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得体会] [原创]六年一剑试锋芒

[复制链接]
81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7-10-10 08:2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三笑春风在2007-10-9 22:11:00的发言:

楼主:短信收到,但我无法回。就借这个楼说话吧,您太客气了。

反正准备离开这里了,说一句实话吧:六年还不到试锋芒的时候。

祝好运!

阁下何必走呢,做自己的事管别人说什么呢!你不说嘛,要有宽容心,我也被删过帖子,当时很郁闷,过两天也就忘了。

另外,你说的不错,六年对学琴来讲还是太短,也谈不上什么成绩,单这个论坛里有才华的有成就的就不知道有多少。开始也觉得这题目取的大了,不过因为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值比较低,能走到今天有点出乎意料,一高兴也就这么写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0 9:29:54编辑过]
我每天苦练14个小时,现在却有人叫我天才?!——萨拉萨蒂
82
皓月当空 发表于 2007-10-10 10:41:00 | 只看该作者
看完文章酸溜溜的人不止我一个看来,文章真实地体现了琴童家长的心态。感谢楼主发了这么好的帖子,我也要坚持让孩子学下去,把琴学好!
83
zh_e_mail 发表于 2007-10-11 19:40:00 | 只看该作者
作为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尽快进步,每当看到孩子的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就欣喜万分,感觉孩子绽放出夺目的光芒,这都是人之常情。每当我的孩子骄傲自大时,我尽量委婉地指出他的缺点,让他明白路还很长。有时他对某些琴手很不屑一顾,隔断时间也可能会改变一些,要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
84
凝娅梦诺尔 发表于 2007-10-11 20:3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_e_mail在2007-10-11 19:40:00的发言: 作为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尽快进步,每当看到孩子的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就欣喜万分,感觉孩子绽放出夺目的光芒,这都是人之常情。每当我的孩子骄傲自大时,我尽量委婉地指出他的缺点,让他明白路还很长。有时他对某些琴手很不屑一顾,隔断时间也可能会改变一些,要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要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说的太对了,原来我曾对盛中国不屑一顾,但实际上能达到他的水平也非常不容易啊。
85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7-10-14 20:45: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的课程还算顺利。克莱采尔25首八度双音练习,音准掌握还好,又加了两种弓法的练习。33首基本已经搞定,只是连弓换把还不是很流畅。准备拉35首,听老师说这首双音比33首还难,孩子听了有点畏难情绪。可是我在网上没有找到小提琴的示范演奏,承蒙fuzibin老师的帮助,给我传了克莱采尔练习曲的电子琴示范录音,但毕竟跟提琴的音准不太一样。

请问各位大侠谁能给个下载的网址?

86
zh_e_mail 发表于 2007-10-15 10:2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凝娅梦诺尔在2007-10-11 20:38:00的发言:

除了技术之外,表演还包括许多、修养性格等等。米尔斯坦曾说过技术是被发明出来的,不是机械地练出来的。以帕格尼尼技术著称的里奇曾说过:手是受大脑支配的,西盖地大手很笨,技术很差,但他靠头脑调动手,演绎了很多精彩曲目,成为了经典

87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7-10-16 16:3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_e_mail在2007-10-15 10:20:00的发言:

除了技术之外,表演还包括许多、修养性格等等。米尔斯坦曾说过技术是被发明出来的,不是机械地练出来的。以帕格尼尼技术著称的里奇曾说过:手是受大脑支配的,西盖地大手很笨,技术很差,但他靠头脑调动手,演绎了很多精彩曲目,成为了经典

说的很对!

88
zh_e_mail 发表于 2007-10-18 08:29: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小孩对音很挑剔,达不到自己想象的效果,就拉不了,我有时感觉是不是性格有问题,有时被他调音搞得几近发疯。最近同一个家长说起,她说她的儿子练琴从早到晚,狠抓紧,可不关系发音,虽然考入了音乐学院搞上了专业,可是比较死板。也不知怎样更好。
89
nbcxy 发表于 2007-10-20 16:24:00 | 只看该作者
123
90
zh_e_mail 发表于 2007-10-20 16:33:00 | 只看该作者

儿子在10岁左右时,练过整册2遍,之后邓老师又调了一些重点课又复习了。时隔多年,最近儿子找出克莱采尔35拉,感觉是一首旋律很强、有点类似莫扎特、克莱里时代的曲子,尽管一般认为它是一首进行曲。现在的老师听了很赞同他的处理,就让他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拉、感觉效果挺好。

当时是如何练的许多已经忘记,只记得十岁时参加市里的比赛,儿子拉的26课,里面有十度,当时拉得很好又快又准十分清楚,同时还拉了贝多芬的F大调浪漫曲,只记得邓老师强调,这首乐曲多高水平都不埋没你的才华。当时拉完,去年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录取第一名的爸爸(他也精通小提琴演奏)竖起了大拇指。

年复一年,时光穿梭,几经周折,当年的小小少年,历时14载的练励,更加自信了。

91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7-10-20 17:3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_e_mail在2007-10-20 16:33:00的发言:

