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原创]天龙的学琴笔记

[复制链接]
61
西风古道瘦马 发表于 2011-7-7 11:22:0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孩子年龄尚小,倒不必急于让他学习那些爱国歌曲。伦理啦,家国之爱啦,这些东西太深奥太抽象,等孩子渐渐长大自会有所感触,一切顺其自然吧!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海顿
62
 楼主| 天龍八部 发表于 2011-7-8 01:46: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也没有急着教他爱国歌曲,我以为他们在学校音乐课都唱过,会感兴趣,现在知道没学,也就作罢了。独立日是怎么回事,学校大概也讲过,也画了不少星条旗,只是小孩子没上心。每年总统日学校也讲过华盛顿,林肯的事迹,什么华盛顿砍樱桃树啦,什么林肯住木屋啦,他倒都能说出来,真逗。天龙学校这个月有个功课,就是要把自己的理想画出来。昨天问他,他居然说他要当美式足球手!天呀!什么比赛都带他看过参加过--篮球,足球,棒球,甚至冰球,就是从来没看过任何美式足球赛,我们都看不太懂,小孩子怎么突然想起这个来了?

我们家里有一张小提琴小曲CD,不知道是谁拉的,里面录有一首奥芬巴赫的霍夫曼船歌《美丽的夜晚》(Barcarolle “Lovely Night”),好好听。前阵子在网上找到谱子,是二重奏,用的是A大调,昨天有空自己拉了一下,用一把和三把就能拉下来。天龙听到了,高兴地说他知道这首歌。打算有机会让天龙试一下。

63
 楼主| 天龍八部 发表于 2011-7-12 03:28:00 | 只看该作者
星期五回课:

C#小调第二把位音阶:过了。下星期学第三把D大调

Wohlfahrt(Op 38)#87:marcato弓法掌握了,跟老师和了一下,过了。

Wohlfahrt(Op 38)#90:F大调,天龙超喜欢,他自己觉得要慢拉,跟老师和得不错,也过了。

新布置了Wohlfahrt(Op 38)#92和#94。这本书快学完了。

Elves Dance:慢拉,右手腕好多了,基本上比较放松了。现在要求按谱子上写的每音上下两弓,还是要慢,用弓尖,弓子不要浮起来,右手要有适当的压力,弱的地方用短弓,强的地方要弓长一点,但是右手的压力不改变,也就是强的地方不能压弓。

64
 楼主| 天龍八部 发表于 2011-7-12 05:02:00 | 只看该作者
一口气读完了Malcolm Gladwell的《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首先吸引我的是他那大名鼎鼎的“一万个小时”说法(“10,000-hour rule”),就是真正出类拔萃的人,都在他们的领域里刻苦练习了至少一万个小时,才成为所谓的“天才”,没有哪位天才是一生下来没经过练习就成天才的。书中用了一个德国音乐学院的研究,那里的学生都是在音乐方面很出色和很有天份的,但是最好的一拨学生,也就是能成为独奏家的,一共积累练琴时间超过一万小时,而最差的一部分学生,以后只能当个普通老师的,只积累了四千小时。这两部分学生都在平均五岁开始学琴,开始时每星期都练三个小时左右,到了中学阶段,最好的那部分学生已经每天练三小时以上,而普通的那些每天只练一到二小时。到了大学,最好的学生每星期练三十小时,这时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万个小时,成为所谓的天才了。


书中也提到,小孩子的起点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很小的时候无论学什么,只要比其他孩子好一点点,就马上会被老师,教练,家长等看成是有天份的,大力培养,本来这孩子可能不比谁强多少,但是经过年复一年的培养,累积一万小时,自然会成为天才了,而那些小时候晚熟一点的,就没有这个条件了。


最后讲的是“cultural legacy”,书中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美国的小孩上课的时间这么短?功课这么少?暑假这么长?为什么中国孩子读书,上课,做功课的时间比美国长这么多?美国的看法是,小孩子们如果花太多的时间学习,容易精神枯竭,脑力衰退,严重的还会造成神经病,所以小孩子一定要多休息,这样才能学得更好。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呢?Gladwell的解释是:在中国,传统的庄稼是水稻,而稻子的特点是越种土壤越肥沃。在西方主要种的是麦子,麦子会消耗土壤,所以每年收割以后一定要停一停。也就是这个原因了。我本人没种过地,不知他说得对不对,不过还挺有意思的。

65
mifi 发表于 2011-7-12 22:35:0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大论题,延伸开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曾被归结为那一个吃人的“礼”字,曾被批烂、批臭,但历史往往就是喜欢摆弄咸鱼翻身的轮回,儒家的文化现在看来又被从历史的垃圾堆里捡回来并逐渐受宠。儒文化就是讲究克己复礼,讲究孝顺、服从,但越来越极端之后,其实就是一个“狗”文化,一个造就奴才的体系。当然,这个体系也不是没有优点,造就的老百姓很勤劳、节俭、朴素,有口饭就行,只有活不下去时才会造反,然后,一个新的朝代很可能就会到来。

