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得体会] [原创]六年一剑试锋芒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7-10-29 08:5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pyui在2007-10-27 20:13:00的发言: 每一位成功的琴童后面,都有一位“伟大”的家长和老师!

我想每一位家长对孩子都会鞠躬尽瘁吧,不是伟大是天性使然,没办法。

当你演奏的时候,别管你的听众是谁。当你演奏的时候,要永远觉得有一位大师在谤听。——舒曼
102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7-10-29 10:3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_e_mail在2007-10-27 16:10:00的发言: ]

拉克莱采尔35了,你小孩进度不慢呀。最近儿子师从国家级老师,老师让他拉此课,他感到35是一首旋律性很强的曲子,很像莫扎特,又有贝多芬和海顿韵味。就凭着感觉拉了,老师听后很高兴,说还第一次听到这样啦,不错,就按你想象拉吧。儿子后来跟我说:考音乐附中,如拉35,标准也就是听双音效果不错就可以了,考音乐学院,要求拉出进行曲式。而我拉的里面,行家一听准能听出我对莫扎特,贝多芬和海顿风格的理解。从老师那儿回来一个多月了,也没听他再拉过,为了说明给我示范,效果不错。他说他平时不拉,可还是捉摸的,这样的曲子,只要捉摸清楚了,就好啦了。

zh_e_mail 老师您好。幻想茸茸哪一天能有您儿子这份领悟力,就不愁她没饭吃了。

,我现在的要求只是能把音准节奏弄清楚就不错了,至于对音乐的理解和再度创作目前无法企及,不过您说的这些,等她长大了可以用来借鉴。

这周经老师介绍,我们去当地一个中学的交响乐团报到。正好那里高中毕业走了一批队员,空着两个一提的位置。茸茸跟圆圆就补充进去。指挥脾气很温和,跟我们讲了有关排练的事宜,并发了一些谱子。因为他俩比较小,指挥特意交待首席多指导他们。他俩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傻乎乎的,也不知道该干些啥。等团员一一就座,双簧管给A ,然后钢琴给A,当时大厅里乱糟糟的,我担心茸茸听不清,问她音准吗?她说没问题,我们就出去了。首席是位高大健硕的男孩,提着琴挨个给他们校音,当然主要是后面两排小孩子,因为二提最后一排,也新进了两个男孩,一个上六年级一个上初一。当首席走到孩子跟前,拉了一下自己的二弦,示意茸茸拉一下,茸茸拉完,他说低了点,让她自己调整一下,茸茸脸就红了,我在门外注意到这点,才觉得她平时大大咧咧,每次挨批脸不变色心不跳的,原来也是有点自尊心。然后首席又示意圆圆拉一下,看来也有偏差,但圆圆的琴上二弦没上微调,可能也没有自己调过琴,首席跟她说了两句,见她没反应,就摇摇头走了,然后跟指挥说,没办法,没有微调。排练时间大约2小时。出来我们匆匆吃了点饭,又赶着去老师家上课。因为排练,暂时把课程调到晚上。

到老师家,老师问了问情况,茸茸显得挺激动的,大约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场合。然后把排练的曲目给老师看。老师为了让他们尽快赶上乐队的进度,就先把这些曲子给她大体理一理。两人坐在那里一边打节拍一边标注指法。曲子也不很简单,《茉莉花》、《芬兰颂》、《瑶族舞曲》,这些以前没拉过,而且一提拉高把位。虽然只是讲了主要部分,也大约用了50分钟。一看时间又不早了,只检查了35首,这首基本是茸茸自己找的音,大约练了一半,拉的到挺起劲,音准方面老师没有提出过多疑问,只有个别音有偏差,只是节奏拉的太随意,遇到好拉的地方,就叽里咕噜,遇到难的因为要顾及音准,就拉的特别慢。老师着重给她卡卡节奏。还笑她说:“你倒是先把节奏弄准啊,还没搞明白怎么回事就摇头晃脑只顾摆酷。”说的我只想笑。

103
zh_e_mail 发表于 2007-10-29 10:49:00 | 只看该作者

都是从那时过来的,许多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兴趣最重要。我市也有中学生乐团,当时邓老师反对去,说参差不齐,把耳朵听坏了,后来,我们背着老师参加了。当然,在乐团那两年,很多时候是很无聊、小孩也很闹。当时指挥是贾老师,很有水平,很有爱心。孩子很愿意聆听他的指导,也留下一些有趣的回忆。

