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原创]短指小宝学琴记

[复制链接]
601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9-3-24 09:37:00 | 只看该作者

舍夫契克左手,3行,量是多了,不过我们现在是2周交一次(一周是"换把",下一周就是"左手"),勉强可以过关.

"左手"练习,经常是1行就有一个变化音,仔细听可以知道拉得对否.

一个能明白"眼前的学生现在能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的老师,才是好的老师.

按老师的要求,练"左手"时,3/4指拉的多一些.可能解决四指的均衡性更迫切些吧!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海顿
602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9-3-24 09:38:00 | 只看该作者

2009年3月22日,第一百拾伍课。

经过一周的复习,回课情况良好。尤其开赛练习曲,拉得比较稳当了。

舍夫契克换把练习,复习了第1、2首,高把位的音准有明显进步。拉到2号下半部分,稍有急噪。提醒一下:高把位的小二度指型,要并得更拢。

G大调、a 小调音阶及琶音,本周按要求“一弓四音”训练,难度不大,问题也就销声匿迹了。

开赛练习曲,先去了顿弓,专攻音准,前半曲60小节,仅在53小节出现一个音准错误。实际也是操练的时候就没拉准。现场拉了四五遍才改过来。

新春乐的主题部与慢板部分,难点不多,一是双音,一是八把位的LA。这个最高音反而是一找就准了。拉双音的时候,对按弦的动作做了调整。在一指按双弦的情况下,应将手指按在两根弦的中间,尽量不要手指“横着按”,否则,极易造成两根弦的振动不均、不和谐。

作业:

舍夫契克左手练习,第7首,第9-10行G弦练习、第19-20行A弦练习;

A大调、a 小调音阶及琶音; 开赛练习曲,第27号(第61小节-结束),关于换把与分解和弦的练习;

新春乐(第三、四段)。

(写于2009/3/23)

603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9-3-31 09:23:00 | 只看该作者

2009年3月29日,第一百拾陆课。

平静的一课。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

舍夫契克左手练习,第7首,小宝只拉了A弦的2行,无意中(?)漏了G弦的2行。老师有些疑惑(怎么布置少了?)。因为是隔周交的作业,记不清是极可能的。我虽然清楚,可没吱声。

A大调、a 小调音阶及琶音,老师认可了我们的换把处理。他演示了与之不同的换把处理,他拉得飞快,让小宝瞠目结舌。对换把,要“体会到达不同把位的感觉”,否则无法达到“快而准”。从开始阶段的目测进入到感觉阶段了。

开赛练习曲,第27号,拉得还行。结束前的连顿弓速快了,却带快了正常的弓速。快之后无法立刻回到规定的慢速,说明节奏感还要加强。

新春乐,前面说了练习曲中的节奏要求,现在讲的是乐曲中的节奏处理。二者竟有明显的差异。如果说前者是严格的照本宣科式的执行,后者则是可以自行调整的节奏处理。执行与处理,是两个不同的阶段。老师示范、讲解了整首乐曲的节奏处理。

作业:

舍夫契克换把练习,复习第2、第3首;

A大调、a 小调音阶及琶音; 开赛练习曲,第27号,速度加快1倍;

新春乐全曲,速度加快,注意节奏的转换。

(写于2009/3/31)

604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9-4-13 14:47:00 | 只看该作者

2009年4月5日,第一百拾柒课。

舍夫契克换把练习、音阶及琶音、开赛第27号练习曲、新春乐,该拉的都拉了,该交的都交了。小毛病不多,如果再多练一些时间,应该可以改掉。

虽然回了课,但没有欣喜。孩子最近的停滞状态,分明可以感受得到。停滞本身不可怕,动与静就是一对相互转化的兄弟,只怕摸黑找不着门,不知如何是好。这才真的可怕。再次梳理课堂的内容,发觉老师在这几节课中谈得最多的,还是“右手与节奏”。回家之后,与小宝共同探讨,取得一些共识。

关于稳定的节奏,在这上面,小宝是“太自由了”。在练习中,需要严格地执行节奏,不需要随意地处理节奏。中国传统的音乐是按五声音阶组织的,在节奏上,中国人先天不足。老师曾经肯定过的辅助教具,惟有节拍器。下一步,该考虑淘汰敲木鱼式的人工节拍,代之以机械节拍。