西方文化的主流就不一样了,可以说与中国传统文化是背道而驰,讲的是民主、自由、平等,应该可以叫做“狼”文化吧,意思是随其自然,尊重个性,激励创造。如果把狼关到动物园里,就容易驯化而不是狼了,时间久了就成狗了,就象马戏团里面的动物,听从口令就给吃的,否则就受罚,野性就被拟制。而西方文化的精神,我想就是要保持着狼的野性,没有过分的约束,没有乱七八糟框框的限制,接近野生环境的狼,当然就最有活力,是真的狼,而不是没有野性精神的徒有其表的狼。

66
mifi 发表于 2011-7-14 03:09:00 | 只看该作者
可能把西方文化比喻叫“豹”文化比较好,一是因为狼在中国文化形象里实在是贬义,是狡猾、阴险、凶残的象征,这不是民主、自由、平等精神的本义,二是因为狼群当中等级森严,地位差别很大,岂能有平等的精神?豹善独居,富有个性精神,这样比喻稍贴切一些。

比喻总归是比喻,只能用来说明一些道理,不能较真。
67
 楼主| 天龍八部 发表于 2011-7-14 04:49:00 | 只看该作者
中西文化差异这个题目太大了。现在美国人也挺羡慕中国的,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慢慢开始反省美国这种宽松和过分鼓励的方式,是不是害了下一代。Outliers里讲的就是这个,说美国教育改革改错了地方,应该学中国加强学习的力度


上两张照片:


天龙preschool毕业


天龙跟弟弟在纽约林肯中心


68
mifi 发表于 2011-7-14 23:39:00 | 只看该作者
凡事过分都是物极必反吧,所以,也不好断言哪种做法就绝对正确,各自选择道路,各自承担后果吧。

中国学生实在太累,不说别的,就说数学,以前概率、微积分、集合、复数等知识,都是大学课程内容,却越来越多的下放给中学生,那些死知识能学得完吗?永远学不完,数学学科的分支实在太多,实在没必要越来越多下放到中学课程里面。我们的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金牌无数,但那些获奖者后来怎么就没有什么下文呢?拿那么多奥赛奖,照说中国学生脑子好用啊,为什么中国人发明创造能力就是不行呢?那些要学的课程知识,有多少是中国人自己研究出来的呢?

这还是狗文化和豹文化的区别造成的,狗的能力不能说不强,但跟惯了人,独立能力就不行了。国外中学生参加奥赛,哪有中国学生那样精心准备?中国很多学生在小学期间就参加奥赛训练,在老师的带领下大搞题海战术,这样的搞法不想获奖也难啊。因为国外学生没有这样拼命准备,不是做题机器,主要是凭兴趣和爱好来参与奥赛,打的就是无准备之战。还是那个比喻,中国学生好比训练有素的狗,而国外学生好比野生的豹子,产生的结果自然就不会一样。
69
mifi 发表于 2011-7-15 00:18:00 | 只看该作者
灵性,是训练而来的吗?

难得的灵性,很感动:

70
 楼主| 天龍八部 发表于 2011-7-19 05:05:00 | 只看该作者
星期五回课:


一开始老师叫天龙自己调琴,搞了好半天,他越调越不准,学调琴是这星期的功课。想不到才五岁就要学调琴。

空弦:八秒一弓不流畅,弓子一顿一顿的,要多练。四秒,二秒,一秒一弓的拉得不错,老师表扬了。

第三把D大调音准好,可是音色不好,右手不能和一把位一样用力,要稍微轻一点。另外在G弦按三指四指时姿势不好,左手手腕太僵硬。

Elves Dance:右手还是不够松,不过老师说慢慢等他大点就会好了。老师兴致勃勃地拿录像机要给天龙把Elves Dance录下来,结果天龙拉得差劲透了,错得一塌糊涂,几次错了以后就没法继续下去,老师很遗憾地把录下的片段删了。总算过了,他拉得真很腻了。

又教了一点揉弦的动作,回家练习。

新布置了“Solos for Young Violinists”第一册的“La Cinquantaine”。这首看起来挺容易的法国歌曲有不少新技巧,包括一把和三把互相转换,trill(颤音),harmonics(泛音)。

两首Wohlfahrt(Op 38)练习曲没听。

71
 楼主| 天龍八部 发表于 2011-7-20 01:46: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两天练琴,发现天龙弓子又不直了,这次是往外歪,不像以前是往里歪,每天都纠正好半天,不知道怎么突然这样了。我觉得可能是前几个星期练《Elves Dance》时只留意看他手腕,没留意到他这个动作。《La Cinquantaine》换三把对天龙有一定难度,他往往一看音就用一把位指法,这情况老师一早也跟我提过,她说要留心孩子不要把谱子上的音和手指联系在一起。不过天龙还是很喜欢这首曲子的,他也觉得换把是很酷的事情。

