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原创]短指小宝学琴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4-12 10: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论坛上潜水几个月,换个名字,开始上传孩子的学琴记录。不敢说永远记录,先以5年为限。先谢谢这个论坛,理由不必多讲。

姓名:小宝;绰号:短指小宝;年龄:五岁;学琴开始时间:2006年3月26日11点30分;地点:上海

今天(3月26日),小宝的第一堂课。 好天气,提前1小时出发,只半小时就到了。还早,在办公室与小宝下了盘棋。进了琴房,小宝安静了,还有一点怯怯。 第一堂课,讲了三个内容:1)唱音阶;2)持琴;3)持弓。 小宝的音乐之生,从零开始。跟着老师唱了二个最基本的音阶,上行与下行。回家要练得“滚瓜烂熟”。 持琴,而不是夹琴,比艺校的老师“仁道”多了。L式持琴动作要点:1)自然站立;2)左手持琴的角度,以与正前方呈45度为基准而调整,老师强调以自己感觉最自然、最放松的侧面曲臂上举姿势为准;3)琴置于锁骨与左下颌之间,锁骨好找,老师指出琴被夹住的部位,应该是琴尾侧面弦尾绳与腮托钩之间并偏向弦尾绳方向的部分;4)琴面纵向与地面平行,横向与右臂、弓构成一个基本上是正方形(静止时)的平面。 开始,老师没让小宝握琴颈,握住琴身就可以了。头的方向好象没有强调,朝前为主吧。老师说有肩垫可以省力点。不过课后到楼下琴行,买不到这么小的。不用也罢。 然后是持弓:1)大拇指放在弓根拐角内;2)大拇指与中指“相遇”,构成一个自然的圆环;3)所有手指自然弯曲且分开;4)食指、无名指自然侧靠;5)小指自然弯曲顶在弓杆上面。 小宝持弓的主要问题,一不够放松,尤其大拇指容易发力。二是五指易并拢,没有自然分开,要微微分开,还是紧张所致。摆姿势的时候,小宝还是有些紧。只有在用琴弦拉出声音的时候,才有笑容。他就盼着早点出声音呢。 下课了。在楼下,买了老师推荐的张世祥的《新编小提琴学习100天》。 (写于2006/3/27)
良好的音准主要是建立在由耳朵指导的触指感觉上的。——加拉米安
2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4-12 10:20:00 | 只看该作者
4月9日,有雨。小宝的第二堂课。上周老师有演出,没有上课。 提前15分钟左右到,经过同意,悄悄进入507琴房看课。上课了。小宝持琴、持弓,没用肩托,老师也没提什么意见。看来基本功架没出大毛病。 新的内容: 1)乐理知识-四根空弦的唱名、基本音符和休止符、4/4拍的含义、节拍、上下弓符号、高音谱号。 2)动作训练-运弓,拉空弦(主要是A弦)的基本动作,区分拉四跟弦的四个平面;摆弓段,包括全弓,从正方形到三角形;要求拉书本上的第一条,有节奏的运弓;注意,以小臂运动为主。 基本知识有的在家里已经教过了,有的没有。老师让小宝一边持琴,一边唱A弦名。小宝一次比一次唱得响。最响的一声“LA”,把老师都吓了一跳,这也成了最后一唱。由于在基本功架和初级乐理上没有浪费什么时间,老师这堂课教了不少内容,尤其在运弓上,小宝上手就是全弓,也没要求摆弓段。老师连四个平面的位置都说了,要求拉第一条,或者加上第二条。小宝的“拉LA”动作也是一上手就通过,看来“白纸真好”!主要问题,琴头总是要落下来,是力量不够还是......?下课了,小宝捧着琴,很高兴呀!(写于2006年4月10日)
3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4-12 10:23:00 | 只看该作者