其次,在影响节奏的因素中,更关键的恐怕是心态。不耐烦的心态足以致命。课上,老师问了:“我都不急,你急什么?”当时,小宝拉完舍夫契克换把2号,进入3号换把练习,弓速明显加快了。这种情况也非首次出现。前几次课上也是如此,拉完了前一首换把曲,进入第二首,速度会“不自然”地加快。刚出现时,老师大概以为只是熟练程度所致。拉熟了是会不自然地加快(这个“不自然”也绝对应该纠正)。反复多次之后,老师严厉指出:“这涉及的是心态,一种急于完成任务的心态。不要以为拉过了、拉完了、交课了,就算拉好了。只想着早点拉完,早点下课,这样永远无法进步!”

此言不差,甚至一针见血。刺向的不只是孩子的浮躁,还包括家长的心急。虽然,私下里,小宝争辩道:急是因为,我是急性子,老师是慢性子。但性格只是一方面,比速度、拼进度却是问题的核心。站在门外,琴之好坏分明若雾里看花,惟以学习内容之多寡、业余考级之高下去欺世或自欺。填塞些许膨胀的私心。

其实,老师说得更直白:“小提琴,总共才2-3本音阶书、200多首练习曲,12首有名的协奏曲。练小提琴的,哪一个没有拉过?都拉完了,可是,能成为小提琴家的又有几个?”练完,讲的是一个数量。练好,说的是一种质量。即便只走业务之路,可业余的旗帜总不能只瓢于门外。此等欺世仅博取最廉价的掌声,此等自欺唯以噪娱耳。还是回到老师的原话,“要对拉的每一个音负责!”负责任,这是小宝能听得懂的话。无论懂了多少,看到他诚恳地点头,已让人欣慰。

“你只要对它有要求,它就能做到、做好。”这句话也适合他的右手。关于左(左手技能)强右(右手技能)弱的事,我已说过多次。半年多来,对右手的改造一直没有停。但现在看来,仍然不够。从技术上分析,问题有二:一是运弓的发力,或太松而音虚(有脱空点),或太紧而音躁。运弓的主发力点在肘部,它带动大小臂整体的运动。而小宝以手腕发力为主。手腕发力是高级技巧,运用不好,必有“多余动作”。因此老师下了禁止令--“现阶段禁止使用”。

二是运弓平面的问题。这是最近的新发现。换弦就是换运弓平面。仔细观察小宝的右手,音符上行,平面下降,这个过程没毛病。反之,音符下行,平面上升,这个过程就不明显了,或者说是时断时续。有时,他直接通过调整手腕来换弦。即运弓平面没换,直接扬起整个手掌(相对的就是手腕的下陷)。这又是一个“不合时宜”的技巧。如果这种上扬历时很短,旋即得以复原,危害或许不大,糟糕的是,其手腕的下陷往往持续很久,严重影响发音。因此,老师也下了禁止令--不许通过手腕来换弦。

目光聚焦于右手的手腕。我这个监督的位置,从现在起,也要从小宝的左边搬到右边。我来紧盯右手,小宝多想到右手。相信,有要求了,就一定会变好。

老师又有出访演出,连续两周无法上课,布置的作业量够拉三个星期了。

作业:

舍夫契克左手练习,第7首,A弦上的手指练习4行;

舍夫契克换把练习,复习第3、第4首;

复习G大调、g小调、A大调、a 小调音阶及琶音;

开赛练习曲,第30号,关于三连音的练习;

塞茨“第一学生协奏曲”,第一乐章。

(写于2009/4/13)

605
zh_e_mail 发表于 2009-4-13 19:31:00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讲的很对,练习相同的曲子,可要求质量不同,效果也就不一样,有时我感觉,在我们都比较迷恋练习方法和巧门时,别忘记了练琴的标准,对于老师比较客观正确的要求,可能是最宝贵的。