这本《Solos for Young Violinists》第一册已经快拉完了,还剩一首小协奏曲,已经去琴行买了第二册了。我自己翻了一翻,第二册难好多啊!加上那本Wohlfahrt练习曲也马上用完了。看来天龙很快又会有一个跃进了。

72
liuviolin 发表于 2011-7-22 18:09:00 | 只看该作者
 记录的狠认真啊 当年也没个笔记啥的
73
liuviolin 发表于 2011-7-22 18:09:00 | 只看该作者
家长貌似都很关系的 -。- 废话的说 
74
 楼主| 天龍八部 发表于 2011-7-23 03:54:00 | 只看该作者
同事的女儿十岁,钢琴学了四年,考了七级,从来都没怎么喜欢过,每天只练二十来分钟。同事说孩子的性格比较外向,喜欢跟一大班朋友瞎玩,现在很想加入学校里的乐队,所以很想学小提琴。我介绍了Rubin老师,也跟老师事先打了招呼。她们犹豫了好几个星期,听人说小提琴难学,一直下不定决心。老师说,犹豫的学生我怎么教啊?你看我这里都是一早下决心从没犹豫过的学生,一个个还都学得这么辛苦,又私下跟我说十岁开始拉琴有点晚了,虽然有音乐基础好些,不过如果真的喜欢上了,不可能走专业了。后来她们终于去拜见老师了,一开始那孩子就说,想先学着试一试,喜欢再说。于是老师问她,先试多长时间?小姑娘想了想,回答说,先试一个月吧!这把老师笑坏了。好天真的小姑娘!老师就借给她一部琴,影印了一些谱子,反正也是随便玩玩,不用那么认真了。不知道她能学多久。
75
 楼主| 天龍八部 发表于 2011-7-26 02:06:00 | 只看该作者
星期五回课:


Schradieck:第一课其中的四条练习曲,每条十六音,八音,四音,二音,和一音一弓都拉得不错,老师新布置了两条第二课的练习曲。第二课练的是半音。

Wohlfahrt(Op 38)#92和#94:都很好,只是有时E弦有压弦的情况,提醒一下会好些,跟老师和了,都过了。新布置了第#95和#97两首,练习顿弓(mercato)。

《La Cinquantaine》:一个星期下来算是拉出来了,换把还行,音色却生硬,本来是个很典雅的舞曲,天龙给拉得很笨重,而且没有什么轻重。不过老师还是要我跟他用钢琴和一次。

76
 楼主| 天龍八部 发表于 2011-7-26 03:10:00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小神童Brianna Kahane六岁时也拉过这首《La Cinquantaine》,我在youtube上找到录像给Liam看。Brianna音乐感真的很棒,让人听得很感动。不过弓法有点乱,好象孩子自己琢磨出来的,不是大人教的,厉害!Liam看了以后,练琴的时候也学人家左摇右摆,逗死了。我跟Liam说他拉的《La Cinquantaine》不够典雅,太笨重了,这首歌不是大象跳舞,问他哪样动物比较轻盈?我心里想天鹅,仙鹤之类的,结果Liam却说,是狮子跳舞吗?鲨鱼?猴子?虫子吧?虫子很轻的。笑坏人了。
77
 楼主| 天龍八部 发表于 2011-8-2 02:28:00 | 只看该作者
星期五回课:

Wohlfahrt(Op 38)#95:老师觉得非常好,虽然有个别地方音太短,不好听,老师提了,天龙当场改了,老师很满意。过了。

Wohlfahrt(Op 38)#97:很长的练习曲,我们只练了一半,回去继续练。

新布置了第#97,练习降A大调

《La Cinquantaine》:我们在家练的时候,我特地听了随书的录音,和在网上看了录像,觉得跳音短一点比较适合这首舞曲,而天龙拉得很笨重,于是在家里反复教他音要跳起来。我们练了好久,才终于觉得味道出来了。谁知老师嫌他音跳得太短,一定要他马上改长。老师也做了示范。的确,老师拉的跳音长却不笨重,那是她有本事。天龙音一拉长就显得笨重,不典雅,没办法。老师吼了半天,天龙改得很勉强,还频频看我。老师本来想录像,后来觉得他的风格不对,作罢了。唉!说真的,我觉得我们其实拉得挺不错,可是老师偏偏不喜欢。

音阶:一个八度的一把换三把换五把,继续练E弦上的F大调,F#大调,F#小调,和A弦上的Bb大调,B大调,B小调。第三把位D大调过了,学第三把位D小调。

老师终于腾出时间来教教我,叫我拉第三把位D大调,我刚把弓子摆在弦上,还没开始拉,她马上看出我右手紧张,花了十分钟教我如何放松.这放松真是个学问,我还是掌握不了.

