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近在练什么?需要帮助和建议吗?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ake 发表于 2005-3-15 23:29:00 | 只看该作者

各位好!

关于使用肩垫与否的问题,我看大家可以告一段落啦!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吧!等你用上真正的好琴时,再取掉肩垫也不晚.

对于李一王的问题,我觉得很有说说的需要,但这个问题又是一个大问题.他问:

1、小提琴独奏时通常多采用五度相生律,还是纯律?

2、两种律各在什么场合下使用?有规律可偱吗?

3、律的运用是否与演奏风格有关?

___________

演奏中这两种都要用,但还远不够.五度相生律和纯律都有其不足的一面,简单地说,按此类律推算出来的音,最终相隔几个八度就产生误差了.所以我们定弦时尽管使用五度相生律,但是在演奏四重奏时,中提和大提的C弦就会出现较明显的偏低现象,通常要将它们略微调高一些.

几乎没有一样乐器在音准方面是完美无缺的.即便在独奏时也是如此.你们会觉得奇怪,当A弦上1指的B音和E弦空弦校对后,再和D弦空弦校对,就会发现同一音居然有两个音准位置.实际上它可能有无数个.因此,说来说去,最终是音准的问题.

小提琴等弦乐器的音准问题,终极是调性的音准问题。抛开现代音乐中的微分音,在传统的音乐演奏中,演奏者需要随时根据合作的对象和所演奏的音调作必要的即时调整。如何理解呢?

演奏巴赫等人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的音乐时以及和钢琴等以十二平均律调音的乐器合作时,就必须以十二平均律作为基本的音准准则。最显著的特点是,所有的半音关系都不能偏小,手指不该靠得太紧。

那么,某些特定音之间的倾向性呢?

是的,七级音,也就是导音可以向主音有所倾向,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此时恰好是具有倾向性的和声,还得以和声为准,倾听自己的音是否和和声融合,对音位作必要的调整。

所以,音准与否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在于你自己心中对调性的概念。当演奏学习到专业的高级程度,调性的概念会逐渐转化成一种对音准的感觉,演奏随时去适应这种感觉。

简而言之,根据我的经验,西方传统的七声音阶中的III级和VI级音比我们的想象要低一些。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正好相反,所以中国人在音准概念上和西方有天生的差异和矛盾。

我国的小提琴教师们为此付出了超过二十年的努力。

今天先说这些吧,可能偏专业了一些,但即便是业余爱好,难道就不该懂些专业知识吗?

感谢你们的问题!

祝大家进步!

良好的音准主要是建立在由耳朵指导的触指感觉上的。——加拉米安
122
蓝天的自由 发表于 2005-3-16 02:28:00 | 只看该作者

ake老师好

我等了您3天后 您终于出现了 可是没能看到您给予我的问题解答

以您空时回帖为盼 急... ...

麻烦了! 呵呵

蓝天的自由

123
李一王 发表于 2005-3-16 20:21:00 | 只看该作者
有关律的问题,谢谢AKE老师。总算比以前明白些了。
124
 楼主| ake 发表于 2005-3-16 22:3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蓝天的自由在2005-3-12 23:02:00的发言:

谢谢AKE老师

您教训的是 我只是因为现在在外地 没老师指点 我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其实那些练习曲我也都练过比如克莱采而(两遍),罗得,顿特大部分,然后现在平时

每次练琴就先把克莱采尔的9,8,4,12,过一两遍 ,然后后面的双音练习曲挑两

首练一下,把这些作为基本练习 ,然后我就开始找几个巴赫无伴奏练一下

一般会拉第三组曲的前奏曲和第二奏鸣曲的快板练一下手指的机能,如果

    感觉好的话会复习一下第一的柔板和赋格或第二组曲除恰空,(其实恰空

    我是花了近大半年时间好好练过的,只是我太喜欢他,一般不敢随便拉的)

    因为我很重视巴赫的  但我只拉过这几首,这些之后  一般手都热了,         

    我就开始拉一些 自己喜欢的曲子了,因为也没老师来约束我,呵呵,

    我不知道我现在的练琴方法是否有问题,您能否给于建议?还有我如何才

    能升自己的技术和能力,就我现在的年龄和情况?很焦急,我很想把琴拉好

         

你的学习精神可嘉!我很受感动,对不起呵!不是忘了回答你的问题,而是在想象你目前的状况,或者说是猜测吧?因此只能根据这种不准确的猜测来给你一些可能不太合适你的建议,仅供参考吧!

