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得体会] [原创]六年一剑试锋芒

[复制链接]
161
云雀 发表于 2008-4-22 07:48:00 | 只看该作者
看完最近两篇日记,我有一个感觉或者说体会,在某个时段孩子学着很难的东西,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困难往往迎刃而解,因为有基本功、领悟能力的不断增加以及老师授课方法的引领,孩子就会从量变到某种程度的质变。茸茸在练《丰收渔歌》,推荐你查询有关李自立边拉边讲解的视频,相信对这首曲子拉足味道有一定的帮助。
当你演奏的时候,别管你的听众是谁。当你演奏的时候,要永远觉得有一位大师在谤听。——舒曼
162
zh_e_mail 发表于 2008-4-24 20:06: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程度已经不低了,一定要注意质量,坚实的基本功是后面大踏步前进的基石。
163
athana 发表于 2008-4-25 00:52:00 | 只看该作者
一口气看完,感动ing !也少不了偷师一番。谢谢了!向你学习!
164
果果童话 发表于 2008-4-25 15:00:00 | 只看该作者
165
lmduan 发表于 2008-4-28 09:48:00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全看了,向野渡无人学习!

166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8-5-5 15:51:0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zh_e_mail 老师的提示。应当引起我们家长的重视。

临近小学毕业,孩子作业明显多起来,晚上都要到8点多以后才能练琴。所以最近提琴老师布置的很多作业,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布鲁赫g小调第一乐章前几堂课没来得及检查,最近老师才又听了一遍,还是说节奏太随意,行板那段不够柔美,半音阶那段不够清晰,总之还是有一大堆毛病。丹克拉华丽练习曲中有一首双音练习音准不好。前一段时间新老师一直没布置协奏曲,后来说让孩子自己随便选点什么先练着,茸茸便开始练《门德尔松e小调第一乐章》,这孩子脾气急,学新课时积极性还比较高,一旦曲子拉的时间长了,自己就开始烦,甚至越拉越差劲,所以学过的每首曲子还没等学透彻,老师就不敢再让她继续练了,老师说给她上课就跟打架似的,每次不等老师说完话,她就开始拉。上周给把自己练的一小段门德尔松拉给老师听,老师先表扬了一下她的积极性,老师说这曲子没什么难的,音准解决了就全解决了。茸茸知道自己第一句就没拉准,可是怎么样才能拉准呢,她没有去想,老师才说,练的时候必须把媒介音带上,不要怕麻烦,否则想拉准很难。回去我让她按老师的方法练,果然好多了。怪不得总听她拉得几个音很别扭,看来通过媒介音来找音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5 15:54:32编辑过]
167
zh_e_mail 发表于 2008-5-6 16:38:00 | 只看该作者

孩子小时练音阶,老师谈及过媒介音,为了拉准,说可以借助它,但到纯熟,快速时就要去掉媒介音了。前些时候跟孩子谈起过,媒介音是帮助我们练准的一个有效方法,能提高我们拉准的信心,但最终不要让它出现,不要听出来。

当时老师对拉的曲子要求及严,达不到要求绝不允许向下进行。记得有一首快板,拉了许久,也过不了关,后来老师也非常生气,不知为什么拉不好,最后冷冷地说,先这样吧,看来你是拉不好了,最多也只达到及格,往下进行吧。这是我们记忆中的唯一一次。那么一首很简单的小曲,竟然达不到要求,现在看来还是没理解其中的意思。

许多名曲,很好听,如这首门德尔松协奏曲,梁祝等,如练一定要练好,正宗,不要感进度。否则就很容易偏离,以后也很难再提高,甚至养成了毛病就麻烦了。

168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8-5-7 09:50:00 | 只看该作者
zh_e_mail 老师说得很对。媒介音只是在练的过程中带出来,但最后的成品一定是没有的,就像半成品的一道工序。
169
宝珠 发表于 2008-5-7 10:00: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呵!!

