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原创]短指小宝学琴记

[复制链接]
21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4-19 12:5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ccdxtq在2006-4-19 11:50:00的发言: 我经常让孩子用持琴的姿势,左手举字典,一次举3-5分钟,手酸了,坚持30秒,再停,休息,再举,练习久了,琴头就不会越拉越低.-----偏方哦,也不知道科学否.
谢谢!有启发!
我在艺术上下过一番功夫,谁如果像我这样下一番功夫,他也会达到这样的境地。——巴赫
22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6-4-19 15:24:00 | 只看该作者

人挺胸琴头就高一点。双肩打开,可能好一点。

放松是最大的问题,琴头不是。Stern好像琴头就比较低(我在电视里看的,没把握)。

不过练琴不是练举重,姿势在以后音色的调理过程中会好一点吧?会不会是夹琴的位置不对?

琴头低不是力量的问题,用手(左)轻轻托一下就可以了。有的喜欢开始就练夹琴,会造成这现象。换把再快也要半年以后,琴会自动夹好。(这时才需要夹琴稳定)。再肩托换厚一点试试?

23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4-19 17:03:00 | 只看该作者

挺胸 双肩打开 肩托 三招并用!

谢谢指点!小宝左手托一会儿就喊累。用肩托的时候好些,我发现。

24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6-4-20 08:3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柳思成音在2006-4-19 17:03:00的发言:

挺胸 双肩打开 肩托 三招并用!

谢谢指点!小宝左手托一会儿就喊累。用肩托的时候好些,我发现。

是自然的。偶的老师就是提醒偶,要挺拔,头向上顶住天花板(想象)
25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4-24 12:30:00 | 只看该作者
4月19日,小宝病了。下午,幼儿园的老师打来电话,说他发热了。小宝一回家,就大声宣布:“吉老师说的,我今天病了,不用拉琴,不用写字,不用下棋了。”哈,好大一柄尚方宝剑! 小宝躺在床上,热有些退了。看完了动画片,感觉有点无聊。小宝爸说:“你不能拉,让我来拉琴,你来挑毛病吧。”一听给老爸挑刺,小宝来了精神。有意识地重复甚至夸张一下小宝的错误动作,对大人来说并不是难事。“弓不直、头太低、并指了”,小宝批评别人的声音可真响亮。 (写于2006/4/20)
26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4-24 16:31:00 | 只看该作者
4月23日,晴,第四课,还是拉空弦。 交作业了,有点担心,因为上周病了几天。但拉上手看,毛病还不是太多。对照上次的六条,剩下的主要还是弓杆倾斜度的问题。当拉到弓尖时,弓杆方向明显向身体倾斜了。反复纠正,反复出现。 老师左看右看。先是抓到小宝的隐藏的拇指错误,用力了不行,要放松,自然微微弯曲状。然后发现,拉到弓尖时小宝的指根略抬、肘部略沉,导致弓杆倾斜方向的错误,必须保持腕、肘、指根三点构成的平面。最后,老师终于发现,诸多毛病的根源在于--双肩没有打开。 由于双肩没有打开,导致琴头逐渐下垂,进一步影响运弓。由于双肩没有打开,当拉到弓尖时,手腕带动手肘先行下落,导致握弓手型的变化,进而影响弓杆倾斜方向。这个“打开”该怎么向孩子解释呢?老师一时也没辙,只能讲给家长听,并演示给小宝看。小宝看到略显夸张的“自己的样子”,忍不住笑起来。 老师的看法:孩子是在按照自己感觉最省力的方式拉琴。要纠正,需要家长平时的监督。 在拉琴的间隙,小宝唱了音阶,回答了一些问题。整堂课几乎都在操练,因此突然出现一个小插曲也不足为怪。 当上了大半节课,老师说休息一下,小宝放下琴,飞快地说;“L老师再见。”接着就去拉门想出去。一楞,接着我们都笑了。小宝也不好意思地退回来了。“我以为结束了呢”小宝低声说。 看来,拉琴还真是个“力气活”。小宝的力气还真得加强。 本周作业,拉到第7条,包括一弓四拍和换弦练习。 (写于2006/4/24)
27
音乐之声 发表于 2006-4-24 17:52:0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负责任的家长!向你致敬!
28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6-4-25 08:33:00 | 只看该作者
神气点儿,挺胸。就搞定。
29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4-26 16:17: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的。

昨晚,在白板上写上二个字“时值”,然后跟小宝说“来识字了!” “这个我认识。”小宝不屑地说。然后读出来“she zhi”。 “呦,都认识啊。你知道这‘时值’是什么意思吗?” 小宝伸出一个指头对我说:“看!这就是‘食指’!” (写于2006/4/25)
30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6-4-26 16:41:00 | 只看该作者
概念孩子要用他们的方式理解准确的内容,不必介意名称。
31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4-28 11:4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jacob19730224在2006-4-26 16:41:00的发言: 概念孩子要用他们的方式理解准确的内容,不必介意名称。

“时值,就是音符的长度”,我这样讲,应该可以吧!

还用了这个讲法 ----

给他一根巧克力棒,“这就是全音符的长度”;然后让他咬掉一半,“这就是2分音符的长度”;再咬掉一半,“这就是4分音符的长度”。依次类推。小宝吃的很开心!

32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6-4-28 11:4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柳思成音在2006-4-28 11:42:00的发言:

“时值,就是音符的长度”,我这样讲,应该可以吧!