1.合理分配练习的时间,不一定要整块的,善于利用零散的时间,有时练习的效果反而好.

2.根据自己的程度,给自己选择一组曲目,深浅搭配好.比如一两段巴赫的组曲+两首好听的小品+一首稍大些的乐曲(或协奏曲一个乐章).给自己定一个时间目标,一段时间之后再换一组.

3.每天坚持练习一些音阶,特别是双音音阶,这是保持技术状态的好办法.

4.你已有不错的基础,所以进步对你来说不难.

5.多参加表演活动,不一定要很正式的,三五朋友聚会也可以表演一把.

6.当一首曲子接近完成的时候,可以自己录音,自己听,从节奏,音准等基本技术来要求自己,逐渐过渡到音色,音乐感等,这样再练习就不会迷失方向.

任何时候人通过学习总能取得进步,我觉得这和年龄没有关系.

问题是你想要自己怎么样?可能的话传一个你演奏的录音给我.

125
leohart 发表于 2005-3-16 23:35: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音准得问题继续问ake老师一个具体得问题,比如C大调音阶1把A弦上得si,do,re,mi,如你所说得si可以跟e弦空弦或者d弦空弦对双音,但是我个人耳朵听得感觉是用e弦对得这个si和空弦A得二度关系过大了一点得感觉,但是和d弦对得话又太小一点得感觉,继续来说do,do可以跟e弦对3度双音,这个时候1指和2指明显分得比较开,这个si和do得半音不是很舒服,不够小,然后是3指得re,和空弦D对8度双音,但是是如果前面一个do是和e空弦对得,这个时候2度明显小了,剩下得mi只能和空弦e对了

这个让我挺困惑得,用双音校对音准是一个找音准得好办法,但是,似乎双音得音准标准和单音本来就是不同得,这样无论怎么对,单音音节听来都有些不舒服,当然我现在得水平手指没耳朵灵光,1指按下去可能实际得位置也就在上述2个si位置之间,然后我更喜欢把2指和1指靠得紧些而不是去跟e弦对,3指跟D弦成8度,4指跟e弦同度,不知道这样可不可以?

126
蓝天的自由 发表于 2005-3-16 23:39:0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 非常感谢AKE老师给予的建议和鼓励

您的帮助是我非常大的动力

在我正无助于自己的退步时找到了这个网站也遇到了您

其次 我自己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技术不够

这是我最大的缺陷

我认为老师您以上所讲的都很有针对性

对我很收益 我会认真的尽量去做好

只是我现在一人在外地生活

无奈很多地方条件的不足限制我的学习

如果有可能我很想来找您认真的上几次课

面对面的教授将是收益非浅啊

听过很多网友上传的录音我都有保留

都很棒 只是我比较笨不太懂电脑

也原与硬件设施的缺匮而无奈无法上传

无论如何我会继续努力

希望以后有问题可以再找您解疑

更希望以后有机会找您上课!

谢谢 老师!!!!

127
zympku 发表于 2005-3-17 00:40:00 | 只看该作者

小弟今日初来,看了前面的帖子,ake兄真是牛人啊……问一下ake兄:

最近拉Kreisler的前奏与快板还有科莱利主题变奏曲,tr和和弦问题不是很大,倒是一般的快板老是不清楚,感觉自己心态有问题,越拉越级,错就多,有啥好办法嚒?

另外,克莱采尔下来接哪本?顿特嚒?感觉顿特蛮难的,是不是我克莱采尔还没有连到家,还是说中间有甚么过渡的?