170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8-6-4 15:02:00 | 只看该作者
最近一直出差在外,孩子的学习、练琴也顾不上监督。上月我们这里外语学校招生考试,孩子学校一半的学生都去一试身手,我连这么重要的信息都没注意,好在我们原本没有去那里的打算。

一个月来练琴时间明显减少,每次只能练一首练习曲或一条音阶什么的,老师留的曲目有时候一周只能过一遍。目前除了《丰收渔歌》进展比较顺利,其他的都很生疏。布鲁赫的协奏曲还在整理期间,暴露出揉弦比较弱的缺陷,总是忙活半天也听不到波音,其实以前就有这毛病,手指的一关节活动不开,这方面单独练的很不够。《丹克拉华丽练习曲》第5首、17首暂时不用练了,现在对如何找双音摸到了一点门径,双音音准提高了一些。但是维尼亚夫斯基的随想曲三音准一直不好。有些东西也急不来,练琴好的方法现在也知道一些,但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无法一一实施。

171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8-6-16 10:18:00 | 只看该作者
孩子这周就要毕业考试,我不能像以往那么无所谓。晚上抽空监督她背英语,结果发现以前的单词、句型忘得光光的,不禁怒从心头起,除了棍棒教育一番,练琴也停了,至今好像已经有10多天没有碰琴了。直到昨天我说:“今天晚上吃完饭练会琴吧。”孩子一听热情挺高,我当时还挺高兴,可刚练完半小时双音,又开始喊累,我让她再练两行随想曲,她嘟囔:“又练练习曲啊?”我只好退一步:“你愿拉啥拉啥吧。”她就赶紧拿出〈太阳照耀塔什库尔干〉。茸茸练中国曲目时有个毛病,更急于表现心里的情绪,我重申了一遍先慢练音准之类的,但越是提醒他们越是当耳旁风。

172
zh_e_mail 发表于 2008-6-18 21:08:00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搂主的小孩现在拉的程度很高,现在老师的正确指导至关重要。最近我小孩回忆小时候邓老师的指导,非常感激涕零,在收拾老师留下的乐谱中,有一本是别人所赠,赠给邓老师与一个大名鼎鼎的老师,孩子说邓老师给我教授的技艺,最本质的是无论多难,都是很松弛的,拉琴非常松弛,毫不费力,虽然邓老师自幼受俄罗斯学派教授,但他聪明好学,加上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博览群书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又高效的教法,在世界范围也难有对手。小时候去学琴,一次遇到老师给一个大姐姐辅导,感觉当时那个女学生功力很深,一定是专业琴手,老师从容不迫,虽已记不住当时老师所说,当那场景很清晰。

173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8-7-14 15:56:00 | 只看该作者
这段时间不常上来,看到zh_e_mail老师 仍在关注孩子学习,而且他的担心很有道理,程度高不一定实际水平就真行了。毕业考试完的那节课,老师严肃指出心太浮躁,不能沉下心来找音准,没有真正掌握练琴的方法。我想她所说的方法基本就是慢练,对待所有练习曲或乐曲都要像练音阶那样,一个音一个音校准,在此基础上才能讲求节奏、速度和音乐。接下来的一节课,因为没有暑假作业,比平时用了些心思,老师便说音准有明显提高,不过我听不出什么差别。由于音准不过关,随想曲进度非常缓慢。我觉得如果想让茸茸在拉琴上有质的飞跃是非常困难的。

最近跟几个琴童家长在网上交流,大部分是抱着学个爱好的态度来学,等初中、高中功课忙就准备停下来。可同时很多家长都意识到,只要停了以后很难再拾起来,而前面所花费的大量精力和财力等于打了水漂,可如果坚持还要投入更多。最终使我们这些家长陷入迷茫,难道小提琴真是“鸡肋”?

174
冰雪之旅 发表于 2008-7-14 17:08:00 | 只看该作者

175
zh_e_mail 发表于 2008-7-14 17:47:00 | 只看该作者

"可如果坚持还要投入更多。最终使我们这些家长陷入迷茫,难道小提琴真是“鸡肋”?" "

回顾过去,其实留下许多愉快的记忆。最近与儿子散步他说:“小时候,你曾严厉的反对我运弓时,不要压腕,给我留下很大的影响,最近看许多人如大卫,科岗等,他们之所以有洪亮的发音,很大程度上是有压腕的动作的。”听到此我很惭愧,为自己的无知和固执而羞愧。我也记得,一次看见一个女提琴手在台上演出,她的手腕动作摆动幅度很大,我就让儿子模仿,后来去了老师那,老师当即禁止。因此我们许多情况下不要太过固执,太迷信,要让孩子在科学和自然条件下,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然发展。

