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我实在受不了了,我要崩溃了,我觉得我家闺女不适合学琴。”昨晚,我的微信接到了大学同学的语音对话。 好朋友的女儿学钢琴从不到4岁开始一直到现在2年左右了,但是孩子妈妈突然向我倾诉,那份无助与绝望虽然是语音发给我的,但我依旧可以通过她的语气感受的到。简单的沟通下,原来是遇到瓶颈了,钢琴入门容易但要学的更精是有难度的。她说:我真的不想看到她,所以我到我工作的地方来了,我女儿为了把我支走也说:妈妈你上班去吧(外地)。他问我该怎么办?无法想象我们是如何学下来的,兼顾小提琴和钢琴一起,她认为这是不可能办到的事儿,而且学琴占用她太多玩的时间。 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导她郁闷的内心,我觉得问题并不是出在孩子身上了,而是家长出问题了。所有学琴的家长都知道,这条艰难的路考验的不是孩子而是成人。在孩子幼年的时候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可能没有那么明确,也不知道学琴为了啥,在家长的陪伴中一年又一年的扛了下来,渐渐的学琴队伍中逐渐淘汰大批量的琴童,这其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借口,而留下来的是一小部分。无论你学习任何东西,包括体育、英语、舞蹈....都需要家长与孩子一起付出精力、耐心与陪伴。 我们交流了--哄练法,她说别提了家里因为练琴准备的礼物太多了...... 我们又交流了---吹捧法,她貌似没做过这样的尝试。 我告诉她--认同观点法,她说:下次你试试吧。 其实以上这些办法都是我陪伴女儿学琴的过程中自己发明的,比如说认同观点法,这个办法适合6岁以上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开始有独立的思考认知了,以前哄骗法都不管用了,就像我女儿知道自己练琴辛苦了,开始找借口不好好练的时候,这个办法管用,我经常会认同她的观点比如:正常人都不喜欢练琴,你不想练琴很正常,太枯燥了,太无趣了.....先认同她的,找到与孩子的共鸣,然后顺势在开导,加上吹捧法比如:我的女儿最棒,小小年纪拉琴这么棒,妈妈都崇拜你........ 家长是否私下提前做好了功课,而不是一味的盯着孩子像看犯人一样,时间久了练琴成了家庭的矛盾点。所以学琴就变的不快乐了。 后来好朋友说,自己也跟老师交流了,老实说很正常,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要坚持下去。但是她觉得自己女儿没有什么进步,手指也不像别人一样灵活,开始反思貌似不是这块料.....我问过她你对她学琴的出发点是什么呢?她说,没出发点就觉得气质好,女孩子适合学。这又犯了一个我认为的大忌---“我认为她不适合”,作为父母既不是行业专家凭什么去判断孩子不适合?如果不合适也是老师说不合适(当然大部分老师不会这样说)这就像我妈认为我冷让我穿秋裤,我妈认为我孤独让我找男朋友一个道理,中国式教育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家长认为......” 最后我让他抽空把孩子带我家来跟我女儿玩,进行钢琴pk,或者当钢伴,学琴应该让孩子找到其中的快乐,用自己所学去展示自己的本领以此来激励自己。当然我希望她的女儿可以继续学下去。我会不断的鼓励她们,尤其她的女儿,会用崇拜的眼神望着她,并且给他们准备鲜花与掌声。我相信所有能学习音乐的孩子肯定是热爱音乐的精灵。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6 14:00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