今天偶尔看了音乐频道播出的小提琴钢琴大赛,有的选手虽然拉挺有难度的曲子,以前这个网站听过一个选手的名字,当时的感觉好像挺有名气,表面上看好像也听熟练,可是仔细一听,音都不准,整个曲子拉得实在是太差,简直不相信曾经介绍的好学生竟拉出这样。 如果不是老师要求不严,那一定是是耳朵有问题。而另一个女孩,好像是叫郭子陵,听她自我介绍,说得十分朴素,自己拉了8年了,达到现在的水平,好像走了很长的路,可是把这个难度分配到每日的练习中,也不觉很难。我听了很有共鸣,她一拉,果然很好,拉得是巴哈嘎沃特舞曲,很好,只是不知道是否取上名次,今天播的是好像是初赛,决赛这组的冠军是殷欧卡琳。

606
tang100 发表于 2009-4-14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柳思成音写的非常好!
607
congxinlv 发表于 2009-4-14 12:0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柳思成音在2009-4-13 14:47:00的发言:

其实,老师说得更直白:“小提琴,总共才2-3本音阶书、200多首练习曲,12首有名的协奏曲。练小提琴的,哪一个没有拉过?都拉完了,可是,能成为小提琴家的又有几个?”练完,讲的是一个数量。练好,说的是一种质量。即便只走业务之路,可业余的旗帜总不能只瓢于门外。此等欺世仅博取最廉价的掌声,此等自欺唯以噪娱耳。还是回到老师的原话,“要对拉的每一个音负责!”负责任,这是小宝能听得懂的话。无论懂了多少,看到他诚恳地点头,已让人欣慰。

说得太好了。这个老师真是个好老师。我家孩子现在就是陷入误区,拉的曲子数量多,但质量不高。

608
congxinlv 发表于 2009-4-14 13:3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柳思成音在2009-3-24 9:38:00的发言:

新春乐的主题部与慢板部分,难点不多,一是双音,一是八把位的LA。这个最高音反而是一找就准了。拉双音的时候,对按弦的动作做了调整。在一指按双弦的情况下,应将手指按在两根弦的中间,尽量不要手指“横着按”,否则,极易造成两根弦的振动不均、不和谐。

我家女儿就这两地方练不好。那个LA不能一下到位,总是低。还有就是双音,一指按双弦,音准不好。您提到“应将手指按在两根弦的中间”,这是什么意思?是指指尖同时按住两根弦吗?我家孩子手指头小,如果手指不扁下去,没办法按住两根弦呀。

609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9-4-14 16:20:00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忙别的事了,很久没来这个网站了。

其实,不管做什么,标准都是最重要的—我这么认为

现在,发现股市里什么技术分析都是胡扯,看好趋势就够了,呵呵

6.20我要举行婚礼呢

610
宝珠 发表于 2009-4-15 14:01:00 | 只看该作者
哗,恭喜J老师!!
611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9-4-23 11:4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congxinlv在2009-4-14 13:30:00的发言: >

我家女儿就这两地方练不好。那个LA不能一下到位,总是低。还有就是双音,一指按双弦,音准不好。您提到“应将手指按在两根弦的中间”,这是什么意思?是指指尖同时按住两根弦吗?我家孩子手指头小,如果手指不扁下去,没办法按住两根弦呀。

二个星期没上课了,看到晚了~~

说说我的理解:

拉双音当然应该是"将手指按在两根弦的中间",一般的孩子手都小,同时按两根弦是困难的.

我们的问题是,用1指同时按3/4弦时,手指直接横过来按,而没有保持手指的站立状态.这样的后果,一般是3弦按实了,4弦按虚了,这样发出的双音自然是不准确的.

"将手指按在两根弦的中间",不是指尖按弦,是"指肚".所以,先得剪指甲~~这不是玩笑.其次,手指必须保持立的状态.如果这样还不能很实在地按住2根弦,那也要保持"按在两根弦的中间".换句话说,即便2根弦同时虚按,也比"1根虚1根实"的情况要好.因为这是拉双音.

612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9-4-23 11:43: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zh_e_mail

你对音乐的理解,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3 11:44:09编辑过]
613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9-4-23 11:4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tang100在2009-4-14 11:37:00的发言: 柳思成音写的非常好!

多谢鼓励!你们的进步也很大!