176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8-8-1 13:26:00 | 只看该作者
说一点关于考级的见闻。在新老师那里半年来一直以练习曲和音阶练习为主,考级曲目没准备,老师说考不考无所谓,我们也表示同意。但于老师却要求考,说考级能督促孩子好好练琴。既然这样,免不了报名、背谱子拉拉杂杂一番。

7月30日下午,因为我们家离考场比较远,早早坐上75路奔赴考场。路上陆续上来几位背电子琴和小提琴的,估计都是考生。果然,我们一起下了车,边走边交流。那个女孩13岁,白白净净很恬静,学了有7年。我们到了考场外,已经有不少家长们和孩子等候。孩子们都差不多大,在10-13岁之间,知道临阵磨枪了,考场外霎是热闹,所选曲目也都差不多,一片《丰收渔歌》的声音。茸茸也坐在那里把罗德随想曲的重点、难点找一遍,因为这首练的少。家长们似乎也跟着紧张,不断提醒孩子注意事项,当然也关注别的孩子练琴情况。平时难得有机会交流。我乘机看了几个孩子的琴,大部分都是老师代买的,价格在几千元不等,不过当时乱糟糟的,听不出琴的音色如何。这时就有家长过来询问茸茸的学琴情况,比如跟谁学的?学了几年等等,从谈话里得知考9级的这些孩子大都学了5年多,像我们这样学7年的算是进度慢的了,但从家长反映来看,显然觉得茸茸从姿势上讲比较规范。其实大家也都不太懂,只是看着顺眼而已。说实话,这些业余学琴孩子的水平很难让人恭维,就我一个外行,都能听出很多地方跑调了,但他们热情还是蛮高,已经可以自娱自乐了。考生每4个一批带入考场,进行的很快。茸茸出来我问是不是全拉?她说就音阶琶音全拉,其他的抽两段拉,评委也就听了几分钟,到不如考8级时拉的多。评委让茸茸拿出一张省青少年爱乐乐团的报名表让我填。前面几个拉的少好些的也都领了这种表格。旁边一位家长说,咱们过级没问题了吧,要不怎么给咱们表呢?我安慰她,过级其实很容易啊,没听嘛就拉一段。

最近有位网友传我一段他9岁(10岁?)女儿的录音,人家孩子已经考入中央院附小了。茸茸听了录音,大大惊叹一番,说音太准了。我问她如果你认认真真拉能拉这么准吗?她干脆地说:“不能!”我又问是不是自己听不出来?她说能,也知道怎样才算准,可真要这样去抠音准太累了,一天给她5、6个小时还差不多,但如果真让她天天练这么长时间,她坚决不干,我无语…… 。这里面不但有琴艺上的差距,恐怕还有性格上的差异阿。

177
融融妈妈 发表于 2008-8-1 17:29:00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很感动,让咱们这些琴童父母也很有感触
178
xueyao2007 发表于 2008-8-11 04:50:00 | 只看该作者

好羡慕啊!!!

179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8-8-26 16:36:00 | 只看该作者
进入8月份,于老师因为身体缘故给所有学生放假一个月,茸茸自然减负,高兴了就练几行《阳光照耀塔吉库尔干》或者C大调音阶什么的。我说C大调音阶是音阶里最简单的吧,茸茸翻了我一眼不做解释,大有不屑对牛弹琴的意思。8月10-15日,由网友带领茸茸和他家孩子赴日照参加弦乐夏令营。因为听说林耀基先生也要去,我们满怀希望去见识一下大师风采,结果报到之后举办方又说他老人家不到场。不过有很多中央院附中的老师去了,包括赵薇、童卫东、刘霄还有一位是香港的马忠为老师。茸茸认识了几位小朋友,聊的非常投入,结果很多老师的公开课根本没去听,而且营员们自愿报名参加的个人演奏会也没去,我打电话问她为什么不参加活动,她说跟朋友在宿舍聊天呢,这让我很失望。网友替她约了刘霄、马忠为老师单独的辅导课,她就用那首半生不熟的《阳光》上课,好在网友很负责任的把活动过程都拍摄下来。回来我看了一遍录像,发现这些老师非常注重右手,也许因为左手难于短时间纠正,对左手的技巧、音准没有过多指点,反而对于持琴运弓提的很多,基本还是那些要求,直平稳,弓子的分配等等。刘霄老师指出茸茸的琴头还有些低,弓子走的不够直;马老师指出应慢练双音音准,弓速也会影响音色等等,拨弦也讲了一点。在马老师稍加点拨以后,果然音色上有了变化。我看了录像以后,意识到孩子的空弦练的很不够,就让她练琴前拉10分钟空弦,也不知道是否会有效用。

