微笑着往前走,从未动摇。

谢谢,不知道是否已经说清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2 14:41:39编辑过]
4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2 14:20:00 | 只看该作者

我常想找学琴的伙伴,不过身边还真的找不到,打开网页,居然有那么多的朋友,我一下子感到自己并不孤独,所以,也就发了一个帖子,欢迎各位莅临指导!

简单自我介绍:

江苏人,40岁,男,83年进入中等师范,学习大提琴1年半,后跟随越剧团的老师学过二胡,期间也学过霍曼1-4册、铃木1-5册、沃尔法特和开塞(只到第18首),当然是自学为主,后来停了7年。 03年-06年拜南京艺术学院沈琤为师开始真正的学琴之路,从0开始重学。除了老师规定的曲目外,还自选赵薇老师的《学前之路》,学到六级。成人学琴道路艰辛,但不断积累,功底也不断加强,苦中有乐。看有关的书籍、教学碟片,听录音,是每周的必修课。

现在继续学习中,自我感觉是:几级不重要,但基本的技术一定得掌握。目前需要解决的课题是:揉弦与发音的优美;双音才起了了个头,换把还得加强。每天坚持拉1小时以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2 14:30:00编辑过]
5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2 18:59:00 | 只看该作者

03学琴,并一直坚持记笔记,对于音准与手型的关系问题,也一直在琢磨。但直到07年底,我才感觉到自己懂得了一点。怎样的手型是正确的,一般人都知道。但是,伴随着换指、换把和换弦,初学者很难保持放松状态,因为紧张导致手型完全变样的情况是十分普遍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小提琴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找放松自然的感觉中获得解决”,所以关键是如何放松的问题。有经验的老师或同仁请就这个问题谈自己的看法。欢迎指教。

6
bellafong 发表于 2008-6-12 21:49:00 | 只看该作者

zhoujiyuan老师,要是可以的话真希望你多来,和我们分享你宝贵的学琴经验!

7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3 09:15:00 | 只看该作者

手型问题,是左手遇到的第一个技术问题,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在中高级里换把、揉弦、双音上一旦出现音准问题,一般都和手变形有直接的关系。手型训练,第一是要保持手指音位的正确,手指跟的弹簧要保持弹性;第二是找到左右上臂互相支撑时候的平衡感觉,我的体会是,小提琴演奏总的支撑点必须是肩关节,讲究左右肩膀下沉,肘关节有向外打开的倾向,手指的重量(实际上是手腕手掌的部分重量)能落到指板上,手型的放松才落到实处,这时候,三、四(小)指都弯弯的,十分轻松地找到准确位置。有专门的著作可以浏览一下:《梅纽因论小提琴》,还有林朝阳教授的儿童学琴启蒙练习(光碟),都说的十分清楚,要仔细琢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7 10:25:40编辑过]
8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3 09:54:00 | 只看该作者

手型起步练习时,有几本教材耐人寻味:首先是赵薇老师的《学琴之路》从第三把位的一指的D音和A音起。其次是丁芷诺老师的《小提琴基础教程》整个第一组,也是从三把位的第三指D\A起,而丁老师还明确地给这一组加了个标题叫“三指稳定的重要”,这,也就是练习目标(句子好像不大通顺,但意思很明白),在练习时,先用对空弦(八度双音)的办法找到D或A音,然后检查手型的稳定放松,再练习。这两位教育家设计的第一条练习曲,都强调首先把这两个音找的很准。真的十分有意思。

仔细听辨:第一把位3、4指或第三把1、2指在音准正确的情况下,空弦也在振动,D\A音很浑厚而且发亮———一般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分辨出来。 这一项训练要持续练到位,它的正确性对以后的音准训练极为有利。这在霍曼、铃木等古老教材中是找不到的,也许是我国小提琴教育家的独创?(不知对否)

9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3 15:32: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拉开弓子

初学之时,如何将弓子拉开,也是一个难点。实际上,当右臂的平面较好,重量自然下沉的时候,肘关节如能很好打开,使弓子走直、走稳,琴声就很浑厚透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音的郑石生、丁芷诺还是做了很有意义的工作的。儿童学琴前先不用弓子在琴上拉,而是使用练习器(图片见丁芷诺编写的《小提琴基础教程》),我试过,没有很明显的效果,但是给没有学过琴的孩子试试,再让他们拿弓子在琴上练习,效果很好,简直意想不到:他们的弓子走的很直,发音点很集中,右臂动作真的很规范了。

10
bellafong 发表于 2008-6-13 21:05:00 | 只看该作者

请教一下老师:

最近左手很容易累,不知道是在加强左手练习的时候都容易这样还是因为我的手型不对呢?