还用了这个讲法 ----

给他一根巧克力棒,“这就是全音符的长度”;然后让他咬掉一半,“这就是2分音符的长度”;再咬掉一半,“这就是4分音符的长度”。依次类推。小宝吃的很开心!

这个方法是好。但我们是要弄清楚一拍几个音,时值没什么实际用处。
33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4-30 11:15: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的热情!

“这个方法是好。但我们是要弄清楚一拍几个音,时值没什么实际用处。”

时值是个“相对数、比较数”的概念。比方我说小宝,你的小指只有食指的一半长,那么,你的食指是全音符,小指就是2分音符。你也可以把它看作2分音符,那么小指就是4分音符。当然,音符的长度是可以变化的,其实它是人为规定的,甚至可以是“自己”定。

我的想法,如果家长对概念的理解准确,顺便教一下也无害。其实,我更把它看作是在教小宝数学。借此,他第一次知道了“一半”(分数)的概念。

34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6-4-30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柳思成音在2006-4-30 11:15:00的发言:

谢谢你的热情!

“这个方法是好。但我们是要弄清楚一拍几个音,时值没什么实际用处。”

时值是个“相对数、比较数”的概念。比方我说小宝,你的小指只有食指的一半长,那么,你的食指是全音符,小指就是2分音符。你也可以把它看作2分音符,那么小指就是4分音符。当然,音符的长度是可以变化的,其实它是人为规定的,甚至可以是“自己”定。

我的想法,如果家长对概念的理解准确,顺便教一下也无害。其实,我更把它看作是在教小宝数学。借此,他第一次知道了“一半”(分数)的概念。

那倒是,我要顺便教宝宝数学。单我把它们放在概念掌握以后的深化过程中。
35
skystarby 发表于 2006-4-30 15:01:00 | 只看该作者

有这样的母亲,小宝前途无限阿

36
音乐之声 发表于 2006-4-30 15:1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kystarby在2006-4-30 15:01:00的发言:

有这样的母亲,小宝前途无限阿

分明标的N的吗?真晕!

37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4-30 15:26:00 | 只看该作者
晨练,慢慢成为习惯。拉一条,小宝休息,小宝爸拉,父子轮流上阵。拉完了,还有奖励--一块钱。小宝已经攒了不少钱了,而挑毛病也成了他一大乐趣。 今早,小宝爬上桌子给老爸挑毛病。说是“居高临下看得清楚”,估计暗合了“人往高处爬,气往低处流”的道理,顺便培养了“盛气凌人”的领导素质。 拉到第四条,小宝发话了:“不对,不对!你‘抽豆腐’!” “什么‘臭豆腐’?你说什么呀?” “说好的,我拉一条,你拉一条。现在我拉好了,你怎么不拉了?这不就是‘抽(我)豆腐’!” 楞了半天,忽然琢磨过来了。什么臭豆腐香豆腐的,明明就是“吃豆腐”嘛! 小宝还坚决地加了一句:“应该是你‘抽’我豆腐,我‘抽’你豆腐,这样才公平嘛!” 厥倒!绝倒! (写于2006/4/27)
38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6-5-3 23:4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音乐之声在2006-4-30 15:11:00的发言: >

分明标的N的吗?真晕!

分明标的M的吗?真晕!

39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5-9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5月7日,晴,第五课。 交作业了。由于五一长假,上周日停课,因此小宝有充裕的时间操练,即便期间外出疯玩了四天。 拉了七条。“总体不错”,“没有大问题”,老师这么一说,让家长的心放下了大半。 记下了老师指出的问题:1、姿势问题--要反复体会充分打开的意思。比如背不够挺、琴头先高后低、琴身打开的角度还不够,这些瑕疵都是没有充分打开的结果。充分打开了,放松了,才不会很快觉得累。正确的姿势,使人拉得轻松。 2、弓根问题--拉到弓根,大臂稍提向前送一点,不要抬高手肘。这个问题操练时就发觉了,当时确定不了正确的动作(即便查过了资料,但没有视频,不敢确定),所以就让小宝少拉弓根部分。老师一讲,大家都明白了,如果拉到弓根时,大臂没有跟上,只能靠错误的抬高手肘来维持拉“直”的要求。小宝纠正得很快。 3、并手问题--有时还有并手的现象发生。这个问题与上一个问题是有关联的。并手出现在拉弓根与弓尖的时候。拉弓根,抬肘,出现并手;拉弓尖,因为要求不要靠近弓根,在一弓四拍的时候,常常拉得过分靠近弓尖部,“不得不”出现并手。出现了并手,就回不来了。老师强调了拉到弓尖的位置,右手自然伸直的位置,不要超过。老师又演示了几遍“提弓”与“握弓”的区别,拉琴时弓子从上往下“放落”到琴弦上。 还好,基本上没有重复出现的问题,除了“打开不够”(还是理解力达不够)。老师说他的学习进度属于正常。正常就好,短指不短脑就好。 教唱了二行“左手音阶”--LA到MI,RE到LA。这是为下一课的左手动作准备的。 本周作业11条,空弦音阶训练。 (写于2006/5/9)
40
wcying 发表于 2006-5-11 15:4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ccdxtq在2006-4-19 11:50:00的发言: 我经常让孩子用持琴的姿势,左手举字典,一次举3-5分钟,手酸了,坚持30秒,再停,休息,再举,练习久了,琴头就不会越拉越低.-----偏方哦,也不知道科学否.

怎麼听起來好像軍隊的士兵在托槍練射擊啊!

要小心喔,這可是與 "放松" 背道而馳的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1 16:12:46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1 02:11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