上周我们这里举办了一场器乐大赛,我让孩子报名锻炼一下,并拽上雪琪一起参加。本来想让她用《阳光》参赛,但茸茸不同意,我说这首难度系数高啊,她正全神贯注看奥运比赛,回头甩给我一句:“你没看单杠、鞍马怎么能拿冠军?还不是降低难度系数,保证成功率吗?不失误才能有机会。”这个到学的挺快。初赛在周六,到了赛场,看到好多选手已经提前到达并反复走场,我督促茸茸也上台感受一下,她说紧张不去。厅里响起了熟悉的旋律:《新疆之春》、《布鲁赫g小调》、《渔舟唱晚》、《维奥蒂a小调》…….。等听到《西班牙交响曲》响起的时候,茸茸脸上变色,说不得了都比我水平高。还有一个跟她一样在练《丰收渔歌》,茸茸要比那孩子高2、3公分的样子,结果一问比茸茸还大一岁。我问茸茸,你觉得她拉得怎么样?茸茸说差不多吧,以前每次这样问,她都这样回答,我说差不多是什么概念,她就不吱声了。点过名,茸茸按顺序第二个出场,被分在儿童组,13岁以上是少年组,茸茸很庆幸地说,在那组就麻烦了。参赛的也就20来人,却有不少从外地赶过来的。家长们确实很上心,有的孩子爷爷奶奶都出动了。每位选手也就拉了1分多钟,下面还有其他乐器的比赛。大约1个多小时,成绩出来了,大约一半进了决赛。有一位大孩子选的是《苗岭的早晨》,上场很有风度,拉的虫鸟齐鸣煞是热闹,不知为啥没进决赛,一个老太太说:“哎?那个拉小鸟的怎么没进决赛呢?”我们笑倒。茸茸暂列儿童组第一,雪琪表现的很稳,暂列第三。决赛在周日,为了赶班车,一早就爬起来,茸茸迷迷瞪瞪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决赛很多选手换了曲子,居然有3位拉《丰收渔歌》,上面说的那女孩还用了伴奏带。这次拉的时间长,每人4分钟,有的孩子表演能力很强,肢体表现比音乐表现还要强,但仔细听,音准节奏就经不起推敲了。看来这些业余选手们只能唬唬我们这帮外行。茸茸排在第一个出场,因此比较紧张,拉断了一句,接下来马上又错了一个音,不过听完了所有选手的演奏,感觉一等奖还是有把握的,毕竟在这一组她年龄算大的了。倒是雪琪的妈妈很着急,觉得别人曲目难,会不会连第三也拿不到?我说不会阿,果然,成绩一出来,雪琪妈妈欢天喜地,雪琪成绩跃居第二。家长们有说有笑走出来,很有礼貌地相互打招呼道别,带着喜悦或遗憾各奔东西。

180
zh_e_mail 发表于 2008-8-31 14:49:00 | 只看该作者

你家孩子真不简单,这么小就得了第一。我小孩,虽然大大小小的各类比赛也参加过许多了,虽然也得过金奖、一等奖之类,可一直没得过第一。直到去年,参加了全省艺术比赛,许多乐器参加,历时几天。轮到儿子,短短几分钟,下来后,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对他说,你很棒,你拉时,评委们纷纷点头。肯定是第一了。儿子高兴得回家了。直道了晚上突然想起,忘记问自己的得分了,赶紧打车去了比赛现场,比赛仍在进行,说明了情况,负责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你是到现在为止的最高分。儿子离开大厅时,在场的许多工作人员纷纷挥手告别。儿子说到:这是我这么多年来初尝冠军的滋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6 19:17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