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原创]短指小宝学琴记

[复制链接]
541
huixin_lz 发表于 2008-10-6 16:01:00 | 只看该作者

只为家长这等坚持,孩子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坚持!

当你在家里练习时,你应当是你最大的敌人;而当你出现在舞台上时,你应当是你最大的崇拜者。——布舍里
542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8-10-13 15:0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家有一宝在2008-10-6 13:48:00的发言: 小宝加油哦,国庆上哪玩去了啦?

国庆哪儿都没去,就跟PSP玩了

543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8-10-13 15:09:00 | 只看该作者

谢BZ

544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8-10-13 15:10:00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10月12日,第九十七课。

回课顺利。小宝自评了高分。

“音阶练习,优。”

“左手技巧,优。”

“换把练习,良+。”

“沃尔法特,优。”

“铃木乐曲,良。”

关于左手技巧,十六分音符的颗粒性还要加强;音量要均匀,“要响一样响,要轻一样轻”,不要忽轻忽重,其实还是右手用力的“匀”;全弓要拉满,“拉满很重要”,上到弓尖,下至弓根食指处,这样音符才会“充分”;注意(下弓时的)开弓,“开弓不要快”,“弓段的分配也要均匀”,开弓一快,后续的音符只好挤在“小房子”里了。

关于换把练习,要坚持“心里唱”。大概赫式1-3、3-5、5-7把位的音阶练猛了,一下子换到舍夫契克1-2、2-3换把练习,距离感没有及时转过来,距离显得过了。所以“内心唱歌”一定要跟上。另一个,要注意“滑行”,不允许“全部(4个手指)脱离琴弦”,更不允许“跳”。

关于3把位的练习曲,上次提出的问题只改了一半。上次是“1指音低,4指音高”,整个手型“宽了”,属于内部不和谐。这次,整体的四度手型对了,内部音和谐了,但E/A弦上的1指音依然偏低,连带着这2根弦上所有的音都偏低。问题出在哪儿?由低到高的换弦出现方向性错误--1指不能“顺其自然”地向后退,这是极易犯的错误,要“略微向前伸”。

其实,以前在练1把位的时候,老师曾经讲过这个问题,如果分别将4根弦的1、2、3、4指位横向连起来,可以发现,只有1指位的横线是与琴码平行的,越往E弦去,越是倾斜得明显。按倾斜度从小(最小为零)到大排列,依次为1、2、3、4指位横线。换一种说法,G弦的指矩最短,E弦的指矩最长。这也说明,即便在一把位,手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在,这根“相对倾斜”的3指位横线,成了3把位中的1指位横线。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提高音准大有裨益。

当然,说起来似乎“斜得厉害”,其实还是很细微的手指感觉,“感觉要向前伸”,而不是“彻底地往前伸”,否则也过了。

关于乐曲,塞茨“第五协奏曲第3章”,从双音部分开始数的第21小节以后(离结尾处还有5行之多呢),都没来得及练。虽然一次都没拉过,但回课时,小宝竟然磕磕碰碰地拉完了。

不经意中来点惊喜,给平凡的日子添点儿期望。

作业:

赫里美利音阶,1-3、3-5、5-7的音阶,新增加第三首;

舍夫契克左手技巧,第四首G弦练习2行;

舍夫契克换把练习,第五首(同上周);

沃尔法特练习曲,第32首;

铃木4,塞茨“第五协奏曲第3章”(同上周)。

(写于2008/10/12)

545
天仪妈 发表于 2008-10-14 10:00:00 | 只看该作者

向小宝学习了,看来你们的作业也挺多的

546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8-10-14 23:36:00 | 只看该作者
ETF向你致敬
547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8-10-20 11:42:00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10月12日,第九十八课。

温度一下子又起来了。27℃。小宝拉得满头大汗。不是急的,确实天热。

回课情况不错。小宝打分如下:

“音阶练习,三等。”

“左手技巧,二等。”

“换把练习,三等。”

“沃尔法特,二等。”

“铃木乐曲,一等。”

“我还是比较谦虚的吧。”最后小宝说。的确,“沃32练习曲”和“塞茨协奏曲”都过了,这是意外的惊喜。如果没有“临时报佛脚”那一招(临来的路上小宝主动看了沃尔法特练习曲谱),这一关还是难过的。“读谱也是练功”,说的在理。

关于换把,动作还不够清晰,怎样“进一步减少多余的动作”是下一步考察的重点。关键一,换把之前,必须心里唱,必须在心里先建立下一个音的音准,然后换把,再将换把的音准与心中的音准对照,感觉有差错就必须调整。关键二,感觉音准不对的时候,不能手指捏着琴弦来调,必须抬起手指,重新估计、体会换把的距离感,然后再落指。