早晨,小宝刷牙时问:“什么是90度?”解释给他听,双手示范给他看。很好,知道了什么是角度、怎样是90度直角和45度,很多要求可以更加细致与规范。 昨晚给他听了节拍器的声音,一早就要求打开节拍器再练琴。 节奏还是有些乱。书上要求是用中弓拉LA,小宝总是迫不及待地拉全弓,结果问题多多。不过学习态度挺好的,还是表扬多多。让他开心地去幼儿园。 重新对照资料(感谢网络),分析小宝的问题。 运弓的三个要点:直、平、稳。 自己的理解是,直,弓与弦始终保持相对的直角。平,拉A弦时的琴面、弓、手及手臂成一个平面,拉其他三根弦时弓、手及手臂成平面,严防肘部高于手腕。稳,一是匀速,声音保持均匀,二是保持弓弦接触点。 按要求审视小宝:直,在拉到弓尖与弓根部分不能保持垂直,考虑还是先多练中弓,然后分段练习。平,基本过关。稳,两点都没有做到,尤其没有要求“保持弓弦接触点”,造成弓弦接触点的左右滑动,这是很大的疏忽,必须增加右手食指对弓的控制。 中弓时,大臂基本不动。拉上半弓时,小臂为主,大臂基本不动。到弓尖时,食指稍用力“固定住”弓弦接触点,右手渐往外推,右臂“正好伸直”。拉下半弓时,大臂带动小臂,上弓大臂推手腕提,下弓大臂落。到弓根时,手腕稍稍自然凸起一点,食指不用力,小指轻按。 注意点,一不要耸肩,二保持右手与弓杆的角度,三动作自然放松最重要。 (写于2006/4/11)
4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4-12 10:24:00 | 只看该作者
枯燥与兴趣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前者需要理性的力量来克服,后者是感性的冲动。小孩子的理性力量又有多少呢? 比如今天早晨,小宝就不愿意“拉LA”。喊了半天,才闷闷地操琴。拉了十几下,就显出不耐烦。 与前二天的练习不同了,从现在开始要求他运弓必须“直、平、稳”。因为只要动作正确,即便重复十次、二十次,总会有进步。而一旦动作不对,哪怕多作一次,也可能退后一步。所以,小宝的“自由式”运弓被取消(虽然动作大体上是对的),代之以分段式的慢工细活。 从昨晚开始,只让小宝拉中弓。在弓杆上贴两个小粘纸,表示中弓的位置。分三组,每组拉了22次上下弓。也不知道这个量合不合适,算是个起点吧。 可今天早晨,小宝不干了。拉了几下,就嚷着要“夹琴”。其实小宝没练过“夹”,虽然跟他讲过怎么夹,但老师没要求夹琴,因此一直是“持琴”。而且,我也赞成这个“仁义的标准”。既然小宝自己要来,就说:“想要夹,就得夹160下(160秒)”。本想吓唬一下的,不曾想小宝很高兴,夹的很高兴,也不喊累。惊讶后乘机称赞一番,告诉他:“为什么你夹琴一点都不感觉累呢?因为你的动作很正确,所以做得又好又不累。如果你的运弓动作也非常正确,一定也不会感到累的。” 说的容易,做起来难。运弓最难在“直”,运弓稍长一点,就不够直,左偏右斜。其次才是不“稳”,稳定的接触点不容易控制,加上琴头一低,就总滑向指板。一组都没拉下来,小宝信心大减。索性叫他做徒手练习。大臂不动,小臂伸展运动,空心拳头必须碰到左前胸的固定位置(--突然想起这个动作老师第一堂课上就讲过了)。不久,忽然发现小宝的手肘抬起来了。我的天,连“平”都做不到了!马上拿出直尺,在手臂的运弓平面上方作着扇形运动。这下可不能抬肘啦。否则,拿起尺,作起示范。看,要“切”到手肘。正自鸣得意中,小宝呆呆看着尺,突然哭了。呜呜......,呜呼!无奈! 意外的烦恼之后,来一点意外的惊喜,来两点意外的泪水。小宝就在这连绵不断的意外中成长! (写于2006/4/12)
5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6-4-12 11:46:00 | 只看该作者

你上当啦。没有这种练法。音乐是心的率动。外面的不是心灵的。练琴还要请出三角板?啊?

