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今年天气忽冷忽热,孩子终于被流感击中。两个星期了也没好利索,琴也练的比较少。半年来一直练《丹克拉华丽练习曲》,目前已经结束,开始《罗德24首随想曲》的练习。同时还在进行的还有双音音阶练习和克莱斯勒的〈前奏曲与快板〉。之前还加了一首塔蒂尼的g小调奏鸣曲,节奏型比较复杂的曲子。
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正在热播,可惜我们家收不到音乐台,好在热心的朋友激将录像发到网上,我们才能一睹盛况。下载了一部分带回去给孩子看,在最初看初赛,尤其是成都赛区资格赛时,还没觉得怎样,看有不少业余选手去参赛,很好奇。看到后来就心惊胆战起来,问问孩子他们拉的好吗(我是听不出来,感觉都不错)?她一脸严肃点点头,我指着最小的那位选手,问:“你需要多长时间赶上她?”孩子反问:“是赶上她现在的水平吗?”我说啊,她想了一下说:“如果不坐神七的话至少需要3-5年。”我立刻被雷倒。
该相赛事对推广古典音乐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觉得如果更多的人能收看和参与会更好,为什么不在中央3台播出呢?为什么不划分专业和非专业组呢?我看到很多业余选手很努力的在拉,以专业眼光来看,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他们永远无法晋级,他们热爱音乐的心会不会因此受到打击呢?我愿意把更多的掌声送给他们。
举报
以下是引用野渡无人在2008-12-24 13:54:00的发言: 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正在热播,可惜我们家收不到音乐台,好在热心的朋友激将录像发到网上,我们才能一睹盛况。下载了一部分带回去给孩子看,在最初看初赛,尤其是成都赛区资格赛时,还没觉得怎样,看有不少业余选手去参赛,很好奇。看到后来就心惊胆战起来,问问孩子他们拉的好吗(我是听不出来,感觉都不错)?她一脸严肃点点头,我指着最小的那位选手,问:“你需要多长时间赶上她?”孩子反问:“是赶上她现在的水平吗?”我说啊,她想了一下说:“如果不坐神七的话至少需要3-5年。”我立刻被雷倒。
茸茸真可爱!
我就希望孩子学琴朝着这个方向就好啊!知道别人玩得好不好。
把音乐就当个玩意儿,喜欢但不要专业;欣赏但不要成为自己谋生的手段。
很成功啊,野渡老师!
以下是引用ladeng410在2009-1-10 19:11:00的发言: 看到大家的帖子,很受触动!我闺女学琴也有两年多了!虽然也得个小奖,可是我觉得到现在她练琴还是充满了抵触情绪!只是迫于无奈,不得不练罢了!冷静的想想其实还是在锯木头呀!呵呵!我一直在期待她能像楼主的闺女那样----自己要求学琴,练琴这一天能早点到来!我觉得我们平时对基本功的要求基本为零,都是在练练戏曲,乐曲,音阶和空弦,还有左手无声练习都放弃了!因为每天那一个小时的时间实在是太紧张了!自从看了中央电视台的钢琴小提琴大赛,看了各位家长的点评我才意识到这样做是不行的!不能一味的强调进度,应该把基本功打好-----这才是一切之根本!祝楼主的孩子及各位琴童们都有美好的学琴之路和一个愉快的童年!
看一看吕思清拉的流浪,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DE1NzM2OA==/v.swf
以下是引用zh_e_mail在2009-1-22 10:30:00的发言: 前奏与快板 是很好的曲子,克莱斯勒作曲。克莱斯勒偏爱小品,给人留下硬技术不擅长拉大协奏曲,其实克莱斯勒技术无人能及,当年卡尔弗莱什求学,见到12岁的 克莱斯勒拉大协奏曲,目瞪口呆,比自己好多了。 有人做过比较,拉海菲兹拿手的野蜂飞舞,比拉海菲快了好几秒,而听上去感觉比海菲兹慢,更说明克莱斯勒的过人之处。这首前奏与快板也需具有很高的音乐水平和技巧进行演奏,尤其快板部分,疾风暴雨般的速度,鲜明的节奏把曲子不断推向高潮,一气呵成,。记得8年前,领小孩去制琴老师家购琴,孩子拉了这首曲子试琴,陪我们同去的一个女孩,兴奋得说:这是我最喜欢的曲子了。这个女孩上了中央院,算起来,可能快毕业了。孩子现在有时还会拉这首曲子,体验那美妙的旋律和节奏。许多小提琴家拉过,其中,郑京和的挺好。
的确,快板最后部分速度飞快,虽然不是很难,演奏起来效果还是满不错的。过年期间,茸茸用这首曲子和《阳光照耀塔基库尔干》参加了一个展演。因为时间缘故,《前奏曲与快板》全部演奏了,而中国乐曲只拉了前两页。赛后评委们给的评语大致说要加强歌唱性,快板部分完成较好,但音还不够清晰。我觉得她对外国乐曲的领悟十分欠缺,不像中国乐曲那样有感觉。不过《前奏曲与快板》学的时间不长,能背下来并快速的演奏也算进步了。