上次要求“不要跳”,这次要求“不要捏”。前者说的是四个手指不要全离弦,要保留一个导指在弦上滑行。后者说的是,那个换把后落下的手指,不要捏着琴弦调整,而是要离弦再落。这其中的距离感,还是要靠前面说的导指发挥作用。而如果这个手指就是导指的话,那就是滑行而非离弦再落了。这是二者合一了。

关于左手技巧练习,拉了1行,很熟。弓段分配的“匀”,与十六分节奏的“匀”都还做得不错。拉完1行,小宝怯生生地说:“下面的没练......”(布置的作业是2行)。老师也没说什么,就算过了。出门后,小宝悄悄告诉我:“这可是我第一次这样子......,算没完成作业啊?!”

是呀!以前,也有来不及练的时候,一般总是匆匆拉几下,算是做过了。其实心里明白,一定过不了的。与其“形式主义地做一遍”,不如实实在在地把“半生不熟”的部分做透做细。

关于乐曲,重点操练的双音部分没有明显差错。到是快板部分(十六分音符)还是偏快,节奏有点瘸---一组四个十六分音符,后两个总是偏快、不清晰。指出之后,很快就改了。这是老毛病了,需要重点关注、时刻提醒。

作业:

赫里美利音阶,1-3、3-5、5-7的换把音阶(同上周);

舍夫契克左手技巧,第四首G弦练习第3、4行;

舍夫契克换把练习,新增第一首6/7把位的小节部分;

沃尔法特练习曲,第33首(上半曲);

铃木4,维瓦尔第“A小调协奏曲第1章”(第一页,1-28小节)。

(写于2008/10/19)

548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8-10-30 11:14:00 | 只看该作者

柳哥好久不见啦:)

跟老师说下,没有练的作业干脆不要,练习的目的性要明确。就像换把的练习,虽然乐谱的名字不同,但内容都是一样的。(不过即兴演奏也是一种能力,看完谱就拉也不是完全不要,呵呵,这方面我挺忽略的)

今天看见中国石油一个人战斗,就跑来跟柳哥说说,等中国石油累趴下的时候,大盘可能1000以下了。可怜的中国股民啊:(

549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8-11-9 14:13:00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violinblog.com/user1/143/archives/2008/3079.shtml

写了一篇文章,请柳哥雅正:)

可得多提意见哦

550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8-11-12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2周没来了~~~~

中国革名史,看了.没有答案.如果有想法,也只有9个字----"深挖洞,广积粮,不乱言"

还是喜欢你关于圆圆的文章

551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8-11-12 21:19:00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11月2日,第九十九课。飞翔的一课。

终于,在课上,从小宝的1/4小琴中,听到了美妙的琴声。在儿子二年半的学琴史上,这是从未有过的和谐之声、纯净之音。此刻,自始相伴、如影相随的“杀鸡”声竟荡然无存、杳然无声了。而且,还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空气潮湿的背景之下。震惊?难以置信?我惊讶地呆立着。

事情是这样的。上周缺课,原因无它--老师有演出。少上一课,练习的时间反而充分,而且还自行加练了沃33号下半曲。这次回课,心比较定。

还是从赫里美利音阶开始。拉了一行。老师喊停。开始纠正动作。右手的姿势,包括大拇指与手腕。大拇指容易顶住弓杆,这是右手紧张的标志。这一顶,不仅使整个右手的着力点产生偏差,还直接导致右手腕的下沉,随之使弓杆无法向内倾斜。系列症候群,拇指是罪魁。紧紧抓住拇指的放松,右手明显变得轻盈许多。

然后,转到左手。不,是右边。意外的是,老师让小宝开始练“架琴”。“是架琴,不是夹琴。”老师强调,“把琴架到锁骨上”。

关于这一点,我是一直有疑惑的。琴架锁骨上是首课即授的内容,但二年多来,小宝却几乎从未将琴“架到锁骨之上”。即便偶尔架上锁骨,拉不上二分钟,“一定下架”。我经常笑他,那儿(琴身与脖子之间)“都可以塞个小鸡蛋了”。他的反驳特强,“老师上课都没说我,说明这里也可以呀!”这里,就是锁骨之下的一块肉垫处。我无言以对。的确,老师看在眼里竟然不说、不改,我又瞎着什么急呢。专业上,我对老师绝对信任。

此刻,老师轻轻地将琴从“这里(肉垫处)”往上一移,稳稳置于小宝锁骨之上。然后让小宝试试拉琴,感觉那儿疼不疼、硌不硌,再左右微调,最后确定了最合适的位子。肩上,锁骨上,紧贴脖子,突然醒悟,这三点以前从未做对过。最基本的架琴姿势竟然在学琴二年之后才完成?