104
fuzibing 发表于 2007-10-29 19:31:00 | 只看该作者

你家姑娘好样的。从此就进入了乐队生涯,这是孩子们的梦想啊。

谨表祝贺,早日移位首席啊。

105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7-10-29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fuzibing在2007-10-29 19:31:00的发言:

你家姑娘好样的。从此就进入了乐队生涯,这是孩子们的梦想啊。

谨表祝贺,早日移位首席啊。

谢谢fuzibing老师,35首多亏您那录音帮忙呢。至于首席咱可没那野心,不过让孩子去凑凑热闹,多见识点乐器而已。

106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7-10-30 09:54:00 | 只看该作者
啊,已经"渡"上台了,恭喜恭喜
107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7-11-5 09:45:00 | 只看该作者

这周上课仍然先捋了一遍乐队排练的曲目。剩了有半小时进行35课。35课因为时间关系一直没有系统辅导,基本是孩子自己预习的。尽管平时监督她练琴时,总是要求慢一点,无奈孩子急脾气,一旦觉得自己熟点了,就开始提速。因此,双音音准肯定错误不少,节奏卡的也不严。但总体感觉比学33首的时候省劲,因为基本能通下来了,不像33首刚开始都找不着调。

最近读了“亚马逊鳄鱼”老师的《学琴的女儿》一文,感觉业余跟专业学琴差别太大了。我想有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未必没有发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比如音准、节奏这些最起码的东西,但他们之所以没有每一个都指出来,也许是认为业余学琴就应该宽松些,反正大家都忙着考级,能对付过去就行了。再说了如果家长看着让孩子每天都拉空弦,先是抱怨钱白花了,孩子自己也没有成就感和兴趣,所以老师们也就乐得随俗了。以前孩子老师也让练过一段时间空弦,还建议每天都练练,但我们把那话当耳旁风,只忙着赶进度。何况孩子还要写作业、还要玩,哪有时间练空弦呢?

看来以前我们想的太简单了,以为只要坚持不懈,以后想学在转也不迟,读了这篇文章后除了感动,还有失落,觉得女儿真的差的太远,虽然机遇不可强求,但关键还是自己太懈怠,只怕不是学琴的材料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5 9:49:32编辑过]
108
雅鹤清舞 发表于 2007-11-5 10:27:00 | 只看该作者

深有同感。

109
fuzibing 发表于 2007-11-5 11:28:00 | 只看该作者

您说的"以后想学在转也不迟",什么意思呢?

如果俺理解的没错,是否目标还没明确?

现在学琴都是建立在精力、时间、人民币基础之上的,犹豫、徘徊是大忌啊。是否该早有目标,早下决心?然后勤练巧练,多加历练。。。还有重要的一条。。。那就是要考虑老师的问题。。

别的不计较,仅时间就耽搁不起,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何况我们所有的刻苦练习是否真正都符合专业要求?到时候是否还要从头纠正?

若是另有目标,就简单了。学琴成了娱乐,玩出好心情,多一份业余爱好。。。足矣。

110
凝娅梦诺尔 发表于 2007-11-9 12:56:00 | 只看该作者
.。'☆。' 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 .。'☆。' . 。' '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 .。' ' ''。☆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 ''。' ' .。 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 .。'☆'' '☆ 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 .*。.。 .*?爱爱爱爱爱爱爱爱~我们说好的顶帖~爱爱爱爱爱爱爱爱'..*。' ''☆爱爱爱爱爱爱爱爱~只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 .☆. 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 ?'. . 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 ..*。'' 。''☆''。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 。'。'☆''。 *。..。'?'.。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 *。..☆。..*'?'.。 ☆''。*。*.。'?. 爱爱爱爱爱爱爱 ☆''。*..。。*.。'? ''。*。*.。'☆。'☆*爱爱爱爱 ''。*。*.。'☆。..*'☆。 .☆.。'. .*。*。. .。'?'爱 .☆.。'..*。..。*。..。'?
111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07-11-11 17:2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野渡无人在2007-11-5 9:45:00的发言:

最近读了“亚马逊鳄鱼”老师的《学琴的女儿》一文,感觉业余跟专业学琴差别太大了。我想有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未必没有发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比如音准、节奏这些最起码的东西,但他们之所以没有每一个都指出来,也许是认为业余学琴就应该宽松些,