128
arain9899 发表于 2005-3-17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在练习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好多地方都不得要领,比如双爬音部分,还有最后的那部分 好难啊,总觉得手指头不够使

129
 楼主| ake 发表于 2005-3-17 11:5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eohart在2005-3-16 23:35:00的发言:

关于音准得问题继续问ake老师一个具体得问题,比如C大调音阶1把A弦上得si,do,re,mi,如你所说得si可以跟e弦空弦或者d弦空弦对双音,但是我个人耳朵听得感觉是用e弦对得这个si和空弦A得二度关系过大了一点得感觉,但是和d弦对得话又太小一点得感觉,继续来说do,do可以跟e弦对3度双音,这个时候1指和2指明显分得比较开,这个si和do得半音不是很舒服,不够小,然后是3指得re,和空弦D对8度双音,但是是如果前面一个do是和e空弦对得,这个时候2度明显小了,剩下得mi只能和空弦e对了

这个让我挺困惑得,用双音校对音准是一个找音准得好办法,但是,似乎双音得音准标准和单音本来就是不同得,这样无论怎么对,单音音节听来都有些不舒服,当然我现在得水平手指没耳朵灵光,1指按下去可能实际得位置也就在上述2个si位置之间,然后我更喜欢把2指和1指靠得紧些而不是去跟e弦对,3指跟D弦成8度,4指跟e弦同度,不知道这样可不可以?

给leohart:

你的问题不奇怪,多少专业人员也未必清楚!

对空弦是练习双音初期的对音办法,只能是耳朵一种基本的听辨.真正要在心里建立的是:调性听觉.最难的是,它要在理性的听觉基础上让感性来调节.这个理论似乎看上去有些玄乎.但确实如此.

1.空弦不是随便可以对的,当它和调性内的音准产生冲突时就不能使用它了,在乐曲中有时个别空弦必须用手指按音来替代.例如某个片段乐队低音乐器演奏,小提琴的空弦E就会显得格外高,为了附和乐队的和声,必须在A弦上奏E音.

2.调性音准的灵活多样性在于它一直要全面地进行调整.

3.你根据我的步骤试试花点时间找出在GDA三弦上C大调音阶的正确调性音准位置:

D弦1指E对空弦G(位置略低),之后保持1指E原状(不可移动!);G弦3指C对D弦1指E(要求协和,并保持G弦3指和1指E);接下来D弦2指F对G弦3指C(纯四度);现在123指都在弦上按着,分别抬2,1,空弦D再到G弦3指C,听这四个音:fa-mi-re(空弦)-do.这是最准确的C大调,你会发现1,2指并不靠近?奇怪吗?(接下来会回答这个问题).根据以上步骤,你看下面的关系:

C大调:

E(D弦1指)-->G(空弦)

C(G弦3指)-->E(D弦1指)

F(D弦2指)-->C(G弦3指)

G(D弦3指)-->G(空弦)

B(A弦1指)-->D(空弦)

C(A弦2指)-->E(D弦1指)

4.关于半音是否手指靠近或倾向性的问题,是要看它们在旋律中是否存在必需的倾向性.以C大调为例,在七声调式中,1(主音),4(下属音),5(属音)级音是一个调的骨干音,只有7级(导音)才在一定的时候可以向1(主音)倾向。其他们2、3、6级相对较独立,只在和声中扮演倾向性,所以3,4之间不能太靠近,再者谁靠近谁?大家常犯的错误是后来者总是靠向先来者,这就没有了调性的基本原则。

你在找音时有许多妥协,这是错的.

这个问题我们还要讨论很久,先说这些吧,告诉我你试的结果。

130
leohart 发表于 2005-3-18 00:25:00 | 只看该作者

好的,谢谢ake老师得指点,在你回帖中我发现我没有使用g弦得do和d弦得fa用4度对,还有a弦do用d弦mi得6度对也忽略了,我会去用你所说得进行实验

其实有时候发现了,拉音阶拉曲子得时候拉得最舒服得时候并不是用一层不变得原则校出来音准,而是自己不自禁得用手指调出来得感觉,我小小自我陶醉一把这是我天生得调性感觉(不知道是不是哪?)