78
 楼主| 天龍八部 发表于 2011-8-2 03:04:00 | 只看该作者
星期天去看了一个免费室外音乐会,是一个小型业余乐团组织的,这乐团在波士顿地区还算比较有名气.这次有一个小题琴独奏和一个大提琴独奏,想天龙可能有兴趣,一家大小带了吃的就去了.这名小提琴手拉了Vivaldi的四季,和一首现代化派的曲子,大提琴手拉的是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变奏曲.我看了看小提琴手的简历,说她三岁开始学琴,学生时代得过不少奖,在几个音乐学院里拿了小提琴演奏学士硕士等学位,现在在一些业余乐团里当首席.她那首现代派的作品拉得不错,Vivaldi拉的人太多了,跟大师们一比较,就觉得她拉得不怎么样.其实她的音准音色音乐表现都非常好,如果十多岁的小孩拉成那样就是神童了,但是成人以后,就要和大师们比,首先技术方面当然不能有任何问题,其次要有自己的风格,又要钟于作曲家,又有在台上跟观众有沟通,实在是难啊!这名小提琴手小时候大概算是很有天份的,又喜欢音乐,又肯用功,才能上这些音乐学院的吧!可是现在也只混到在业余乐团拉免费音乐会,说明搞音乐的实在不容易,绝对不是小时候每天练多少钟头琴就能行的.我妈教钢琴教了四十多年了,她说音乐绝对是至少一半是天份,学不来的,而这天份又是很奇特的,有的乐盲,有的没什么文化的,孩子却非常有天份;有的家里几代人都是音乐大师,孩子却连音拍子都搞不准.太奇妙了.
79
 楼主| 天龍八部 发表于 2011-8-5 01:04:00 | 只看该作者
姥姥来了一个星期了,天龙开始学一点钢琴,昨天是第三天,他已经学会《汤姆森第一册》里《Mary Had a Little Lamb》了。这首要左右手轮流换,右手还要用大拇指,二指和三指。之前那首曲子是三拍的,天龙一下就会了。姥姥夸他学得快, 说小表弟(四岁)用了七个星期才勉强学会《Mary Had a Little Lamb》,天龙只用了三天,还是自己看谱子学的。姥姥教了三四十年钢琴,从来没教过把钢琴当作第二乐器的孩子,所以对天龙的进度感到吃惊。我又问她我们每天练琴一个小时(分开早上半小时,晚上半小时)是不是有点多。她听了我们练琴,说一个小时刚好合适,现在曲子都有些难度,也长,一个小时不多。我又问每天十五分钟音阶琶音是不是太多,她说音阶很重要,她比较专业的学生每天练三小时琴,她要求至少要弹一个半小时的音阶琶音。连钢琴这种不用定音的乐器都要练这么多音阶琶音,何况小提琴呢!我的陪练得到了专业音乐教授的认同,自己也高兴了一会儿。


这几天自己在网上找了简单的歌"You Raise Me Up",很喜欢。记得老师说过长音用空弦不好听,就自己琢磨指法,怎样换三把,比如有时连着前面一句都用三把,有时等到要拉长音时才换,自己试来试去,听效果,挺有意思的。

80
 楼主| 天龍八部 发表于 2011-8-9 01:44:00 | 只看该作者
星期五回课:


这次姥姥去观摩了天龙的课,顺便看看老师想卖的三角琴。老师教得很给力。首先听Schradieck。一听就发现天龙的姿势不好,琴头低,脖子往右歪着看弓子,结果琴也向右歪下来。老师纠正了半天,要求回家注意多提醒。Schradieck第二课是学半音,老师说手指要上下滑,快速到位,不要抬起手指。


D小调第三把音阶:有些音不准,姿势还不好,琶音不错。


Kuchler《Concertino in D Major》:第一个星期学了第一乐章的一半,有初步的音乐感,还不够。老师要求得很细腻。比如一个音重复拉四次,不能每次都一模一样,要从弱到强,每个音都不同。另外每句子尾要轻声收句,如果某句子是渐强的,在句尾之前一个音可以最强,但是最后一个音要明显地弱下来。这首协奏曲是仿Vivaldi的,是baroque风格,所以长音不可连起来,要在音尾稍稍顿一顿。大声的地方不要压弦,小声的地方不能太飘,要用同等的力,但是大声就是用弓大和快些,小声用小弓,这样才能拉出baroque味道。我听了头昏脑涨,太太复杂啦!


姥姥对老师很赞赏,虽然听不懂英语,但是可以看见她的示范,回家后感叹小提琴太难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4 17:46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