有在比较注意手型,但是有些时候伸展不开,还是会有点变型的,而且快的曲子就觉得左手拇指有点紧张了.

11
xld8899 发表于 2008-6-13 22:09:00 | 只看该作者

真佩服你。也向找人教呢,可是,很久不拉,手指头僵硬了,佩服你。

12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4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一定是肩、肘、腕、手指跟关节中的某个关节用了力,哪里用力都是多余的,尤其是大关节用劲,小关节一定谈不上放松,肩是最大的关节、其次是肘、腕、指。

比如检查你的持琴的姿势,成人容易用肩关节顶住琴垫(十分有害),这样,琴的稳定靠的是这样两个支点:一是锁骨与头部,二是肩关节,如果这样,整个手臂都僵了,手和手臂乃至肩都会酸痛,这种人很多的,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情况。如果不是这个原因,那么肘关节和手腕是否在用劲?

13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4 13:1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xld8899在2008-6-13 22:09:00的发言:

很久不拉,手指头僵硬了。

很久不拉,感觉是不容易找到。 不是手指头僵硬,是各个关节的紧锁、肌肉用了多余的(力的方向上看相反)引起的,看人家维也纳新春音乐会,每年都有七八十岁的老头在拉,还那么好,关键是人家的方法科学。 看小孩子学琴,有的学了三年的还不如刚学的放松,可见放松程度与学习时间长短不成正比。除了个人的平衡感觉、肌体条件以外,要研究手指是如何按住弦的问题。常看见孩子的手掌、指跟关节向琴头方向耸,这就是典型的手掌肌肉和指跟紧张,这样做,手酸免不了,手型还不能保持,音准一定不好。手指跟关节必须如弹簧一般有松弛的余地,有弹性。 当人举起上臂的时候,手腕儿在放松的状态下会自然下落,因此,手指保持在指板上的感觉,是手掌包括手指本身的重量感,,拉那些手指练习比如《施拉迪克》等,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就练不好,还可能练坏。所以,刚拉琴一段时间手指就痛了,还是方法不对造成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2 15:31:47编辑过]
14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4 13:2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bellafong在2008-6-13 21:05:00的发言:

最近左手很容易累,不知道是在加强左手练习的时候都容易这样还是因为我的手型不对呢?

有在比较注意手型,但是有些时候伸展不开,还是会有点变型的,而且快的曲子就觉得左手拇指有点紧张了.

是手型问题,但请把注意力放到放松上去,以前左手向下活动叫按弦,现在叫落指,这个提法的变化,提醒我们:抬指时关节是用力的(抬完即松),按弦则靠重量下放(能维持按住弦即可,往往用力过多),要有找自然向下的手掌重量的意识。

每次拉琴前先用左手单独活动活动:先把手型放好,让手掌的重量下放到指板上,肌肉与指跟关节松弛,先保留123指,做4指的抬、放练习,然后做3指的抬放练习,最后按照4、3、2、1等各种手指排列顺序做抬指练习,有一些作用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6 9:01:12编辑过]
15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6 08:47:00 | 只看该作者

持琴的高度很重要。持琴的高度,是由左右上臂的高度决定的。左右臂的总支撑点都是肩关节。这个总支撑点不能随便使劲,或者抬起(放下),要相对稳定,彼此关联,不可单方面地乱动。双臂仿佛是搭成一体的互相支撑的架子。这个架子如果分开,就不能形成合力。但我们开始演奏后,左右手和手臂都在运动,要保持左右肩部的放松和畅通就难了。

当左手感觉到“琴的重量在手里”的时候,也就是说肩关节已经成为琴的支撑点。说明持琴的时候手臂关节放松了。左臂还承受着弓子的重量与右臂的部份重量,这样就形成双臂的互相支撑,实际的演奏中,初学者的注意力往往时刻放在乐谱上,注意的是音准和节奏,对发音很少顾及。这种稳定支撑的保持,是良好发音的基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2 15:37:29编辑过]
16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6 09:37:00 | 只看该作者

初学时有哪些因素决定进步的速度?老师好、琴好、教材的选择有针对性、练习的目标明确、练习时身体状态好,这些都与学习者进步的速度有关。还有一些问题是成人学习者一般容易忽略的。