老师说,琴童初学,十有八九会把琴搁在那块肉垫处。因为那儿舒服,不疼。小时候的锁骨是横着长,琴搁着特别不自然、不舒服。尤其像小宝这样不用肩托的,会更不舒服。找舒服处待着,为天性使然。随着成长,锁骨慢慢斜着长,反而对搁置东西不太敏感了。琴搁肉垫,会产生“够琴”的倾向,长此以往,大了还够,往往长成佝背状。

原来如此。原来已到“改邪归正”的时候了。左右收拾停当,特别在小宝的左肩做了几下放松(因为肩上有了琴,有不适应感)。然后,开弓,奏乐。然后,突然就有了一连串令我发呆的美妙乐音。奇妙的是我竟然听到了和谐感与松弛感。不仅是我,小宝也停下弓来自问“我的琴有这么好听吗?!”

确是从未有过的美妙感受。老师淡言之,这就是正确的弓弦关系产生的效果。左右是相通的,左右同时放松才是最好的。

记住这一刻,体会这一刻,寻找这一刻,保留这一刻,和谐之路并非遥不可及。

----这一刻,真的也就一刻钟。拉了十几分钟,小宝又故态萌发,“砍伐之声”又现。小宝对自己不满意,评价为“刚刚及格”、“需努力”。然而,见过了曙光,坚定了方向。既然方向对,就继续前行。

作业:

赫里美利音阶,复习E/A弦上的1-7换把音阶练习、以及两个八度的1-4、1-5换把音阶练习;

舍夫契克左手技巧,第四首G弦练习第5、6行;

舍夫契克换把练习,复习1-5首换把练习曲;

沃尔法特练习曲,第34首;

铃木4,维瓦尔第“A小调协奏曲第1章”(第二页,29-59小节)。

(写于2008/11/3)

552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8-11-12 21:22:00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11月9日,第一百课。

学历二年半,收授满一百。琴声仍未开,努力再向前。

什么是好的琴声?好字无边,如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口号,那就把问号改为:怎样才能达成合格的琴声?左手要有“音准”与“节奏”,右手“直、平、稳、”,这5个基本要素结合起来,才有“匀、准”至于“美”的声音。老师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有“好的弓弦关系”。学琴初期总是处于左右(手)割裂(也既弓弦关系割裂)的状态,学到一定程度,应该进入左右相融、互通的阶段了。

最近回课都从舍夫契克左手技巧开始,音准与节奏自然不成问题,关注点落到了右手。上次右手特训之后,运弓“直、平”的改善明显。这次关注“两头”即弓根与弓尖部分的运弓:下弓不忘向前推,上弓手腕向上微带起。反复强调“自上而下地”握弓,以及体会“松弛的感觉”。同时,增加了新的技术要求--保持弓弦接触点的稳定。之前,短小的弓子,只有在中弓部分才制造出“有效的振动”。现在,需要“充分的、连续的、从头至尾的”有效振动。

对于音准,需要加强的是三把位,必须把高音部分的音符“滚熟了”。二、四把位的音可以借着扩张指法去解决,所以一、三把位的音准才是根本。沃34号练习曲,一组三把位的高音拉错了,回到一把位后升Do也总是忘了,自然,还得重拉。 铃木乐曲拉得也不熟。其实,最近的练习时间明显缩短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音阶等基本功上了,练乐曲的时间少得可怜。虽然不熟,但无大错。可小宝自己感觉很不满意。

作业:

赫里美利音阶,两个八度的1-3、1-4、1-5、1-3-6换把音阶及琶音练习4条;

舍夫契克左手技巧,第五首A弦三连音练习第1、2行;

舍夫契克换把练习,复习1-5首换把练习曲,新增第六首;

沃尔法特练习曲,第34首(同上周);

铃木4,维瓦尔第“A小调协奏曲第1章”(29-59小节;同上周)。

(写于2008/11/12)

553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8-11-16 13:09:00 | 只看该作者

开始的时候,身体打不开,也想用眼睛帮忙,很多孩子琴都是放在胸前。

小宝可不能老师没讲就当成对的哦,要以理性作标准,虽然理性也会有很多错误。

554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8-11-17 10:18:00 | 只看该作者

很多孩子琴都是放在胸前。~~

我认为,也许这其中是有"儿童生理上的原因"~~放在锁骨上,这是第一课的要求,但2年来一直没有做到\做好每次放上去不久就喊疼,我觉得是没放对地方,老师的意见是"还没到合适的时间"

555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8-11-17 10:20:00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11月16日,第一百零一课。

书上也会有错的,即便它出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有的是纯粹的错误,有的是不合理。比如今次拉的赫式换把音阶第四条,按书本要求,上行1-3-6,下行6-3-1,但在3-1退把时连续使用1指(Re、Ci)。老师认为,这样很不合理,应该拒绝“同指退把”(不否认同指上行换把)。换把的处理也是有技巧的。