再五岁小宝别来那么多理论,“这样,那样”明白就行。来套空间解析几何,不明白,不管用。

强烈建议换老师。东平路有个学校。

谁用谁嗦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2 11:49:27编辑过]
6
天高任鸟飞 发表于 2006-4-12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音乐是心的率动。

小孩子的心率比大人快很多,难怪偶家小囡练着练着忍不住要快起来,并且在遇上欢快的曲子时立刻神清气爽,既使发出的音象小猫打呼噜,还是乐此不疲,欲一气呵成!!!

7
namecatdoudou 发表于 2006-4-12 22:01:00 | 只看该作者
每个大师的姿势都不完全一样,但一样拉出好听的曲子,别那么死板,要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这比啥都重要
8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6-4-13 11:5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namecatdoudou在2006-4-12 22:01:00的发言: 每个大师的姿势都不完全一样,但一样拉出好听的曲子,别那么死板,要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这比啥都重要
9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6-4-13 13:3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天高任鸟飞在2006-4-12 13:33:00的发言:

音乐是心的率动。

小孩子的心率比大人快很多,难怪偶家小囡练着练着忍不住要快起来,并且在遇上欢快的曲子时立刻神清气爽,既使发出的音象小猫打呼噜,还是乐此不疲,欲一气呵成!!!

谢谢,给偶一个大大的启示,原来只知道小孩喜欢快,现在知道为什么了.

10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4-13 14:07:00 | 只看该作者
想起来了。第二堂课后,管教务的z老师进来聊天。L老师他问:“这(指小宝)是上次说的那个手指短的小孩吗?”“是的,就是的。”听得我们也笑了。是的,就是短指小宝。没想成名成家,多一样爱好,多一项技能,顺便激发一下右脑的发展,能这样也就够了。 Z老师还在一边打气,说万一是个天才什么的。如果有万一,万一小宝真正喜欢上小提琴或者由此喜欢上音乐,足矣。 对所谓的短指,小宝“无知者无畏”。我们有知者,尽力而为。现在,每天早晚进行二次“手指的伸展运动”,拉拉小手指,手指间尽量撑开。老师说指间的宽度(跨度)重于长度。每次用不了二、三分钟。有时, 让小宝自己撑开,也挺开心的。或许,再大些,来点“意念操”,睡觉前默念100遍“手指手指快张长”,早晨起床发现“真的长了”! (写于2006/4/13)
11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4-13 14:1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jacob19730224在2006-4-12 11:46:00的发言:

你上当啦。没有这种练法。音乐是心的率动。外面的不是心灵的。练琴还要请出三角板?啊?

再五岁小宝别来那么多理论,“这样,那样”明白就行。来套空间解析几何,不明白,不管用。

强烈建议换老师。东平路有个学校。

谁用谁嗦好。

呵呵,这是他老爸的练法。换老师可以,换老爸可没的办法!!

12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4-13 14:2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namecatdoudou在2006-4-12 22:01:00的发言: 每个大师的姿势都不完全一样,但一样拉出好听的曲子,别那么死板,要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这比啥都重要

这话我信

但来点实际的吧。有什么提高小孩兴趣的招?不知道有没有天生喜欢“杀鸡声”的小孩呀!

“不一样”不代表无章法。不过,还是谢谢各位的提醒,我是教条了的点。

13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4-13 14:2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天高任鸟飞在2006-4-12 13:33:00的发言:

音乐是心的率动。

小孩子的心率比大人快很多,难怪偶家小囡练着练着忍不住要快起来,并且在遇上欢快的曲子时立刻神清气爽,既使发出的音象小猫打呼噜,还是乐此不疲,欲一气呵成!!!

羡慕啊!什么时候跨越“死鸡”进入“小猫”阶段,我想,他也一定乐此不疲!!