1、跟伴奏或示范练习。我认为,有条件的话,一开始就要跟着伴奏或者跟着示范录音拉,这是一笔不能省的钱。对于示范者的音准与节奏很有帮助,对整体把握乐曲的意义更有好处。另外,还要仔细分辨示范者所用弓子的长度和弓段;其发音要求,要仔细听和领会。有些练习曲的速度过快,跟不上怎么办,可以请人帮助把录音速度调慢。当然,还要把琴的音高调得和示范者一样。

2、经常的录音和比较。将上述演奏录下来,很有用。我们的录音设备不大可能好,但摄像、录音之后的自我欣赏中,可以发现许多的成败得失,有利于提出正确的自我努力目标。

3、重点地选择和拉好几十首练习曲或者乐曲的片段。要有围绕提琴的知识点,选择一套练习曲目,循环反复地练习(丁芷诺归纳为54项)。拉过去学过的曲子,要带着新的目标,包括乐曲、练习曲与音阶。

还有,有些知识点,比如左手的手型、换把、揉弦、双音,右手的连弓、快速分弓、顿弓、跳弓,是我们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学好的,但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就学习,为此,我们不要在开始学琴的一两年内就选择马扎斯和克莱采尔中相关练习,而且有的技术如跳弓、双音可以先初步涉及一下。这对于我们提高综合技能有很大好处,便于我们演奏乐曲的水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6 10:13:14编辑过]
17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6 17:23:00 | 只看该作者

当我们为技术所困的时候,你有哪些解决的策略?请各位支招。

18
bellafong 发表于 2008-6-16 18:10: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zhoujiyuan老师的分享!

看了真是感觉受益良多!!!

19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7 11:52:00 | 只看该作者

中音的林朝阳教授曾经说,所有的技术问题都可以从放松上找到解决方法。这是一个总的原则与方法。 我们平常经常说,问题只有自己认识了,才能真正解决。 我们平时只是觉得自己有点紧,但具体是哪个部位,就不很清楚了,因此,要进步也难。要静下来找:自己哪里紧了,是肩,还是手?一般都是这两处,他们是支点部位啊。为了让发音厚实,我们通常的毛病是用肩去压弦,右肩部的紧一般不易听出来,但容易看出来,一般弓子也伴随这拉不开、走不直尤其是弓子打滑;左肩紧张主要表现为耸起,反应比较明显,因为肩部会酸痛。其次,是手,手的紧张是一定与上臂有关的(就是肩关节),肩部架住,重量放不下来,手就只好越庖代殂,但手的用力方向与臂完全不一致的——比如抓放东西,总是五指一起用力,方向是对着手掌心,所以这个力不能存在,存在了就是叫多余的力,表现在左手就是手缩成一团,比如三、四指音偏低,完全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在右手就是弓子抓的很紧,发音噪且声音飘浮。左右手的紧张,都会形成一个向上(前)提起的力,去仔细看初学的孩子,假如音不准,大多数是左手指跟关节向琴头方向拱起来,音不就偏低,三四指不就够不着了(结果他们采取打开手指中间的关节来补救,再次越庖代殂了,手就完全变形了。反之,把肩部放下来,改成重量支撑,这个方向为前上方力去掉,手指跟关节就随着手指活动而不断转移重心,手型就稳定了,也就可以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7 16:36:01编辑过]
20
 楼主| zhoujiyuan 发表于 2008-6-17 17:17:00 | 只看该作者

技术上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这是我学琴时候经常碰到的问题,比如快速分弓拉不清楚,揉弦效果出不来,等等,都是学习中不可回避的。即使学习的方法完全正确,我还是感到障碍不可逾越,比如,03年,我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很松地握弓,但弓子开始抖动起来,发音变得虚弱,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足足有3年,拉任何的曲子我似乎都在琢磨这个问题,幸亏老师并没有盯着这个问题,而是继续教新的技术。06年,我突然有一种可以轻松驾驭弓子的感觉,后来,我发现,弓子抖动的问题其实涉及到好多基本功,即使当时解决了,在新的技术中,这个问题还会再次偶尔地暴露一下(比如换把、换弦时候弓子和弦脱了,发出杂音)。

我的以上经历告诉我,假如我们某个技术无法突破的话,不如稍微搁置一下,学习下一个知识,因为小提琴的演奏水平是看综合素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4 22:28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