儿子在10岁左右时,练过整册2遍,之后邓老师又调了一些重点课又复习了。时隔多年,最近儿子找出克莱采尔35拉,感觉是一首旋律很强、有点类似莫扎特、克莱里时代的曲子,尽管一般认为它是一首进行曲。现在的老师听了很赞同他的处理,就让他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拉、感觉效果挺好。

当时是如何练的许多已经忘记,只记得十岁时参加市里的比赛,儿子拉的26课,里面有十度,当时拉得很好又快又准十分清楚,同时还拉了贝多芬的F大调浪漫曲,只记得邓老师强调,这首乐曲多高水平都不埋没你的才华。当时拉完,去年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录取第一名的爸爸(他也精通小提琴演奏)竖起了大拇指。

年复一年,时光穿梭,几经周折,当年的小小少年,历时14载的练励,更加自信了。

阁下对孩子学琴的进度一直很关注,并及时给予指导,十分感激。准备以您儿子为榜样,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尽管她未必有那样的天赋。你儿子作为业余学琴能保持十几年对小提琴坚持不懈,很不容易。

听网上有位朋友说35课是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必考曲目。它不但练习双音音准,同时也有符点音练习,是一首综合性练习曲。我们虽然走不了专业,也是希望把每一首学到的曲目尽量掌握好,不要囫囵吞枣。

92
zh_e_mail 发表于 2007-10-20 18:22:00 | 只看该作者

您过奖了,只是一些经验之谈,不一定照搬。不是说one man's meat is another's poinson吗。我真的认为,许多孩子都具备所说的天才条件,肯定不是少数,那么如何能发现激发才能,与教师、家长孩子本身都有关。在上帝揭示未来命运之前,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在于等待和希望。所以我们现在所能作的就是等待和希望。那么孩子的兴趣愈发重要,Passion comes first。

在中央音乐学院的考试中32,33,35 中选一首。你说的很对,练习的质量最重要。

只能说我的儿子挺幸运,遇到了好老师,其实他从上了中学后不大系统练了,现在练琴与小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达不到自己想象的效果,他就停下来,对自己的琴反复捉摸,调整,往往很长一段时间里听不到琴声,有时为此也同他发生从突,他明确地表示,得不到自己的音效坚决不拉。艾尔曼每星期调2次音柱,他也快赶上了,有时令制琴的老先生也很麻烦。

93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7-10-21 21:14:00 | 只看该作者
这周回课基本达到要求。本来我还担心前两天我出差,她又撒丫子了呢。25课再加一种新弓法,30、33基本通过,但要求以后每天仍要复习一遍33课,以达到双音换把松、滑、软、齐的目的。因为上课前老师用了点时间调整琴码,最后只剩10分钟进行新课——35课。此前茸茸自己预习了几行,视奏后,老师让把速度降下来,把音找准再说。刚纠正完一段,下面的学生就进门了,胖嘟嘟的一个小男孩,个子不高,7岁,据说4岁半就开始学琴了,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94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7-10-22 13:35:00 | 只看该作者
95
dzhx1115 发表于 2007-10-25 12:48:0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您的文章很有感触,请问您是济南的吗?
96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7-10-25 20:3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dzhx1115在2007-10-25 12:48:00的发言: 看了您的文章很有感触,请问您是济南的吗?

楼上您好,谢谢关注,已在短消息里回复您了。

97
JamesEX 发表于 2007-10-26 07:43:00 | 只看该作者
+油吧
98
zh_e_mail 发表于 2007-10-27 16:1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野渡无人在2007-10-21 21:14:00的发言: 这周回课基本达到要求。本来我还担心前两天我出差,她又撒丫子了呢。25课再加一种新弓法,30、33基本通过,但要求以后每天仍要复习一遍33课,以达到双音换把松、滑、软、齐的目的。因为上课前老师用了点时间调整琴码,最后只剩10分钟进行新课——35课。此前茸茸自己预习了几行,视奏后,老师让把速度降下来,把音找准再说。刚纠正完一段,下面的学生就进门了,胖嘟嘟的一个小男孩,个子不高,7岁,据说4岁半就开始学琴了,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拉克莱采尔35了,你小孩进度不慢呀。最近儿子师从国家级老师,老师让他拉此课,他感到35是一首旋律性很强的曲子,很像莫扎特,又有贝多芬和海顿韵味。就凭着感觉拉了,老师听后很高兴,说还第一次听到这样啦,不错,就按你想象拉吧。儿子后来跟我说:考音乐附中,如拉35,标准也就是听双音效果不错就可以了,考音乐学院,要求拉出进行曲式。而我拉的里面,行家一听准能听出我对莫扎特,贝多芬和海顿风格的理解。从老师那儿回来一个多月了,也没听他再拉过,为了说明给我示范,效果不错。他说他平时不拉,可还是捉摸的,这样的曲子,只要捉摸清楚了,就好啦了。

99
spyui 发表于 2007-10-27 20:13:00 | 只看该作者
每一位成功的琴童后面,都有一位“伟大”的家长和老师!
100
ylluojun 发表于 2007-10-29 08:45:00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向你致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4 17:08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