614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9-4-23 11:5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jacob19730224在2009-4-14 16:20:00的发言:

一直忙别的事了,很久没来这个网站了。

其实,不管做什么,标准都是最重要的—我这么认为

现在,发现股市里什么技术分析都是胡扯,看好趋势就够了,呵呵

6.20我要举行婚礼呢

哈哈!恭喜恭喜!举行婚礼也是趋势!老弟终于看清趋势了!!得想想怎么随喜勒~~~~~~~

615
紫玉 发表于 2009-4-23 11:58: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真有耐心啊 记载了那么多 那么详细
616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9-4-28 14:20:00 | 只看该作者

2009年4月26日,第一百拾捌课。

我有预感,这将是麻烦的一课。理由是,中断(对老师而言)之后的审视,总是更苛刻(其实是更客观)。距离,不仅产生美,还生产客观。果然,如此。左手、音阶、练习曲、乐曲,四分之三沦陷。

左手技巧练习,4指偏高。本来,在“左手作业”中,3/4指的减三度,是练习的重点,4指偏低是常态,所以重视了小指扩张的训练,结果,有些过度。老师说了,以前是想扩而不得,现在是有了这个能力,但需要控制。请放上耳朵听音。

自己听音准,这条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尤其在基本功的练习中,更应严格遵守。像拉琶音,就是要听这个和弦是否“和谐”。小宝音准的不稳,与之紧密相关。自己不习惯听音,依赖它人的指正,这是很大的毛病。被批评了,顿生不快是自然反应。可因此垒块,改的阻力更大。一说错了,不问原由,立马从头再来。其结果,往往重复了刚才的错误。合适的做法,自然是停下来,想一想,再拉。多数情况下,无需外力,他自己会想通。停一停,这么难吗?或许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态度。这个态度里包含了什么?无奈、不满、愤怒、自责、失望,还是......

开赛第30号练习曲,拉大连弓又被批了。要求的是一弓六音,练的时候,只觉得不过瘾,就直接上了大连弓--一弓十八个音。其实,大部分小节是拉出了“野蜂飞舞”,但是,恰恰是,那些为数不多的拉得“野蜂败落”的小节,才是真正的“得分点”。而现在,“得分点”往往成了“罚分点”。那些略微含混、口齿不清的地方,那些因为频繁换把而失了节奏的地方,急需放大镜和减速器伺候。冒进了,其中有我的责任。撤退了,退回到一弓六音的练习。

塞茨“第一学生协奏曲”,纠正了泛音。另一大重点,是节奏。大小符点节奏依然拉不好。

所有平时训练中遇到的难点、出现的毛病,似乎来了个总爆发。那些强化过的地方,依然没攻克。有点沮丧。需要反思。现在相信了,在一定程度上,音准与节奏提高哪怕一点点,也需要时间来磨。

作业:

舍夫契克换把练习,复习第3、第4首;

复习G大调、g小调、A大调、a 小调音阶及琶音;

开赛练习曲,第30号,一弓六音;

塞茨“第一学生协奏曲”,第一乐章。

(写于2009/4/27)

617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9-5-6 10:19:00 | 只看该作者

2009年5月3日,第一百拾玖课。

换把练习,重点一,换把前的音符时值是否充分。这个问题被充分重视了,“差一气”的现象改善明显。不足之处在右手:弓段分配不均,略显“前松后紧”;弓速不稳,略显“前快后慢”。在很大程度上,慢弓要比中快弓难了很多。尤其,保持稳定的慢速更是难上加难。重点二,换把曲第四首,异指换把的音准是否准确。1/4指换把,音准是个难点。耳听最佳。其次,通过媒介音确定音准。二者交替使用也是不错的选择。

音阶及琶音,音准尚可,音质太次。声音的急促感、不稳定感,包括虚实的变化,都急待克服。说到底,焦点仍在右手。琶音就看换弦,换弦就看平面。老师说:“(在专业上)平面换弦是演奏家的方法,手腕加平面换弦是演奏员的方法。毕竟,(平面换弦)那样会比较累......”说白了,一个是独奏的音质,一个是合奏的音质。合奏嘛,允许滥竽充数。滥竽?言重否?能合奏的是高手,不是滥竽。但,按合奏法训练,产出的定为滥竽。