回去再摸摸小宝的心率

14
音叉 发表于 2006-4-13 18:42: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呵领将不如激将,小孩自尊心一般很强用激将的方法可以激励小孩子学习。

15
音叉 发表于 2006-4-13 18:56:00 | 只看该作者
而且还可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然后再引领就事半功倍了
16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4-18 11:0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音叉在2006-4-13 18:42:00的发言:

呵呵呵领将不如激将,小孩自尊心一般很强用激将的方法可以激励小孩子学习。

这一叉,挺适合我家小宝的
17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4-18 11:07:00 | 只看该作者
4月16日,星期天,第三课。 老师又是先调音。小宝认真地看着。现在,小宝每次自行操练之前,都要模仿一下这套动作。两腿夹好琴身,手指拨动琴弦,然后装模作样地扭动弦轴,嘴里振振有辞却听不懂念叨什么。看来,如果做不成提琴家,有希望做个调音师吧! 拉琴,全弓。一边拉,一边检查基本乐理,还是音阶以及空弦唱名。乐理方面,小宝的回答快而正确。时间都花在拉琴方面了,老师仔细地看小宝的拉琴,揪出了一串问题。 一保持握弓手型稳定。拉到弓尖时,手型不稳,有并指现象。 二弓要拉直,尤其在拉到弓尖、弓根的时候。 三注意弓杆方向。弓杆略微向外倾斜,或者保持垂直,但决不可以向身体方向倾斜。上周操练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经常只是用弓毛的一侧(靠近身体的一侧)拉琴弦,这样弓容易向指板方向逃走。本来就想向老师求教的,老师看出来了。 四不要压弓。主要是拉到弓根时。 五打开手臂。主要是拉下弓的时候,大臂不要向后摆太多,要靠打开手臂,让小臂自然伸直了。 六保持指根、手肘、手腕成为一个平面。主要是拉到弓根时,防止手肘抬起。 或许是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或许还考虑了病的程度,老师反复强调了前面三点。练了再讲,讲了再练。 有那么多毛病是意料之中的,因为上周主要练了中弓部分,拉到全弓一定会出毛病。 与老师聊了几句。老师说起自己,说刚开始的时候,老师没要求的,自由的拉,结果他就“用力”地拉了二周。 谈起练琴的方法,老师建议不要硬性规定拉多少次(当你急着完成任务的时候最容易出错),当孩子动作完全正确的时候,延续几次正确的动作,然后喊停,让孩子回忆刚才正确的动作感觉。多体会几次这样的正确的感觉。记住正确的感觉,固定正确的动作。 本周功课,一弓两拍的节奏练习。
18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4-19 10:24: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早晨的一个发现:总是觉得小宝的弓杆倾斜方向有问题,忽然发现,是因为随着拉琴时间的延长,他的琴头一点一点地往下落,这样开始时正确的弓杆方向看起来变得不对了;我再强调保持弓杆方向,小宝的右手就使劲向外,导致握弓手型变形;纠正了他的手,一会儿弓杆方向又看的不对。陷入错误的循环中,断断续续,随之心情也受影响。 其实,不是他的握弓、运弓有多大问题,在运弓中他的动作并没有变,变的是琴头,是琴弦与地面的角度在变。我在舍本逐末,当然越解越糟。 问为什么琴头总要下落?小宝说累的。看来,这个“本”一时还解决不了。在考虑,是不是给小宝找点支撑?--先固定住握弓与运弓动作,再练“俯卧撑”! (写于2006/4/19)
19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4-19 10:31:00 | 只看该作者

紧急求助--问:在拉琴的时候,可不可以借助外力(除左手外)托一下琴头?

如果不允许的话,可不可以不管弓杆的倾斜方向?

20
sccdxtq 发表于 2006-4-19 11:50:00 | 只看该作者
我经常让孩子用持琴的姿势,左手举字典,一次举3-5分钟,手酸了,坚持30秒,再停,休息,再举,练习久了,琴头就不会越拉越低.-----偏方哦,也不知道科学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4 17:58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