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得体会] [原创]六年一剑试锋芒

[复制链接]
261
羽鸟美宝 发表于 2009-5-13 00:51:00 | 只看该作者

一分汗水一分耕耘。加油~

当你演奏的时候,别管你的听众是谁。当你演奏的时候,要永远觉得有一位大师在谤听。——舒曼
262
zh_e_mail 发表于 2009-5-13 09:42:00 | 只看该作者

野渡:拉罗开头的几个音,嗒嗒蒂 确切的说是第三个音, 的确是对音准的极大考验,这个曲子很好,程度也高,拉好此曲对功力、表现都有很大提高。感觉你小孩的老师不错,当时创作时,上音的院长在三个题材里选了何占豪的梁祝,为了达到期望的效果,好不容易请来陈刚作曲。梁祝的成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也是我们中国为数首屈一指的协奏曲。它贯穿中国音乐的故事情节性,拉好它关键是音乐表现,尽管技术上没有难点,真正拉得成功的并不多见。它是一首适于舞台表演,作为孩子学琴,就不太适合。克莱采尔的重要性,为专业训练极为重视,据说是考入音乐院校比练的内容,小孩一定要练好,达到炉火纯青。一般认为菲奥里洛是克莱采尔的补充教材,难度与克莱采尔相当,通过它的联系能更完善技术。

你的小孩的音乐鉴赏力不错,在此上鼓励,会有进步的。的确有时我们经常听到有的技术上似乎很不错,可就是缺少点什么。究其原因,可能在更高的音准上还有不足,再有就是心中缺乏音乐,缺乏真实感。

263
zh_e_mail 发表于 2009-5-13 09:45:00 | 只看该作者
刚发了帖子,被审核了,不知是否又给删了。也不知这论坛里,对发言的约束是什么?
264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9-5-13 11:1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_e_mail在2009-5-13 9:42:00的发言:

野渡:拉罗开头的几个音,嗒嗒蒂 确切的说是第三个音, 的确是对音准的极大考验,这个曲子很好,程度也高,拉好此曲对功力、表现都有很大提高。感觉你小孩的老师不错,当时创作时,上音的院长在三个题材里选了何占豪的梁祝,为了达到期望的效果,好不容易请来陈刚作曲。梁祝的成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也是我们中国为数首屈一指的协奏曲。它贯穿中国音乐的故事情节性,拉好它关键是音乐表现,尽管技术上没有难点,真正拉得成功的并不多见。它是一首适于舞台表演,作为孩子学琴,就不太适合。克莱采尔的重要性,为专业训练极为重视,据说是考入音乐院校比练的内容,小孩一定要练好,达到炉火纯青。一般认为菲奥里洛是克莱采尔的补充教材,难度与克莱采尔相当,通过它的联系能更完善技术。

你的小孩的音乐鉴赏力不错,在此上鼓励,会有进步的。的确有时我们经常听到有的技术上似乎很不错,可就是缺少点什么。究其原因,可能在更高的音准上还有不足,再有就是心中缺乏音乐,缺乏真实感。

多谢zh_e_mail老师一直以来默默的关注和热情的指导,这也成为我经常光顾论坛的动力。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下,对菲奥里洛的介绍很少,好像这边用这个教材的也比较少,还真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至于学梁祝乃是我的一厢情愿,老师对此不感冒,从小提琴学习角度来讲,可能是外国的月亮比咱们的圆。

265
zh_e_mail 发表于 2009-5-13 20:41:00 | 只看该作者

对于逝去的岁月,只能靠追记、回忆。而未来又充满那么多的未知,我们惟有把握现在。在论坛与琴童家长交流,试图重温那早已不在的梦幻般的生活,这也是我的一点寄尉。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能走着类似的路,只是我在这行走队伍中你的前面,通过这个网站搭起的桥梁,相互交流。

可能走过的桥多些,吃的盐多些,总感觉,假如能重头再来,一定会不留任何遗憾,可是生活里没有假如。一切大事要做于细,对于琴上所学的内容,质量最重要,虽然我们不能一步登天,可把这些任务分配到每日的练习中,真的不是很难。有时也不必过多考虑,只管朝前走,往往走过来,回头望,感慨万分。突然想起彭斯的诗句:登上人生最后一重上,回顾来路心已碎,昔日荣光几时还?。。。。

266
绎儿 发表于 2009-5-14 13:07:00 | 只看该作者
zh_e_mail老师, 经您那么一说, 我也就释怀了,感到轻松多了.谢谢您!
267
绎儿 发表于 2009-5-14 13:1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_e_mail在2009-5-12 12:26:00的发言:

哈,这似乎是个难于回答的问题。正像我说过的,都是我切身的感受。论坛里有那么多讨论姿势、手型的问题,我感觉对它们的探讨过于多了,不是正确的姿势不重要,可是有时我们很难一下子就能标准,并且拉琴是动态的。我感觉,发音最重要,真实的声音,从开始培养,随着孩子不断对发声的探求,一切,包括姿势都会像好的方向转变。其实就像每个人的声音不同一样,每个人拉琴的声音也不一样。

对于初学,最重要的是音准,能拉准音,我认为远比对姿势的苛求重要。在姿势上,有时我们认为是标准的,尤其是那么多的说道,往往是错误的,有害的。根本的问题是要音准,音实,再高的要求是音美了。

朴实,真实,能反映自我的发音最重要了。有些似乎程度很高的人,发音空洞、不会有好的结果。

当然首先我们还是着眼于音准,随着程度高了,音准又有更高的标准,那就是调性。调性好,才能把貌似平常的音阶拉得像乐曲一样好听。

通过我的啰嗦,我真想说,不要对孩子的姿势那么苛求了,放开拉吧!

zh_e_mail老师, 经您那么一说, 我也就释怀了,感到轻松多了.谢谢您!

268
zh_e_mail 发表于 2009-5-14 14:37:00 | 只看该作者

彭斯的诗句上面打错了:登上人生最后一重山。

回铎儿:学琴中的要求也要避免偏激,平时可以中庸些。我上面的话是针对,对姿势要求过多的言论。我曾经也是这样,很担心小孩的手型、姿势,但根据经验,这样过多的要求、注意非但起到好的作用,往往起逆反。

我认为对于个人,只要他能达到很高的水平,那么他的姿势对他就是合理的。 比如拉中提琴,尤其是大尺寸,可达465mm,持这样中提琴,就像夹起一只大提琴,胳膊短根本过不到把位。从姿势上看,肯定不好看,手臂根本保持不了像小提琴那样,漂亮的姿势。可是即便这样,你也得想办法操纵它。

网上有大提琴手,拉Passacaglia,他分别用大提琴,和小提琴拉了各自的声部,之后合成,尽管他是用拉大提的姿势,拉小提琴,可是非常精彩,音色甚比帕尔曼。

由此可见,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能不断提高水平,其他一切都会变好。

269
绎儿 发表于 2009-5-14 15:56: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zh_e_mail 老师的鼓励,以后还请多指教.
270
zh_e_mail 发表于 2009-5-15 15:49:00 | 只看该作者

在小孩学琴的过程中,不同程度阶段要求和标准是不一样的。如刚开始学,能学一下基本持琴姿势、拉空弦、一把位尽量按准音就可以了。记得小孩最初的老师曾说过:对于学过的弓法,还要忘却。我理解是初级的拉法,随着水平提高要不断改进。

271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9-6-9 13:32:00 | 只看该作者
在练琴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停滞期,不知道其他孩子是不是也这样。今年年初,经过一些基础训练后,音准和发音有较明显的提高,之后几个月浮躁、厌学情绪严重,不进而退,直到最近才有所好转。正在练习的巴赫无伴奏,节奏比较复杂,谱面“很花”,但需要非常规范,要拉出那种有伴奏的效果,的确不太容易。双音还是不能得心应手,尤其是3度下行音。现在加了练习四指打指的练习曲,双弦的空弦练习。基本功扎实程度决定应付曲子的能力,这话不错。不过马上要期末考试了,练琴的时间逐渐减少。暑假开始前我们这里还有个非专业性的比赛,因为有很多熟识的小朋友参加,茸茸也准备去凑个热闹。
272
zh_e_mail 发表于 2009-6-9 14:42:00 | 只看该作者

野渡:在练琴过程中,出现停滞的现象也是正常的,琴技上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进步也是不太现实,就像我们要克服障碍,需要积聚一些能量。所以出现进步慢,别太着急,还是要做好思想工作,跟孩子做朋友,遇到问题多换位思考,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而不能一概归于孩子的问题。小孩是爱听表扬的,看到进步的地方,应该适当的表扬,并总结经验,怎样拉琴是好的。

音乐表演上的顶峰有两种,一种是帕嘎尼尼式的,以技术为主体;另一种则是以发声、丰富的情感为主。一般技术上的通过适当的练习可以掌握,而音乐上情感的表现的顶峰,则较难达到,有时需要终身追求。