开赛第30号,“小蜜蜂”练习曲,只留下个别“音准令人发疯”的小节需要深加工。塞茨的“第一学生协奏曲”,泛音、节奏都有问题。

作业:

舍夫契克左手练习,第7首,4行;

复习G大调、g小调、A大调、a 小调音阶及琶音;

开赛练习曲,第30号,一弓六音;

塞茨“第一学生协奏曲”,第三乐章。

(写于2009/5/6)

618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9-5-11 12:22:00 | 只看该作者

2009年5月10日,第一百贰拾课。

A大调、a小调音阶及琶音,音阶的音准又有提高,琶音的音质是今后的重点。要求,用拉“左手练习”的方法来练。具体地说:一、先慢后快,速度必须是成倍提高,即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但目前最多练到八分音符。二、听音准,感觉音准不对,马上停下来,重拉,直到感到“和谐”之后再继续。三、听音色,以匀为主,尤其遇上换把或大跳把,要保持声音的“连绵”,使换把痕迹减至极限。四、照顾右手,慢练,除了利于耳听,另一目的就在于,保留充分的空间用于关注右手。

右手之注意点,包括平面换弦、连续而有力的运弓、上弓时整个手臂的复归原位。提出“有力地运弓”,针对的是小宝运弓中的“脱空点”。脱空,则音虚。没有持续地用力是一大因素。弓挂弦而下,表现为先拉出音头,随即握弓之手就松了。接着,拉下一个音符时,随着左手的按弦,右手自然随之紧一下,声音又会洪亮一些。这样的“运动”痕迹,急需消灭。注意,要让琴弦保持“充分而连续的振动”。

复归原位,主要是下弓拉到弓尖时,手腕免不了下沉一些,因而,上弓时就需要复原。

开赛练习曲,第28号,一首新曲,从头到尾,比较顺地“过了一遍”。表现不错。只在泛音以退指换把等几个难点处做了解释。纠正了书本上的几处指法。

塞茨“第一学生协奏曲”,上周没布置第三乐章,只是知道了这是考试内容,就自行练了开头一个分句。这次,老师让他拉第一部分。除了泛音和双音,其他还行。回家细练。

作业:

复习A大调、a小调音阶及五组琶音;

开赛练习曲,第28号,慢速;

塞茨“第一学生协奏曲”,第三乐章,第一部分。

(写于2009/5/10)

619
 楼主|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9-5-25 13:31:00 | 只看该作者

2009年5月23日,第一百贰拾壹课。

又因演出而翘课,这样我们就有两周时间可以慢练。效果,甚至“比(老师)预想的要好。”

音阶及琶音,音准上过了,只提醒了一点,“一定要注意两个音(换把音和换把前的那个音)的清晰度”。这才是评委们的扣分点。下周的练习,分别用“前十六分”与“后十六分”节奏来练音阶,既能提高兴趣,又为将来的提速做准备。

开赛练习曲,第28号,这首曲子没有节奏变化,就看音准与泛音。小宝拉得很顺,音准不错,泛音清晰。下一步就是力度与速度。下周的练习,要求每一弓加一点音头,尤其注意与“后十六分”音型的区别。

塞茨“第一学生协奏曲”,第三乐章,拉得速度不快,音准当然不会出错,泛音依然清晰。节奏也控制住了,没有出现猴急着赶路的现象。用了2指拨弦,老师说,“用3指,可提高音质。”双音部分,小宝只拉了个节奏型,下次加上双音,注意弓根力度的配合。

“左手练习”小宝也练了,但老师不再检查。“左手”也好,“换把”也好,有空才练;这样,考级的内容可容细嚼慢咽。一直以来,练琴时间都限制在一小时内,只有这段时期,才有从容不迫之感。

作业:

A大调、a小调音阶及五组琶音;

开赛练习曲,第28号;

塞茨“第一学生协奏曲”,第三乐章,变奏部分。

(写于2009/5/25)

620
宝珠 发表于 2009-6-9 16:01:00 | 只看该作者

塞茨的第一学生协奏曲,对于宝珠来讲,似乎还是差很远啊.同是五级的A小协第三乐章就简单的多.一直想不懂为什么?

宝珠要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多着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7 10:35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