真没想到就这么一文给你造成了那么大的影响。其实你的女儿如果选择这个专业还来得及,如果我猜想不错的话,你女儿的老师应该还是专业水平的,这是我女儿启蒙老师所不能比的。

不过有一样是真的,如果你你女儿从现在开始决定走专业之路,那么每天练琴的时间不能少于三个小时,必须协调好拉琴与文化课的关系,我这样说你可能不理解,一个小时不也可以吗?其实,我举一个不算恰当的例子,练琴和学武术一样,业余选手讲的是花拳秀腿,就像咱们亚运会的那种;而专业选手练的是实战应用,就像电影中说的要有内力,而这个内力的练习,没有时间保证是根本不可能的。以我的判断,你女儿现在已经到了岔路口了,她面前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把小提琴当做一种特长,主攻文化课;二是搞小提琴专业,那么文化课就要给小提琴让路,不过这条路走起来是艰难的,要顶住来自学校、家庭、亲戚朋友的压力。上附中大人陪读,这条路我不赞成,毕竟我们的经济能力是有限的;至于把孩子自己送到附中,那更是错上加错,因为附中的孩子比吃穿的风气相当重,孩子有几个那么自觉的,我周围的一些例子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112
fuzibing 发表于 2007-11-11 20:25:00 | 只看该作者

亚马逊先生太有眼力了,不愧是专业级的家长。

野渡女士可要重视人家的意见啊。

113
wizwj 发表于 2007-11-11 20:46:00 | 只看该作者

我错过了童年

114
三笑春风 发表于 2007-11-11 22:4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亚马逊鳄鱼在2007-11-11 17:21:00的发言:

真没想到就这么一文给你造成了那么大的影响。其实你的女儿如果选择这个专业还来得及,如果我猜想不错的话,你女儿的老师应该还是专业水平的,这是我女儿启蒙老师所不能比的。

不过有一样是真的,如果你你女儿从现在开始决定走专业之路,那么每天练琴的时间不能少于三个小时,必须协调好拉琴与文化课的关系,我这样说你可能不理解,一个小时不也可以吗?其实,我举一个不算恰当的例子,练琴和学武术一样,业余选手讲的是花拳秀腿,就像咱们亚运会的那种;而专业选手练的是实战应用,就像电影中说的要有内力,而这个内力的练习,没有时间保证是根本不可能的。以我的判断,你女儿现在已经到了岔路口了,她面前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把小提琴当做一种特长,主攻文化课;二是搞小提琴专业,那么文化课就要给小提琴让路,不过这条路走起来是艰难的,要顶住来自学校、家庭、亲戚朋友的压力。上附中大人陪读,这条路我不赞成,毕竟我们的经济能力是有限的;至于把孩子自己送到附中,那更是错上加错,因为附中的孩子比吃穿的风气相当重,孩子有几个那么自觉的,我周围的一些例子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不要轻易决定走专业,一定要慎重,但同时,不能当断不断,时间不能拖久。楼主的孩子,如果想走专业,要尽快决定,再晚,恐怕难度会增大很多很多。

不知道鄂鱼兄说的是哪个附中?的确外地到北京来读中央附中陪读的很多,并且生活压力很大。不过情况也不都是那样,我认识一个你们东北来的,就是自己来北京读的,当然,他那个时候可能好一点,因为他现在已经毕业好几年,现在坐乐团。陪读和不陪读各有利弊,不陪读,好象没那么可怕。

115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07-11-12 08:02:00 | 只看该作者

我说的是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当然也有一个是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家长不陪读有很大的风险,我爱人同学的姐姐有一个孩子,孩子是农村的,上附中4年花去了20多万,家里原来也算上是好户的,后来都快家徒四壁了。更要命的是染上了比吃比穿的毛病。还有一个家是沈阳的比较困难,在附中上了两年,孩子竟然有了你们没人家有钱,我没有好琴、没有好衣服,你们生我干什么?我后院一个孩子在中央民族大学上附中,孩子不努力家长每次都气得半死,四年前论水平她在我女儿之上,现在根本就不是一个水平的了。

上附中一般来说必须有家长陪着,这样可以监督孩子,不然每天要练习4个甚至6个小时以上,孩子很少有这种自觉性的。不信你数数那些成功的孩子,有几个家长没陪读的?我知道的陈曦、郎朗、黄楚芳、唐韵、顾文蕾等等吧,都是有家长陪读的。另外他们说是上附中,实际上老师都是教授级的啊,根本不是一般的附中老师,你注意这一点了吗?