是否可以这样推论,其实拉一把音阶时候上行空弦下行4指(或者相反)得音阶其实是不完全符合调性音准原则得最好全用4指代替了?当然考虑到1把音阶的初级程度,可能大多数练习者在那个程度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而后面的换把音阶不会有这个问题。

其实我会有上诉的疑问,是因为我个人一来乐理还不够扎实(因为我是一个工科学生,学提琴完全是爱好)二来我听音能力还不够,比如我听一个音是准不准,我只知道它不准,但是不知道它是高了还是低了,听双音我完全是用物理上那种拍的感觉来听的,就是如果双音很准的话,就不会有和音强弱变化的那种感觉,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这样来听音的,至少这个办法对单音没法用把,而且我在卡尔佛莱什的大作《小提琴演奏艺术》看到一段话,具体原话忘了,就是某某著名提琴家在通信中教别人用合音来听音准,但是佛莱什本人似乎认为这种办法不好,认为小提琴演奏者本人应该有单独分辨2个音准不准的本领,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能在听音上给予我一点宝贵的指点那,谢谢!

呵呵,可能有人会认为我一个工科半路出家业余练琴的不必在这些问题上细究太多,不过工科学生特有的严谨态度还有我自己对提琴的爱好,促使我很希望自己在一些基本的技术上和理论上能够做到完全的理解(我也有考虑过提琴发音特性的光学无损检测,不过这个似乎和我们实验室课题方向离的过远了点,不得不放弃),希望能继续和你讨论小提琴的问题~感觉你是一个很有严谨治学态度的老师,和你讨论问题很愉快

131
leohart 发表于 2005-3-18 00:44:00 | 只看该作者
有时候感觉,自己的拉琴的技术不高,好像转研的东西好像挺深奥的,而且好像耳朵比手指好,也挺郁闷的
132
蓝天的自由 发表于 2005-3-18 01:04:00 | 只看该作者

leoharte朋友的问题好专业

我有个小小的体会在调性音准的问题上 在理论上与物理结合可以讲很多

但在实际演奏上 我不会考虑这么多

靠着本能自然而然会去靠准的

只是在拉一些大和弦的时候会有些麻烦

比如一些巴赫的作品中

似乎每个调性上的同一音的音准都有些许的不同

请问AKE 老师是否会有这样的情况

还有 老师 我想请教 关于抛弓的方法

我觉得掌握的不 好 似乎问题是出在方发上

望得到指教

谢谢 麻烦了

133
beautifulcow 发表于 2005-3-18 20:37:00 | 只看该作者
我最近在练巴赫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拉起来疙疙瘩瘩的,指法好绞呀,
134
sinianqiang 发表于 2005-3-18 23:54:0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办,拉起来了我就忘了用脚打拍子。我本来就不太会用脚打拍子的。请教啊

135
 楼主| ake 发表于 2005-3-19 00:29:00 | 只看该作者
给leohart和蓝天的自由:

根据我的判断,两位都对调性音准有一定程度的感觉,但别得意,有这样感觉的人多的是。许多学琴的人都对自己的听觉能力抱有偏见,自我悲观。他们以为年龄越大这方面的能力就越差,其实不然。人对声音有着天生的分辨力。婴儿听到母亲的声音就会露出笑容,你听见门外的说话声也能分辨出是否熟人。因此,多听是一个重要手段。我指的是多听他人演奏的音乐,同时比较自己演奏。

在上一篇回复中,我实际上已将道理告诉你们了:“调性听觉.最难的是,它要在理性的听觉基础上让感性来调节。”这里面有哲学道理。

你们有感性的认识,却没有理性的听觉作为基础,所以时常要面对茫然的境地。

所谓理性的听觉,也就是我给你们列出的各级音的次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有时间,我是很愿意将每一个调的关系图写给你们,如果有这种必要的话。

如果有了良好的理性的听觉,是否感性的调节都能得心应手呢?未必!很悲哀的答案是吧?

