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江南小河流的学琴笔记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小河流水啦 发表于 2006-10-17 12:1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鱼儿在2006-10-17 9:36:00的发言: 为什么不试用节拍器打拍子?

什么东东?好用吗?

当你在家里练习时,你应当是你最大的敌人;而当你出现在舞台上时,你应当是你最大的崇拜者。——布舍里
22
音乐之声 发表于 2006-10-17 12:5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小河流水啦在2006-10-17 12:11:00的发言: ?

什么东东?好用吗?

乐器店有售,好点的100多元.

23
nuoran 发表于 2006-10-17 13:2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小河流水啦在2006-10-16 13:42:00的发言:
相信你女儿一定会学得很好,加油!
24
一杆进洞 发表于 2006-10-17 16:27: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家长很好,很负责任哇|

其它琴童家长可以学习呀。

25
 楼主| 小河流水啦 发表于 2006-10-18 07:58:00 | 只看该作者

2006.10.17

晚上回家,刚到家门口,女儿就自言自语:“先拉一会儿琴,吃完饭再拉一会,散步回来再拉一会。”

我听了,幸福地想:多乖巧的姑娘啊!

到家后立刻吃晚饭,6:00开始练琴。

先拉空弦,按昨天一杆进洞的教导,让女儿把弦拉均匀。

然后拉练习曲。不知是心态关系(对女儿放低要求),还是熟能生巧,总之感觉还行,有点进步。(以致于练完才想起昨晚床上想出的屁股打节奏妙计居然没有实施。)女儿基本上能根据我敲的节奏来拉,个别段落有些超前滞后。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拉到后面不知道拉到哪里了,估计是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也许是她既要看谱,又要看琴的关系吧!(因为眼睛不看琴,她怕弓不知拉哪去了。)

让她多拉几遍,不愿意。喜欢拉《松鼠》,大概是因为练习曲相对来说长了点的缘故吧!

20-30分钟后结束,出去散步。

回来后按原程序再拉了这么多时间。

弓还是斜,头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8 7:59:45编辑过]
26
一杆进洞 发表于 2006-10-18 08:13:00 | 只看该作者

拉琴一定要时时注意“三平”哇。

27
 楼主| 小河流水啦 发表于 2006-10-18 12:16:00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我注册博客老是说我验证码不正确?我都弄了几十遍了!!!
28
鱼儿 发表于 2006-10-18 12:1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小河流水啦在2006-10-18 12:16:00的发言: 为什么我注册博客老是说我验证码不正确?我都弄了几十遍了!!!

跟论坛注册一样,字母都要小写才行。

29
一杆进洞 发表于 2006-10-19 08:27:00 | 只看该作者

博客?

有什么好处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9 8:29:13编辑过]
30
 楼主| 小河流水啦 发表于 2006-10-19 08:58:00 | 只看该作者

2006.10.18心态决定一切

大概是昨天要求降低后感觉女儿还不错,今天拉的时候一有错误就觉得她没昨天拉得好。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又让小河流掉了豆豆。看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昨天看圆圆的笔记时,这句话吸引了我——治大国如烹小鲜,顺其自然,无欲无求!真的很想这样,也许这种境界比较高,很难做到啊!但是有一点,必须调整好心态,要赏识,要鼓励……

快乐多?难过多?

躺在床上,抚摸着河流的小脑袋,因为自己又没能控制好情绪,觉得有点不安。

于是,我问:“有了小提琴,快乐多还是难过多?”

“难过多!”女儿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但还是有点失落。

想起女儿一直是个多么快乐的女孩啊!整天都是笑嘻嘻的,拥有无比快乐的童年。单位里的人说她是个最最快乐的孩子。可是,现在,她却说她难过多。是我让她不快乐了。

“那你还想拉小提琴吗?”我真怕听到否定的回答。

“要的!”女儿让我舒了口气。

“是妈妈不好,妈妈不说你了。”我向女儿道歉。

“不能骂小孩的!”女儿突然嘣出了这句话,“上次老师说的!”

是吗?好象上次老师是说过,嘿,她倒全记着呢!

好,从今天起,我要让女儿感受快乐!!因为小提琴而快乐!

31
一杆进洞 发表于 2006-10-19 09:14:00 | 只看该作者

儿童的教育,应以快乐为引导。

其实快乐无处不在,需要我们这些教育者认真钻研,努力实施“快乐教育”。

32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6-10-22 16:00:00 | 只看该作者

好乖的妞妞哦。

我还是这样的观点,先塑大型,再精雕细琢。妞妞的右手很好啊。

33
 楼主| 小河流水啦 发表于 2006-10-23 07:52:00 | 只看该作者
在批评的悬崖前勒马 10.20

前几天酿下的让女儿落泪的苦酒,今天我终于尝到了。因为我的批评,女儿变得不自信了,她不肯拉琴了,甚至还骗我困了,要睡觉了。我知道她是怕我发火。怎么办呢?我极尽表扬、安慰之能事,总算使女儿又把琴拉了起来。这下我可得小心翼翼,千万不能再“刺激”她了。哎,真是自搬砖头砸自己的脚啊!我要再花多少天,才能将女儿的信心一点一点地找回来呢?才能让女儿重新感受到拉琴的快乐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3 8:37:56编辑过]
34
 楼主| 小河流水啦 发表于 2006-10-23 07:53:00 | 只看该作者
都是我的错 10.21