高把位中的琶音音准很成问题。老师及时终止了小宝盲人摸象般的找音,第一步,建立正确的“音程概念”。老师解释了“纯四度、增四度、减四度、纯五度、增五度、减五度、大六度、小六度”等八个概念的含义。第二步,明确琶音的音程关系,即确定其属于上述八种情况中哪一种。最后才是确定手型、指位。从背手型、背指位,过渡到根据音程关系确定手型、指位,这其中有质的飞越。

不禁想起主内兄弟的教法,按他的意见,从学琴伊始就应该按音程关系来确定音准。我虽以为然,但限于时间及对自身愚笨的顾虑,一直未曾尝试。现在,终于等到老师讲到了“这一章”了。通晓此章法,才能彻底跨越音准这道坎。

同理,舍夫契克换把练习第六首,也是忙于找音。“缺少思考的时间”。思考什么?思考每个把位的音程关系。老师索性让他退回到前五首,要求“有思考地拉琴”。

沃尔法特第34练习曲,与维瓦尔第“A小调协奏曲第1章”,升Do几乎都错了。真是“犯错容易改错难”啊!

小宝对自己回课的总体评价--“优-”。

作业:

赫里美利音阶,除了上周的4条,新增1-3-5、1-5换把音阶及琶音练习2条;

舍夫契克左手技巧,第五首A弦三连音练习第3-7行;

舍夫契克换把练习,复习1-5首换把练习曲;

沃尔法特练习曲,第34首,全部使用3把位拉;第35首;

铃木4,维瓦尔第“A小调协奏曲第1章”(60小节-结束)。

(写于2008/11/16)

556
jinghan_01 发表于 2008-11-18 17:27:00 | 只看该作者
您好,我家孩子学琴整30课,现在在3把位练音阶(赵维俭的音阶)沃尔法特练习曲和开塞练习曲(刚买,还没用),四级的曲目四季调和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我们学过电子琴2年半,没考级,相当于5级水平),进度快不?
557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8-11-19 12:0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jinghan_01在2008-11-18 17:27:00的发言: 您好,我家孩子学琴整30课,现在在3把位练音阶(赵维俭的音阶)沃尔法特练习曲和开塞练习曲(刚买,还没用),四级的曲目四季调和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我们学过电子琴2年半,没考级,相当于5级水平),进度快不?

挺快的,如果拉得质量还行,比较准确,那就是老师和孩子,还有家长都不错。

558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8-11-19 12:1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柳思成音在2008-11-17 10:20:00的发言:

2008年11月16日,第一百零一课。

书上也会有错的,即便它出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有的是纯粹的错误,有的是不合理。比如今次拉的赫式换把音阶第四条,按书本要求,上行1-3-6,下行6-3-1,但在3-1退把时连续使用1指(Re、Ci)。老师认为,这样很不合理,应该拒绝“同指退把”(不否认同指上行换把)。换把的处理也是有技巧的。

高把位中的琶音音准很成问题。老师及时终止了小宝盲人摸象般的找音,第一步,建立正确的“音程概念”。老师解释了“纯四度、增四度、减四度、纯五度、增五度、减五度、大六度、小六度”等八个概念的含义。第二步,明确琶音的音程关系,即确定其属于上述八种情况中哪一种。最后才是确定手型、指位。从背手型、背指位,过渡到根据音程关系确定手型、指位,这其中有质的飞越。

(写于2008/11/16)

我也是开始的时候等孩子大一点再讲音程,后来才发现从起步就循序渐进比较好。但这样就牺牲开始的进度了。

人音版的书里面也会有错,每个人都会犯错,所以,要让孩子自己思考,掌握规律,多想为什么

课业负担重,真是苦啊,问小宝好:)

好好努力,多想勤练,课业也是要这样,要努力作一个优秀孩子

哀,昨天抢早了,前天出来,昨天中午就进去了,没想到调到十天线

559
jinghan_01 发表于 2008-11-20 11:23: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jacob19730224 老师的回复,只是一对一的教学加上乐盲的家长,所以很困惑,能给孩子的帮助就是督促练琴,不能像懂行的家长帮着孩子分析,总担心这样孩子坚持不下来。但有一点和孩子已经达成共识,要坚持学小提琴!

560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8-11-22 16: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jinghan_01

30课,相当于学了7个月,乐曲能拉到4级曲目,应该很快了!

3把位换把应该是3级掌握的,如果练习曲用"沃尔法特","沃尔法特"1-30课能全部拉完,而且没有大毛病,那么应该是考3级"优"的水平.

坚持,每天坚持~~这个很重要!握手共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7 10:36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