因为感性的调节能力对手指机能、技能的训练有完全的依赖性。除非从小得到很好的训练,练就所谓的“童子功”,否则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关于巴赫的音乐,我以前说过,要以十二平均律为音准准则。例如恰空,F和降B都被你们演奏得偏低,整个调性结构就被破坏了。D弦的F要对准空弦A,这个F位置就比较高,D弦的E也要对准空弦A,这时候E和F虽然是半音关系,但手指并不是很靠拢,即便有倾向性,也永远是E向F靠,决不是F向E靠,而大家却正好犯这样的错误!此外降B(A弦1指)和F要构成和谐的纯四度,也不能向A靠,它是F大调(D小调的关系大调)的4级音。所以诸如此类的理性认识,必须在一个作品的练习和演奏中,对每一处都十分清晰,才可能演奏出准确的音位。

除了音准之外,运弓才是巴赫音乐的真正演奏难点,可惜这个问题太难用文字表述了。有一次我在欧洲和一个莫扎特专家讨论莫扎特的演奏法,他问我:“你能用一个音来表示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和布拉姆斯吗?”我仔细想了想,还是摇摇头。于是,他拿起琴,用D弦的F拉了一下,“这是巴赫。”又拉了一下,“这是莫扎特。”“这是贝多芬;这是布拉姆斯。”真的是!为此我足足呆了半年!我后来想到,同样的辣椒,为什么可以烧出川、湘、贵菜?外国人也一样要傻很久。原来是一个道理!某种文化、习性、传统等必然产生某种相关的风格······后来我也能做到了,原来也不难!问题是:你对这种文化、习性、传统等有多少认识和亲和?你要画一幅画,你必须对要画的景物有认识!所以到头来,技术就真正成了一种手段,演奏者对音乐的体验和认知是如何恰当使用这些手段的关键所在。就像许多真正的英国人,仅仅掌握六、七百个单词,却能说真正的英语。而多少中国人会六、七千也说不出什么来。

拉琴并不难!

136
 楼主| ake 发表于 2005-3-19 00:3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beautifulcow在2005-3-18 20:37:00的发言: 我最近在练巴赫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拉起来疙疙瘩瘩的,指法好绞呀,

练得还不够熟,可能的话多用空弦换把,弓子多用,把每个音都奏得饱满些.练习时请用节拍器.

137
hahahaha 发表于 2005-3-19 09:26:00 | 只看该作者

ake老师

我现在在练旦克拉的第18课

后面那一段总是不得要领,应该怎么练呢?

138
 楼主| ake 发表于 2005-3-19 12:1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inianqiang在2005-3-18 23:54:00的发言:

怎么办,拉起来了我就忘了用脚打拍子。我本来就不太会用脚打拍子的。请教啊

还是建议你用节拍器.脚打拍子并不是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我们的脚在打拍子时经常会跟着手走的,这样就失去了节拍的准确性.所以,用节拍器最好.最好成绩
139
 楼主| ake 发表于 2005-3-19 12:2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ahahaha在2005-3-19 9:26:00的发言:

ake老师

我现在在练旦克拉的第18课

后面那一段总是不得要领,应该怎么练呢?

你是在练Dancla:School of Mechanism, Op.74吗?

这本的第18课只有三行谱,是换把练习.注意左手大姆指放松一些,练习时速度不要太快,达到一个速度要求后再增加难度.

140
 楼主| ake 发表于 2005-3-19 12:4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dexun在2005-3-19 11:01:00的发言:

这点我一点都不觉得惊奇,其实,当弓下去音还没出来,看那状态基本上就可以知道要拉些什么了。国内的音院太注重技巧了,对风格的表现少有研究,文化课也不重视,技巧都好,风格与个性的表现弱,这也是中国琴家难以进入世界大师级行列的根本原因!应该走出去、多交流才对!少培养像李传韵这样的人来!

看得出您对国内提琴教学演奏等方面的关心程度,非常感激您对提琴教学和演奏的关心与支持!

对您的观点,我不能完全赞同.小提琴毕竟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尽管到中国已有一百多年,教学研究方面我们已进入国际一流行列,但文化的融合和认同需要很长时间的,再者您知道这方面也有地方保护主义吗?世界大师一开始是谁认可的?

李传韵是因材施教的典范,您对他有多少了解?他那颗为小提琴而跳动的心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6 14:17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