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渡:在练琴过程中,出现停滞的现象也是正常的,琴技上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进步也是不太现实,就像我们要克服障碍,需要积聚一些能量。所以出现进步慢,别太着急,还是要做好思想工作,跟孩子做朋友,遇到问题多换位思考,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而不能一概归于孩子的问题。小孩是爱听表扬的,看到进步的地方,应该适当的表扬,并总结经验,怎样拉琴是好的。 音乐表演上的顶峰有两种,一种是帕嘎尼尼式的,以技术为主体;另一种则是以发声、丰富的情感为主。一般技术上的通过适当的练习可以掌握,而音乐上情感的表现的顶峰,则较难达到,有时需要终身追求。 巴赫无伴奏是音乐中的极品,既有技术的难点,更有音乐表现的内涵。技术上涉及大量和弦,恰空舞曲,要达到那种似瀑布飞泻,宏大连绵不断的效果,在技术上也是挺难。 而巴哈的乐曲和音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达到调性和谐。 总之,它属于非常难的那类。许多音乐家花必生的经历研究它,如果把它作为技术上的内容,就像练习曲给小孩练习,显然是不合适的。要拉巴哈无伴奏,起码是技术上已无大碍,而重点是理解它的内容、还有音效,音色,而这些绝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 老罗曾先后60年几次录制巴哈无伴奏,每次都与前次理解不同。 梅斯基的哥哥送给他巴哈无伴奏,告诉他须花一生来研究。 巴哈当时写下这六首无伴奏组曲,一直不被人所知,多年后被人偶然发现他的手稿。当然它里面有的乐章,如嘎沃特舞曲,听起来非常明快、好听,小孩拉一拉也未尝不可。 小孩跟X老师曾练了第一奏鸣曲的1、2乐章,记得第一乐章,仅一页的谱子,就练了好久,一次老师说:来自根据维也纳大师的讲解,这里的音色应该是古钢琴色彩,速度不要太慢,经过一段练习,老师表示满意了,儿子感觉,还是要按自己的想法拉,老师问为什么,儿子说:感觉这段乐曲很能反映巴哈,巴哈就是这样的,老师也没反对,速度也是按较慢的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