巴赫无伴奏是音乐中的极品,既有技术的难点,更有音乐表现的内涵。技术上涉及大量和弦,恰空舞曲,要达到那种似瀑布飞泻,宏大连绵不断的效果,在技术上也是挺难。

而巴哈的乐曲和音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达到调性和谐。

总之,它属于非常难的那类。许多音乐家花必生的经历研究它,如果把它作为技术上的内容,就像练习曲给小孩练习,显然是不合适的。要拉巴哈无伴奏,起码是技术上已无大碍,而重点是理解它的内容、还有音效,音色,而这些绝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

老罗曾先后60年几次录制巴哈无伴奏,每次都与前次理解不同。 梅斯基的哥哥送给他巴哈无伴奏,告诉他须花一生来研究。

巴哈当时写下这六首无伴奏组曲,一直不被人所知,多年后被人偶然发现他的手稿。当然它里面有的乐章,如嘎沃特舞曲,听起来非常明快、好听,小孩拉一拉也未尝不可。

小孩跟X老师曾练了第一奏鸣曲的1、2乐章,记得第一乐章,仅一页的谱子,就练了好久,一次老师说:来自根据维也纳大师的讲解,这里的音色应该是古钢琴色彩,速度不要太慢,经过一段练习,老师表示满意了,儿子感觉,还是要按自己的想法拉,老师问为什么,儿子说:感觉这段乐曲很能反映巴哈,巴哈就是这样的,老师也没反对,速度也是按较慢的进行。

273
zynbb 发表于 2009-6-11 17:2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_e_mail在2009-6-9 14:42:00的发言:

巴赫无伴奏是音乐中的极品,既有技术的难点,更有音乐表现的内涵。技术上涉及大量和弦,恰空舞曲,要达到那种似瀑布飞泻,宏大连绵不断的效果,在技术上也是挺难。

而巴哈的乐曲和音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达到调性和谐。

总之,它属于非常难的那类。许多音乐家花必生的经历研究它,如果把它作为技术上的内容,就像练习曲给小孩练习,显然是不合适的。要拉巴哈无伴奏,起码是技术上已无大碍,而重点是理解它的内容、还有音效,音色,而这些绝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

老罗曾先后60年几次录制巴哈无伴奏,每次都与前次理解不同。 梅斯基的哥哥送给他巴哈无伴奏,告诉他须花一生来研究.

274
sweethome 发表于 2009-6-13 21:04:00 | 只看该作者
感动。不容易。
275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9-7-3 15:45:00 | 只看该作者

初一的终考总算尘埃落定。茸茸成绩不像她自己妄想的那么好,用她的话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但跟与她平时的学习时间和认真程度相比却算的上超值了,年级900多学生,排名42,已经很庆幸了。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凡期中、期末都要按成绩排名次,不但班里排,年级也要排,而且考试的考场和座次就按成绩由高向后排。我对孩子学习抓的比较松,只是指导性的说说,她属于拨一拨转一转的主,缺乏主观能动性,再加上我觉得女孩子潜力小,就算现在学的好也保不准高中以后怎么样呢,所以不怎么上心。初中以后科目增加到8门,没见她学习态度有什么改观或不适应,但练琴却明显比原来感兴趣,这样以来,虽然作业比原来增加,练琴时间反而也多了,基本保证每天1小时,假期2小时,除了作业无暇做任何课外习题,后来她自己总结说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应付考试没问题。

276
zh_e_mail 发表于 2009-7-3 20: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的帖子又被审了
277
zh_e_mail 发表于 2009-7-3 22:05:00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为什么回的帖子被删了?
278
红色琴盒 发表于 2009-7-4 20:54:00 | 只看该作者
路漫漫
279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9-7-16 15:14:00 | 只看该作者

zh_e_mail老师的帖子写的什么啊?看不到,很遗憾。

上周去赛场凑个热闹,这次参赛人数比以往多了不少,而且划分了4个组别,感觉逐步走向正规了。从比赛情况看,儿童组( 12岁以下)的水平提高比较快,有几个已经拉的声情并茂了,当然以专业的眼光看还是有很多不足,但是对于业余学琴的孩子来讲,已经算不容易了。相比较而言,少年组的竞争力比较弱,曲目难度也比较低,不过这到让我孩子沾了光。这次居然有青年组选手,都是本市大专院校的艺术专业的学生,本以为水平应该很高的,可惜,并不尽如人意,毕竟他们是专业的啊,要求应该更高些,但规范程度还不够,比如音准,并不是特别讲究。可见本地的小提琴教育尚需反省和提高。

280
zynbb 发表于 2009-7-16 23:42:00 | 只看该作者
野渡老师的耳朵越来越厉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7 10:35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