早上起来,把配套的碟片拿出来欣赏。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天哪,两拍子的我都让女儿拉了一个来回,示范的只拉一下。看来是我弄错了。现在改也来不及了,吃过饭就得去上课了,只好将错就错了。

第三课 2006.10.21

到了教室,果然是拉错了。我这个妈呀,以前好歹也是音乐老师的得意门生呢,咋就全忘光了呢?真是汗颜!毕业也十几年啦,该忘的都忘得差不多了,岁月不饶人哪!我现在连这些起码的音乐知识都得从头学起了。

今天上课之前跟老师沟通了一下,课上,老师给女儿画了好几颗星。女儿心花怒放,整堂课笑眯眯、喜滋滋的。今天学了空弦3,又把《松鼠》的下半条学了一下。把前面带附点的、全音符的练习曲,后面一页的练习曲,都匆匆教了一遍。这下回去可有她练的了!

今天的学习还是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我尽量夸女儿,只为让她开心练琴。女儿的表现马马虎虎,还凑和吧。休息时,我也试着拉拉,嗨,还不如女儿呢!后面的re,la,mi,变来变去,都把我弄糊涂了,拉得一团糟。我说:“妈妈还没你拉得好呢!”女儿笑成了一朵花。自己尝试后,就愈觉得女儿已经不错了,所以愈要告诫自己:不要对女儿太苛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3 8:39:07编辑过]
35
一杆进洞 发表于 2006-10-23 08:07: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孩练琴,要手、脑并重,不能只练动作,忽视练脑|
36
 楼主| 小河流水啦 发表于 2006-10-23 08:41:00 | 只看该作者

怎样练脑呢?

37
一杆进洞 发表于 2006-10-23 09:07:00 | 只看该作者

练琴, 练脑 手指的触弦。一般人常讲,如何如何去按弦。这并没错。当孩子第一次触弦的手指落下去的时侯,他清楚重力的法则吗?教师是让他用力的去按弦,还是像我们所采取的方法。当我们教孩子“按指”时,特别强调地告诉他,不要曲解“按指”,实际是“落指”。“落指——垂直的落下去”。“按指”的直觉就可能造成手指按下去不垂直,必然滑动,肘的舵式动作的概念就不会清楚。方法是:先让孩子坐到钢琴前面,让他们学习钢琴的第一堂课的第一个内容:教会孩子如何自由地把手、臂从空中掉(落)下来,落到琴键上,并发出声音,用这个重力来发音。就是“弹钢琴”所用的基本力量;之后,教师再用不正确的发音让孩子进行一下最简单的声音比较,目的是让他们对声音有一个初步的感觉,让他们懂得这样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即:发音是有质量的。之后,再让孩子体会重量放下来了,但要有支点(支撑),这个支点就是先让一个手指在琴键上立住,站稳。这个体会孩子有了,他会知道(怎样去练习):落指触弦时把手抓紧、抓死了不对,挤在一起不行。他会感受,按指实际是“落指”(需要加力 要在这个基础之上,不然就是浪费,其实小提琴的演奏最讲求节省,能做到充分的节省,一定是高手(比如:短暂的休息,是完全休息了,还是在想该做些什么,这就是专业与业余的区别,因为把宝贵的时间浪费了,就不是节省。另外,在换指的时侯,该用力的用力,该休息的马上休息,这也是节省。等等吧)),不须要太大的力,不难。而难的是如何把指头抬起来(这里有手型的制约)。这就是希拉地克《小提琴技巧教程》第一册第一条手指训练的一个内容。而手指的交替运动以及手指操的练习,实际上就是对中枢神经支配能力的训练。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生理组织上的机能。

38
 楼主| 小河流水啦 发表于 2006-10-23 09:21:00 | 只看该作者

你真是个好人!不过我们还在空弦阶段!

39
 楼主| 小河流水啦 发表于 2006-10-23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10.22

咳嗽得厉害,休息休息!

看她精神很好,有点不甘心。不拉也不能啥都不干。干脆看拉琴的碟片,唱一下乐谱。

嗨,我是不是像周扒皮呀?

40
一杆进洞 发表于 2006-10-23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你的女儿第一课我看是林、杨教授提倡的最初持琴。

拉琴练的是控制,在多种综合动作中,拉琴人要觉查到每个动作的细小问题,并做出调整,这就是练脑(中枢)。

如果是顾前忘后,则说明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尚欠。

从根儿上解决问是,事半功倍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1 01:20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