别着急,要有一个过程,LZ孩子现在拉的曲子程度挺深的,多听老师的建议,多看谱子,尤其是其上的标记,就像读文章,从小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多听一些小提琴家拉的,不要刻意模仿,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如果把学琴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的话,第一阶段即是打基础,建立牢固的技术、基本功;第二阶段是逐渐培养音乐感觉、兴趣、修养。小孩学到一定程度,一定引导其感兴趣,不把拉琴,当作负担而是乐趣,那么一切都会改变,进步。
我小孩很幸运地在初期打下了良好的基本功,现在完全没有技术上的障碍,好多年了,现在也不拉音节,和练习曲了。其实现在那种正常的练琴时间很少了,我有时也说他,你练琴就是调琴,他反击说,对,调好了,也就练好了。他对琴一直很挑剔,达不到想要的音色绝不拉琴,总跑到制琴老师家中调琴,修琴,许多配件都换了,修了,指板、各类琴弦、码子、音柱、腮托等。有两次我们竟陪他到了千里之外修琴。
有一天我说他,实在不行就买一把,他答道:这个问题我想过了,买也未必能有合适的,琴是拉出来的,琴随人走。
这次寒假时间长,我们安排了10天在外旅游,其间参加了那里的展演比赛,见到了几位琴童家长网友。在展演中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但因为时间仓促,无缘跟那些孩子的家长进行交流。以前雪琦的妈妈都是在类似的比赛在中寻找好老师,看来也是有道理的。茸茸之后的那一组孩子,个个都很规范,一打听,基本都是同一位老师的学生,由此可见这位老师的责任心很强,对学生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
总体感觉玩的比较愉快,只是茸茸太懒,不愿在景区里逛,闲累,每到一个地方就嚷着吃饭,回来在车上记了笔流水账:某年某月到了某地,吃了~~,很好吃,下一句继续到了某地吃的~~,对于人情风物没有任何描述,只有吃的东西才略作评论。
回来休息几天,写写作业。上周开始进行维尼亚夫斯基的d小调第一协奏曲和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同时在练的是《罗德24首随想曲》、音阶、双音等等。最近对音准感觉还是不把握。每首曲目都学不细就过去了,老师的意思是趁有时间多接触,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曲目会有不同的理解,再慢慢体会吧。今天开学了,茸茸又犯了上学恐惧症,唉声叹气,不过早上还是早早爬起来奔学校了,怕迟到挨批。
记住孩子是夸出来的,维尼亚夫斯基和维厄当的曲子有深度,可增加音乐鉴赏力。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很特别,充满浓郁的西班牙风格,共5个风格各异的乐章,第一乐章有气势,典型的西班牙血统风格。下面的乐章有舒缓凝重、还有哈巴涅拉,最后的乐章充满节日的喜庆舞蹈场面,我最喜欢听。练罗德能增强旋律性。练音阶应注意仔细听音。
关于小提琴音准是很复杂的问题,我也说不好。记得当年孩子老师讲一次开全国性小提琴教学会,大家讨论小提琴音准问题,大家莫衷一是,有人后来说,发明钢琴是个错误。有人请邓老师发表看法,老师说还是以钢琴为基础,作为小提琴小提琴音准参照。否则没了标准。
有人发明了钢琴校音器,对小提琴就不准,而队小提琴校音器对笛子也不准,每种乐器的音调不一样。据说小提琴的升do,是接近Re的音,而降Re是接近do的音。
记得孩子拉Bramhs的匈牙利舞曲4,开头的音,他说很难啦准,那个装饰音,一般人认为是do,实际是升do,谱子也没标记,是按调性处理的。
楼主的孩子真聪明!羡慕呀!
可不是嘛,小提琴的音准我觉得套用一句广告词很恰当:“没有最准,只有更准。”所以音准是长期追求的目标。
哈,最重要的是从小养成听音的习惯,我们经常认为音不准,是由于手指的问题,甚至是手型,而问题恰恰可能是由于耳朵的问题。
道理就像唱歌,有的人跑调,其实不是嗓子的问题,是耳朵的问题。只要正确对待这些,平时注意,也不是很难的。对于小提琴家,可能追求的目标就更高了。以音准为例,有人分析过海飞兹的一段拉法,按照绝对的音准,那些音都是不准的,可从调性,调性的变化有时最准的。海飞兹对演出一丝不苟,为拉好一个曲子,竟能听上千遍,反复研究。他的音乐成就真是非常人所及。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7 10:15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