116
从头开始 发表于 2007-11-12 11:11:00 | 只看该作者
亚马逊鳄鱼,绝对的专业级家长.说得都对.到过中央音乐学院的贴吧,真烂!不陪读孩子就废了.
117
从头开始 发表于 2007-11-12 11:56:00 | 只看该作者
收到了吗?我第一次发短信,请原谅!
118
 楼主| 野渡无人 发表于 2007-11-12 15:0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从头开始在2007-11-12 11:56:00的发言: 收到了吗?我第一次发短信,请原谅!

短信收到。谢谢各位网友的关心和支持。走专业以前没想过。大家介绍的陈曦、顾文蕾的成功经历很令人感动,但无法借鉴。因为他们有可能继成了父亲的遗传基因,即便没有,也在从师之前进行了有目的音乐熏陶和开发。如果家里有一个搞专业或业余爱好的家长,对孩子音准、节奏概念的建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反家里没有这方面的便利,一般的孩子要走好多弯路,甚至因为无法得到及时纠正而将错误进行到底。远的咱不说,“从头开始”老师家里不也有专业人士随时指导吗?同样那些成功者无一例外得到各位名师的指点,这种机遇更是可遇不可求的。当然像“亚马逊鳄鱼”老师的孩子,又是另一种情况,孩子本身聪慧、刻苦,有很强的上进心。所以说真正能成名成家的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家庭的、老师的、孩子本身良好的素质。

我们不能满足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女儿目前有点喜欢,但她没有一天练5小时以上的决心和毅力,也就是说兴趣并不浓厚。原本考虑她有朝一日自己提出以此作为事业,终于可以为音乐而拉琴了,她自然会全力以赴,琴艺大增也是有可能的。但看了若干帖子以后,发现没有这样的先例,所以觉得灰心。看来学琴不能用素质教育,要么专业,要么业余,都要很小的时候决定,一旦等她自己真感兴趣了,一切都晚了。这就让我产生了一个困惑,国外那些孩子都是如何学琴的?

这周排练前,老师帮着把上次的三首曲子都整理了,应该能跟上乐队的节奏了。谁知道去了,人家又开始排练《长江之歌》、《赛马》、《春节进行曲》,结果他们又跟不上了。不过这次茸茸的琴算定准了,没有被首席指指点点。我在门口听了一会,《赛马》临时加了一把二胡,那女孩拉得真带劲,其实当初是想让孩子学二胡的,现在只能羡慕了。35首不够熟练,继续练。布置预习34首,这段时间老师逮住双音猛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2 15:08:08编辑过]
119
三笑春风 发表于 2007-11-12 15:1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亚马逊鳄鱼在2007-11-12 8:02:00的发言:

我说的是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当然也有一个是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家长不陪读有很大的风险,我爱人同学的姐姐有一个孩子,孩子是农村的,上附中4年花去了20多万,家里原来也算上是好户的,后来都快家徒四壁了。更要命的是染上了比吃比穿的毛病。还有一个家是沈阳的比较困难,在附中上了两年,孩子竟然有了你们没人家有钱,我没有好琴、没有好衣服,你们生我干什么?我后院一个孩子在中央民族大学上附中,孩子不努力家长每次都气得半死,四年前论水平她在我女儿之上,现在根本就不是一个水平的了。

上附中一般来说必须有家长陪着,这样可以监督孩子,不然每天要练习4个甚至6个小时以上,孩子很少有这种自觉性的。不信你数数那些成功的孩子,有几个家长没陪读的?我知道的陈曦、郎朗、黄楚芳、唐韵、顾文蕾等等吧,都是有家长陪读的。另外他们说是上附中,实际上老师都是教授级的啊,根本不是一般的附中老师,你注意这一点了吗?

呵呵,可能我们是北京的家长,考虑这个问题比较少,反正都在北京.

但我觉得,您说得还是太严重了.

这个还是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有些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强,这类孩子不需要陪读.

到附中,也都在12岁以上了,如果12岁之前,家庭教育比较到位,不需要陪读.

120
三笑春风 发表于 2007-11-12 15:1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从头开始在2007-11-12 11:11:00的发言: 亚马逊鳄鱼,绝对的专业级家长.说得都对.到过中央音乐学院的贴吧,真烂!不陪读孩子就废了.
你说的也太恐怖了,有不陪的,学得不错,孩子也不错,也有陪读的,孩子照样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1 01:20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