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从头开始在2007-9-10 0:01:00的发言:
>
年少才高不敢当,做为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将来能有所建树,或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最初的愿望也只是这些,尤其是当前的就业压力这麽大。现在为孩子付出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至于将来后悔。他的老师准备让他考附小,但是竞争太激烈了,还有就是经济问题。就是考上了也要每年几万,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想起这事就头疼。据说还要先找那的老师先上课,又是一笔开销。去年到北京的比赛花了大几千,这次青岛又是几千,哎。。。好象花的都不是钱,是纸了。所以看了您的文章有很多感触,我想大多数家境和经历和我相似,家有琴童是一个很幸福的事也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事。但是看着孩子一天一天在长大,在懂事,在进步,牺牲多少都值了。再有听您说,您的孩子自己知道学了,这就好了。一小时当十小时用,肯定行。孩子的老师十岁学琴,在天津音乐学院毕业,现在交响乐团工作,也不晚啊。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阁下的孩子和我们还不尽相同。我很了解茸茸的情况,论天赋只能说一般,论刻苦更是稀松,现在即便有点喜欢,跟玩网络游戏的热情比还是天差地远。所以对于是否让孩子上音乐附小或附中我没有丝毫犹豫。由于是学理科出身,我们仍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影响。
不过我觉得即便不读附小、附中,也未必以后没有建树。中国的音乐掺杂了太多东西在里面,像《和你在一起》里的刘小春,拉得好的未必有成功的机会。那些在附小、附中拉琴的孩子,哪一个家庭不殷实呢?孩子之间能没有攀比吗?过早的进入文艺圈,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好处。再说了,如果真像大家说的那样,需要几十万的花费,就不如等孩子长大,愿意把拉琴作为自己事业的时候把他送到欧洲去熏陶,毕竟这是西洋乐器,没有那里的文化底蕴,对音乐的理解会有欠缺。相信在那里可以更自由更公平地展示音乐的魅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0 8:44:0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